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影评:为自由而战
梅尔吉普森这位“演而优则导”的硬汉,不能不令老美们唏嘘万千,甚至同行们都向他看齐。因为不管是演还是导甚至是感情生活,这个棱角分明的男人总是能载誉而归,这是每一个导演或是演员梦寐以求的事情。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际遇,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天赋。
由梅尔吉普森担纲的《勇敢的心》轰动了整个世界,之后他再次将《爱国者》这样场面宏大的史诗传奇摆在世人的眼前,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种自我超越是一个优秀演员的诚挚之作。历史见证一切,观众考验一切,好莱坞就是这样的残酷,他们不像国产电影一样会被大牌所蒙蔽,也会为阵容所迷惑,反而他们在乎大牌的最优化搭档。好在中国电影还有一批愤青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不为票房所支配,不为制片所挟持,才使得我们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影评人能够肆无忌惮的胡言乱语。
首先从影片的切入点来看,《爱国者》有个很好地开头,从一个居家男人的角度将美国独立战争这样庞大的历史从小见大,从微观逐渐向宏观叙述开来,条理清晰而且感人至深,没有因涉及官方化的东西而将人物个性消磨,也没有因触及整部美国独立史而将影片教条化,更没有因为是正史而将故
事的主人公高大全化,而是将战争中的爱情、亲情、友情、还有最需要标明的爱国情怀通过家这个角度层层透析,直到升华为国的境界。其实这很俗套,老美就是喜欢这样,通过很小的东西来承接很重的主题,他们采用的是大禹治水的方法,从疏导中见江河,他们也懂中国的太极,知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才算至高境界。
既然有这么一个很好的开头,故事就完全可以肆意挥洒了。居家男人肯定是要在影片的过度中爆发小宇宙的,否则那么好的开头就报废了,果然他的宝贝儿子被敌军俘虏,小儿子被开枪打死后,他将那把影片开头显现出来的斧头拿出来报仇去了,这种前后呼应的手法很好,既能将故事再次推向高潮,又能起到使整个情节浑然一体的效果,最最重要的是将整部电影的主题凸显了出来,强调了平民在战争中的无奈与辛酸。接下来就是起义开始了,BOSS肯定是要冷血的而且残酷的,否则他的死不能解恨也不能达到人神共愤的效果,最主要的是要观众明白,我们美国的独立没有私心,主要是忍无可忍,则无需再忍,反抗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这些因素足够了。
本片的创作人员阵容强大,剧本由《拯救大兵瑞恩》的编剧罗拨特·路戴执笔,导演则是《独立日》《哥斯拉》的罗兰德·伊马利奇,演员由人气之王梅尔吉普森扛鼎,这样的“金三角”令人眼花缭乱。也不愧是罗拨特·路戴,他的笔触有着男人威猛的气魄和女人的细腻的情感,所以整部电影在罗兰德·伊马利奇的光影交错中,显得丰满厚实,点面俱全。英雄本杰明·马丁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能看得出导演的用心良苦,小儿子被杀的愤怒转身,带领独立团佯装战败的智慧转身,与小女儿那一次尽释前嫌的深情转身,影片最后锋芒毕现的那一刺成就了他个人乃至寓意美国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转身,都将整部影片的基调再次厚实化、深刻化。诸如此类的意象还有许多,例如出现N次的美国国旗,影片从不同的拍摄角度、出场形象都给予它不同的意义和深刻的内涵。我们的电影缺乏的就是这种人情味,家国感念太概念化,也许是先前的教育或是思想工作做的太完美,以致小家大国情怀一直是束缚散漫创作的根源。家国其实不分的,爱家就是爱国,这没有明确的界限,梅尔吉普森没有一开始就为国怎样,而是私心的为家才爱国的,我们能够容忍这样的爱国方式,大西洋彼岸的那个国家不仅仅是容忍,更是一种赞美,这就是区别。
我能够理解美国人这种缅怀先烈、传承后人的民族情怀,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血泪史,每一个强盛的国家都有一段艰辛的历程,同一个世界,我们之所以尊重每一个国家的成长,是因为在屠戮与残酷面前,平民化的辛酸总是能够激起任何一个国度的同情和内疚。
无法抗拒,无法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