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安、张艺谋的《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纷纷将武侠片推上国际舞台后,堪称八、九十年代武林盟主的徐克如何藉《七剑》挥出他的使命与功力,相信江湖中人期待已久。
徐克电影的武打艺术随合作对象不同,经历过程小东的飞天浪漫、袁和平的花俏奇观,《七剑》请出强调真功夫的南派大师刘家良担任动作导演并兼演出傅青主一角,让展现在银幕上的武打场面不致过度倚赖特效外,逼人的实战技巧与硬马硬桥的身段,也和近年其他武侠大片的唯美,划清界线。
这样的武打美学倾向,应是与本片试图营造一个较为真实的江湖氛围,息息相关的。徐克似乎想把他在《新龙门客栈》、《刀》做过的尝试推得更极致,也像是对玩物丧志的《蜀山传》的反璞归真,并一刀劈开一知半解的国际影坛对武侠片的既定印象。
扭转诗意华美的潮流,而意欲建构一个武侠跟世俗交融、人性与家国纠葛的世界,让徐克电影惯有的况世企图,依然保留在《七剑》里面。
从开场前朝降清高手「风火连城」(孙红雷饰)命手下无情剿杀习武之人,傅青主前来阻止却对敌人手下留情的对比,即清楚地表现出「武侠」与「暴力」的区隔。暴力的邪恶,不只表现在风火连城之辈的杀人不眨眼,就连原本清纯善良的女老师刘郁芳(张静初饰)都被迫拿刀砍杀内贼而后近乎崩溃的落差,更见其恐怖。
而政治的独裁欺凌,除了朝廷下达「禁武令」后对习武之人的赶尽杀绝外,风火连城对禁脔绿珠(金素妍饰)的性剥削,未尝不是另外一层指涉。尤其当风火连城一面凌虐绿珠的肉体,绿珠却只能饿得啃食面前的肉;从食色到父权、从个人到国家机器,弱肉强食的图像,煞是怵目惊心。
所以,徐克没有遁入张艺谋《英雄》那种对政权一统极力效忠的意识型态,反而强调武侠世界独有的道德观,他们可以放弃一切归隐山林,但社稷有难时,不计代价的两肋插刀,甚至螳臂挡车与国家机器对抗,也在所不惜。只不过每个人都有过去,在私仇与公义之间的挣扎、衡量,自然也成了外表厮杀成一片的武侠世界里,重要的内在潮浪。然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七剑》的不足与缺憾,似乎也在这里。
关于公映长度接近两小时半的《七剑》是否从四小时完整版被迫删减而成?或者有没有续集的臆测?都甚嚣尘上。上述说法并不无道理,否则王敏德饰演的王爷在影片中途挖出一把宝剑,说又要激起江湖一片腥风血雨,随后却没有下文,不很奇怪吗?
如果就把它当作一部完整而独立的电影来看,则角色、叙事上的模糊失衡,也就昭然若揭。例如:从武庄陪傅青主上天山求助的韩志邦(陆毅饰)、武元英(杨采妮饰),为何「直接」成了七剑之一?显然缺乏有说服力的交代。而较年轻的其他两剑:辛龙子(戴立吾饰)、穆郎(Duncan饰)的角色,则一开始就被叙事给牺牲,两位个性极端却情谊深厚的剑客,仅藉一场玩闹的戏想处理出彼此的交情,有如缘木求鱼。可惜了戴立吾的身手与强装的孤独;而一路傻笑的Duncan在韩志邦「放马」这场戏,望见马与人的深情而不禁感动的神情,我只能说Duncan进步的空间还很大,他的苦瓜脸差点让悲剧变喜剧。但最大的败笔还是杨采妮、黎明(饰演杨云聪)两角的关系,杨采妮曾经在徐克导演的《梁祝》、《电线杆有鬼》(港名:花月佳期)有过令人眼睛一亮的演出,但《七剑》残忍地暴露出她在念白上的贫弱,而且在欠缺说服力的情感铺排下,就让杨采妮直窜黎明怀抱说要海角天涯,也实在唐突。更耐人寻味的是黎明在最后决战竟然把剑交给饰演楚昭南的甄子丹,让甄子丹、孙红雷成为决战的关键人物,也等于交出了影片的主角地位。
徐克特有的愤世观点、以及结合各项视觉元素(场景、服装、武打)所营造的写实笔触,确实让《七剑》展现出迥异于近期走国际路线的武侠大片的惯例。但是从剧情铺排到角色性格、情感刻画的明显瑕疵,也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