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我的跟我来》经典影评集

发布时间:2022-10-19 11:57:24

  《喜欢我的跟我来》是一部由Beno?t Cohen执导,马修·戴米 / 朱莉·德帕迪约 / 罗曼娜·波琳热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欢我的跟我来》影评(一):就是怪圈

  起先看起来觉得情节类似于曾看过的一个日本mv。

  内容是讲一个大老爷们突然开始怀旧,召集在大学搞音乐的朋友一起重新开始冲撞rock,这些大老爷们各个都中年秃顶啤酒肚,却依旧怀揣着年轻时代未完成的梦想共同奋斗期望能使梦想不再是梦想。

  所以刚开始看带有点看曾看过的翻拍电影一样,觉得没有新意。随着情节发展加入了爱情,友情,亲情等元素进去,觉得还是个蛮不错的片子,可由于近期属于怨女对出轨男没有好感加上看的是无字幕版本,所以一半状态下是撇着嘴看那女主和男主之间暧昧关系,边看心里边骂骂咧咧的说男人真是没好货,可在二人那个完之后男主流着眼泪说自己多爱自己妻子的时候我心里对他的状况产生了无限的同情以及觉得他是处于那传说中的动物伤感期间心中一定充满了无法形容的悲凉。

  可是又有何用处?

  最后男主死掉因算作是幸运的吧?在生命最高潮的时候嘎然而止何尝不是好事?我们不难看出他的生活又进入了某种怪异的循环,演唱会结束后的各种似真非真祝福与恭维,不就是开头男主所过的日子吗?所以再继续下去男主会同样的无法逃出升天,始终蜷缩在怪圈中,唱着那两句

  “qu’est ce qu’on fait?qu’est ce qu’on peut faire?"

  我们做什么?我们又能做什么?

  循环不止的荒诞生活以及追求无限追求理想追求完美的伟大艺术家两方面的矛盾是无法调节的阶级矛盾,so,这结局无疑是完美的了。

  另有理解错误的,将来有空看字幕版补完,不过我觉得不太可能重看一遍了。

  最后才发现,这是个黑色幽默的片子,片子中充斥着浓重的消极悲观主义,哦,原来并非追求理想,而是要说,追求了也没屁用,反正最后只有一死。。

  或者是说,在高潮中死去才是喜剧。

  或者是说死者死已,生活还要继续,生活还会继续。

  或者只因我近来消极,于是看一切皆为消极,嗯,peut-être。

  《喜欢我的跟我来》影评(二):关于人生选择和音乐

  又是一部关于人生选择和音乐的电影。一个医生厌倦了平淡的生活,一天在一个酒吧遇到一名女歌手,重新勾起了他对于音乐的兴趣。于是他背着妻子找到了老朋友们组织了一个乐队。于是,围绕着妻子、女歌手、乐队、家庭、唱片的各种故事展开了。最终的结局有点意外,在他们踏向成功的时候,他却意外地死于车祸。

  同样类型的题材,本片比《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ete》,(http://blog.sina.com.cn/u/5377e1280100033g)还是要逊色一些。那个电影有点阴沉,但是风格相当硬朗,矛盾集中在音乐和人生道路的抉择上。而本片更偏向喜剧,乐队的成功来得比较容易,而矛盾主要集中在妻子和女歌手之间的抉择。

  《喜欢我的跟我来》影评(三):我们一生都在面对成长,FUCKIN’ PERFECT

  一向惊世骇俗的PINK大姐有一首改邪归正的励志歌曲,“Made a wrong turn,once or twice.Dug me way out, blood and fire,bad decisines.That’s alright, welcome to my silly life”---Fuckin’ Perfect.改编自契科夫小说的法国电影“喜欢我跟随我”(Qui m’amie me suive ),讲述了大概相同的故事,只是主角换成了年轻有为却离经叛道的主治医师,不奇怪,每个人都不总满意当下的存在

  马克斯,刚和美貌妻子安娜及好友普瑟林,乔乔一起庆祝升职的35岁男人,因为一个患者不肯配合手术而突然暴怒,发泄一通之后到酒馆买醉,从白天喝到黑夜,因此遇见了谢安,一个卖唱的单身母亲,惊艳的嗓音和不羁的气质,完全俘获了马克斯,他径直冲上去对谢安说,我有一个乐队,想请你加入,我们会红,一定会红,谢安不屑的喷了他一脸烟,转身就走

  从那个时刻起,沉稳上进的好男人马克斯消失了,他辞了职,卖了车,搬进了地下室,真的来搞音乐

  然而就如所有怕被抓住偷糖的小孩必然善于伪装一样,马克斯表面的生活依然是没有变化,按时出门上班,家庭宴会中途还假装接到了医院的急症电话,乔乔作为他医院的同事,帮他掩盖着辞职的事情,一直暗恋马克斯的普瑟林仗着快要临盆劝服丈夫提供地下室给马克斯还借了2000欧给他,谢安和他的配合越来越好,眼看一个有模有样的乐队就要成型了

  而作为律师的安娜,终于从小细节察觉出了老公的不正常,她冲到地下室的一瞬间,用她一贯的理性,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搞走谢安”,很多时候理性会犯错,因为我们以为对方,跟我们的思维模式一样

  谢安走了,马克斯却更加坚定的走在音乐的道路上,干出各种出位的事情,只为了博得乐队的CD能够被制造人听到,而在一次一次失败又终于成功了之后,他终于坚定了对于谢安的感情,也坚定了自己的人生

  可惜乐队开了演唱会,相爱的人睡在了一起,开心过头的马克斯却被撞死了,短暂的葬礼之后,是各种生活的继续,就如普瑟林所说,“唯有死者是失败者,生存下来的都是胜利者”,谢安和乐队红了,乔乔和安娜结婚了,普瑟林离婚了,开始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

  这部片子的介绍说是喜剧,我昨天想了很久也没发现喜在哪里,也许如编导所希望,表现在常态的生活下隐藏的巨大激情和人性冲突,而这样的真实,能让我们欣喜吧,就如阿兰.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中写道

  “There are fewer stories than there are people on earth; the plots repeated ceaselessly while the names and backdrops alter. "The essence of art is that its one case applies to thousands," In turn, there is consolation in realizing that our case is only one of the thousands”

  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的不幸只不过是千万次重复中的一次,那将是对苦痛人生最大的慰藉

  如果用一点点精神分析的眼光来看这部影片,得到的也许会更多,头脑发热不顾一切的马克斯就是我们每个人真实的模样,15年良好正常的生活来自于代表社会价值观和理性的安娜对他深深的吸引,而当一个末路狂花般的谢安出现,他那个一直被孤立压抑的自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于是不顾一切的起义了

  安娜是美丽高贵的,却是不懂得感情的,她以为诱惑,威胁以及铲除可以将马克斯带回原地,却不知道自我一直就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一旦他发现可以用自己的力量随心所欲的生活在世上,他就必然用尽全力的扑向太阳

  谢安的离开并没有影响乐队的成长,谢安的归来也没有加速乐队的辉煌,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把一个人的改变归结对外力,其实外力,不过是一个引火线罢了,我从来都不赞成以伤害“小三”来挽救婚姻的原因就在此,一个人不喜欢你,不是因为TA喜欢了别人,而是TA不喜欢你

  马克斯死后,那些在他活着的时候反对他寻找自我的人们都纷纷勇敢的追求自我,过上了跟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从这点来说,生活是光明的,一个自我倒下,若干个自我站起来,只是也许有些人的自我没有这样的机会,被足够触动到站起来

  我们一生都在面对的成长,就是自我冲出重围的战争,我们时常感到我们无力对抗社会的压力别人的期望,我们又时常不甘心失去梦想成为哑声雷同的机器,也许有一天,哪怕是很晚的一天,自我站了出来,以“我”的姿态面对生活,才不算是白白活过吧

  《喜欢我的跟我来》影评(四):Est-ce qu'on fait, est-ce qu'on peut faire?

  为了学习虚拟式,上周法语课Thomas在和我们聊从前曾经有过什么梦想,现在还有什么梦想,以后想做什么。我想起十四五岁的时候那个画画的梦想。错过那个路口,有点遗憾。庆幸的是在向前走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方向,并且做到了。从事的职业就是自己的爱好,实在是非常幸运的事。现在的我又选择了另一条路,另一个方向试试。幸运的话,也许有新的发现,即使犯了错,梦想还在。

  想来每个人在内心里都隐约有着这样那样的梦想,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实现,每个人也许都可以带着神往的语气讲出“以前啊...”这样的故事。《Qui M’aime Me Suive》(喜欢的我的跟我来)这个法国电影小品,不华丽,却能把心中那个沉睡的梦想撬起一个小角。男主角Maxime Maréchal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刚刚被提升为巴黎一家大医院的主任医生,33岁的年纪这样的成就算得上年轻有为了,加上美丽的律师太太,满满一屋子赶来庆祝的亲朋好友,本应该是志得圆满才是。可是我们的Max,却眼神游移,落落寡欢,上班的时候冲病人吼了起来,自己也心情糟糕到摔开工作躲到酒吧喝酒。直到酒吧驻唱歌手的一首歌惹得他忍不住放声大哭。

  原来这样的生活原不是他想要的,原来他想起曾经有过的关于音乐的梦想。不当医生当歌手,这样的选择在哪个国家都会遭到反对吧。法国也不例外,虽然Max本人放手放得毫不留恋。Max工于心计的太太用尽明暗各种手法阻拦,父亲则干脆气到心脏病发。Max终究丢开了前途光明却让他心浮气燥的工作,组了乐团,写了自己的歌,做了Demo,开了小型演唱会。就在梦想实现的第二天凌晨,迎风骑着自行车,终于找到快乐和平静的Max在十字路口被疾驰的车撞倒,他的墓碑上写着:“A La croisée des sentiers, je prends celui des fleurs sauvages.”(站在十字路口,我选择了开满野花的道路。)

  周遭的朋友们也曾说疑惑自己除了现在的工作以外,还能做些什么,有时会觉得自己无能,就像Max做的demo那首歌的一样:Est-ce qu’on fait, est-ce qu’on peut faire? (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也许我们能做的很多,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遵从社会普遍原则,给自己套了很多枷锁,找了很多借口。因为随性挥霍生命和时间是不被我们的传统教育所认可的。说是逃避也好,我所喜欢的法国电影,像Max那样的普通法国人,他们随性地,疯狂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就爱不爱就离开,就是男人也能放声地哭。

  《喜欢我的跟我来》影评(五):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个魔鬼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个魔鬼。上一刻这魔鬼还是锁住眉头的迷惘,下一刻却是眼中的焰火。那魔鬼控制你时,你欣喜若狂。它要你的命时,你甘心奉上。

  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是由社会,普世的价值观以及习惯控制的。落实在哪儿都一样。于是就象庞大机器里的一个部件,磨合得无比妥贴,让人放了一百个心以后,还能预期将来乃至永久。

  Max是医生,而且是著名的医院里胸外科的主任。年方35岁。

  突然觉得35岁好像不可以再说年方,通常都是年方二八;还有一个理论说的是男人35岁时一切成定局。35岁时还一筹莫展的人,一辈子就大体没出息了。想起片头,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在林间走,是秋日,所以金黄是主色调,绿色只是点缀。那个孩子仿佛走的不稳,却走的酣畅淋漓,一副闯荡江湖的模样。他穿了一件巧克力色灯芯绒的外套,脖上是五彩的围巾,灰色的帽子在头上跃动着。

  在世俗的戒律面前,孩子是无辜的。孩子有一双没有功利的眼。我的心就在那一刻柔软而温暖起来。

  35岁的Max其实一直就是那个孩子。或者说那有着天使般笑容的孩子就是Max心中的魔鬼。

  记得年轻一些的时候看见介绍Paulo Coelho的文章,说他本是巴西某广告公司的中坚力量。所有人都预期他会晋升到一个更关键的,更举足轻重的位置时,他却被公司裁员了。读者们也许会和Paulo本人一样感谢当年裁掉他的老板。因为随后Paulo突然不想再回到那日复一日的办公室里,最终心想事成地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那年他仿佛也是30多岁了。从一个既定的轨道上脱离,满心彷徨。Paulo的故事可以说是个喜剧。因为他没有挣扎,上帝替他决定了。上帝定是爱他,所以不舍得他的才能被埋没,要释放他。

  还有更多的人,是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痛的。但很快却连痛都感觉不到了,只有语无伦次的激情和喜悦。激情太强大了,麻木了其它的神经。

  Max在酒吧里听完Chine的歌就放声大哭起来,他的哭声很象女人。也许只有怨妇才那样哭。仿佛多年活在无尽的委屈里。仿佛终生不得与自己最爱的人相见。Max一直就是那个在片头行走的小孩,他一直有颗无畏的心,却茧缚在爱里多年。起初是严父慈母,随后是妻子ANNE。以爱的名义,扼杀梦想,将火花在零星半点时扑灭。

  但有一些魔鬼却强大到挣脱羁绊了。当Max用脚踢穿了Philipe的门,把梦从这世俗戒律里打捞出来。他们脸上带着伤痕,内心却在欢唱。

  隔着人的皮囊,隔着得是现世和梦的距离。Anne和Jojo第一次听样曲时就崩溃了,Max的梦于他们是最平庸的地方。

  Max被自己放飞了。上帝怜悯并祝福他!我不知道电影为什么要这样结局。也许只为给所有人一个解脱?也许只是魔鬼索了命去。

  虽然不爱结局,我还是力荐这个电影,因为我心中住着这样一个魔鬼......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