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笔本站共收录文化随笔7041篇

例谈新闻拟题方法

标题之于文,犹如眉眼之于人,拟好标题,可收先声夺人之效。今阅《人民日报》,览多篇文章深得拟题技巧,总结如下,以资借鉴。 一、套用古文词句,彰显文化功力。如12月4日1版有文报告吉林省文化改革发展进程的新闻《东风催开花千树》,即来源于“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可谓“旧瓶换新酒”,很有新意。又如8版《渡海白云贯古今》一文,是陈履生对台湾的中国画大师黄君璧的概括性评论:“渡海”是说1949年黄赴台发展一事,“白云”是以他国画中的意象代指作者本人,“贯古今”是说他的艺术具有超越时间的魅力。这个...

文化随笔 2023-10-23 11:31:12 赞(0) 阅读(568)

《多少》——听陈奕迅歌

五年后,我又回到了那个城市。 北方的城市初秋就带着浓厚的寒意,有时我在怀疑这是不是天随人愿,亦或是事与愿违,反正,我早已对天气麻木,晚上对着镜子哈气,用手擦一擦,然后抹上泡沫——剃须。 从不认为胡须就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识,那只是岁月在脸上的留痕,除了可证明虚长几岁,其他毫无裨益。 流浪过几张双人床,住过多少旅馆,青春已经烧的摇摇欲坠,随便一阵风,就拉枯摧朽,要把青春消耗殆尽。 有生之年遇见你,竟花光我所有的运气。至此我再没恋爱,一次也没有,这也许是因为我心境平和,潜心向佛的缘故? 那天又在这个城市遇见你,...

文化随笔 2023-10-24 12:20:26 赞(0) 阅读(411)

不许人间见白头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文/双生之刺 黄钟宫唱:【花开并蒂】江南风景好,故人两相谙,有十里河塘、三秋桂子,曾击缶,鸳鸯戏水、画燕双飞;又风乎舞雩,咏春归,湖畔伊人在,人面桃花红,芙蓉如面,桃花如扇,郎情妾意,知是故人来,故人骑竹马,京兆画眉,举案齐眉,柳如画眉,眉间一计,灼若芙蕖,蛾儿雪柳,三教英珠,执手允诺,不离不弃。十里芰荷香,莲动下鱼塘;人间芳菲尽,江南好风光。 商调一叹:【闺怨】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盼顾流萤,十里苏堤,芳草萋萋,人面桃花扇,血溅数点成,一袭青衣望长安,独自莫凭阑,...

文化随笔 2022-03-04 05:26:48 赞(0) 阅读(454)

冬日的韵味

冬日的韵味体现在冬天的独有风情上,这是其他季节所没有的。四季的往复是依次循环的,没有任何差异可言。春夏秋冬各有风情,而各自风情又有不同情趣,只要细心地领略,总会有不同的感受。冬天的韵味而独具魅力,其他任何季节无法替代——冰天雪地,寒冷唱着独角戏,炫耀着冬天的个性与魅力。 来自西伯利亚的高纬度寒流长驱直入,寒冷毫不留情地扫过经过的区域,寒流缔造的成果遍布北半球:冰封大地,积雪覆盖整个地貌,把原始的世界笼罩在银色的世界里。北国银装素裹,万物寂静,生灵潜伏在皑皑白雪之下,只有少数不惧严寒的动物时隐时现在茫茫的雪...

文化随笔 2023-06-01 18:46:27 赞(0) 阅读(410)

略说吃饭

略说吃饭天下间似乎最会吃饭,最爱吃饭的便是我们中国人了。狂人在五千年的历史书里把礼教仁义看成了“吃人”,我说“不对”。我看来看去,却也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两个字,那便是“吃饭”。 哲学上讲主客体间的联系需要一个中介,我与世界、与历史、与他人、与自我的关系都是中介的。我们血管里的哲学思维一向不弱,所以吃饭也便顺理成章的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中介之一。当然我们更高深的还不在于此,最厉害的要数拿着它、用着它,还不知道它的本质,只知道和猴子使用木棍一般用。吃饭对于不能用它与世界关联的人来说只能与他们的肠胃相联。从生物的本质...

文化随笔 2022-08-13 01:50:37 赞(0) 阅读(388)

古且兰国故都漫笔

古且兰国故都漫笔 雨中的耕夫 十.一期间,我去了一趟疑是历史上与夜郎国同一时期的、由革家兰姓先祖创建的古且(“ju”)兰国的故都————中国贵州黄平旧州。旧州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上游,座落于黄平县西北部。 据史料介绍,现在的旧州镇建于北宋时期。元代以后,曾几经毁坏和重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始称旧州。旧州城里,现在仍留下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走在旧州街头,街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民居清一色是砖木结构的四合院,两家人之间有高封火墙相隔,飞檐走角,似春燕展翅;院内有天井、厅堂、卧室、粮仓、...

文化随笔 2022-06-24 09:47:36 赞(0) 阅读(965)

关于《我们的山楂树》一些事儿

写这部小说之前,我发布过微小说《你若安好,我就不会死》,里面的人物、主题背景都大致相同,所以有些人会觉得那就是这本小说的开端。其实不然,本来就是个初学者,所以开始写的时候并没有给自己定个大致方向,也就是故事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只是一时有个冲动、一份灵感,就写了。 纵观先前的几章其实也能看出来,每则故事我都给了一个结尾,也就是说想在哪里完结就可以停在那里。但为了可能会续写,我就有加了些承前启后的一些语句,这种写作手法其实是来源于小说写手们常用的惯用伎俩。当然,我的文肯定是比不上那些写手们,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

文化随笔 2023-10-27 11:40:29 赞(0) 阅读(419)

致我人生中第一个学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峻屹: 你好!很不幸,你作了袁老师人生第一个学生。这是袁老师第一次给你写信,也是最后一次给你写信了,大概也是最后一次给自己的学生写信吧。嘿嘿,如果你在老师身边的话,一定会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袁老师并不想当老师,不喜欢老师这个行业,没有作老师的性格,但并不代表老师就讨厌老师,相反,袁老师从来都是尊敬老师的,希望你也是个尊敬师长的好孩子。 从暑假到现在,看到你的每一步成长,老师心里真的为你感到开心。还记得最开始,你的语文成绩只有10多分。为了教好你,能够让你的成绩真正的提升上去,老师真的是费了很多很多的...

文化随笔 2023-10-26 12:57:36 赞(0) 阅读(640)

闲话觉醒

闲话觉醒 陈宣章 曾经有人把中国比喻为睡狮。面对列强瓜分中国和清朝腐败政府,一批知识分子觉醒了,大声呐喊和疾呼革命。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同盟会经历一次次失败,终于明白:必须建立革命武装,必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孙中山先生一直宣传三民主义争取地方势力头目、军阀和清军头目参加同盟会,可是在革命实践中,这些人纷纷背叛革命,疯狂镇压革命。因为这些人在革命与私利之间,选择了私利。在列强面前无能为力的清政府,对于革命的血腥镇压,丝毫不手软。历来,叛徒的逻辑就是:1.好死不如赖活着。面对酷刑、死亡和亲人的生死,他们选择了背...

文化随笔 2022-08-08 10:20:18 赞(0) 阅读(1373)

勤于笔,先要善于思

动笔不能免思,这也许是所有喜爱舞文弄墨者的共同心得。正如古人善于思考,才有了四书五经、四大发明,才能积累几千年的人文思想底蕴一样,创作中只有培养敏锐的眼,善感的心,灵动的笔,才能让笔端沉淀下来生活和生活中的每一个感受和片段,才能真正培养文字爱好者写作的心力、眼力和下笔的能力。所以,勤于笔先要善于思,才能助力我们学会用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才能通过思考和创作深化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也是笔者在本次聆听省公司新闻中心老师对新闻写作内容讲授时,体会最深的一点。 在动笔之前,先学会细心地观察生活,用心...

文化随笔 2022-09-23 16:15:10 赞(0) 阅读(540)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