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的人不会孤独
评析——《最后的舞者》主题
一部根据芭蕾舞演员李存信的自传《舞遍全球》改编的,这部类似纪录片却又带有浓厚故事性的影片带给人们的感动就如潮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影片中出现过无数次的那张一家人的合影从细微之处体现了导演场面调度的能力。这张全家福是对于李存信几乎承载了他对家的所有思念,在受挫时他总会拿出那张全家福一次又一次的凝望和抚摸,或许对他而言家人才是他可以真正停靠的港湾,可是他又不敢随意的停靠,他怕失败而归会让那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失望。在北京读书时他被老师骂作“猪脑”,他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对尊严的诠释,尽管每夜的训练对羸弱的存信而言几乎是一种挑战,可是他成功了。在他被驻美中国领事馆下令再也不准回国后他连电话都不敢往家里打,因为他知道他的行为会给父母带来麻烦甚至是伤害,身处异乡的他只能独自忍受所有的一切。坚强的他并没有被这一切击垮,他怀揣着梦想,在一个又一个的跳跃,一圈又一圈的旋转中向成功靠近,最终成为了世界著名的芭蕾舞演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也像李存信一样处在异乡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并不可怕,李存信之所以将自己的一生编撰成书出版或许就是想以此鼓励那些与他有着同样处境的奋斗者们,即使你们处境不尽人意,即使你们屡遭挫折,可是你们并不孤独,带着梦想上路的人是满载着希望与祝福的。导演通过这个影片将作者的坚强和执着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很多人都懂得如此蕴含戏剧性的故事并不会的每个人身上上映,但同时又说明梦想是可以成真的,或许就在你坚持着的下一秒。作者对梦想执着精神感动了太多读者,影片中关于回忆的片段经过了后期的处理呈现了泛黄色色调,这并没有影响观众读懂男主角眼神里的坚毅和他自身表现出来对芭蕾舞蹈的那一腔热血,正是因为他的稚嫩才带给观众感动,年龄如此小的人却对梦想有着异于同龄人坚定的信念。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亲情,而对于11岁就离开父母在异地求学的男主角存信来说也是如此。影片的叙事方式很细腻。它的情感非常丰富,可电影情节并没有大篇幅围绕存信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展开,它将这种亲情植入在影片多个不经意的角落里。比如说一通电话,一张全家福,一场关于家的噩梦,也许这只是无数个小片段,可是经过一种积累观众也不难发现里面饱含的情感,是那般浓烈和无奈。记得存信在他取得成功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说我真的有梦想,那就是回去见我爸妈”,这时的他才有勇气停靠在那温暖的港湾里,因为他是荣归故里,这样他的父母才会引以为傲,才不会对他失望。导演巧妙地将情感作为了推动影片高潮的利器,存信年迈的双亲现身在华盛顿大剧院观看六子的演出,老人两当场泪流满面;当李存信演出谢幕时,本牵着存信阔别已久的父母从掌声雷动的人群中缓缓地走上台,那几秒钟仿佛穿越了无尽的等待,存信“嘭”地一下就跪在了父母面前,一家人在舞台上喜极而泣,现场所有的观众报以更热烈的掌上回应这深情的重逢的画面。导演很善于抓观众的内心世界,他明白亲情是通用的语言,不管你来自何方,或许语言不通,或许文化存在差异,可是有一样,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不需要任何语言就能完美诠释的,还记得舞台上两位老人局促地像台下的观众笑着敬礼,可是那笑容却如孩童般纯真,并不是每个人的父母都会从容的面对这样隆重的谢幕,可是他们脸上流露出来的笑容都毫无疑问地发自内心。所以,虽然影片在表现李的成长历程时,大多是他一个人刻苦练习的画面,可是他并不孤独,他怀揣着梦想,这梦想不仅源自于他自身,而源于他的父母,在他追逐梦想的旅途里,亲情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段旅途的每一寸土地里,即使看不到,可却从未离开过。
影片的最后一个片段不得不说寓意深刻,存信抱着他的外国老婆在山东农村这片土地上翩翩起舞,演给他的兄弟们看,更演给那个激发他对芭蕾热情的陈老师看,影片结尾时画面定格在存信和玛丽最后的舞蹈动作上,画面里还有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或许导演在帮李存信解释一些历史的错误,在中国的土地上舞动芭蕾,这也许代表一种回归,那面五星红旗更是不言而喻,当时中国政府给李存信扣上了“叛徒”的帽子,实质上存信并未背叛中国,熟知中国现当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文革时期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