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电影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影评 电影十月围城影评 电影评论 电影影评
《十月围城》是个百多年前的香港革命故事。在这个政治冷漠历史痴呆的地方,香港人对此题材理应不多接受,甚至反感。跑去买票的大众可能都是为了看明星,看再造香港百年前的皇后大道中而已。然而上映不久,网上好评如潮,有些赞赏情节紧张,上了一堂既激情又悲壮的历史课,欣赏那些牺牲的小人物。这样的反应好像有些反常。究竟片中的“革命”对今日和谐主导一切的香港又有什么冲击?当中“革命”对他们来说是什么一回事?
片中孙中山对各省代表解释革命是什么回事:“十年以前……革命,当时我说,革命就是为了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10年过去了,与我志同者相继牺牲,我从他乡飘泊从临,革命二字于我而言不可同日可语,今天再道何为革命,我会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革命是要让人醒来,不但要令人有温饱,有宗旨理想的,而且是要整队人努力,也要有牺牲的。
然而片中保护孙中山的壮士却充满奴性,盲目为自己也不知道的目标去进发,更遑论认清革命的意义。其实除了孙中山、杨衢云、陈少白、李重光,其他人物如谢霆锋饰演的阿四、黎明饰演的刘郁白、甄子饰演的沉重阳、李宇春饰演的方红等,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革命,他们只是奴性遵从主子的话而行动。这种奴性的意识形态,正正是革命所要推翻的。个人的生命、爱人都一一被放弃,孤注一掷为保护孙中山。这里不但反讽地表现对孙中山的英雄主义个人崇拜,以为单靠孙中山就可以把中国救出,走向民主,而且更展示出一种革命的有机性(organic),即团队的重要盖过一切,其实民主却正正是由各个人民出发的。
因此每个壮士的个人生活、爱情都被放弃,阿四没有了以后与阿纯的生活,沉重阳也没有了与女儿重逢的日子。团队比个人更重要,甚至淹没了个人。然而当中所表现的意识形态,并不是这样单一完成,其实充满很多拉扯的过程。每当勇士的死去,我们都可以看到画面报上这些虚构人物的生卒年、籍贯,彷佛是对牺牲了的勇士的一种尊重,赋予一种真实性。其实那是为无名的牺牲品添上个人性,即是在一座机器里,我们不会忘记你,你是其中的螺丝钉,曾为这座机器出过努力。很明显巴特尔饰演的王复明在临死前大叫自己的名字,也是想告诉人们在这场革命中我有参与过,我死而无憾。
另外,勇士们都有个人爱情的包袱,阿四的阿纯、沉重阳的女儿、刘郁白的爱人。女性在这里也可以看成是个人情感的负担、遗憾。而他们为了要缝补这些缺陷就得靠团队的投入与牺牲。因此女性在这里其实不但是负担,更是一种革命的动因。就像沉重阳的爱人要他做个好榜样给女儿看,不要再做一个赌徒。这种女性甚至到他们牺牲的时候变成安抚的角色,成为一种幻象。因此刘郁白以一敌百战死的时候,会出现突兀但又合情理的李嘉欣幻想形象。
观众觉得感动也许不是因为民主的激情,而是被无声的个人与宏大的团队的挣扎所触动。廿一世纪的今天再谈革命,好像空谈一样。香港市民现时的生活也许是吃好三餐,老板吃住你也是正常不过的城市人生活状态,抗争斗不过政府是常理。大家都好像为生活为大环境为工作,都说算了吧就这样吧合情合理吧不出奇吧。我们当然会感到不公平不公义,却只有 live with it 的心态,或者只希望小恩小惠就可以。大家不会否定人们为良心、公义站出来,所以见到电影中舍己为人的有/无名英雄还是会感动。但是大家所投射的对象却充满奴性、只为宏大的和谐方向发展,而不是多加反思才行动。也许观众的受落是因为电影巩固了这种无名的奉献,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反思当中民主民生思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