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网站上有网友发了一幅报考公务员的震撼场面的图片,不知您是否看过,若是看过,有没有一点震撼呢?
“学而优则仕”,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主要目标。“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多少穷苦书生的最高梦想。所以,古代的科举考试,成为那些出身低微却饱学经纶的才子通往上层社会的梯子。小时候我有一文具盒,上面有一幅成语“黄粱一梦”的故事画面,一书生在赴考的途中在旅馆做了一梦,梦见自己金榜提名后位居宰相,享受着儿孙满堂的荣华,锦衣玉食的富贵。画面上,书生的美梦还在继续,店主家还在忙碌着做饭,只是这饭一做好,书生的美梦也该破碎了。
黄梁梦破的书生,不知道能否真正圆得其黄粱一梦,若他真正有才华,或许还真能梦想成真。因为在古代,真正能有机会读书的人比例恐怕也不多,只要是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于那些真正有才华的贫寒学子,说不定一试之后就能金榜提名。在一个纯粹农业社会里,生产力不发达,书生读书所为何事,往大里说,是实现平生的抱负,以此来治国平天下;往小里说,是安顿自己的饭碗,以求功名来得到荣华富贵。
图片上这么多的人去竞争有限的公务员位置,比起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举的难度,肯定是有过之而不及。到了现代这个社会,生产力这么发达,科技进步如此日新月异,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海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才是我们现代社会正常的就业趋势。工人,农民,解放军,科学家,你长大了干什么?我长大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从小不是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吗?可是,是什么一下子改变了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的价值取向和就业通道?
要么是我们的发展模式注定我们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稳定性越来越差;要么是我们的公务员是一个既得利益的精英集团,他们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又注定他们热衷于目前的发展模式和既有现状,而失去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仕究可哀;我辈应破重重障,人人尽得胸中才。
我突然间想起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诸多镜头,想起杨昌济先生问起学生的志向的那堂课。诸君读书所为何事呢?有象刘俊卿那样读书为自己成为一世人所敬仰的精英的志向,也有象毛润之那样还在思想求索却志存高远的志向。大浪淘沙,总是泥沙俱下,但一个国家的未来,总还在充满生机的少年身上。“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励了青少年时代毛泽东那辈学子,也树立了他们的崇高人生价值观。现在,我们改革进入一个艰难的路口,万马齐仕只是诸多深层次矛盾中反映出来的一个现象而已。在我们还在为理想是放弃或坚持的彷徨时,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改革方向,不是我们青年学生面对现实的无奈,而是一个中国少年应有的今日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