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行者》是一部由查尔斯·马丁·史密斯执导,詹姆斯·克伦威尔 / 巴里·佩珀 / Annabella Piugattuk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行者》影评(一):上帝送的礼物
生活在缤纷繁忙的城市,每天为了讨生活,人们忘记和丢弃了太多。
生命都变得如流水作业,人人的日子大同小异。
kannalaq是上帝送给charlie的礼物,不仅仅是信念和希望。
生命是伟大的,学会感恩和尊重;很多情况下,死是多么渺小,甚至不值一提。
我只是想,多看到一些Barry Pepper,可这故事却让我鼻涕眼泪一把一把。
《雪行者》影评(二):一种无私的爱,让查理如获新生。
两个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交流过程也刻画得比较细腻,从井水不犯河水到逐渐合作捕猎,建立起了一种超越单纯同行关系的深挚感情。在最后那个女主角爱斯基摩少女珂拉娜看到死之将近,第二天毅然离去,不知所踪,而男主人公在茫茫白色天地中悲怆独立时,真有点让人为这种人与人之间依依相携曾经一起同行的美好经历遭致猝然断裂而肝肠寸断了。爱斯基摩少女珂拉娜对生命的那种没有丝毫现代宗教般庞大架构痕迹与繁琐理论气息的单纯敬畏发人反思。信仰没有理论与体系,只有在这样的朴素单纯中,它才最接近了本真生命的源初和伴吟着它的天与地。
《雪行者》影评(三):风雨生存路——寻找失落的灵魂
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因为一场飞机失事而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是生活在诚实桀骜不驯的飞机驾驶员,一个是个半原始生活的爱斯基摩女孩,从开始的不能沟通到最后的相依相偎,一路上小女孩教主人公捕鱼,学习爱斯基摩语,两人之间情感仿佛慢慢凝结并得到升华, 不是所谓的爱情,那是超越友情情亲的最原始的爱,经历了极寒热暑,两人肩并着肩向着人群的方向前进,彼此给了彼此希望,最终小女孩死了,只为了让另条生命得到解救。。。。这是爱的最高境界,是我们现代人所没有的的
。人只有在最原始的环境才能释放最原始的爱。。。。。。。
《雪行者》影评(四):生命在行走 情在雪中漫
在你的生命中
在你穷途末路之时
只有一人与你相伴
可是
此人一直活在另一世界里
此人不懂你的语言
文化不同
价值观不同
但人的至纯的情永在
...
生命得争取
生命得继续
雪中行
雪中情
人在走
情在Walk
...
1.建议看看碟中的访谈和拍摄,very great
2.snow walker的拍摄日记
http://www.snowwalkerthemovie.com/diary.htm
3.里面的拍摄车很酷
《雪行者》影评(五):一路走好,兄弟(walk well,my brother)
仅仅因为个人认为巴里·佩帕在《第25小时》中的表演丝毫不逊色于诺顿,便搜寻来了这部片子来看。
的确,令人惊喜。也令人心酸。
第一是巴里饰演的查理由一个不正经傲慢自私的男人成长了起来,导演通过两处相同回忆的不同结果来表现出柯拉娜对查理的影响,这影响的主导力量,便是爱,一种无私的爱,让查理如获新生。
第二是柯拉娜的无私深深让我感动。特别是她说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的粮食,她妈妈离开家(为了能少一人食用粮食),她用自己的血喂妹妹的时候。还有最后把自己的靴子给查理能让他能多走些路,然后说了声:一路走好,兄弟(walk well,my brother),那种骨子里的无私深深触动着我。
第三是柯娜拉看似固执的信仰,当查理要拿走空难飞机里的可用物品时,柯娜拉明确表示了不快和阻止。她们族人相信人死后会来到另一处地方打猎,带着自己身前拥有的东西,那里是个美好的地方。对待死亦是如此的乐观,这也是柯拉娜身患肺结核却依旧从容不迫的原因,和查理的歇斯底里和绝望表现是鲜明的对比。
该片还有许多对比和细节描写,是很规规矩矩的作品,不搞其他噱头,却震撼人心。
《雪行者》影评(六):行走在生命的尽头
设想你的飞机坠毁在无人区,这这片茫茫不着边际的荒原上,你该如何生存下去并且获救?Barry Pepper主演的《the snow walker/雪行者》正是这样一部对于生命的礼赞。
Charlie,一个经历过战争中血腥之后,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生活上放荡不羁的飞行员。在一次偶然的飞机事故中,和他的乘客——一位生病的因纽尔女孩坠落在茫茫的北极苔原。有着语言障碍、不同的生活背景下的两个人开始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寻求生存。
尽管有人嘲笑男主角的野外生存能力,但我觉得这正是影片给人的真实感所在,毕竟不是个个男人都如兰博一般。看到Charlie面临的种种困境,给人无法描述的震撼。我不得不想象我在这样的世界里能否活得下去。我承认这部影片我看的很投入,以至于Kannalaq的每一次咳嗽都牵动我的神经,我在心里为她祈祷,期待着奇迹的降临。然而上帝从来听不到异教徒的祷告的,鲜红的血喷涌而出,我的心都要碎掉了......
影片改编自Farley Mowat的短篇小说《Walk well my brother》,小说的名字应该来自于Kannalaq在临终前对Charlie的那句呼唤“brother”——那种在生命的绝境中所展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由依赖到亲情的转变让人感动不已。
准确来说,这部影片拍的并不煽情,很多容易让观众流泪的地方,导演都进行了剪辑,所以整部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对于坚强生命的赞美和不同背景下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完美想象。
缺陷在于主线之外的营救显得累赘并且使得整部影片在理解上产生混乱。
.S.看过《Green Mile/绿色奇迹》的朋友应该还记得两位熟悉的演员:男主角的Barry Pepper和配角James Cromwell,他们在《绿》片中分别饰演狱监和典狱长。
《雪行者》影评(七):雪行者的绝望
《雪行者》在豆瓣的评分是8.4,但是只有246个人评价,是一部不太为人知晓的电影。故事很简单,飞行员查尔斯 因为两根稀有的象牙答应爱斯基摩人的托付,送生病的女孩珂啦娜去医院就诊。中途,飞机故障,他们降落到无人区。从此开始了和自然风雪、野生动物斗争的经历。期间,二人的关系由生疏走向亲密,相互扶持走过了一段时间。后来,暴风雪降临,珂啦娜没挺过去,在临死之前选择了离开,葬身风雪中。查尔斯只能独自一人前行,最终获得了生机。
剧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几处查尔斯在绝望中的愤怒。第一处,查尔斯试图修复无线电,正当他进行到最后一部,一阵突然而来的邪风将配件吹落到地上,零件碎了。查尔斯歇斯底里地喊着NO,然后将整个无线电设备砸碎。第二处,他在赶路途中深陷泥潭,好不容易爬上来,却发现枪还在泥潭里。他只得再度下去寻找。找到了枪,到后来却发现没有了子弹。他狠狠地将枪摔在地上,抱着头,站在雨中。第三处,他听到飞机飞过的声音,后悔自己离开了当初失事的地方。于是,他开始艰辛地往回走。回到最初的地点,他看到地上摆放的食品,误以为是同伴给予的营救。走到飞机里,却发现他们根本没有留下什么设备,或许根本没来过。他狠狠地踹飞机,对珂啦娜发脾气。他了无生机地坐在飞机里,表现出对命运的投降。
那种无限接近希望的不可抑制的欣喜与差之毫厘的不可挽救的失去的相继发生,使希望雪崩。让查尔斯觉得曾经疯狂的努力,到后来也不过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挽留,不过是被命运之神玩弄于股掌之上。
当然,查尔斯最终还是活着走出了绝望。漫天的白雪,满地的白色,在这无际的白中,他只是一个前行的黑点。当时只是觉得就会是这样的结局:坚持,然后获得新生。又想起罗曼罗兰的那句话: 没有一次争取是一劳永逸的。争取是一种每天重复不断地行动。人们必须一天又一天的坚持,不然就会被消灭。
现在却想问,走过苍白的世界,活着又为了迎接什么?
片中,有一段,珂啦娜讲起自己的身世。爸爸死了,妈妈为了给孩子省下口粮选择离开,珂啦娜为了哺育妹妹,切开了自己的动脉。幸运地是,她们“骗过了上帝”。
(剧中最让我动情的画面,珂啦娜咳嗽不止,大吐鲜血,查尔斯抄起毛皮,围抱着她。)
或许,活着就是因为,那些你所爱同时也爱着你的人给予过你那些温暖。他们曾和你一起挣扎着求生,死去时把希望留给了你。
《雪行者》影评(八):影院中的北极光
前几日看了一部电影《雪行者》(The Snow Walker),情节虽然平淡,故事也很普通,整体水准不过尔尔,可以说拍得中规中矩,但因为不乏还有些出彩的地方,并且知道的人甚少,所以还是值得来说一说。这部片子,内容是讲述一位靠飞行为生的年青人,在一次送货的途中,遇到一位患病的爱斯基摩女孩,想要搭机去看病,飞行员怕耽误生意,最初并不同意,待家人拿出稀有而珍贵的海象牙请求时,才勉为其难让其登机。那料到在飞行途中,引擎爆炸,飞机失控,两人被抛在荒无人烟的北极。这时候,救援不至,物资缺乏,天寒地冻,生存便成为绝大问题。而意外搭上飞机的爱斯基摩女孩,没想到此刻却成为救命的福星,钓鱼、捕兽、生火、筑屋、缝衣,制鞋,种种荒野生活技能,女孩都悉心传授,意求俩人能共渡难关,闯出危境。只可惜,世界终不完美,万物存有遗憾,最终走出绝境的,只是飞行员一人,女孩因沉疴缠身,不想拖累同伴,趁飞行员睡觉时,毅然出走,自决荒野。
总体说来,这部电影,有几个看点,一是北极冰原的景色,辽阔空寂,冰雪凛冽,杳无人烟的天地,一派万古不变的苍莽;二是荒野生存的技能,就地取物,因势制宜,把爱斯基摩人的生存智慧,民族风情,有生动直观的展现;三即是导演所想表达的哲思,即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因为在文化学的研究上,除文化进化论外,还存有几种学说,一种是文化退步论,如古希腊人就认为在以前,有一个“黄金时期”,但后来的发展,却是人类堕落,文化也即衰败,进入了黑暗时代。中国的老子,也有这样的观念,比如“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即是。另外一种,是文化俱分说,这派的代表人物,一是民国的章太炎,照他的意见,文化的发展,趋于两个极端,一是物质的发展迅猛,但在文化的精神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古代。一方面进步得没有止境,一方面却速度缓慢甚至反而退化,就产生了分裂与失调,成为人类痛苦与灾难的根源。西方的学者如封特涅尔(Fontenelle),马其维等也持这样的意见。所以在这部电影,飞行员与爱斯基摩女孩各自的身份,就成为原始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象征,至于双方在一起的交流与冲突,就代表两种文化的对立与矛盾。如刚开始飞行员看到爱斯基摩女孩生吃鲜鱼,觉得恶心不已,但后来饥寒风霜中与爱斯基摩女孩一起打猎,擒获动物后大啖生肉,却觉得是天下无双的美味。再如飞行员发现一架坠机,在仓内找到很多工具,觉得是天降其物,实在幸运,拾来归己,有利生存。爱斯基摩女孩却觉得拿取遗物,是亵渎亡灵,冒犯物主,是不诚不义的行为,遂沉默不语。飞行员受其感化,便放弃自己的主张,协助女孩一起收拢遗骸,筑石为墓,陪埋物品,以慰亡灵,这即是一种生命观与财产观的对比。所以,由此可以知晓,导演种种情节设置,并不只为让观众沉迷人物的冒险经历,而更想启发观众自觉思考,表面看来野蛮、未开化的文化,是否真的落后,表面看上去优越、先进、发达的文明,又是否真的高人一等?答案并不提供,只是展现内容,让观众各见其智,思考人与自然,如何才是和谐。
这种用意及表现手法,又让人联想到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因为他也常常将书中主角,置于极端严酷的险境之中,以展现最为真实的人性。比如影片中荒野求生的欲望与意志,恰如作者代表作《热爱生命》;爱斯基摩女孩的品性,又让人联想到《女人的刚毅》中的帕苏克的坚韧、勤奋、吃苦、守信;至于冰雪漫漫的极地风光,当然更有《寂静的雪野》、《为赶路的人干杯》等。至于要说不同,当然是影片中并无金矿,也无淘金者的忠实伙伴——拉雪橇的狗。不过,要表达的情绪却是一样,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勇敢、坚毅、友爱这些人类珍贵品质的赞赏,或正是因为有这些情操,人物才不会在旷野中显得格外渺小,反而自有令人肃然的力量。所以,看完《雪行者》这部电影,也如读完杰克伦敦的一篇小说,经历了一趟极地之旅,这就是艺术的通感了,就连影院中的光影,看上去都如北极上空的七彩幻光,璀璨而美丽,就如那位爱斯基摩少女一样。
《雪行者》影评(九):好片
偶尔,偶尔,就会碰到这么一部电影,心平气和的看完,莫名其妙的想要发些感叹,却又无从说起。心里满满回味着,但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加拿大人拍的以北美冰原为背景的片子,象北方的风一般清凉自由,夹杂些许刺骨的寒意。如此简洁的影片,有让观众打盹的时候,微笑的时候,惊叹的时候,更有惆怅的时候。这片子,本来就不应该鼓着同一口气,在一种精神状态中看完的。
故事极简单:一个主人公是个叫Charlie Halliday的傲慢暴躁,身强体壮的“二百五”大男人。另一个是患气管炎,需要去就医的因纽特女孩。这是1953年,因纽特人自然被看作低劣人种。Charlie皱着眉头,看在两条珍贵的象牙的份上,让女孩搭乘他的老式飞机返回城镇。飞机不久就坠落在荒无人烟的平原上。
Charlie骂骂咧咧的尝试着联系机场,修复无线电。一腔怒火无从发泄,只好对飞机拳打脚踢,仿佛旁边没有另外一个乘客。女孩一言不发的看着他,年轻的面孔是一片平静。最后Charlie宣布,他要向东边探路,花上几个星期的时间,看看有没有人烟聚集的地方可以求救。他头也不会的出发了,给女孩留下几盒罐头,大概是飞机上抢救出来的食物的一半。镜头一闪而过,但看得出来,这个人尽管脾气坏,但品质还不算太恶劣。
加拿大人真是不怕冷啊。深秋的荒原上,四处是水洼,冷风呼啸。Charlie居然只穿着件毛绒衣,拎着个单薄的睡袋,扛着一杆猎枪就雄赳赳的上路了。镜头拉远,那个瘦长而矫健的身影步履匆匆,完全是荒原探险者的气势。
几天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发现。好景不长,天开始下雨,他的悲惨遭遇就此开始。若干天的绵绵细雨,首先是弄湿了宝贵的火柴,然后是丢了防身的猎枪。随身携带的罐头早就吃光,睡袋完全湿透了。瑟瑟发抖的Charlie作着往日的噩梦,突然醒来,发现四周是能叮死人的蚊子,其让人窒息密集程度令他毛骨悚然。他歇斯底里拍打着蚊子,跌撞着奔跑,最后一个跟头摔到了山坡下,昏了过去。
雨停了,苦寒的地面上,居然开了片片白色的小花。Charlie就趴在稀疏的草地上,风拂过草皮,小小的花瓣在他的指间和脸颊旁边轻轻舞动。然后梦就开始了,那个因纽特女孩无声无息的走来,给他盖上皮袍,脱了他的鞋子,用草药裹上他的脚,再点燃一小堆篝火。
Charlie醒来,很诧异的坐在一堆皮袍里。女孩只穿着件红色的线衣,一边笑一边咳嗽。两人语言不大通,他用两根手指比划成两条腿走路的样子,而且是走得很急那种:“你怎么会在这里?你跟踪我?”这个场面因为那两只匆忙的手指而显得异常好笑。
为了下一顿饭,女孩开始用极简陋的陷阱等地鼠上钩。这是片子里很可笑的固定镜头之一:皮猴儿似的Charlie一会儿站,(人影淡去)一会儿坐,(人影淡去)一会儿干脆百无聊赖的躺下(人影淡去),总之一刻不得安宁。而女孩则一直保持一个姿势,耐心的等待着。
下面的几分钟,是难得的温馨和可爱。两人努力的用各自的语言交流了几句,还是不通。Charlie于是眼睁睁的,但带着感叹的神情看着女孩用地鼠皮缝制靴子,在水洼中捕鱼,用罐头盒煮出热汤,而且在他洗澡的时候,拿走他的破旧绒衣去修补。Charlie大叫着抗议,情急之下居然赤裸裸的站起身来---不得不感叹一句:人家身体虽然壮实,但皮肤真的是白嫩得耀眼啊!
女孩把完成的靴子递给了Charlie。后者接过这珍贵的礼物,可能意识到在这个隔绝人烟的地方,两个人施与受的关系的变化,略有些尴尬。努力的表达着感激之情时,女孩把他拖到水洼边,一把把他推进水里。Charlie这才意识到,因纽特人的靴子是多么实用舒适。镜头升起,从空中俯视,只看见绿色的草地上,一个男人在水里得意的跺跺脚,然后踢起一串水花,逼得女孩大笑着逃避。简单的温饱欲望,让他们返回了孩童时代。
(插花:虽然什么都缺,但Charlie似乎不缺刮胡刀。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他的下巴居然一直是干干净净的,但头发却越留越长。看到Barry Pepper留过难看的大兵头,黑帮的大背头,未来人类的辫子和纽约雅皮的分头等等,但这个有70年代风格的乖乖娃娃头却是第一次看到,而且样子还不赖。)
如果不是女孩的咳嗽越来越厉害,冬天的雪花开始飘落,两个人可能真的能在这个天作被地当床的荒原上这么等下去,无望的等待救援。
他们开始介绍自己的名字,笨拙的模仿对方的发音。两人的话都不多,但一种默契渐渐生长。没有任何浪漫和矫情,生存的危机使两个独立的精神已经忽视了异性的吸引。他们互相帮助着狩猎,依赖着求生。随着几次价值观念的冲撞,Charlie在女孩默默的行为前屈服了。除了生存的技能,他也从女孩那里获得了一种对生命的新态度。
对外来的救援彻底绝望后,他们决定向北走,希望能遇到狩猎的人群。出发前,两人埋头各自作远足的准备。Charlie似乎还独自叨唠着过去生活的种种,也不关心对方是否在听。女孩开始剧烈的咳嗽,Charlie把手抚上女孩的额头:她在发着高烧。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惊慌失措的把女孩搂在怀里,这个从来都异常恬静淡然的女孩哭起来,象每一个独自忍受痛苦的人,突然得到一个安慰的怀抱一样。她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虽然相信因纽特人灵魂的归宿,但她还是惧怕黑暗的死亡。
Charlie背负着女孩,喋喋不休的自语,或多或少缓解了征途的绝望。他们将会返回城镇,会找到医生,会去那家熟悉的牛排馆….虽然女孩可能不懂他在说什么。他们就这么一直走着,如血的夕阳和夜幕中绚烂的极光给他们做伴。直到有一天,Charlie第二次看到了那只雪鹞。雪白的不似真实的动物用深不见底的黑眼睛注视着他。
影片的最后一幕,是一个远景长镜头。无穷无尽的白色中,只有几个渺小的如同蚂蚁一般的黑影。经历了如此的艰难困苦,即使是蚂蚁,每一个生命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