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蚂蚁》的系列海报以“屌丝”“高富帅”“白富美”这类社会热点词串联而成,这样的海报设计确实如某影评人所说,可能连让人下载的欲望都没有,不过人不可貌相,同样我们也不能单靠一张山寨低俗的海报就以一概全的漠视这部电影。从海报来看,就能清楚的知道电影是以“屌丝”小人物为主题,四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追梦、寻爱的青春故事。
其实这样题材的小成本电影也不少,新锐导演也都爱拍,演员好找,投资也少,几百万的求职大学生又是现成的剧本,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大部分观众产生代入感,导演都说这是一部能真实反映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电影。但在这么多同类电影里我偏偏喜欢这部是因为,整个故事导演都没有在靠情节来“博同情”,没有大段的矫情对白来烘托奋斗的艰难,也没有演员鼻涕眼泪一大把的对着镜头哭诉自己的悲惨,导演没有给观众扣上一个旁观者的帽子跟电影隔开。
米小萱这个角色是这部电影的亮点,即使没有男主角,围绕着她我觉得也可以单独开辟一个故事出来,她,完全hold的住全场。李微软和贾东晓这两个角色性格太像,女邻居这个角色又铺垫太少,都缺少特点,所以在没有米小萱的戏份里,我觉得所有的情节都偏拖沓,特别是男主和女邻居的小情愫,完全沦为烂俗的小清新阵列,反倒缺少了点真实感。结局也是收的飞快,情感主题根本都没爆发出来,静悄悄的偃旗息鼓了。
贾东晓这个角色担任这梦想的阐述,但是电影在这块的叙述根基不稳,说梦想有点空,我觉得作为生活奋斗的小励志来讲更合适些。不是名牌大学,没有工作经验,眼高手低,这都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的实际状态,电影里的男主从最基层的推销做起,想要生活先要生存的这个情节设计的很好,每年都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就业不成功在家啃老,男主绝对是一个真实饱满的正面教材。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我觉得特别妙,不知道导演是不是刻意为之,在男主面试的时候,他的主管手里拿着一份报纸,上面有一个很大的标题是《年轻人,站到“体制里”来》,在我的理解来看,(影评范文)体制无疑是对应青春最合适的一个反义词和压制点了,在男主固执坚持的梦想里,在中国特有的职场文化上,导演无疑用这个镜头制造了一个相当有喜感的讽刺效果。
米小萱和李微软的爱情是注定失败的,也不知道哪个二货发明了“互补”二字,性格不同的爱情里永远是有一方在肆无忌惮,而另一方只能痛苦的忍受,能忍多长时间就只能看爱有多深,互相迁就的甜蜜是短暂的,“互补”这种关系都是放屁。小萱和微软以分手收场,再无交集,这是电影结尾让我最憋闷的地方,一年后的故事里没有他们了,但是再想想,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也是这部电影最得人心的地方。
城市生活的紧张快速,生活工作的艰难无奈,这每个人都感受的到,多说就是矫情了,电影也没有在这块多加渲染这是高明之处,只是这部电影的硬伤也是很明显,单个人物特色突出压制住了其他角色,导致男主角这条线反而不那么受关注了,剧情铺垫的也不够,小萱这个人物出彩但是不饱满,女邻居这条线完全沦为了鸡肋。
这样的小成本电影是值得支持的,跟同期上映的电影的星光熠熠相比,它的幕后和演员全都是不知名的团队,想依靠着互联网热词赚取一点眼球也被批的体无完肤,其实,这样不恶搞又真诚的片子已经越来越少了,更何况拍了还不赚钱,这点勇气也还值几个好口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