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球侠》经典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2-06-24 17:50:24

  《京都球侠》是一部由谢洪执导,张丰毅 / 陈佩斯 / 姜昆主演的一部喜剧 / 古装 / 运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京都球侠》影评(一):一段历史

  

我艹,太nb了。1987的片儿,张丰毅、陈佩斯、姜昆、王姬还都一脸胶原蛋白,开篇的进场曲&效果真让人怀旧。继续看 ̄  ̄)σ下去吧,这只是五分钟。 里面的女演员长的好真实!怀念那个时代的人,真的没隔着的感觉。音效duang~duang~duang的⊙?⊙!哈哈哈,绝了。陈佩斯出场了,那演技、神情间的转换

  《京都球侠》影评(二):要是功夫真存在,奥运会就没外国人什么事了

  所以说撞车是很正常的事情。《少林足球》与这很像吧(指找几个各有不同身手的人组成球队比赛)?而《少》是《足球风波》(即《波牛》,《足球风波》应该是珠江台或者引进的单位改的片名)来的。

  这《京》不知有否参考外国片,在当时这点子可谓有新意,而且长了民族志气。特别是这片子大腕如云,如今都还活跃,而且还当打。不过里面的故事也太阿Q精神了!YY之作。

  多一星,为童年回忆,但其实亦无印象。本片是CCTV6的常客,播放应该超过双位数了。

  《京都球侠》影评(三):现在看更有现实意义

  当年这电影在影院上映的时候学校组织看过。昨天电影频道重播,又看了一遍。故事情节未免太扯淡了,特别是那个练气功的老头,哪里是气功,分明是杜库伯爵的范儿啊,原力小了都整不动那石头。80年代末好像正是气功热,小时候的我觉得那玩意也好像是天经地义。

  影片现在其实挺有现实意义的,那就是中国人自从几次对外战争让洋人收拾了以后,兲 朝上国的心理没有了,可是对洋人的那种谄媚却愈加厉害起来。而且国人想尽办法博得洋大人们开心的种种伎俩往往不得要领,遭尽耻笑。面对洋大人的拳脚,喊着弟兄们,千万别还手,或者在球场上杂耍,逗洋大人玩,还有现下洋大人来了,封道欢迎,其实都是一个性质。

  《京都球侠》影评(四):京都球侠

  《京都球侠》,电视上播放的,跟着看了一遍,因为和足球有关的中国电影很少。结尾处他们战胜了洋人,却因此获罪赴刑场那一幕很男人。女主角,法国人宝丽娜.拉芳居然是那时欧洲明星大排名的前十位,你怎么请得起人家嘛,我以为只是个留学生之类的临时演员,没想到此女在欧洲是真正的大明星。她能来八几年的中国拍这么一部薪酬低微的电影,有着什么样的因缘呢。那时代的一些人提到洋妞,深刻的印象就该是她了吧。

  拉芳意外死于中国行转年的坠谷,那时也只有25岁。姜昆后来在回忆录中曾浓重的写过她,原来这个在剧中饰演娘娘腔妓院CEO的人,当年居然曾跟拉芳有着一段,在我们现在说来算小暧昧的一段时光。但对拉芳来说,也许姜昆只是她的好朋友,中西方对于关系的定义不同嘛。文章中,拉芳是一个那么热情,充满活力的女孩,这种强烈的生命力让人感动。我不得不收藏了那篇文章。

  《京都球侠》影评(五):别样的侠——影评《京都球侠》

  因为这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了,所以我已经在电视上看过很多遍了。不过就算这样,我依然没有对这部片子失去兴趣。不可否认,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能从这部片子里面看到不小的主旋律成分,但一部主旋律电影能做到不令人讨厌,在我心里这是相当难得的。

  既是不讨厌,那就是有讨巧之处了。本片的第一个讨巧之处就是热闹。以足球为题材,必然需要很多角色,并且这些角色或天赋异禀、或身怀绝技,这无疑增加了影片的看点,为影片添加了趣味。除此之外,主题方面,影片采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满清官僚自身的蒙昧自大、对外的怯懦忍让,外国侵略者的傲慢,球侠们的大仁大义,这几个元素两两互相比较,均能产生强烈反差。也正由于这些鲜明对比,才让观影者在觉得解气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接受主旋律。在暗处渗透而不是明着灌输,这样的方式绝对讨巧。

  俗话说“一遍拆洗一遍新”,最近一次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我对其中的一些情节有了新的理解。聪明的周天在答应了哈利的挑战后,要去寻访一些身怀绝技的江湖好汉组成一支球队,以弥补“先天”不足。但是这些好汉几乎都不是他找的,而是他的朋友瘸子找的,可见社会关系和人脉多么重要啊。要不是广施仁义的瘸子动用了社会关系,哪来的胜利呢。想来这部分内涵,当年学生时代的我,怎么会理解呢。

  影片中,如此聪明又心怀仁义的球侠们在与洋人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想必是为观影者大大的提气了。但在现实中呢,中国足球却是国人长久以来的耻辱。《京都球侠》的开篇与情节中,无数次提到了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之后又制造了一个令人扬眉吐气的比赛结果。这是在借古讽今呢,还是在厚古薄今呢,还是为广大国人的内心里打了一针麻醉剂呢,我不得知了。

  最终球侠们赢得了比赛,影片到此按理说已经非常和谐了。但我们最终看到的是情节的大转折。众位球侠最终的悲惨,是在我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这样的结局实际上也影射了当时国体的悲剧。根须烂了,枝繁叶茂也维持不了多久。只有体制革新,国才能真的富,民才能真的强。之前也说过了,这部片子对比手法用得比较鲜明和出彩,正因为如此,讽刺意味也比较强。难道他仅仅讽刺了那个旧时代么。这也没有答案,见仁见智吧。

  总体上讲,这确实是一部趣味横生的电影,因为它是一部二十多年前的电影了,所以在技术手段方面肯定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衡量。仅以当年来说,我相信这部片子应该算是一部精品了。

  《京都球侠》影评(六):要想踢好球,一是要玩命,二是要有绝活

  2001年,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上映,首创性的结合功夫与足球,将国内最高水平的特效想象力发挥到极致,横扫香港票房与金像奖,激励了因经济委靡不振而丧失信心的香港市民。

  同年,米卢带领的中国国家足球队首次世界杯出线,在庆祝世界杯出线的体育节目中,大量使用了《少林足球》的原声音乐。在国家队被9球打回原形之前,这是中国球迷幸福的一年。

  不过,再老一点的影迷却都记得,周星驰并不是吃螃蟹的第一人,早在距今26年前的1987年,就有一部将中国功夫与足球结合在一起的商业大片上映,名叫《京都球侠》。在当年来看,无论明星阵容的豪华,影片剧情的娱乐性,功夫加足球的新鲜感,乃至电影深层次的思想和隐喻,都丝毫不逊于后来的《少林足球》,甚至很有可能,周星驰也看过这部电影。

  个人认为《京都球侠》并没有过时,作为一部喜剧,它的很多亮点,在今天重新审视,反而看得更清楚,特别是充满了80年代的朝气蓬勃。虽然同样是打洋人,但心态居然远比《叶问》、《精武风云》来得健康自然,在我看来更接近于徐克的《黄飞鸿》,实际上是如后者般描写了两种中国人:一种是以周天(张丰毅扮演)为代表的开明向上的,一种是以德太监(刘江扮演)为代表的保守僵化的,如清兵们被洋大人胖揍的时候,领头的还不忘对手下喊话:“弟兄们,千万别还手!”这是对前朝政府丧权辱国的习惯性丑化,但却充满了趣味和智慧。

  80年代前期是中国改革开放有一定理想化情绪的年代,也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当时,如同样参与了本片的姜昆的相声《糖醋活鱼》中,就有明显带有政治意味的表达,“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但我们相信,你们美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有一天也一定能做到”。就像改革之初,《追捕》等片的引进,日本社会的高楼大厦,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裕生活的强烈冲击力,为改革奠定了强大的社会心理基础一样,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一部分,《京都球侠》中也有这样的表达,当前义和团团员表示凡洋人的东西都不沾时,虽然影片还是把义和团作为正面形象表现,但还是让周天怒斥他道:“洋人的东西不一定都坏,祖宗的东西不一定都好!”这话在今天看来也许平淡无奇,但在刚从文革中走来没有多少年的国人来说,不失为振聋发聩,也是对当时阻挠改革的保守派的宣言。这和徐克《黄飞鸿》的精神,不也是一致的吗?

  在今天,影片仍然值得作为商业电影的教材,虽然技术上很粗糙,但想象力却如此的自由无羁,影片以让·阿维兰热的“足球起源于中国,有一千年的历史”开始,经过相声演员们改写的每句台词都相当有韵味,一大批明星演员笑星硬汉的加盟,更使影片极具看头,张丰毅的踢破天,这是大陆版的大力金刚腿,还有陈佩斯演的神偷,姜昆演的龟公公孙弟,刘江的德太监,唐杰忠的伍方,都是耐嚼的人物。结尾的主题曲,充满80年代特色的摇滚风格,让人想起流行中国大陆的,并不只是今天的靡靡之音,也有崔健黑豹和唐朝。

  法国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人都看过以《风筝》为开始的中法合拍电影,本片也起用了法国一位年轻的新星,宝丽娜·拉芳作为女主角,即使在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全球第二的今天,这种合作也是非常少见的,宝丽娜·拉芳为拍摄本片在中国住了三个月,像片中的女汉学家一样爱上了中国文化,悲剧的是,影片拍摄完的第二年,她便意外遇难,年仅25岁。

  本片的拍摄,大概和1985年“5.19”骚乱有关,当年曾雪麟带队冲击世界杯,结果在大好局面下意外主场输给香港队,造成球迷骚乱,《京都球侠》里的台词,“要想踢好球,一是要玩命,二是要有绝活”大概也是向中国足球队献计献策,我印象中,前两年的央六体育节目中还引用过这句话。可惜的是,影片拍摄完的两年后,中国队又在大好局面下两次“黑色三分钟”,再次断送了世界杯之旅。而直到今天,虽然中国足球终于有了一次不成功的世界杯演出,但今天的中国足球,仍处在一个让人看不到未来的多事之秋。

  vice电影专栏 作者:李小飞

  http://vice.cn/index.php/Read/soccer-heroes-makes-history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