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孝文化则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古人云:“孝为做人之根本。”可见中国孝文化的博大和重要性;这天,“教”字告诉我们人要先“孝”后“文”,“孝”被放在“教”字的首位,它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那么,怎样做才是孝呢?宿州博物馆告诉了你答案。
首先,孝父母。[由www.telnote.cn整理]
在宿州博物馆的“人杰地灵”展厅中,有这样一位名人,他叫闵子骞,他便是“鞭打芦花”故事中的主人公:在继母的虐待和父亲的误解下,他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使将要破碎的家庭又重归于好。所以,闵子骞不正是“孝父母”的楷模吗?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孝父母”就是让“家和”。“家和万事兴”,正是这个道理。
有的人每个月给父母很多钱,让他们“锦衣玉食”,看到那里,我们会想:他们真的孝吗?如果你尚且没有答案,那么请设身处地地为父母想一下,如果你是父母,有了自我的孩子,孩子长大成人立业后天天给你很多钱,但却很少见到孩子,他们很少陪伴自我,那你快乐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所谓“孝父母”,不仅仅仅是为了让父母衣食无忧,最重要的是陪伴在他们身边,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其实孝父母还包括不让父母担心、操心,让父母放心。如何做到让父母放心呢,成年人可能会说:“我又不是小孩子,怎样可能让父母操心呢?”有此类想法的成年人,在此,你就应郑重地觉醒了,你的家庭不和睦,夫妻关系不好,事业总是挫败一次又一次,甚至你的孩子叛逆,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会让你的父母担心、操心,不放心吗?让父母费心的人是最大的不孝子孙,因此,每个人都就应让自我的一切都好起来,真正做一个不让父母操心的“孝”子。
“孝父母”此为“小孝”。
其次,孝社会。
在宿州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叫张彦顺,他出自中医世家,其叔张振生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由于自小受叔叔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构成了治病济困的慈悲情怀,据濉溪县南坪镇志记载,1928年,连续刮了18天西南风,天气干旱,禾苗枯死,瘟疫流行,张彦顺的家乡许多人因此染病,张彦顺深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儒家文化熏陶,怀着一颗正义之心,不顾辛劳,连天加夜,为患者治病。在张彦顺的努力下,他一连救活了数十条性命,感动了方圆十里的百姓,赢得了乡邻的爱戴。其实,张彦顺的故事不正是为我们诠释了“孝社会”的内涵吗?
其实,你只需做一个善良的好人,回报社会。孝社会并不要求你做多么伟大的事情,或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它只要很简单――把自我做好,成为一个善良的好人,并尽己所能,回报社会。只要人人都做好自我,成为一个善良的好人,这个社会完美的明天就会继续。
“孝社会”此为“大孝”。
最后,孝国家。
在宿州博物馆的第五展厅――“现代风云“展厅中,就集中体现了“孝国家”的内涵,那里,许许多多宿州儿女在这片土地上,纵横驰骋,在抗战时期,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甚至牺牲了自我的生命,他们便是“孝国家”最好的体现。
在战争年代,“孝国家”表现为“不畏艰险,为国战斗”。那么在和平年代,你只需做到尽己所能,报效祖国,这便是“孝国家”最好的体现。一个小孩,不哭闹,听父母的话,便是“孝国家”;一位青年,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便是“孝国家”;一位壮年,在社会中尽己所能,回馈社会,便是“孝国家”;一位老年,珍惜眼前,安度晚年便是“孝国家”。
“孝国家”不仅仅要求你尽己所能,报效祖国,还要求你能用行动感召更多的人为国效力。生活中当我们看到不礼貌现象时,首先要“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省自我的行为,做一个礼貌人,其次还要劝诫那些不礼貌的人,用自我的实际行动来感化他们,这便是“孝国家”更深层次的内涵。
“孝国家”为“至孝”。
“孝”是做人之根本。从古至今,一向如此。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中国人必将重新拾起“孝”文化,让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而宿州博物馆将伴随你我见证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