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是一部由陈子谦执导,Melvin Chen / Erick Chun / Melvin Lee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五》观后感(一):残酷的青春,听不懂的音乐
青春应该是阳光的
就像我的童年
可是怎么也不是金色
一切都是灰色的
隐藏起来
去欺骗不了虚伪的真实
因为他们的真实
成了残酷
演的真棒
因为就是在演自己
错
不是演
是重复自己
重复他们
因为听不懂
但是看到他们在那里用心专注的去唱
自己的一切
情不自禁的被他们捕捉
不错的片子
《十五》观后感(二):爱情的结晶
这是部不能看过就算的片,15岁经历了太多太多,以至于不能让人相信,总觉得青少年问题片和黑社会片都是编剧自己设想的青春和江湖,然后看过的人再跟着学,如此一个恶性循环
不管是自己放弃了自己还是社会放弃了自己,死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这是15岁的一失恋就想死的年轻人所体会不到的道理。
找不到出路,看不清未来真的很可怕,现在社会的悲哀就是太早让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承受太多来自成长的压力,以至于他们不停地去逃避,去放纵来麻痹,他们太早失去了来自身体本能上的哭泣的权利。
一个痛苦的孩子的背后必会拥有一个破碎的家庭,如果不能维持爱情很久,那么就不要有爱情的结晶
《十五》观后感(三):有点小失控。
这部电影我觉得不怎么样,有点失控的感觉,但不得不提它的确别具一格,电影用极富实验性的语言来交待着这五个故事,暴力、血腥、爆粗,令人出现眩晕的感觉,有点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的嫌疑,同时电影蕴含了很浓郁的新加坡地域文化,是一部很有个性的风格化电影,尤其是那一幕勃起的特写。当然也少不了那一连串琅琅上口,歌词句句震撼人心的饶舌歌,尽是黑社会口号和粗俗的字眼。
以拍摄音乐录像起家的陈子谦,在这部影片里显示了他的拿手本领。整部片子的节奏、摄影和风格就象一连串的音乐录像连接成的似的,影像色彩感很强。从剪辑至视觉效果,这部《十五》都拍得很有水准,但论及内容,在满足了观众的视觉感官后,未能让观众对这几个迷失的少年留下多少同情心。是我们被五花八门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分散了注意力,还是陈子谦只要我们看他如何刻画他们的故事,而不要我们感受他们的故事?
个人觉得《十五》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虽不算是个杰作,但题材具挑衅性,而且无论如何,陈子谦确实是一个勇于创新,很有潜力的电影创作人。
《十五》观后感(四):十五
陈子谦并没有找专业的演员。他只是让5个帮派少年去演那个他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低成本小制作。
十五让我心碎。纹身、故意伤害、自杀未遂、帮派冲突、失踪。我不想拿新加坡的阴暗面来说事儿。我只是想说,很熟悉。很近又很远。年轻得支离破碎,浮躁得痛不欲生。
我的十五岁离我10年未满,犹可捕捉到零星飘散的记忆,这对我来说煞是痛苦。仿佛觉得可耻又不可思议。记忆如融化的糖丝般黏稠充满腐败的滋味。然而……
然而,十五也不是一部死黑的电影,串联起来的短篇原仍有一旨表现“忠诚”,在删减镜头中,阿曼尼对Shaun说,“其实我看出Erick是个好人,希望你不只是把他当作朋友,而是把他当作brother。”
兄弟情谊。
是即使被生日蛋糕难看地砸了一脸的Melvin感动得哭了,把香烟截断一半给Vynn,对他说,“我不要你比我早死,你要给我送终。”
是虽被Shaun和Erick揍了的阿曼尼叫上了身边兄弟到走廊为他俩报仇,用刀捅那个满口狗洋文的好学生头,逼他用汉语说对不起。而在这之前,他正因人生的烦恼在角落用同一支美工刀自残。
是Shaun把失恋喝得烂醉的Erick从pub背回家却一边给落魄异常的他修剪头发一边告诉他是拦了出租车。是Shaun吮吸了Erick因穿刺而流出的血,流着泪告诉他;“兄弟,要死一起死。”
http://mykaine11six.spaces.live.com/blog/cns!DF924B005DA35D12!990.entry
《十五》观后感(五):身上纹关公剃胡子,还是纹关公穿G-String?
我想陈子谦并没有什么立场,拍片子不需要什么立场。在新加坡被禁被砍27刀,还要咋?
在片头的时候他说,这部片子拍来拍去,让他回忆起了他自己。
然后在片中,有几句话好像竟然是对他自己说的:“Royston……要懂得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幸福在手上是没有感觉的,你懂吗?”
我豁然对陈子谦这个人兴趣大增。
小朋友们深沉起来特抽象,比如说,某处我做了下笔记:
“有时候贱点不是一件坏事情,
至少我们人“贱”人爱。
贱也要贱得有骨气。
没听说过,tui废是一种安慰,堕落是一种美。”
“颓废”的“颓”字当时打死想不起来怎么写。想当年我语文还考90分。
------在说偏题之前赶快来条分割线------------
这部片子我从头笑到尾。虽然一大半的台词我都听不懂,我还是觉得很搞笑。他们说话让我汹涌澎湃的想起以前跟一群马来西亚人混日子的生活。我一脸葱白的望着他们一张一合的嘴巴,然后问,你们说哪国语言?答:国语啊。埋头沉思:为什么我听不懂?
跟马来西亚人就学会一个字:xian3。到现在我都不确切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她们说我用得很圆滑,足以以假乱真。我在试字幕的时候刚好跳到一句台词:“心情不好,去上学很xian3捏。”我当时发现自己能听懂这句话,狂有成就感。
------短路,切话题--------------------------
视觉的冲击很猛烈,比里面17厘米的弯JJ还强大。音乐的冲击也很猛烈,隔三差五的就来个摇头音乐。这部片子看完我的摇头瘾也要发了。我cao,怎么全世界华人摇头的音乐都是一样的!
十五岁,这群小孩儿确实很强。
塞药这个镜头居然可以close up几分钟,***,这导演也很强。
他没吐,老子都要吐了。
-------最后是不是应该升华一下-------------------
青春就是叛逆就是迷茫就是真诚就是绝望。不爽?你咬我啊。
《十五》观后感(六):不懂你们,反正我看到了
导演很厉害,在每一帧的节奏上很会把控,有点像搏击俱乐部里的处理,并且能够把每个感受释放到极致,有很多个镜头都让人有不忍继续的感觉,比如割腕的声音,走私吐毒品袋,切换死亡动画,打人,被骂,跳楼,都是在你觉得够了以后竟然还有,让观者觉得不停被带入而不能自拔,本片真实目的在最后的演职员表后展现,就是新加坡社会繁多的青少年犯罪,但却细致刻画了青少年的孤独和痛苦,用本人的视角来展现这一群体,没有judge而是以客观到没有了意图地来展现真实,在主角被父亲一句句没有人情的脏骂里,我们能体会他们口中所说的,我体会过更痛的。觉得自己像行尸走肉。而两个偷偷拥抱的镜头,让人觉得难得可贵的甜蜜,也把人之间的心灵相印写足了,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什么都不是,可能是因为只有你在这里。演员看似没有演技,却是把每个细节都处理到无比真实,只有一场异常难的戏比较没有到位,就是吐毒品。这个内核与岩井俊二电影一样是对颓废的艺术崇拜,如告白中的毁灭快感,但是主题还是孤独,因为孤独,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可以失去,什么都可以当作玩乐,对未来看得到却又看不到,平庸得让人绝望,大概是他们对世界的一种看法,也是对自我的一种看法。
从一开始rap还能让人发笑,到后来一次次的配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艺术化,到最后一次成为优秀的rap作品,没有人能发笑了,导演或许有他的寓意吧,不做过多解释
好吧,看了一些影评
原来包括割腕都是真实的,这个有发现,但是没想到就是直接让帮派少年演自己,导演对真实的要求真高,可以当纪录片看了,但是还是不能理解帮派少年在镜头前的听话和如此的自然,无法想象,更像是用真实的眼睛看真实的世界,一部电影能做到已经不像是电影了,也算是成就吧
我没有想到豆瓣评论上基本全是负面评论,没有人和我理解的一样,不然就是说导演不行,不然就是演员不行,很会显聪明却不自知自己的肤浅,似乎就是为了批判而批判,但是也是反映了大众的观感,看到一个太真实血淋淋的让人反感的影片,大都不会有正面评价了,不会说自己看杀马特不舒服,不会说自己不能面对恶心血腥镜头,但是也不会说自己其实是正常人,平庸正常的成年人
《十五》观后感(七):就这样,向地狱,携手狂奔
听闻孙燕姿的电影处女作将献给新加坡导演陈子谦,于是翻箱倒柜的搜出了两年多前的战利品——《十五》。买了很久,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心情去触碰它。电视剧可以随时拿起,即刻放下,电影却不行。观看的时机不对,身边的人不对,都有可能让喜剧化为悲剧。
可以说,无论从形式上,抑或内容上,《十五》都有备受关注的资格——这是一位新人导演的激情与张扬所成就的生猛,与本土上映时被砍的27刀一样,肆无忌惮。
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在很大程度上克制了绝望的触底;带有强烈侵略性的音乐随时突袭,伴着挑衅的rap, 使整部影片浮动了起来,不至于始终在观影者的心底越沉越深;干净利落的剪接与动画、游戏效果的穿插,用黑色幽默弱化了现实的残酷;虽然时有突兀,但迸胀的血脉,激跃的心,正是跳在了那同样支离破碎的人生之上——
要流血,不流泪,因为那年,他们十五岁。
十五岁,在还是青少年的当下,他们有太多可能犯错,却又不曾懂得,其实后悔的机会,远没想象的那么多。逃课、穿孔、纹身、背着裸女狂奔。他们渴求正视,不惜用极端的方式宣告自身的存在——电梯里,在背后睥睨Shaun的妇人倒下了;公交上,满口英文的OL用“猴子”讥讽十五们,却被Armani“郑重”的告知了:我们也是人。
他人即地狱。但更可怕的是,连做一颗宇宙之尘埃的资格都没有。Armani说要跳楼,但并不真正想死。这从他拿着刀愤怒的要求英语男用中文道歉就可以看出——一个一心想死的人,是不会再有怒气的。三人寻遍了新加坡的各个著名高地,与其说是寻死,倒不如把它看作追求惊天一跳所带来的关注更为直接。社会的漠视让人无法忍受,主流认同,就更近乎天方夜谭了。
十五的兄弟情,是生存的理由,活着的借口。这时候,身边的他能为了一只蛋糕感动到泪流满面,也能用穿唇嗜血一明不离不弃之志,因为兄弟情义是信仰、是温暖、是彼此存在的见证;因为这唯一的兄弟情义,背叛成了最大的伤害。
也许我们可以在看到割腕(据说是实拍)和吞药运毒的那一刻转过头去;但他们,也许真的无法选择拥有怎样的十五。也许,对他们而言,颓废是一种安慰,堕落是一种美;但我们,当明白一切的完美都带有欺骗性时,释然也就成了必然。
Can.Yu
《十五》观后感(八):15
15
看完陈子谦的《15》,心里感觉有点异样。不知道什么感觉,说不出来。就像端着一个漂亮的白瓷碗,里面却是自己吐出来的东西,不知道是把它吃进去,还是拿在手上欣赏。陈子谦何许人也,尚不太知道,但看了他拍的东西,总觉得是一种后现实主义的宣泄,或者实验主义。那种缤纷错乱,把画面铺张得极尽怪异和个性的东西,是否称得上前卫或新锐,我想是的,而且总是标新立异,把一种藏于内心深处或很底层的东西曝露到阳光下,是否变得有些眩目的血腥,没人给出答案。片头,黑暗中,是导演内心的语言,他说了两句,大概是说,这是一部祭奠回忆的影片,怀念他的青春。青春是不是可怕的东西?为什么总是看到残酷和另类?
这更像是前几天我看到的美院视觉系学生的毕业作品,拼贴与剪辑手法层出不穷,断续与连,晦暗与隐秘,把社会痼疾意识化、表面化。他们也有幻想过未来,却是对未来与现状的无奈与无聊,他们吸毒、贩毒、纹身、相互手淫、群殴、寻找自杀的最佳地点、在公车上辱骂妇女……但也许导演是为了刻意表现这群年轻人的“真”,因此当他们毫无遮拦用脏话对骂的时候,竟然让人感觉到怪异到可爱。而这种可爱,虽然有点涩,却把青春的冷酷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他们对自己的存在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当公车行进中,他们表现怪异的行为,被一妇女冷眼相对时,他们竟然朝着她大骂:我们也是人,为什么要用这种眼光看我们。说明他们还是比较在意自身生存的状态,他们逃课是因为不喜欢上学,不喜欢用装腔作势的英语来替代国语,他们参加卡拉OK比赛,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片中杂七杂八那些RAP式的说唱,那些拍得MV一样的褪色图像,木偶式行走,彩色文字的铺设,一切一切,血腥与丑陋,表现得十分奇特。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特别心悸的那段是那个黄头发的男孩蹲在厕所,用美工刀,一刀刀割着自己的左手腕,而据影片简介上说,这一切都是实拍。
不知道还有多少导演要表现这种青春?陈子谦用了这样的叙事语言,而王小帅用了另外的语言来解释《十七岁的单车》和《青红》,更早以前有侯孝贤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后来又出来希拉里?斯旺克的《男孩别哭》,还有《猜火车》、《发条橙》等片子,大致都是表现残酷青春的题材,唯有这部拍得风格倒有些近似崔子恩那部《我们一起去哺乳》,画面感又有点奥立弗?斯通的影片风格。就说这些吧,总之看这部影片时,有点偷偷摸摸,唯恐被其他人看到。
6月7日
《十五》观后感(九):濑尿牛丸虽未爆浆,好赖它也是颗牛丸嘛
太多电影讲青春如一颗爆浆濑尿牛丸般迸射的故事:
北京少年马小军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溜门撬锁;
台湾少年小四在牯岭街狂乱杀人;
香港少年志安胶布阿肥Jason在青春梦工场中自导自演AV;
英国少年阿历克斯在奶吧喝掺药人奶听贝多芬强奸中产阶级主妇……
相比之下,新加坡这几位15岁少年的爆发实在是虚张声势:狠狠矫情一通,呻吟半天,要死要活,最后仅仅清汤寡水挤出几滴,没能喷出什么粘稠的玩意儿。
青春不应该是粘稠的么?
我们可能急于干成点儿什么却无从下手,急于咬死谁却无从下嘴,热血就这样沸腾在烈火上,干锅里,越来越浓,越来越红。我们怕眼睁睁看着血被熬干后变成干冷枯萎的成年人,怎么办怎么办?我们只能仓促地滚烫地把自己喷溅出去,见者有份,烫着谁算谁。
我们可能看不清距离自己十米处到底有什么,并且我们不相信成年人对远处十米的美好描述,我们只想凭本能虚掷时光,但成年人对此痛心疾首厉声呵斥。于是窒息和青春一样长,怎么办怎么办?我们只能沉默不语逆来顺受在想象中把成年人打翻在地。某天一个恍惚,这想象竟变成了现实,我们被自己吓了一跳。
这暴跳的年纪,这疼痛的年纪,这身心失衡的年纪,这无所适从的年纪。
回想起来,你还能热泪盈眶么?
现实穿着黑色斗篷尾随跟踪,衣兜里暗暗揣着寒光闪闪的小弯刀伺机阉割我们,我们真不知道这庸医一刀下去,割去的究竟是惹是生非的包皮还是整根生殖器。
回想起来,你还会不寒而栗么?
我想,这部影片的导演一潭死水无泪无惧,他一定早已是个彻底的顽固的成年人,15岁时候毛茸茸肉呼呼的灵敏触手早已干瘪脱落,他只能靠堆砌暴力,毒品,性这样的大色块来哗众取宠——因为很多人视暴力毒品性为反常,反常总能激起好奇,好奇引发窥视,此片哗众取宠引发围观的目的就此达成。
尤其令人腻歪的是本片摆出大义凛然替青少年撑腰的关怀嘴脸:让青少年们除了堕落,更要装可怜——“我多羡慕某某父母一起给他过生日啊,我父母离婚了……”“我妈妈不停换男人啊,我都数不清管多少男人叫爸爸了……”诸如此类堕落的借口,无非是批判父母不负责、社会太冷漠的陈词滥调,实在大可不必。
导演要是想揭露丑恶批判现实,真不如弄个纪录片儿更有说服力。
说教而已,还把片子拍得这么花哨,八十老太太楞穿豹纹透明奶罩走狂野路线,形式大于内容,真是白瞎了这么in的罩罩了。
说到花哨,嗯,这部影片真是花哨的无与伦比,平心而论,花上一个多小时看它也并不觉得是浪费时间。
濑尿牛丸虽未爆浆,好赖它也是颗牛丸嘛。
==========
15岁,上初中,经常听说高年级某坏学生被警察抓了,坐牢了,甚至枪毙了,于是成为暗地传诵的一段传奇。
但我的同学中,玩叛逆把自个儿搭进去的,已经一个都没有了。都知道适可而止,都在某个年龄改邪归正。没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了
大环境安定团结了,学校也开始讲究迎合学生天性的趣味教学,咱还跟谁较劲啊。
大不了犯点儿生活作风上的错误,失失恋、怀怀孕、打打胎,最多有个别嗑嗑药,都是跟自己逗逗闷子,一眨眼功夫已经摒弃恶习坐办公室里人模狗样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了
我们的能量,明着用在学奥数考雅思上,暗着用在搞对象耍流氓上
流汗流泪流精液,但绝不流血。
即便是这样,我们依然很粘稠。
《十五》观后感(十):瞎写的流水账 自己马克一下
新加坡青春片 很cult 蛮好看的 就是新式口音太重 需要集中注意力听
片子由五个真实的不良少年出演,割腕刺青穿刺都是真的,他们倒没什么,看的我真难受。
眼睛仔和中分一开场就商量着怎么在学校唱歌比赛里捣乱,然后各种排练。他们原本是个三人小组,但是其中的穿刺男和光头男在一起了,两边合不来就老打架。
眼镜中分成为了二人组,浓浓的寂寞,中分男给眼镜仔庆祝生日,后来眼镜仔被打得很惨,再后来他就失踪了。
另一条线,穿刺男和光头男(这对暂且叫基佬二人组吧)教训了眼镜仔的朋友自杀男。但是基佬二人组在一次和“英语爱好者们”吵架后,遭到对方围堵报复,被自杀男救了。从此他们成为了短暂的三人组好朋友。
自杀男经常自残,他觉得活着好痛苦,分分钟也等不了了,要在24小时之内自杀。穿刺男和光头男就帮助他策划自杀方案,后来自杀男成功地自杀了。
穿刺男和光头男继续回归了他们“人贱心不贱”的寂寞生活,一起带着充气娃娃到处走,两人玩一个充气娃娃,对着裸女照片测量对方老二的尺寸、一起网上冲浪看裸女图片、体内藏毒从马来西亚运到新加坡卖…【本片唯一女主角就是那个充气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