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里有个蒙古包形状的首饰盒,是祖籍来自蒙古的朋友送给我的。如今,看了【小黄狗的窝】,让人对神秘遥远的蒙古可以有更具体的认识。虽名为【小黄狗的窝】,片中的狗不是黄色,而是黑白相间的狗,片名未以牠命名,而是取自片中的一则故事,是有意教人思索吧。我倒觉得三名孩童才是主角,红通通的纯稚脸庞、悦耳的童音,生动的传达出他们的日常生活。
英文片名The Cave of the Yellow Dog 显示应是洞穴,而非带有舒适意味的窝。说故事的老妪可能就是黄狗传说中的女主角,她在说完故事后的镜头里,背景墙上有一只黄狗的壁画。
与【骆驼骆驼不要哭】如出一辙,似纪录,似戏剧,创作者定位这两部影片为「叙述性纪录片」〈narrative documentary〉,如何称呼倒不重要,风格却很鲜明,观点很『天人合一』。创作者的思维很恬淡,却很懂得运用她的出身背景:一个蒙古国的游牧民族之女,成长为电影知识分子,在偌大的世界电影版图里,知道如何取得自己的定位,那就是:戈壁沙漠、蒙古包、苍天草原、马羊狼鹰、游牧人家的传统服饰、神秘的传说、带有东方玄思的故事、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敬天礼神的信仰、宿命观、与动物之间的正反关系,却又不忍下一代跟不上科技文明,所以要送去接受大众教育。文明产物也只好拿来增加生活便利,如机车与手电筒。但不一定都好用呢,如塑料水瓢不能在高温锅炉里使用。
这些符号,是成吉思汗使这个游牧民族成名之后的所有延伸的相关意象,其中大部分直至今日已是文化遗产,虽不真能代表现在的蒙古(一个共和国) ,但对于国际观众来说,这些尚未绝迹的传统及其中蕴含的价值,比很多剧情片都值得一看,也只有真正的蒙古子民,又是戈壁的游牧人家出身,才能掌握得那么纯粹、似虚构又不似虚构、那么有民族风味(不过这倒不难做到,只要技巧地表现既有的文化符号即可有模有样)、又那么生活化而非商业化的文化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