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播》经典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10-05 12:17:57

  《现场直播》是一部由Bill Guttentag执导,Eva Mendes / David Krumholtz / Rob Brow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场直播》观后感(一):那一刻,我看见了她的眼泪

  我不是一个很赶潮流的人,看电影也是一样。最近的大片一部都没看过,中意的倒是那些已经上映很久的片子,比如“十二宫杀手”,比如“布鲁克斯先生”,还比如我刚看的这部“Live”。很难用言语来描述电影中发生的一幕幕。一个疯狂的节目总监,为了收视率,想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电视栏目,用人的生命来吸引眼球,吸引广告商,所付出的仅仅是五个装有五百万美元的信封。

  六个人,五颗哑弹,一颗实弹,注定有一个人会死去。每个人都有参加这一节目的目的,有的为钱,有的为名。。。可是所有的目的,在站上圆筒的那一刻、在面对死亡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或许他们在那一刻都想过退缩,想起从前的平平淡淡的日子是那么美好,可是疯狂的观众,不断攀升的收视率,残酷的现实却摆在他们面前。于是,站在圆筒中,拿起手枪,扳动扳机,剩下的只有祈祷。。。

  当第五位选手扳动扳机后,一切都结束了。全场死静,没人会真正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可是当最后一位下来的时候,全场轰动,为他的大难不死而庆祝,可谁还会想起就在前几分钟有一个很阳光的刚刚倒在舞台上。人们冲上舞台,拥抱幸运者,而观众席上却留给人们一个哭泣的身影。。却无人在意。

  影片最后,说到“LIVE”大获成功,一年后更是邀请了以前的选手来主持节目。一样的紧张,一样的残酷,可是不知道一年后,有个女孩看到这会不会想起曾经有个很阳光男孩在他面对死亡的时候说过“亲爱的,在此以后我就可以永远去冲浪了”。。。

  《现场直播》观后感(二):罪恶还将继续下去。。。

  各种考验人性的真人秀永远都会受到欢迎,这恐怕也是人类的劣根性了,当然人对金钱名誉的执着与追求也是。电影的前一个小时的铺垫对我而言太过冗长了,只有当Russian roulette真的被搬上电视后的那段时间才给我带来那种紧张刺激。5/6的生存几率,生存者每人五百万美金的奖励,最后影片中那个大学生的死亡似乎理所当然,他的人生观以及参与这次秀的目的使他成为最合适的牺牲者,这场争夺收视率战争的牺牲品。

  少年死了,他被爆头的那一瞬间完成了选手存在与这个舞台上的意义,也成就了这场秀,于是残忍的电视台将摄像头转向了观众和幸存者。当所有人都为节目的成功而雀跃的时候,只有制作人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她并没有拿起枪,但她确实剥夺了一条生命。她走出去,茫然的站在镁光灯下,她后悔了,也许她想要停止这个节目。但是她被枪杀了,说实在的这并不让我感到意外。于是罪恶继续下去了。。。

  《现场直播》观后感(三):自杀真人秀 娱乐至死的最佳阐释

  大一的时候,老师就曾经推荐过《娱乐至死》这本书给我们看,它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不知为什么,当初看这本书时还没有感觉到电视娱乐有这么大的威力,它充其量就是放松身心的方式,直至星期五时看了老师给大家放的影片《现场直播live》,第一次在这个自杀真人秀中淋漓尽致地感受到娱乐至死的最佳诠释。下面是我的几点感受,这些感受都脱离不了对于这种违背伦理的节目制作的批判。

  1、这种死亡更恐怖——精神死亡

  影片中的这个电视节目叫《live》,游戏规则就是一把6颗子弹的左轮枪,六个人参与,每个人开一枪,没死的5个人,一人500万,死了就什么都没有。而参与者的生命就像旋转的左轮枪,哪怕你存活的概率超过了80%,你至少也有20%的概率突然倒下。站在现场直播的舞台上,随都不会轻松。每个人都面临了死亡的威胁。那颗真正的子弹狠狠的戳痛每个人的内心,但是他们6个人却乐意,用一场生命的极致冒险,精神的极度恐惧去换来未来的所谓的“美好”。

  很可悲,相比于肉体死亡,他们已经先给自己的精神宣判了死刑。极度的恐惧,投机取巧的侥幸,一劳永逸的欲望都是致死的原因。我们看到的不是一群以积极方式追求美好未来的人,而是一群甘愿受精神折磨、冒生命危险走捷径的金钱傀儡。当然、或许、可能……,在西方这个崇尚冒险精神的世界里,他们很受崇拜和尊敬,会跟我们中国的“超女”一样火,那么,就是另一种价值观的冲突了。

  2、自杀的结局不太差——快速成功法

  参加这个节目的人虽然都各有背景,需求不同,但是都抱着同样一个目的,那就是快速成功,当然,成功在这里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珍的成功是一夜成为好莱坞明星,模特的成功是展现她的行为艺术,里基的成功是想要挽回世代传承的农场,而黑人作家心目中的成功则是找到写作的灵感,可能大学生对“成功”的定义最单纯——让生命过得更有意义些。

  为了他们心目中的成功,他们都选择了这么一条捷径——参加自杀真人秀,用生命去冒一场最大的险,历经之后满路辉煌。可是我们不禁要这样想,难道不冒险,我们就无法去达到生命的目标吗?

  珍,那个梦想当演员的女孩。她还那么年轻,她的路还很长,为什么不能用心的去学习表演专业,一步一步做起呢。选择了这种“快捷”的方式,在她的VCR里,以及后面她主持节目时的梦想成真的神采飞扬,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急功近利的肤浅女生形象。

  那个模特,举枪准备射击主持人,她的参与好像和钱无关,好像还有那么一点为了女性而战斗的意味,遗憾的是,最后她也仅仅是一场艺术的表演,我多么希望当时她就能把枪指向该枪毙的变态的节目。

  墨西哥同性恋穷人,他的存在反映了众多社会问题。歧视同性恋,墨西哥移民的底层生活,但是他的妈妈和他都在努力的生活,他离开前亲友们的送别来看,他的生活还行。为什么一定要以这种方式去改变生活呢?

  里基,想拯救自己农场的大叔。代表了勤恳的美国农业者在新经济冲击下的无可奈何,电视拿他来作秀,无可厚非,那是他们的职业,在收视率面前,没有任何感情所言。那美丽的农场,完美的家庭,为什么这一切要被金钱所操控?

  那个黑人作家,我完全同意他父亲的说法。而他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获取写作的素材。他说的那些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不仅仅是因为经历,也因为他们在经历中思考。而恰恰在他寻找的过程中,LIVE出现了,被美国变态的电视台们发明出来了。

  死亡的男孩是我觉得最不该死去的人,他的愿望单纯而美好,“我们就可以整天去冲浪了”,这是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所有人的冒险都是为了钱或者为了名利,都带有一定功利性,就是他,纯粹为了证明生命的价值而去参加这个节目,然而,他却死掉了。我看着他接受挑战前她女朋友那样屏住呼吸,眼睛那样恐惧,微微摇着头说不要不要,年轻的幸福与美好却随着那一刻枪声戛然而止,多么心痛的事情!也难怪制片人Katy后来会害怕到在厕所呕吐,也难怪会有人愤怒到举起了枪……男孩的死亡,实际上就是对这档节目极大的讽刺!

  3、变态的看客心理——观众

  学过经济学,所以我一直相信没有需求就是没有市场的,在这部影片中,自由赤裸裸的成为了金钱的奴隶,成为了利益的帮凶,全都只是为了满足越来越空虚的观众的窥私欲和寻求刺激的心理。就这样,生命被摆上了案台,当那个最阳光、最幸福、拥有最美好未来的男孩子倒在自己的枪口下的时候,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得到了满足,短暂的震惊之后便是狂欢,但最讽刺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杀死的是一个最能代表娱乐圈自己的形象,他的死成全了爱慕虚荣的女子、同性恋者、激进的行为艺术者、外来移民、梦想当作家的黑人,他和女主角的死去给了观众最大的满足,于是这个打破纪录的SHOW一次又一次的上演,而娱乐圈也在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渊!我永远无法理解当男孩倒下后人们沉默片刻之后的鼓掌,声声听起来都觉得像观众在扇自己的耳光!

  总有一天,观众会感到厌倦,当他们越来越对这个节目失去新鲜感的时候,也就是娱乐圈杀死自己的时候,为了满足这些看客的心理,它们失去了太多自己的底线。

  4、这个杀手不太冷——收视率

  如果说满足观众需求是很虚无的东西,那么还有一个更直接的源头就是收视率。在这个影片中,最让我深思的就是这一点。为什么这个审核通过率渺茫的节目,竟然能层层越过法律和伦理的界限,直通荧幕。我看着一开始还义正言辞地拒绝Katy的律师Byron站在全国电视节目审查委员会面前大谈自由的界限,只为让这个节目钻过法律的空子去博取收视率的高升,而自己也能成为名留千古的吃螃蟹第一人时,心生悲凉。收视率与个人荣誉战胜了人类的伦理,最终促成了这档变态节目的产生。

  影片中节目播出之时,女助理一直监听着收视率的情况,一开始20多,之后30多、40多、50多、60多……他们的喜悦之情随着数字上涨,而我却为之感到悲哀。如果说杀死大学生的元凶是制片人,那还不如说是收视率。为了挽回电台的收视率,为了获得成功,俄罗斯轮盘的想法在Katy脑中滋生,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更确切的说是一个疯狂的野心,希望通过勾起观众对于挑战死亡、人类内心的原罪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于是,这个疯狂的节目诞生了。

  在我们国内,电视节目也是难逃收视率的魔掌。“收视率乃万恶之源!” 此语出自央视名嘴崔永元。曾让主持人小崔声名远播的《实话实说》栏目,却在央视新一轮的改版中不复存在。据传个中缘由正与节目收视率太低有关。这是小崔不堪回首的实话实说,还是节目依然摆脱不了收视率的梦靥,反正他的这番义愤填膺,倒是引发了一场口水大战。圈外凑热闹的、圈内现身说法的、第三方“中道致正”的,纷纷攘攘,至今尚未平息。对于收视率的是非论辩太多,但是始终有一点不能忘记的就是,要做“有良心”的电视,“有良心”的电视人。或许在未来,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困局……

  《现场直播》观后感(四):比想象中的好得多

  看简介,觉得题材有些滥——电视业在收视率和利益驱动下的扭曲

  类似题材的片子已经出现过好多

  更何况这个剧情还这么。。。不靠谱。。。

  看过后却比想象中要好得多

  视角

  除了最后Live节目开始后穿插使用了“导演视角”,其他时候都试图使用“故事中的摄影师视角”来讲故事。这种伪记录片的方式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的手法,但用在这样一个题材中显得尤为合适。

  分辨率

  注意到本片的故意了TV的画面比例来拍摄,和题材及拍摄手法相呼应

  第几个死掉?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编剧把第一个上台的就写死了,会是什么情景?

  再设想,如果是最后一个才挂呢?最后一个岂不是上去执行死刑?

  结局

  不得不说最后的结局很棒

  荒诞?

  在电视上玩俄罗斯轮盘赌? 这件不可能的事情,被凯蒂惊人的执行力最终促成,看看她说服众人的手段和论据:同行的刺激策划,文艺复兴的人体绘画艺术,美国人的价值观,自由,法律,节目播出时间和青少年禁令的实际效果,说服议员的及金钱运作的策略等等。。。

  你能说这些不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虽然有些程度上的差别。。。

  不得不佩服好莱坞,无论多么荒诞的题材,都能拍的煞有介事,还能发人深省。。。

  ==================== 思考题的分割线 ==============

  :

  有没有数学达人来考虑下这个问题:

  在这部电影中的轮盘赌方式中,假如你是六个人中的其中一个,那么对你来说可能的生存/死亡方式有多少种?列举每种情况及其概率。

  为了没看过电影的人也参与思考,我重新描述一下规则——

  1. 6个人参加这场游戏

  2. 游戏中的转轮枪中放入了5颗哑弹1颗真弹,任何人都不知道第几课是真弹

  3. 每次从未对自己开枪的人中随机抽取一个人出来,对自己开1枪:

  如果未死,则游戏继续;如果将自己射死,则游戏结束

  问题:

  你是这六人之一,你只关心自己在每种情况下的生存概率。

  试描述各种情形下的生存概率?

  《现场直播》观后感(五):生命在金钱面前是苍白无力的

  也评了五星

  这五星不是给电影,是给电影背后的深思。

  当我们的生命被金钱所左右时,所展现出来的恐慌与不自信。

  珍,那个梦想当演员的女孩。她还那么年轻,她的路还很长,为什么不能用心的去学习表演专业,一步一步做起呢。选择了这种“快捷”的方式,幸运的是她成功了。

  那个模特,举枪准备射击主持人,她的参与好像和钱无关,仅仅是一场艺术的表演。

  墨西哥同性恋穷人,他的存在反映了众多社会问题。歧视同性恋,墨西哥移民的底层生活,但是他的妈妈和他都在努力的生活,他离开前亲友们的送别来看,他的生活还行。为什么一定要以这种方式去改变生活呢?

  里基,想拯救自己农场的大叔。

  电视拿他来作秀,无可厚非,那是他们的职业,在收视率面前,没有任何感情所言。

  那美丽的农场,完美的家庭,为什么这一切要被金钱所操控。

  那个黑人作家

  我完全同意他父亲的说法。

  而他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获取写作的素材。他说的那些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不仅仅是因为经历,也因为他们在经历中思考。而恰恰在他寻找的过程中,LIVE出现了,被美国变态的电视台们发明出来了。

  死亡的男孩。

  碰巧,他死掉了。本片把他设计死了。好像他是唯一一个死掉之后可以让大家接受的人。其他人都有一定原因,不完全是为了钱。而他仅仅想用这钱去冲浪。但是子弹也不认人,假如这游戏是真实的,他并不一定死掉。现实总是现实的。

  假设他没有死,拿着五百万,如果没有追求的话,整天冲浪也不会让他生活有趣起来的。

  --------

  女1号的死亡好像恰恰反映了电视的未来。做了那样的事情,一定要有些人负责的。

  如果评论这个电影的话,没有主题,没有主角,没有主旨。

  《现场直播》观后感(六):虐心的生死真人秀

  作为一个真人秀的fan,这部电影实在是太虐心了。

  轮盘赌的形式,拿金钱做诱饵,拿生命做赌注。The winner gets all。

  海选选中的概率很低,但是对生死来说,镜头上的1/6这个概率实在太大太大。

  对5/6的人,只是镜头前留作回忆的5分钟;而对那倒下的1/6,却是值得留恋的生命最后5分钟。

  说电影虐心,就是在特写镜头前枪响的那一秒。

  带着美满的希望,带着满腔的憧憬,却遇到戛然而止的休止符。

  这是如此令人撕心裂肺的窒息。

  电影有电影的手段,电视有电视的手段。

  真人秀有不真实的部分,仿真人秀的电影更不是纪录片,但即使这样,它不是喜剧,不是动画,仍然有着强大的真实张力,表现出来的比其它任何一部电影更接近生死的真实。

  死亡是一个禁区,它的真实使所有人害怕。为什么我们羡慕孩子,为什么我们敬重老人,不都是因为生命的生机和活力?

  谁都知道风险越高收益越高,也谁都知道拿生命做赌注的可怕。放眼社会,其实类似的博命无处不在。

  当把常见的事情通过最赤裸裸的手段展现出来的时候,却是如此之震撼。

  《现场直播》观后感(七):有鉴于没人看懂这部电影,我来解释一下

  有鉴于没人看懂这部电影,我来解释一下

  1 这是一部荒诞片,虽然看上去里面的人特正经,这一点千万要明白。在电视上杀人,即便在最开放的国家,也是不可能的。

  2 这部片批判的是美国的电视业的现状,尤其批判美国电视以收视率为唯一价值观的现状。为什么要批判这个,电影里没说出来,我们也不懂,因为我们不是美国人。

  3 通过这个女人拼命打造一部杀人的TV SHOW的全过程,试图提示电视界内部运作的一些内幕。尤其是高管们以金钱收入来作为决策的关键依据。我们可以肯定拍这个片的人是在电视圈内混过的,但肯定没当过老板,他批评电视圈贪财,但无论什么生意,总是要钱才能撑下去的。两个情节旨在突出这一点:

  3.1 那个黑人是管法务的,他绝对是反对这是杀人SHOW的,但是,自从他说出“在广告主面前干得不错”开始,他的态度就转变了,很快,他就公开与管制部门打官司,力挺这一节目是合理合法的。女主角搞定了高额的广告收入,这是决定性的转折点。

  3.2 集团的CEO等两名老板认为杀人SHOW不妥。但女主角说服了他们,并试图让他们去赂贿议员。这证明了钱是电视圈内的通行证。

  4 节目上演了,经过系列刺激的过程。突然,手枪炸响,一个人被自己杀死了。镜头转向幸存者,然后转向观众席。突然人们爆发出欢呼声,为四个获得500万美元的参与者而欢呼,立刻全然的忘记了一个爆头的尸体还躺在台上。这说明了电视业人对麻木的观众的成熟的操纵。媒体操纵公众是熟练的,而观众的麻木是可怕的。这也是只有荒诞剧才能表现的。

  5 所有人当中,只有女主角是真正的清醒者。她意识到了那个年轻生命的死,以及罪的问题,于是跑进卫生间呕吐。而本来反对他的下属,却在不断的安慰她:扳机不是你扣下的,你没有责任。这说明了什么?因为她把所有人都拖下了水,所以媒体从业者的良心是可以丧失的。本来人们是不接受杀人SHOW的,但他们去做了以后,他们就接受了,而且接受得非常的彻底,以致于认为自己是无罪的。你可以想象CCTV的工作人员,不会有任何人认为自己是有罪的,相反他们会觉得自己很高尚、很有地位。

  6 当这个女主角走出厕所时,大群记者在外面采访。她站在众人面前,竟然十分茫然、十分迟疑。在这个时刻,实际上她的内心有着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她坦然走向镁光灯,笑着面对自己的成功,杀人之罪将在她心中消失,这个节目将越演愈烈;第二种可能,她从记者面前逃开,那么她找回了良心,这个节目可能被她自己叫停。这是仅有的两种可能,但,这两种可能都不足以表达电影的主题,因此:

  7 突然,女主角死了。谁杀了她,为什么,与节目有没有关系,这都是不重要的,我们看电影时不需要去想这些答案。电影要表达的是——时间立刻推进到一年之后,节目仍然继续,已经合法化。杀人SHOW成为了电视制度所能接受的东西,即便这个女强人不存在了,杀人SHOW继续发扬光大。所以,你知道,这不是批判某人疯狂的电视节目制作人的故事,这是批判现存电视制度的故事。这个电视制度能够容纳这种狂人想出杀人SHOW来,而且在没有狂人的情况下,这种制度还能够继续发展杀人SHOW

  好了。解释完毕。

  不过,说到最后,我还要说一下,对中国人,这个电视是意义不大的。他所大力批判的(其实不一定他的批判就是正确的)——以收视率为唯一标准的电视制度,在中国根本就不存在。

  在一个以政治正确性为唯一标准的电视制度里,没有这种狂人的生存土壤存在。只有谎言SHOW。被这部电影所大力批判的制度——收视率制度,对于我们是一种奢求的东西。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