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泰坦尼克号 - 关于爱情的隐喻

发布时间:2022-10-17 14:46:15

    詹姆斯·卡麦隆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爱情主题,我之所以会认为比之前的《深渊》(The Abyss)更深刻,是因为他用了很多隐喻。

  最重要的隐喻是艺术。

  罗丝和杰克第一次深度的沟通,是罗丝看杰克的绘画之际,那时她开始突破社会阶层的藩篱,进到杰克的内心深处,看到他心灵的自由,与对生命、对人的热爱。事实上看画时,他们只是在谈论作品,但他俩人都知道其实他们谈的不只是如此!

  这次谈话成为罗丝反抗既定命运的起始点。她将一再矛盾于拯救母亲或拯救自己之间。

  直到她让杰克为她画裸体画时,反抗与争取自由,达到了最高峰。那次绘画过程,两人也一样没太多言谈,但彼此都穿透对方的心灵。

  因此在《泰坦尼克号》中,艺术成为心灵的沟通,在上下层社会如同东与西之遥隔之际、沟通了男女心灵;而后他们也透过艺术,表达了委身相许、与争取自由的反抗,这种用艺术作为生发爱情、争取自由的隐喻,远直接用对白要含意深远的多。

  “海洋之心”则是另一个隐喻,它的存在就是一种反讽。杰克带罗丝在船头感受风、海与速度时,才应当是“海洋之心”————因为海洋最是自由的象征。

  但现在这个“海洋之心”,是上层社会财大气粗的炫耀、是爱情的买卖,是人生与心灵的囚禁。

  这就是为什么罗丝要把她配戴“海洋之心”的裸体画,和“海洋之心”一齐锁进保险柜中。这举动非常明显的是在反讽。

  西方艺文作品中,爱情经常隐含“人生拯救”的意义,尤其是出现清纯少女拯救了在堕落深渊的男子的主题。《泰坦尼克号》则反过来,爱情带给身处上层社会、交易婚姻之下,毫无自由可言的女主角反抗的力量,爱情给她力量让她得以争取自由与丰盈的生活,爱情也因此成为她的人生拯救。

  电影最后,罗丝进入梦乡时,镜头转向她人生丰富之旅的一张张照片,这是无言、却意涵相当丰富的精彩结尾。

  正因为詹姆斯·卡麦隆在《泰坦尼克号》中用上这么多非对白式的象征对比,便看出他意图表现爱情的导演功力、比之《深渊》,是进步非常多了。

  女主角罗丝说她是被押上泰坦尼克号,回美国完婚的。她并不想要她的婚姻,她说他像是到了奴隶船上,一直想吶喊。

  罗丝的家庭原本很有钱,但父亲经商失败欠了一屁股债后,仅只留下好声誉给妻女,便过世了。罗丝的母亲很希望罗丝利用父亲的好声誉,找一个有钱的老公,她已经过不惯清苦的日子,因此在母亲的殷勤攀附下,罗丝跟匹兹堡钢铁大王的儿子订了婚。

  显然他俩从性格到兴趣、心灵,都是完全的不匹配。罗丝喜欢艺术、喜欢自由,渴望反抗上层社会虚伪的礼教,她尤其深刻的感受到上层社会这一切约束,是很明显的男女不平等的。她跟她未婚夫出入上层社会,只觉得庸俗、无聊、乏味、沈闷、肤浅,但他的未婚夫却很享受上层社会的一切,既然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的权力与资源,他一点都不觉得不自由,此外,他在乎钱、他也只拥有钱,因此对于这种只用钱来衡量一切的上层社会,他优游自在。他是个庸俗、无聊、乏味、沈闷、肤浅的人,他以自己在上层社会为傲。

  罗丝觉得她的婚姻让她站在悬崖边上,快要掉下去了,但是无人注意无人关心,无人拉她一把。 

  罗丝突发奇想要自杀那天,杰克救了她。杰克一眼就看穿罗丝一点都不想死,她其实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他知道救了她,罗丝日后一定会感激他。他抓住罗丝的手说:《我不会放手的!》

  杰克第一次看到她便知道她心灵非常痛苦。杰克是个画家,观察人非常敏锐,他知道罗丝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的人,他跟罗丝说:“其实看你想自杀那时,我心中想的是,‘到底是什么事让她这么想不开?’”而后他单刀直入问罗丝:“你爱你未婚夫吗?”当然罗丝对他这种一刀直入创伤的作法大大的被激怒。

  但罗丝和杰克却能不透过言语在争吵中继续沟通,那就是绘画。罗丝看了杰克的作品。杰克给她看到另一个世界,充满对苦难的悲悯,以及心灵的自由,对虚伪社会的反抗;罗丝在画中看到杰克的心灵,也看到她自己的心灵。罗丝羡慕杰克。

  当罗丝的未婚夫邀杰克去头等舱餐厅吃饭,其实是想羞辱这个没钱的三等舱船客。杰克在席中却滔滔不绝他自由的生活与心灵的冒险之旅,因为他看待事物根本跟上层社会用完全不一样的法则,所以上层社会的法则也就羞辱不到他。

  倒是杰克偷偷邀罗丝到三等舱去,他在纸条上跟罗丝说:“要把握光阴。”

  罗丝去三等舱“混”,激怒了她的未婚夫,也激怒了她的母亲,母亲刻意再拉紧她的束胸,告诉她她不能爱怎样就怎样。而杰克,跟罗丝说:“只有你能救你自己。”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