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是一部由小津安二郎执导,淡岛千景 / 池部良 / 高桥贞二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早春》影评(一):短评
小津其实一直在用一些相似的镜头和叙述手法展现他的电影。但他把它们用到极致,结果拍出了芳华绝代的一代人影像。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除了极其工艺的手法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影像的精致性和厚重感之外,还有一些细节的处理,如杉山和妻子吵架时极轻的日本传统音乐的配乐,和杉山在妻子日久不归心情低落时在酒吧饮酒时旁边即将退休的工薪阶层前辈说出的意味深长的“今天很快乐”的台词。(巾城)
《早春》影评(二):人生处处不得意?
这影片讲了昌子和正二的婚姻像泄了气的皮球。习惯叫人沮丧,女儿之死也在蚕食感情。昌子正为婚姻惆怅之时,正二却睡到别的女人身上。二人对质后,正二突然给公司调到乡间。走还是不走,昌子的心乱了。处理不忠故事,不一定非黑即白,妈妈劝昌子忍,朋友骂正二不该,不是条条大道理,却是家常道来,更有生活态度。生活也许就是这么的琐碎冗长,有时让人喘不过气来,一丝阳光似乎就可以夺走心扉。
《早春》影评(三):以前要生要死的爱,到现在如同家里用了多年失修的缝纫机,“勉强还能用”。
以前要生要死的爱,到现在如同家里用了多年失修的缝纫机,“勉强还能用”。
同事甲:(凝望窗外从车站鱼贯而出的人群)就像一个工薪族的海洋,真壮观!
同事乙:每天从东京站下车的工薪族有三十四万人左右,大概和仙台的人口一样多。
同事甲:是吗?那我就是三十四万分之一啊!
一个个方格像监狱一样,一大早就要挤电车,去讨厌的公司,见讨厌的课长,工资又没涨过,奖金也没发过,没办法只能吃乌冬面,只能选择沉默。
历史可都是在晚上创造的。
《早春》影评(四):早春 笔记
早春
杉山
杉山昌子
小职员生活:
在莆田借房
钱不多:买肉,熨斗,枕套
每天乘坐同一班电车
夫妻鲜少交流,无表情
杉山
东亚耐火炼瓦株式会社庶务课
复杂的人事:同期三浦勇三(病),发配至大津的小野寺(嗯的哲学),自己创业蓝山咖啡的河本,荒川
电车朋友:麻将,徒步,乌冬面会
***:金鱼
战友:修收音机,锅匠
杉山妻子
六年前失去女儿
忍耐
开小饭馆的母亲,弟弟幸一
丈夫去世、独立自由的女友:荣
《早春》影评(五):在早春吃下的鸡肋
那些参加过那场失败战争的人,他们和灵魂似乎已经阔别多年。
三蒲死了,在还没来得及对工薪阶层生活有厌倦的机会之前。
他们说,或许他是幸运的。
他死了,我们活下来了,但是我们是不快乐的。
而活下来的人呢?继续朝九晚五,挤火车,坐写字间,为多添一双筷子发愁,用低级的娱乐方式麻醉自己,对如玉的妻子不再有爱怜的情绪,永远茫然的奔往水泥大厦做那几十万分之一。
简单纯净朴素的画面,长得很像程前和江姗以及中年生活版陈晓旭的主角,让人觉得一切发生在某个时代的中国,某个中等城市。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夫妻,父子,母女,上下级,情人,朋友。有多少未被格式化的感情残存?
男人,女人。
生。
老。
病。
死。
《友谊地久天长》的歌是永远要在经典电影的结尾响起的,比如《魂断蓝桥》,比如《当哈利遇上萨莉》,比如,《早春》。
看不见希望的死水需要一个早春的唤醒。
当生活被浑浊的压力污染,你能否搭上开往春天的列车,在另一片天地里重新开始?
《早春》影评(六):战后工薪阶级的哀叹: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了,人还是一样的人
之前一直非常喜欢小津的《我出生了,但……》以及《晚春》,本以为这部《早春》也是清雅地表现夫妻和朋友的关系,但是此次小津将家庭的矛盾穿插于公司堕落之中,工资与小孩出生率成了正比,这似乎就是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统治下工薪阶级的非暴力不合作。正如剧中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这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了,但是人还是一样的人”,尽管世界的存在正在朝着不被看好的方向滑落,但是小津所提倡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去改变一点这个世界的。至少能放慢点滑落的速度。
剧中两次出现了久远的故事与不变的人性,是作为反例,但在我看来,小津恰恰反用了剧中的意义,人还是一样的人,只要有改变的心是不怕迟的,正如那列火车,明天就可以到东京,预示着日本的发展也是可以那么飞速的,但是夫妻俩决定还是要好好过完小山村的两三年时光,那是最好的时光,那是还可以有心情怀念旧时光的地方,不知导演是否也在轻声呢喃,日本的步伐再等等。这样,电影便有了超越时代的意义。
《早春》影评(七):変な『早春』
今日蠍座で小津の『早春』を観た。二年前、京都国際交流センターで初めて『生まれてはみたけれど』を観た時と同じように、ほぼ満席で、お年寄りの方が多かった。
蠍座で50年代の映画が上映されるのはちょっと意外だと思う。またなぜ有名な『晩春』、『麦秋』のような嫁にいく物語の映画ではなくて、不倫を素材としての『早春』が選ばれたのか。最初はそれに対して疑問を持っていた。
逆に、異質だからこそ、観るべきかもしれないが。
ちょうど、先輩から借りた去年のユリイカの総特集、『小津安二郎 生誕110年/没後50年』を読んだ。
蓮實と青山真治のインタビューのなかで、あるドイツの研究者が『早春』における小津の以前の作品のなかにない「変な編集」を発見したということを偶然に目に入った。
つまり、たんなる物語の異質さだけではなく、小津のなめらかなアクションつなぎが放棄され、何のきっかけもなしにいきなり、ロングショットからバストショットへ変化してゆくという編集も小津らしくない。そのつなぎの欠如によって、夫婦関係の破綻を描くためだろう。
小津であれ、成瀬であれ、先行研究が山ほどがあるが、視点の違いによって、また斬新なものを生み出せるだろう。このドイツ研究者のように、これほどこまかく、しかも観察力が鋭くて作品を観るならば、可能性がいつも存在している。
《早春》影评(八):些许不一样的小津
些许不一样的小津,电影中有一点惊喜,当然长镜头、固定镜头、仰角拍摄什么的风格是不变的,变的是小津讨论问题的选题,生与死、工薪阶层、婚姻问题等……同事的死亡、同事的老婆怀孕、自己孩子的夭折,这些生命的孕育与死亡是主角面对的现实,热忱的同事希望生却不得不面对生命的完结,而有了宝宝却因为生活的拮据而无力承担……这引出了叙事的另一主体,工薪阶层的可悲,正如男主角与两位旧事友人就醒后的对话,私营业主压力大但是是自己的买卖,而男主角看似是白领,其实朝不保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这只存在于理论上,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讽刺……于是,男主角将视线转移到家庭,可孩子的夭折让夫妇趋于离析,同事们间的友谊是一个慰藉,电影中同事们一起放歌、一起郊游,这是小津眼中逝去的美好,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其中男主角和金鱼发生了婚外恋,电影对此没有指责,而是把问题抛给了两个女性,夫人的谅解、金鱼的放弃,基于男主角的工作调动一切恢复了平静,这是日本社会对婚外恋的一种态度,但是也是小津为代表的男权的意识,因为一切指责无涉男主角,似乎错在于金鱼的放荡与女主角的冷淡,今天的日本社会依然如此……解决问题的路径是脚本中的工作调动,一切迎刃而解,这是空间的转换的方式,然而,问题是否真的就不存在了?这是生活才能给出的答案,空间的强烈感受下,女主角蔑视了时间,是的,一切都会过去,很快……这是小津对都市化的反思,在空间化的强调与压迫下,时间成了装饰,转瞬即逝,人们活的机械且茫然,没有了出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日趋冷淡,在同事罹病乃至去世中,更多的人是一种冷嘲热讽,这不是小津热爱的世界,确实很现实的一面,影片多次出现的居酒屋,珍珍轩,在多部电影中都有固定机位的长镜头,想来,这里面一定有小津的很多记忆……
《早春》影评(九):小津安二郎眼里的上班族
《早春》看完了。有点惊讶,难得的不是嫁女啊、父母去世这样讲家庭生活的影片,而是描写上班族的。
小津安二郎自己对电影是这么总结的,“这是我很久没拍的上班族电影,想描写上班族的生活。大学毕业初出社会时的喜悦,就业时的希望渐渐消失,努力工作三十年后也没有像样的成就。我想从世代的变化来捕捉上班族的生活,拍出上班族的悲哀,这是我战后作品中最长的一部,但我刻意避开戏剧性,重复堆积不怎么起眼的场景,看完以后却能感受到上班族的悲哀。”
于是,在这部电影里,小津借各个角色刻画了当时的情境。“大学毕业生不好找工作。” 门外的人可羡慕门内人呢。三浦从乡下来到东京,被公司录取,感觉美梦一般,却在30出头就病逝。衫山的同事因为薪水低,老婆怀孕了都高兴不起来。
向前看,笠智众饰演的小野寺大概是杉山比较心仪的前辈了,外调也没回来,也不见得多高的职位。自己做生意的战友们也有独立打拼的烦恼。而杉山的烦恼呢?虽然长得比较帅,但除此之外也看不出什么优势,要争取那千分之一的晋升机会,很渺茫。
无趣的上班生活也只有用打麻将、聚餐、郊游来缓解。还不够剂量的时候就出一次轨。只是杉山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喜悦,他似乎只是被动的接受,然后嫌烦,终于慢慢远离金鱼。
也不是没有过快乐时光,从战场幸存下来应该也是庆幸的吧,只是现在战友们只能偶尔一聚各自吐槽,还引起妻子不快。当年被公司录取应该高兴的吧,如今只看到了三浦去世。和妻子为爱情结婚应该是很幸福的吧,只是郊游之前,杉山夫妇的生活已经无聊平庸了。那么,从家庭逃脱出去,和金鱼一起,引起了生活的巨变,杉山又是怎么想的呢?
导演没有告诉我们这些,只是让我们从杉山的视角去观看,这样的生活,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似乎只有无奈的过下去。然而,似乎也可以做一些变化。比如结尾的时候,似乎什么都变化了,又似乎有些东西一直没变。
《早春》影评(十):和风
日本这个民族蛮奇怪,既有令人特别痛恨的右翼,可是普通的老百姓却又让人心生温暖。
我喜欢看一个日本的电视节目,叫《全能住宅改造王》,多年老屋拿出钱叫设计师给改造。过程中,设计师是全心投入,往往住户都小,或是有很多难题,设计师都一一克服,在不超出预算的情况下,将整个住宅焕然一新。
结尾有个环节,是全家人来到新家,都是惊喜,有一次一个将成为房屋女主人的新娘哭了,还有一次一个老太太不停的鞠躬感谢,还有一次一个男主人说,要更加乐观的活着,成为配得起这样乐观的房子的家庭。
这些日本人对待万物及生命的态度很令人欣赏。包括这一次地震的临危不惊。尽人事、由天命正是一种好的生命态度。特别是平等的对待生命,尽心尽责对待每一项工作。曾看到一个文章说,即使是一个邮递员,也是一辈子努力,做到尽善尽美,而很喜悦。
禅宗里提到入定,获得定中三昧,并不一定要出世,哪一项工作可以这样全身心不计回报的投入了,便也是获得三昧的机缘。
以前厌恶日本人不停鞠躬,觉得流于形式,可是并不是那样,比如那个节目里,大家对设计师的鞠躬致谢,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在这种过程里,双方都会感到真诚的暖流。那一期看到70多岁独居老太太的感谢,她说因为房子而觉得新生了,而设计师犹如给自己新生的人,那种发自肺腑的感激真令人感动。完全没有自己出钱对方是应该的这样的想法。
疲劳的时候,看小津的电影,也常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波澜不惊的风味,正是和风的特质,不过是家庭剧,却把这种韵味丝丝入扣的析出。有人说小津拍的不是现实,所以在1950年代末的时候渐渐没落,可是即使到今天看,我还是觉得他拍出了一种日本人的真实的状态,看今天的日本人,那种温文尔雅,及对生命的尊重,并没有改变。
比如小津要求演员要尽量减少动作幅度,笠智众对此就身有感触,甚至连话语也有意讲得很慢。似乎和那种高昂的生活不大合拍。
也许在那个年代,正是百废待兴、日新月异的时候,谁会懂得小津极力在电影里所塑造或是保管的一个民族的精神呢。没人会低下头来想一想,我们的民族是怎样的,而只是一心往前奔赶,小津却有这样的定力,不为时代所动,顽强的诉说着他心目中的日本,为后人也留下一幅民族的画像。奔忙之后,也总是要尘埃落定,这时候蓦然回首,想寻找前进中迷失的自我的时候,幸乎他们还有小津。
每次看小津的电影,都是在跟一种理想的人生打交道,或许那只是我的。曾经那被西方人惊叹的东方精神,在一种静默中,在一种对万物的关照中,在不徐不疾的观想中,提醒我们什么才是最为宝贵的。
老子倒骑驴出函谷关,是为世人示现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多往后看,不要急着赶路。前面等待我们的,又是什么,人们急着奔跑而去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