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桥梁》是一部由法提赫·阿金执导,Alexander Hacke / Baba Zula / Orient Expressions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跨越桥梁》观后感(一):子曰
孔子:观其地,听其乐。驳船,迷幻乐,西方节奏。Dj通融。东西分明?夹在中间的土不认为。土尔其摇滚。先西方音乐,再本国音乐。摇滚先驱。说唱乐。街舞抵制海洛因。宗教圆裙舞宽容。传统音乐。罗姆音乐。黑衣新娘。他们什么都看不到,因为他们不想看;他们什么都听不到,因为什么他们不想听。与他们不一样的,便是邪恶。街头音乐,卖唱。库尔德问题,怨曲,禁止少数民族音乐。萨斯音乐,欧寒。
《跨越桥梁》观后感(二):仙乐飘飘欧亚桥
关于伊斯坦布尔音乐的纪录片。涉及到摇滚,民谣,街舞和各种各样的传统音乐。玩后朋克的小伙子用流利的英语讲述自己对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看法;街舞少年的平凡老爸认真地说“我认为Hip-Hop是土耳其需要的音乐,”语气根本不是望子成龙,只是说出自己知道的事实;街头弹奏吉他的青年说:“音乐是能够改变世界的游戏”;红衣的库尔德女歌手唱“我的痛苦是神的痛苦”;民族音乐,传统调式,诗琴和来自阿拉伯传统的三弦琴与电声乐器的配合和谐完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每个人的眼神都清澈得要命,让人嫉妒。
如果到北京来拍一个counterpart,绝对是另外一种效果了,可自行想象:P
《跨越桥梁》观后感(三):跨越桥梁
90分钟的#跨越桥梁,是一位德国导演以音乐的视角记录一座城市的精神困惑和文化冲突。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这个位处亚欧之间,总想成为欧洲人的亚洲国家和游牧民族面临的问题,正如片中人物所说的,是真正的安全感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影像里的伊斯坦布尔非常世俗化,年轻人穿着T恤仔裤吊带衫,唱着rap和摇滚,西方印迹十足,可是,他们始终也明白,自己与西方的不同,也愤怒“和你不一样的不代表就是坏的”。
但世界就是这样,当想被接纳的被拒绝,就必然会走向一条对立的路。十二年后的今日,伊斯坦布尔的街头是否已黑袍处处,那些呐喊的声音,那些终于被解禁的库尔德音乐,是否依然不为世界所理解,甚至不为自己所接纳。
片中土耳其的传统歌曲,特别是库尔德音乐,如泣如诉的“怨曲”曲调令我想起另一部西亚音乐纪录片,似乎沉郁了几千年的苦难委屈哀怨悲伤倾倒而出,让人听了想流泪,因为过于沉重,更让人想逃离。
或许,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原因也正是我们无法真心接纳的所在。
《跨越桥梁》观后感(四):执而不融
一日之内,沪上由春返冬。 下班沿海平路去渡口,过江后一拐弯顺滨江路往南行,路上没什么人,偶尔经过的车灯照晃着前路。风吹过时很清冽,舒服极了。胡思乱想了一阵,哂笑自己矫情。整天呆在暖气房的人好像没什么资格这样说。 慢慢荡到震旦,一楼大厅里排队的人已经不少,依序入场时,扫码的台湾妹纸抬头见到我粲然一笑,说“Echo!你来过,我记得你”。 90分钟的#跨越桥梁#,是一位德国导演以音乐的视角记录一座城市的精神困惑和文化冲突。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这个位处亚欧之间,总想成为欧洲人的亚洲国家和游牧民族面临的问题,正如片中人物所说的,是真正的安全感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影像里的伊斯坦布尔非常世俗化,年轻人穿着T恤仔裤吊带衫,唱着rap和摇滚,西方印迹十足,可是,他们始终也明白,自己与西方的不同,也愤怒“和你不一样的不代表就是坏的”。 但世界就是这样,当想被接纳的被拒绝,就必然会走向一条对立的路。十二年后的今日,伊斯坦布尔的街头是否已黑袍处处,那些呐喊的声音,那些终于被解禁的库尔德音乐,是否依然不为世界所理解,甚至不为自己所接纳。 片中土耳其的传统歌曲,特别是库尔德音乐,如泣如诉的“怨曲”曲调令我想起另一部西亚音乐纪录片,似乎沉郁了几千年的苦难委屈哀怨悲伤倾倒而出,让人听了想流泪,因为过于沉重,更让人想逃离。 或许,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原因也正是我们无法真心接纳的所在。
《跨越桥梁》观后感(五):第一次接触音乐纪实...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音乐纪实,有点兴奋.这部<仙乐飘飘欧亚桥>是2005年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对土耳其的文化有了很不同的理解,当然是从音乐的视角开始,至少我是这样。
其中有一段对我印象非常的深刻,就是库德族女歌手Senar的歌声,但听她的歌却是一定要了解士耳其库德族的历史的,否则只有感觉,没有感受。
士耳其(鄂图曼士耳其帝国)在遭受到列强侵略瓜分后。1923年击退希腊成立了士耳其共和国。由于复国不易,执政者为了巩固民族意识,对士耳其文化和语言进行了强制性的统一。境内,虽有300多万的士耳其库德族人,但他们被强迫放弃自已的民族文化和语言(注:士耳其语言和库德族语言是两种竭然不同的语言)。也因此, 成千上万库德族人甚至在1980年发生的军事政变中遭到逮捕。1990年士耳其虽然加入欧盟,这一禁令被解除,但库德族人内心伤害,家破人亡的痛楚却挥之不去。
历史是不能改变了。在这段历史中,我认为音乐定是最终成了殉葬者们真正灵魂的寄主,Senar用歌声表达着,否则,为什么我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影片刚开始,一群嬉哈的年青人出现的街头巷尾,高谈对西方的向往,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是属亚洲,这让我不舒服,感觉一种亚病态的气息在侵袭.饶舌,摇滚,地下乐团,像是噪音,吵得简直是头昏脑胀.
但之后,音乐和视觉在不断变化,境界变了,走得很巧妙,当 Senar出来,用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空灵的呐喊,潜入到我体内的时候,终于让我感受到这些灵魂曾经饱受的折磨和痛苦。回味下来,在音乐中越是释放宁静和平实,感受越是明朗深刻。当然,这种体会是我在过往的音乐中所没有感受到的.是的,没有哪种音乐竟是如此让我震憾,似乎已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史诗。
士耳其音乐的迷人之处竟是这里.
在整个纪实中我一直被锁定Senar的歌声中,无法走出,以至到最后,竟别无它物,余音绕耳,数日未绝。
《跨越桥梁》观后感(六):新鲜与陈旧——关于音乐纪录片“仙乐飘飘欧亚桥”
新鲜与陈旧于音乐纪录片“仙乐飘飘欧亚桥”
——关1新鲜
影片的导演是个正在全世界出名的年轻电影人人,同时毋庸置疑的也是一个摇滚乐迷,否则他不会选择用EN(倒塌的新建筑)乐队的BASS手来到土耳其参与一支迷幻摇滚乐队来作为开端。摇滚乐是年轻一代表达思想和愤怒的音乐形式,它负载着的思想性和对于整个世界的反思超越了所有的音乐类型,当年美国有一首歌叫作《滚过贝多芬》,意思是这个音乐的猛禽来了,一切靠边站,当然它也随着麦当劳和可口可乐一起滚过了伊斯坦布尔。这个城市的拿来主义也和其他正在进入全球一体化的历史古国一样,吐故纳新,在片中出现的摇滚乐队想必也是当地的崔健唐朝,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还有对于故乡的热爱和时代转变的质疑。他们提出的问题和生活的焦虑也能代表这个城市年轻的声音,在各种古物堆积起来的城堡里发出自己的回声,这是世界上所有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共同的想法。
RAP来自美国街头,同样它也可能来自于伊斯坦布尔,台北和北京的街头。片中的那姐弟两个都是嘴皮子相当利落的自大狂,这是RAP歌手被称为街头诗人的时代。“不平则鸣”是这种说多于唱的音乐的动力,他们说出来一些事情,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最终那个长辈最终也终于认同了这种音乐的独特魅力。玩摇滚的年轻一代在街头巷尾传达着新鲜的讯息,有一个乐队哥四个在街头闲晃的片断让我想起了我的19岁,组成了乐队,也是四个人,穿着破破烂烂的牛仔裤一起在街上混,当时的想法是:“我操,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乐队,我可真是个全世界最幸福的烂人。”
2陈旧
电影的后半段基本上以土耳其的传统民族音乐为主,陈旧的并不意味着陈腐,除非它故作高雅艺术的姿态。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女歌手因为热爱这里的音乐,千里迢迢的来了,在各种民族乐器的伴奏下像个真正的土著一样唱起古老的旋律,脸上的表情沉醉而幸福。就像当年“披头士”去印度,“齐柏林飞艇”去中东寻找自己的音乐乐土一样。不过说实话我对这个国家的传统音乐并不感冒,反而是那些跟现代器乐融合的音乐我觉得更有魅力。
库尔德人哀伤的咏叹调像在唱着这个没有自己国土的民族的心碎,把我听得毛骨悚然,相比之下同样颠沛流离的吉普赛人的音乐更合我的口味。一些老电影的片断夸张,刻意,那个老演员的歌声也是如此,虽然他演奏的乐器是存在着古旧气息的活历史遗留物,但是他的歌唱似乎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娱乐的成分很重,并没有冲击灵魂的震撼力。在处理这些片断的时候,影像风格带着浓郁的伤感气息,那些如风的陈年往事在音乐里铺展开来,虽然没有话外音和文字的渲染,但是还会让你触摸到这个如今没落,辉煌不再的国度的悲剧色泽。
3新鲜与陈旧
新鲜与陈旧总是同时出现在每个国家,甚至每个人的心里,过去的会成为历史,未来的还在时间的瓶颈里等待着破土的消息,现在发生的一切都在随时更替的路上,昨天的真理,可能就是今天的废话。音乐没有陈旧与新鲜的明显分野,只要它还能穿透一个人的灵魂,那它就是伟大的音乐。很喜欢这样一部风格鲜明的音乐纪录片,没有匠气,也没有太多的主观意识去左右观众的视野。它就这样来了,带着新鲜与陈旧,滚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面的音乐像一棵结着不同音乐果实的果树,让在场的观众各取所需。
阿白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