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29日,卡尔维诺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写作硕士班的一次讲座中,介绍了关于他的著名小说《看不见的城市》的一些创作情况,同时谈到当时的评论把这本书最后那句话视为结语,予以了更正。他指出“几乎所有的评论都针对这本书的最后那句话:‘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由于这是最后的几行,所有的人都将它视为结语,‘寓言的寓意’。但这是一本有多面构成的书,几乎在所有地方都有结语,它们是沿着所有的棱写成的,并且也有不少简洁或简明的寓意。”他否定了那句话是全书的结语,但他并不否认评论认为的那个结语的“寓言的寓意”。
卡尔维诺这本书的那段整个结尾是这样:
波罗说:“生者的地狱是不会出现的;如果真有,那就是这里已经有的,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们在一起结集而形成的。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显然这个包含那句结语的整个结尾具有深邃的寓意。耐人品味。
如果说现世就是地狱,那么生活在地狱里,无疑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使我们感到悲哀,也感到的无奈。你有什么办法?现世就是这样了。即便有来世那也只能是来世的现世。地狱的性质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但是,如果我们生活在地狱里而不自知,又“结集”而成为其中的一分子,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哀了。
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免遭痛苦的办法,第一种办法很容易,那就是麻木不仁。接受地狱,浑浑噩噩,加入合唱。成为地狱的一部分。这样也就无所谓什么痛苦和悲哀了。第二种办法,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独立的意识,超然的品格。其实这又铸成了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痛苦,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种痛苦。同时“有风险”。然而,它却显示出一种全新的生命的意义。它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去寻找地狱里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其实这也等于找到了自己精神存在的空间。或者说这是一种精神突围。
我想,这第二种办法,也是向艺术家提出的最高要求;也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会使你远离喧嚣,脱离平庸,拒绝御用。这样你就不可能会有粉丝,你只能是孤独的。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就是这样一些伟大的艺术家。
2008-6.于宣城广凯丽景花园梦影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