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芬奇的“骨灰粉”,说实话,这部电影我期待了很久,因为之前对《社交网络》的失望,更加剧了对该影片的渴望。以《七宗罪》、《搏击俱乐部》这两部足以位列影史之前鉴,我一直隐秘觉得芬奇的作品至少不应该是《社交网络》这种样子。如果你一定要我说出他的电影具体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拙嘴笨舌加文笔平平的我一时也说不清,在此只能用四个字表达本人尚不高雅的观影感受:酣畅淋漓。显然,《龙纹身的女孩》做到了这一点。
影片改编自瑞典推理小说《千禧年》三部曲的第一部,且有瑞典导演捏尔斯-阿登-欧普勒夫于09年捷足先登,口碑很是骄人,芬奇此次已然是翻拍了。能被翻拍,说明必然是个好故事,前者必然有较好的表现,借他人的东风驶自己的船是再好不过的了。然而这东风也不是那么好借的,世上诸葛亮毕竟不多,观众自然会两厢比较,有欧版的珠玉在前,芬奇版的很有可能会折戟沉沙。可事实又一次证明了“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句俗语,芬奇也又一次用他精湛的手法为我们打造了一个酷劲十足近乎完美的“磁器”,吸引影迷为之颠倒,为之膜拜。我没看过欧版,也没看过原著,在看了芬奇版后对二者更提不起丝毫兴趣,就像一个长久处于饥饿状态的人猛然饱餐一顿后对其他美食顿觉索然无味,这无关其他东西的好坏,纯粹的一种个人空前满足。
故事依然是芬奇最擅长的悬疑推理,开始看那段金属感奇强的片头时吓了一跳,还以为芬奇改拍惊悚科幻了呢,直到片子正式开始,才恍然明白,那个我们熟悉的芬奇又回来了。龙纹身女孩比《搏击俱乐部》里的怪阿姨还出位,电脑比《社交网络》里的马克玩得炫,变态杀手的“变态值”更比《七宗罪》犹过之而无不及。影片前半部分中的“政治阴谋”和“孤岛探险”,以及整片冷硬的色调跟罗曼-波兰斯基的《影子写手》有些类似,可芬奇却不是靠缭乱花哨的架势迷惑人的主,过硬的情节和经得起推敲的逻辑推理才是芬奇的招牌特色。
整个故事的取景大多选在瑞典北部的一个小岛上,冬天的萧杀清冷和岛上人物的神秘莫测,再加上利落的剪辑风格与抽丝剥茧般的案情分析,使得影片在扣人心悬之余,透着一股冷气质。而影片在对龙纹身女孩描述的几个桥段,无论是她特立独行的装束和那个酷到不行的坐骑,还是自己轻描淡写的自述往事,以及对她与前监护人生活片段的关照,都在耍酷的同时,将一抹令人心碎的暖意悄然展现。冷酷的气质冲击视觉神经,不经意的温情秒杀心灵。
龙纹身的女孩由鲁尼-玛拉饰演,在《社交网络》已崭露头角的鲁尼这次把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女孩演绎的入木三分。片中并没有大篇幅的交代她的身世及遭遇,只在镜头快速切换间有几个类似缓冲情节的画面,而正是赖于这几组镜头,把龙纹身女孩的冷酷、率真、善良刻画地鲜明而立体。
该片有很明显的商业片特性,最后那段贫女变富婆的桥段尤甚。还有芬奇过于吝啬镜头语言,快速的剪辑固然使影片显得干脆利落,但也会无形中增加一部分观众的观影障碍(也有可能是我看的版本的问题),还好我看的过程中这种感觉只是一闪而过,没影响观看效果,在影片结束时,芬奇制造的冷酷和温情还是恰如其实地击中了我。
本文来自芒果秀影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