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年少时候不读水浒,不让年轻人学会草莽之辈的野蛮叛逆甚至是自以为是和出卖,这是很正确的。水浒里的诸位好汉好想从来只有劫富,没有济贫。最轰轰烈烈的计取生辰纲只是害惨了扬雄,搅了奸相的雅兴,却没见得有一星半点的好处落入贫苦百姓手里。至于逼上梁山的好像只有林冲是最无辜的,而且是被奸臣所迫。至于其他诸位大部分是以“义”字为由做了违法的事情,才自己仓惶逃窜躲避上山。卢俊义等几位本来生活得殷实且有地位,却硬生生被梁山好汉们用狠手段害进山寨。好汉们啊,义字不是昧着良心乱说的。??书归正传。三国里的忠义向来为正派人氏推崇,不象水浒的忠义,上不了大席面。咱就不说三国演义里面诸多公认和被尊崇的忠义之举。就说说让我如鲠在喉的几位的表现。??当初刘备三顾茅庐,受尽了关羽张飞的阻挠。二人阻挠的原因是因为诸葛先生摆谱。张飞是粗人,咱不说他的气度大小,关羽可是读《论语》不辍的文人呀,又和刘备攻守一致,知心知意,你怎么就不看不透个中奥妙?之后又把一次次为难诸葛先生当成了贯穿他后半生戎马生涯的主线。单纯是出于对其兄长的关心和爱护?不见得,是嫉妒心作祟吧。和老张一样,怕兄长的仁爱分给了比他们在智慧和气度上胜几筹的诸葛孔明。私心下的忠义总是有异味的。??尤其让人愤怒的是华容道一场。只因为当初曹操惜才,试图收买其反水的手段就让他把其兄长统一中原的最佳机会付诸流水。还被冠以知恩图报,仁义忠厚的美名。后人也都是对其一片赞扬追捧之声。只是细想一下,曹操给予的知遇之恩有兄弟之情兄弟之恩来得深么?个人的情感能否驾驭在国家大义之上?就当是关羽的脑袋让门挤了,晕了一下,那死乞百咧签来的军令状倒是让他清醒了。这时候看出来关羽的聪明了。放走曹操让他上愧对天,下愧对追随其出生入死的兵士,中间愧对信任他的兄长。此大罪本该让一个忠义之士以死谢罪,哪里还有颜面回去跟刘备和诸葛请罪?也许关羽知道刘备的仁心,军令状也摘不去脑袋。于是回去演一场忠义秀,果然保住了性命。也许《三国演义》为了增加可读性而画蛇添足演绎了被百姓尊重的关二爷的忠义人生。但就这个演义里的关羽的忠义还有果敢是断断比不上战国时期的聂政等人。??不敢亵渎已经被奉为真神的关二爷,只是以我没有见识的心对于这等事情的迷惑让我忍不住说了几句。还有智慧象征的诸葛先生。他老人家可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神人。就连他设计的诸葛八卦村到现在依然滋润着那里的百姓。可是以他的老谋深算还有鞠躬尽瘁为何在最关键的两场战役中用了他明明知道会失败的两个人呢?马谡和关羽是喜欢三国故事的人心中无法说出的痛。失街亭,让战争有了转折点,打破了三国的制衡;华容道,失去了唯一进军中原的良机。此后蜀只能偏安大西南的一隅,枉费众多仁人志士的心血。身为儒家精英,诸葛先生应该知道中庸的真义,屈从和侥幸不是中庸的内容!如此这些,难道是因为诸葛知道天意,顺应天意而为?既然知道蜀国的失败,那又为何为一个没有前途的小国鞠躬尽瘁?依然不懂!??人说老不读三国是不是怕年纪大了之后不再盲从,会用经历去思考,找出这些偶像的缺点,而让人少了英雄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