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前的夏天》是一部由安德里亚斯·德里森执导,纳嘉·乌尔 / Inka Friedrich / Andreas Schmidt主演的一部德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阳台前的夏天》观后感(一):类似侯麦的风格
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非常之美丽。类似侯麦的风格,似乎德国人在说:瞧,不只你们法国人能拍文艺片,不是德国人只懂得《罗拉快跑》、《再见列宁》这样的后现代反讽,咱们也会抒情。
不同的是,是啊,法国片《天使艾美丽》还有些天真的戏剧性,更具暖人心的童话色彩。《阳台前的夏天》不,正像片尾女主人公说的:这就是生活。没有那么多奇遇,也没有那么多幸运,可我们仍活着,一忽儿快活,一忽儿悲伤。寒冷地带的德国人与生俱来更理解生活的残酷,更具思维的韧性。难怪全法国最具德国气质的作家、杰出小说《长夜行》的作者塞利纳二战期间有过亲德的历史,这完全是意识上的不由自主。
很喜欢片中的两个老人,一个一起床就说:我要去上学,一个朗诵爱情小说中的段落。音乐也非常棒,不亚于《天使艾美丽》。德国人真幸运,有这么美好的电影。这也是2005年德国最受欢迎的影片,据报,这部低成本电影在德国放映时,票房超过1亿6千万元台币。这是台湾的报道,可惜内地的媒体没有心思去关注并绍介如此益于身心健康的好片。常常不是电影工作者没有才华,而是没有勇气和耐心去展现现实生活的逗人之处。
真的非常喜欢这本片子,在电脑上收藏了,为期一年。它让我想起了韩国电影《当春天来临》,侯麦《四季故事》,还有《戛纳的柔肤》、《两情世界》、《万福玛利亚》、《敏郎悲歌》。这都是这几年我看过并喜爱的电影。中国这面只有贾樟柯和侯孝贤可以在世界舞台上与同行匹敌,前者的《站台》非常之杰出。
《阳台前的夏天》观后感(二):陽台前的夏天──是寂寞使然?
許是受影集《慾望城市》影響,周身的媒體、報章雜誌對於熟女生活、生活獨立自主的女子,經常塑造出一種結合流行時尚的光鮮形象,而生活重心以愛情或是性為主,當然其中也包含了婚姻觀。然而,生活的瑣碎卻鮮少著墨,職場生涯也顯得太過理想化。或者該說太雅痞?白領階級的最高級?
如果以這樣的準則類推,那麼凡人如你我,這些位居職場結構中佔大多數的普通級白領階級女子,又該是甚麼光景?藍領階級呢?那又是怎樣一種生活形態?
電影《陽台前的夏天》中,妮可和凱琳居住在德國柏林同一層樓的公寓。妮可,未婚,以看護為職,騎著單車來往各住處,為獨居的老人提供鐘點看顧;凱琳則是失婚、失業女子,獨自撫養一個十二歲大的兒子。
故事開始於凱琳的求職訓練課程,教授老師以錄影的方式,研討面試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像是椅子要坐滿不要只坐三分之一、應答的時候要直視面試者的雙眼、當對方詢問咖啡中要不要加酒時記得拒絕、當你端咖啡杯時會因為緊張而抖個不停,那麼就不要喝咖啡……
妮可一日需要看護三位老人;一位老是嚷著自己的咖啡哪裡去了?結果喝的是茶不是咖啡;一位癱瘓在床,需要為其擦澡、換尿布、餵食的老人,開口只有一句話,要去上學了;一位是寂寞的老婦人,喜歡彈手風琴、聽看護讀小說、希望自己的皮膚可以同臀部肌膚一樣光滑……
凱琳的困境在於生活無以為繼,持續參加過一次又一次的面試,始終被拒、信心蕩然無存、積累的挫敗感教她困頓,失婚更讓她倍感孤獨無依;妮可渴望被愛,對於工作除了餬口之外,還懷著自己終究也會陷入老邁的處境,將心比心,讓她對這份辛勞的工作甘之如飴……
孤身的兩人,在寂靜的夜裡相互為伴,卻因為一個意外闖入的男人;一個載貨司機而生變。
是寂寞使然?令妮可主動投懷送抱,將載貨司機拎回家,並任其為所欲為,甚至在得知他已有家室妻小仍然悶不吭聲,依然決定邀他入住同居。
是寂寞使然?令凱琳將共事男子善意的邀飲多情地誤為誘引、在得知妮可將不再獨身一人後,在酒吧醉酒,放浪形骸之態教旁人起了色慾之心,進而導致連鎖效應,崩潰昏迷而送入精神療養院,並察覺已有酒精中毒的傾向……
夏天總是明亮耀眼,陽台前的夏天則閃耀著一絲居家的嫵媚、悠閒氛圍。曾於晚風撲撲的夏夜中對坐小小陽台的茶几前,酌飲間叨叨絮語的娉婷女子,是否依舊在微醺之中交換一點情感溫度?
季節更替,秋臨葉枯花落,憂傷漸次蔓延……她們的故事?難掩的寂寞又該何去何從?
《阳台前的夏天》观后感(三):音乐很好听人生很平凡
挑碟的时候,在一堆一堆中,无意瞥见这个好听的名字.随手买来.一直以为叫做夏天的阳台.今天拿出来看时,发现叫阳台前的夏天.
我以为是有些不同的.阳台是一个人的,是个人生活.夏天是所有人的,是世界是很多人的人生.
两个女主角之间是超过友谊的,却和爱情无关和心灵有关.这也是大多数女性爱想表达的吧.我些微理想主义,总觉得生活中的很多困境,降临的不公.两个女人,美丽,善良,热爱生活.有责任感.只仅仅是少一些精明(也是因为她们太善良).善良似乎成为了软肋.
这个世界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佛陀似乎是梦想了.这个世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好听的声音,遥远的风景,很多人的奇异想象(于是有了音乐电影美术宗教艺术).惟独人生,是平凡的.生死不过一线间.
《阳台前的夏天》观后感(四):一部令人失望的德国电影
《阳台前的夏天》是一部德国电影。德国有媒体宣称,它是继《再见,列宁》(Goodbye, Lenin!),《窃听风暴》(Das Leben der Anderen)之后又一部优秀的德国电影。在德国的票房高居首位。原因是由于它一改德国电影固有的风格,以清新、温情打动人心。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12岁男孩的单身母亲凯琳,找工作屡屡受挫,生活陷入困境。和她住同一幢公寓的的女孩妮可以照顾痴呆症的老人为生,她的无微不至让那些孤苦绝望的老人见到了一丝阳光。两位孤独受伤的女人午夜之后时常在美丽的阳台畅饮,聊着生活,聊着男人。
妮可爱上了卡车司机罗纳,渐渐疏远了凯琳。凯琳虽然失望,但不得不坚强的面对着生活。罗纳风流倜傥,水性杨花,有了妻儿和妮可,却还是有一天闯进了凯琳的生活。妮可终于发现自己爱错了男人,同时,又不忍心失去凯琳这个好朋友。经历了这一段感情波折,生活又恢复了原貌。
她们在经历着生活最真实的一面,也在思考着生活的道理。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男人又是什么?
相对别的民族和国度的电影,德国电影有一个突出的特点:理性、哲思。政治和哲理往往是重心。然而,这部电影却与众不同。描写女性生活和心理的电影,这还是我所看过的第一部。不仅如此,纯粹描写生活,没有形而上的升华的电影也为数不多。但不得不承认,德国电影的清新和温情永远不会是法国、美国的风格。在这份生活和阳光之中总是带有与众不同的冷峻和阴沉。
凯琳儿子青春恋情的失败和那些痴呆症老人的生活虽然只是影片的陪衬。但也为电影的阐释和对生活想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虽然不敌德国其他电影的深邃和哲理,也许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特征所在。
而这部电影去没有激起我的兴趣,也完全没有众多影评那样美不胜收。更多的是,失去了德国电影固守的风格。
有一点却不得不承认,影片中演员们纯正的德语也许是我再次观赏这部影片的原因。
《阳台前的夏天》观后感(五):Life continues
中人之姿、早已過了青春期的兩個女子,她們之間仍像巖井俊二故事裏的花与愛麗絲,彼此依賴又不時閙擰,喜歡與對方分享故事經歷,又會爲同一個男人賭氣——然而她們仍然像一個整體,不可分離。
我也曾與一個好友喜歡上同一個男生,當時心裏都不肯讓步,最後却一致放棄。她後來在給我的信中説,原來爲了那樣一個人失去一個好朋友,是多么的不值。
愛情有時候,可能只緣于想像力的欺騙,而那一個朋友,却是獨一無二,具體而微。
影片的畫面比較粗糙,不及海報上明艶馥鬱。夏季熱、牛仔布式的粗糙,摩擦人的感官。看電影過程中,幾次好像回到前幾天讀黃碧雲《沉默。暗啞。微小》的狀態:窗外春光駘蕩,我在屋內捧著這本黑色封面的小書。由明及暗,情緒呈緩和的梯度下降。絕望的人往往有溫柔的姿勢。這麽低,還可以跌……跌下去的時候,只有我自己在迎接。
受傷的時候想一個人躲起來,以爲誰都不是不可取代。一個人努力看淡、極力擺脫的,總是你的要害。心裏其實是渴望被需要,渴望別人告訴自己你很重要。如果有人張開一個宽容的懷抱、投來一個理解的眼神,便會覺得好過一點。
記得一個細節,是酗酒消愁的Katrina被送進醫院後,歇斯底里地向醫生哭訴:
“即使不這樣,我也會自殺……就算我自殺也沒人在乎……我不屬于這裏。”醫生對她説:“沒有人這樣說,是你自己這樣想。”
假如我是那位醫生,我願給她一個擁抱,讓她知道仍有人願意親近她、包容她,而不是指出她的想法都是孤立、偏執的。
影片的題材不算新鮮,從悲傷中尋找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勇氣,在種種細節中反映社會現狀,比如老人的生存狀况、德國社會的變遷等——我對德國缺少瞭解,此不羅列。此類瑣細、平淡,以小見大關懷人心的電影不少,比如講一個心理醫生如何面對喪子之痛的《兒子的房間》。
每個人面對悲傷,都有自己的態度角度,時間是筆也是橡皮,不管怎樣,生活都在繼續。黃碧雲寫:
“怎樣才是真實的生活呢。微小的、嘮叨而稍稍吵鬧的、自惜的、總相信會有更好我不會是最壞的、饞嘴的愛玩樂的、願意相信的、也就是説不苦苦思索的,就是最樸實的呢。”
事情常常在一瞬間變得如此之糟,再慢慢好轉過來。
“人在悲哀之中才像個人。”(孟德斯鳩)這句話未完,悲哀的人要在悲哀冷却之後,才能明白這一部分對自己而言的價值。
有評論説這部電影是繼《羅拉快跑》、《再見列寧》後最好的德國電影。論技巧與娛樂性,羅拉與列寧到底是勝過本片的,觀兄恍杩磻虿槐厝霊颉O嗤膭t是,鼓勵人們在失意混亂的生活裏,尋找一些小愉悅,擅用幽默,去觸摸俗世的溫暖。
http://bodhicat.blog17.fc2.com/blog-entry-151.html
《阳台前的夏天》观后感(六):给我一个了解德国人的入口
倘若你对于德国有好感 我可以想象。中世纪古堡、民族的严谨性、承认自己错误的谦虚态度、德国机械的精准、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以及哲学思潮的旺盛、或者还有Rammstein以及Enigma。。。
是不是一个民族的特色太过鲜明 导致它成为一个抽象的符号 从而招致了误解与误读。
至少我看过这片子以后 才认识到从一道偏门看德国 看不全。《阳台前的夏天》让我深刻感觉到了德国生活的真实气味
德国的老龄化很严重 很多年轻人都靠在福利机构照顾老人为生。这点在另一部德国片子《害羞的枪》里也有体现。人人都独立地生活 很少看到所谓的幸福美满的家庭 或者是孤儿 或者是单亲。这些都是德国的社会现状 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心的孤独 在社会压力下情感的变异。普遍的精神压抑。
然而生活 即使是被称为最严谨的德国人 依然有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跳跃起来。爱与性。“马克思失恋了”“那真美好啊”
关于东德西德以及柏林墙的历史 还是能在如今的德国找到它们的影子 不显著了。
那么 对于德国的不了解 是否恰恰证明了它是一个小众化的国土。低调、不自大。可爱与值得尊重
《阳台前的夏天》观后感(七):在人生中的某个夏天里,了解了生活中的某些真谛
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不知道该片的导演是谁,应该是一部欧洲电影(而非美国或加拿大),很喜欢电影中的一些景物,比较生活化并且很有夏天的生机。导演似乎抓住了这样一个特点。因此片中的人物的性情也偏夏季,热情如火有时候近乎歇斯底里,疯狂地活着。在一开始,还以为仅仅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因为一个男子的意外出现,她们的关系开始逐渐明朗化。一个是离婚并且独自抚养一个男孩的单身无业女性,一个是未婚独自过活,工作则是照顾孤寡残疾老人的年轻女子。她们都年轻美好,有丰满但并不显胖的身体。并且两人经常相约在那个种满盆栽的阳台上一起喝酒还有可乐。可是,那天出现的那个男子,把她们的生活从起初很和谐的状态彻底搞乱了。她们开始出现分歧,开始不快乐,开始相互动怒到歇斯底里。但是,她们的小举动显示出她们还是彼此十分在乎,感情依然深厚。虽然曾经大吵貌似闹翻了。两个女子的夏天,无关其他。就是两个女子一起相亲相爱的一个夏天,故事的发生地就是那个美丽的阳台。
《阳台前的夏天》观后感(八):平淡而非普通
平淡而真实是看完本片的最大感受。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过分夸张的情感表露,没有炫彩的特技动效,演员们也没有完美的妆容和华丽的服装……一切只是平凡而普通的生活。离你我并不遥远的生活。
你我的小烦恼,对工作的,爱情的,朋友的,亲人的,她们也有。妮可服务的老人们可不大好伺候哦,读书该不该算在她的工作时间里呢;新男友好像也不是个什么可靠的家伙;还有凯琳的日子也同样不那么舒服,儿子的恋情,自己找工作的种种不顺利……
看样子生活已经糟糕透了。可是,别怕,拿出继续的勇气吧,走过这个夏天,阳台前的夏天。不消沉的生活步伐定要继续。这就是生活。Das ist Leben und es geht immer weiter! 完完全全以真实剧情打动观众的好片。平凡却不普通,给观者无限的力量。
.喜欢本片的镜头运用
《阳台前的夏天》观后感(九):令人投入的電影
ummer in Berlin"(Sommer vorm Balkon)是今年MAX! 2006(第九屆德語電影節)其中一齣來自德國的電影, 導演是Andreas Dresen, 是2004-5年的作品.
電影獲多個獎項:- Bavarian Film Award 2005: Best Direction; San Sebastian 2005, Silver Shell: Best Screenplay; Chicago 2005, Silver Hugo: Best Actress; Ernst Lubitsch Prize 2006, Box office Germany Award (Boge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OLDEN APRICOT in Armenia 2006: FIPRESCI Prize.
ike(Nicola)及Katrin是鄰居又是好友. Nike年輕貌美, 每天都到不同的獨居老人的家為他們梳洗清潔及照顧其起居飲食. Katrin是個失婚兼失業的單親母親, 兒子十來歲正值青春期. 一個夏天, Katrin都愛在晚上到Nike家中的陽台前談天, 把酒言歡, 說說男人, 又打電話給陽台下藥房的藥劑師戲弄他.
以為是Mr. Right的, 到最後可能又是Mr. Wrong, 貌美的女人都不敵命叩陌才. 一天Nike與Katrin在街上, Katrin差點給貨車撞倒, 機緣巧合下, Nike搭上了這個貨車司機Ronald, 而他更搬進她的家. Ronald第一次到訪Nike家那天, 二人做完愛後在沙發上談天, Nike見Ronald坐在長沙發那邊, 笑說選擇這張椅的都是好男人, 選擇單坐椅那邊都是壞男人. 原來Ronald是有妻有兒的, 數個孩子, 不同母親, 其實也不是個好男人.
ike的工作在外人看來都是苦差, 但她卻沒有怨言. Katrin見工也見得發悶, 連教人應徵的班也上了; 好友有新歡, 自己連買一對新球鞋給兒子的錢也要省下. Katrin兒子愛上喜歡跑步的女孩, 以為女孩也喜歡自己, 原來她喜歡的卻是個愛吸煙的男孩, 明明是個反吸煙的她也愛上了吸煙. 電影圍繞她們的故事, 也關於人生.
兩個女主角都演得很好, 令人投入. 電影中不少幽默的地方, 包括對白及故事, 令人在苦惱中也可一笑. 值得一看的電影.
《阳台前的夏天》观后感(十):生活着,并美好
好电影。
是很久以前在光华木卫县搜精华的时候看过某人对这部电影的评论,还依稀记得些字句。如“写的几个女人在阳台的闲聊”“给人一个不同的视角看待德国,让人看见一个轻松的德国”便对这部名字中便充满色彩和感情的电影充满期待。似乎是在德国的某个街道的某个阳台上,几个女人叽叽喳喳,镜头很沉闷,就像阳台上的花草,艳丽但是安静。
然后从它上我的to-be-done list到观看,已是半年后的事情了。几乎是第一个镜头,就让我觉得惊讶。因为影片的色彩是略带压抑的灰暗。也不是一群妇女叽叽喳喳的下午,而是一个模拟的面试场面,女人手足无措,紧张却又毫无办法。然后影片就这样展开。的确和我想象的大相径庭。影片大致是讲的两个女人的生活。他们是邻居,朋友。一个是有孩子的单亲母亲,失业,为工作焦虑,为前男友(孩子的父亲)恼怒。一个叫Nike(读/’nike/-.-),是孤儿,做着老年护理的工作,每天听着一群老年人的抱怨,好不容易交上的男友已有六个孩子,咖啡店的爱传流言的Tina似乎还对这个男人心怀不轨。
这两个女人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甚至不能说顺心。她们常聚在nike的阳台上,倾诉倾听抱怨调侃哭泣宿醉。然后第二天醒来,阳光照着那个阳台。生活继续。导演讲的便是这些琐碎的事情,却用的一种豁达乐观的手法。清晨阳台的花朵,飞驰过街道的自行车,还有随时响起的轻快的小曲。这些轻快的元素穿插在这部并不算轻快的电影中,导演的意图,便十分明了了。
影片的色彩也便是那样。底色是压抑的冷色调,偶尔穿插主人公绚丽的衣服,就像那只飞向屋顶的海蓝色气球,有穿破画面的感觉。影片的节奏非常不错,让观众特别容易切入,并且不会为了影片而改变自己思维的速度。整部电影中饱含着那种活着的力量又是增加了影片的张力。
影片的结尾,有这样一段台词“孩子失恋了”“真美好啊”。然后出现字幕“生活在继续”。虽是意料中的结尾,但还是忍不住一人鼓起掌来。这可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的电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