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我国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敬老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向以尊亲为光荣,以敬老为己任, “养亲必敬”、“人之行莫大于孝”、“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至理名言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成为引导人们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父母是我们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养育者,父母的养育之恩,儿女应是终生不忘的。尊亲敬老,不仅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与义务,而且是一种内诚于心,外见于行的良知与美德。仲由百里负米,陆绩怀桔遗亲,王祥卧冰求鲤,吴猛恣蚊饱血,闵损芦衣顺母,缇萦上书救父……这些经典故事,哪一个不是形象地讲述了“养亲必敬”的孝狼槔?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也就谈不上对亲朋好友、邻里同事的真诚,谈不上对集体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更不会把爱奉献给全社会。因此,做人应该以孝敬为美,以孝敬为乐,以孝敬为荣,以孝敬为风尚。
中华民族传统伦理中的孝,其义为养亲、事亲、敬亲和尊亲,要求儿女在父母健在之年,尽其孝敬之心,做到尽心关爱,尽力奉养,让老人安度晚年,切勿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孔子曾在《论语》中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健康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日渐衰老而忧虑。” 他认为,儿女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对父母事之以礼,而且要忧年忧疾,这些感情都是出自于孝的良知,只有发自内心的爱与敬才是真正的孝。儿女真正的尽孝,主要的是要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满足父母的生活需要,特别是满足父母心理上的需要。对父母作出的选择与决定,尽量支持并促其实现,让父母度过幸福的晚年,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够体味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充实。
《礼记·祭义》中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儿女对父母表现于外的和气、愉色、婉容,乃是发源于内心的对父母的深爱,只有把有父母可以孝敬看成是一种福气的人才能够做到。其实,天下的父母,并不一定希望儿女给予自己多少物质上的满足,他们更在乎的是儿女们的一片心意和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因此,作为儿女,平时对父母要多一点思想感情上的关爱与慰籍,每逢节假日,则尽量抽出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父母,帮父母做些家务,与父母聊聊家常,让“精神赡养”成为家庭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这一点,儿女只要真心诚意,是完全不难做到的。
人生在世,都将为人儿女。孝敬父母,应该成为每一个儿女道德行为的自觉。《礼记》中谈到尊亲敬老时说:“教化民众的根本道理是孝道,付诸行动叫做赡养,赡养行为容易做到,恭敬就很难了;即使能做到恭敬,心甘情愿就难了;即使能做到心甘情愿,终身孝敬就难乎其难了。”人类社会是一代一代延续相传下来的,“一个人老来受到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我们的尊亲敬老,不仅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并且是为获得后代对自己的尊重而设立的道德榜样。尊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不仅仅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保证,也是一切人们幸福生活的保证。因为,每个人都无法阻挡岁月带走自己的青春容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老年。在人生的旅程中,人人都需要后辈的关爱和孝敬。儿女孝敬父母,推而广之尊敬所有的老人,实际上也是在关爱自己,构建良好的社会风尚,这种绚烂的传统美德之光,必将更加绵绵不断地温暖着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