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发布时间:2021-09-04 05:00:20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700篇》

第128篇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圣贤有言“君子之道,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思是说:做人首先要自己明明白白才能教导别人明明白白,如果自己都不明不白,是不可能教别人明明白白的。

同理:只有自己做人光明正气、清正廉明才能做人家的表率,教诲别人光明正气、清正廉明。如果自己昏庸腐败,哪能教育别人光明正气、清正廉明呢。古人还有个比喻可以补充:“参差之上无整齐之下,钩曲之形无绳直之影”,民谚则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人爱诲人不倦,自己却糊里糊涂、浑浑噩噩,如此的教导者能起教育别人的作用吗?

自古以来有“小节”说。如韩愈“博弈饮酒”,欧阳修“帷薄不修”。欧阳修常常“邋邋遢遢”“叻叻脦脦”“马马虎虎”,那是无关品德的小节。至于贪污腐败则和“小节”无缘。

近代对小节的解释有些变味,不指不修边幅、博弈饮酒、邋邋遢遢、叻叻脦脦,而指和品德有关的贪污腐败和违反政策等,只要没站错“队”、跟错“线”就称“小节”。

又还有“大方向”说。指定你去东边,只要不往西边去怎么都可以,不在乎一路之上的所作所为。比如任务是对付“敌人”,制伏了敌人就算完成任务,手段方法任选,错了属“小节”。

按古人说法,“小节”昭昭才能保大节昭昭,“小节”马虎惯了大节就难保昭昭。如果小节不加以管束,恃宠生骄惯了必定放纵,必然保不住大节。所以有人主张“既立大志又拘小节”,圣明也。

百姓爱议论“小节”,打听人家是不是作风清廉、道德高尚,是不是严格执行政策,是不是对人一视同仁。不奇怪,大人物的“小节”与群众利益可是筋连着筋、肉粘着肉的问题呵。

百姓怕吃亏上当,怕被掠夺剥削,怕该是自己的却被别人霸占去。无可奈何,家底子薄呵,禁不起风吹浪打,禁不起剥削掠夺,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需要钱,岂能不斤斤计较哟。

百姓喜欢以百姓为本的人,喜欢“一碗水端平”的顶头上司,信不过不把群众利益放在眼里,只顾自己的小圈子、小宗派利益的人。

官人如果只看到长远利益,比如只关心“大方向”“未来”“路线”等等,只“站在天安门看到全世界”,不管眼面前百姓的吃饭穿衣住房心里便不放心他们。小老百姓想的是能够丰衣足食,哪能站在在天安门上看世界呢。

有官员挖苦百姓“只看见自己鼻子尖上那点小利益”“只看到眼睫毛”。百姓学来了一句伟人说过的名言:“任何一种东西,必须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这不是平常之辈说的的呵。

古人厉害,敢挖苦大人物是“见远而不见睫”,打趣说:“好奇怪咯,能看远处却不看见眼前,火烧眉毛睫岂不也看不见了!”

“小节”不检点的人很难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对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的人,主义再真再正确再伟大也难服众。

传统道德提倡正心、修身,主张从小事、小节做起,“以令率人不若身先”“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意思就是说:要彰明美德应该首先治理好自己,把自己的小节也一起治好。

尧舜对百姓实行仁政,所以百姓讲仁义,“行之以躬,不言而信”,于是社会太平。桀纣暴虐无道带领了百姓们互相倾轧,于是处处风起云涌,这里杀人那里被人杀。

桀纣也在宣传仁爱,甚至宣传得娓娓不倦、言之凿凿、“诲尔谆谆”,然而下面的人“听我藐藐”,表面上唯唯诺诺,其实是口诛心谤,心想:一边呆着去吧!

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在理,上面正心修身,下面哪能不忠、不信、不效仿。《家》剧里的高老太爷自己养姨太,却骂儿子有外宅,儿子能心服口服吗?

自己的“小节”不昭昭者最怕“闲言碎语”“蜚短流长”,怕被背地里“诽谤”,怕被见不得人的事抖落出去,弄得个一传十十传百、家喻户晓。所以便千方百计的蒙百姓的眼睛、堵百姓的耳朵、捂百姓的嘴巴,禁止百姓“自由主义”。自己做坏事自由,却不许别人茶余饭后说说笑笑打哈哈,不许逗乐子的自由。

胖傻瓜吔,纸包不住火的,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行不通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丑事迟早被“泄密”,切莫不当回事误了卿卿性命!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古人说过:“止谤莫如自修,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听听吧,修好了就不用怕别人“谤”,坏名声绝不是“谤”出来的,好名声不是“捂”出来的。

有人唉声叹气说,不是不知道这个理,骑上老虎背下不来了,奈何不得,不得已才堵人家嘴,蒙人家眼睛,捂人家耳朵。原来如此!不过早从老虎背下来比晚从老虎背下不来的危险性总小一些。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是真正的“一句顶一万句”的圣贤之言呵。

有个笑话:一小儿郎问他浑浑噩噩的老子什么叫做“半斤八两”。老子回答说:“比如我能喝八两你只能喝半斤(5两),我俩酒量差不多”。他不知道从前是十六两制,“半斤八两”是一回事,不叫做“差不多”。这样的老子能教会儿子“昭昭”吗?

“老师”自己都不懂怎能教学生懂,“老师”自己都不明不白怎能教学生明明白白,“老师”自己都不光明正气怎能教育学生清正廉明?

至圣孔夫子若醒,一定会挥袂而起、大喝一声:“虽然你们没大没小的叫我‘孔老二’,摇小旗喊‘打倒孔家店’,举拳呼‘批孔’,我还是要提醒小子们一句:首先要自己光明正气、清正廉明!”

奉劝哥们姐们:干干净净的来了人世还是清清爽爽地离开人世,千万少留骂名。且借古话奉劝:“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缁难再白”。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7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阅读更多人生解读,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