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发布时间:2024-07-01 06:53:41

如果非利士巨人歌利亚(Goliath)轻易就打败了少年戴维,“圣经”大概一个字也不会提这段故事,却因为身高不到一百五十公分的戴维打败了身高至少三百公分的歌利亚,那是以弱伏强,以小击大的传奇,所以不但”圣经”大书特书,世人也从这则传奇中撷取了生命启示录:即使实力悬殊,也不要轻易妥协或屈服。
歌利亚传奇歌颂的英雄是戴维,他让世上受委屈或岐视的小人物都得到命运巨轮还是可能逆转改变的希望与期待,英国导演丹尼.鲍伊(Danny Boyle)的作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采用的也是同样的逻辑,一位在电话公司送茶水的十八岁青年贾默竟然得能在『百万大富翁』的电视问答节目中过关斩将,贾默过去坎坷人生所累积的能量,不但创造了当下的荧光幕”浪漫」传奇,也重新检视了印度社会贫富悬殊的“写实”现况,“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的交错进行,让《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展现了“好莱坞”电影中少见的”宝莱坞”光环,而且两者杂揉得非常精彩,时代杂志曾经用“feel good」来形容看完电影的感受,其实是非常精准的形容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故事架构其实可以简单切割成两个部份,一个是“贫民”,另一个是“百万富翁”。一般刀法是一刀两半,直直切入,泾渭分明;丹尼.鲍伊的刀法却像带钩的锯齿,随着影片节奏滑动前行,时而当下,时而回溯,就在百万富翁即将诞生之前,贫民窟的成长时光却也不时在眼前晃动,观众不只目击了少年英雄传奇,同时也见证了印度发展史,让电影在快速滑行的梦幻节奏下,带出了惊心动魄的恩怨风景,所有的纠结在翻滚交迭中,都蓄积了匪夷所思的华丽与无情。
但是小贫民变成大富翁的传奇在影史上已经不算新奇,甚至有些老套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如何在招式用老的旧框架上诉说一则新传奇,反而是最有趣的一堂编剧课。
电影的第一招是:质疑。前提就在于贾默到底是不是骗子?如果没有作弊或泄题,一位没念过书的,从小在贫民窟长大的送茶水青年,凭什么过关闯将,直逼百万大奖?电视制作单位不解,外界亦难免存疑,因而才将贾默押送警方审讯的前提。
这是标准的阶级岐视。高级知识分子精心设计的智慧巧局,范围包罗万象,一般人连题目中提出的人名都不见得听过了,根本无从回答起了,怎么可能被一位没念过几天书的小伙子就给轻易破解了?连闯三关,可以说是瞎蒙运气好,可是要连闯十一关都能准确答对,押宝猜中的机率真的只有千万分之一,而且如非瞎猜,这种事关百万大奖的题目就是轻易被文盲青年解破,那还真是严重打击了“高级”知识分子的自信与尊严,所以,”质疑」他可能作弊,竟然就成了最佳的泄忿管道。
电影的第二招则是:交叉。贾默被送进警局之后,惨遭严刑拷打,但是没有的事就是没有,屈打成招也未必能够得到警方“想当然尔”的“作弊”真相,却提供了贾默对照电视节目内容解答自己成长史的历程,他之所以能够答对每一个题目,其实都来自生命中有过的养份,这个养分恰好见证了孟买近代发展史,特别是贫民窟生活的真相,匪夷所思的苦难人生,却也是他能够顺利过关的生命偶然与巧合。
世人比较习惯标准答案式的交叉比对法,然而丹尼.鲍伊最特别的处理手法却是介绍了环境、成因与经历之后,让观众与听众(戏中的警察)得能想见其中滋味,不必逐字逐句校验,因此让电影节奏更加精练有劲。
第三招则是:爱情。所有的人生传奇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动力,贾默对少女拉提卡(Latika)的爱情历经了大雨、出卖、救赎、强占、毁容、抢救与舍命的诸多考验,终于在最后的手机铃声中达到最高潮,原本是标准通俗剧的公式,却因为拉提卡从小就不知道”三剑客」的名字而陷入绝望的困境,期待的答案可能落空(百万奖金可能泡汤),却得到了根本不敢奢想的答案(拉提卡竟然能够接听了哥哥的手机),既苦又甘的矛盾滋味,顿时全数拥上心头,观众不禁油生,贾默是要爱情?还是要百万?还是他可以两者得兼?撩拨起观众忐忑的心,起伏的情绪,就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最扎实的编剧技法了。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