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影评:一场华丽的复仇

发布时间:2022-10-05 12:42:03

  中岛哲也的《告白》有着非常精致的剧本,结构精巧,毫不单调,尤其是借鉴了日本侦探电影的套路,再复合上导演一贯的华丽色调,立马就变得与众不同。《告白》大致上是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忍不住让你联想到《处女泉》和《杀人不分左右》,但中岛哲也绝不会用那么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竭尽心机营造了一场骇人听闻的精神摧毁,没错,如我们的陈大导演所说,“最狠的复仇,不是杀人,是杀心”,平静面孔下有一颗毛骨悚然的灵魂,极度隐忍的背后,是为了获得旷日持久的狠毒复仇。
  
  复仇的主题,经常在电影中被上升到仪式化的高度,就像《处女泉》中的父亲仰天怒吼,女孩身下成了汩汩清泉。《告白》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这种基调,低饱和度和冷色调既增添了诡谲的气息,也形成了一种“间离”效果,这种“冷冰冰”和中岛过往的“金灿灿”虽然对比鲜明,但对叙事的贡献则异曲同工,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承认本身的真实性,不做过度阐释和说教,留足了空间让你体味和思考。《告白》这部电影绝非是单纯地关乎青少年教育这么简单,而是上升到一个无形枷锁捆绑的社会秩序,在这个成人控制的世界里,孩子们单纯的念头永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要反抗,他们也永远不是大人们的对手,倘若孩子们想反抗这个秩序化的世界,那只能如飞蛾扑火一般灰飞烟灭。
  
  所以片中的两个主人公修哉和直树并不完全是被谴责的对象,即使他们代表着孩子内心深处的某个阴暗面,那个促使他们犯罪的环境更应该被批判:亲情的缺失、周遭的歧视,游离于关怀之外都让他们倍感疏离,才会千方百计地想要讨得瞩目,甚至不惜为之高扬起罪恶的屠刀。犯了错当然会忏悔,也就是片中个人的“告白”,影评这种忏悔录式的独白与画面同步推进着故事发展,促成了电影本身的张力。电影于此亦被解构着,每一个人的告白不仅叙述着真相的某个侧面,也发掘着各自阴暗的一环,而这些阴暗也相互交织起来,将故事推向最后的涅槃。中岛哲也熟稔地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各种手段,也丰富了电影的文本结构,高速摄影让故事尽可能地碎片化,慢镜则展现着无穷无尽的诗意与张力,此外还有镜中反射的影像,共同成就了这个超离现实的万花筒般的世界。
  
  不过这些都只是故事的一个衬底,《告白》的核心部分还是关乎爱与恨、罪与罚、善与恶的交代,即使导演对善恶并未作出明确的判断。看似温婉的森口老师并非善类,她纵然可怜,却也狠毒,不急于求成,而是构造了一个完美的复仇计划。对比起来两个孩子就显得单纯得多,直树是被认为窝囊和娘炮的那一类,他的自卑让森口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命门,最终在人为制造的压力下举刀弑母;修哉的心智要成熟地多,亦不易对付,但美月的一次谈话让森口看破了玄机,暗里设局,终于斗得他一败涂地。森口的阴暗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她的复仇直接摧垮了两个孩子的意志,让后者承受了于自己十倍的煎熬,而这种煎熬也会像HIV病毒那样寄居在他们的生命。电影末尾的爆炸无疑是高潮的顶点,带着火花的碎片如雨点般地坠落,这对森口来说是璀璨的焰火,却是修哉绝望的挽歌。
  
  这部电影的主题自然是沉重的,但又完全不乏味,应该说中岛哲也对流行元素的把握度非常之高,Radiohead的背景音与电影非常和谐,正太、萝莉这些词汇亦可以准确地来形容片中的小演员,甚至还时不时蹦出“妈妈控”这样的词汇,或者大张旗鼓地植入当代青年们喜爱的AKB48海报。中岛哲也的电影掌控力依然是炉火纯青,轻重缓急都处理地恰到好处,足以让本片成为他继《松子》后的又一部代表作,很庆幸把小说《告白》搬上银幕的是中岛哲也,我们才能看到如此华丽丽的复仇故事。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