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将书上的“死知识”变成“活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就必须以建构自身“知识的生态系”的想法来读书,确立自己读书的目的,然后以一个中心主题出发,将不同范畴的知识连结起来,架构出属于自己独特而有系统的观点。
多读书当然是好事,但没时间读那么多书、读完不见得读通,却也常让人对阅读望而却步。
为解决这项困扰,近几年日本书市非常流行所谓的“倍速读书术”,标榜“一天一本”“一年500本”的读书达人,纷纷出书教导如何速读与广读,藉由全面而快速地涉猎,达到过滤信息、理解概念与强化重点的目标。
不过,日本多摩大学教授田坂广志在《President》杂志2008年3月号中指出,这种“追求速度与数量”的做法,其实大有问题。
许多人满口“杜拉克这样说”“这是美国最新理论”,看似博览群书,实际上并无法学以致用。这主要是因为速读与广读虽然可以“长知识”,却未必能“增智慧”,毕竟读书的目的不只在“知”,更重要的是消化吸收,否则“片段的知识,知道再多也不过是杂学而已!”
学习知识的读书:扩展思考范围的“广读”
读书的首要目的是“知识的学习”,但如果读完了书,却没能读通,也是枉然。田坂强调,想将书上的“死知识”变成“活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就必须以建构自身 “知识的生态系”的想法来读书,也就是确立自己读书的目的,然后以一个中心主题出发,有机地将不同范畴的知识连结起来,架构出属于自己独特而有系统的观 点。
至于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生态系”?田坂建议,必须在读书的同时,一边进行相关内容的延伸思考,以拓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在做法上,有4种延伸思考的技巧:
技巧1:边读边“自我深度提问”
田坂表示,只要提问,就会引发新的联想,进而串连起相关的知识,从中孕育出自身的“知识的生态系”。
举例来说,在阅读《管理在管什么?》这样一本书时,除了理解基本知识(如“管理”的定义与理论)之外,更要进一步自问:“在网络革命及全球暖化等趋势下, 管理的下一步会是什么?”思考随着时代及趋势的演变,管理这门学问有哪些观念是历久弥新的,又有哪些必须与时俱进、甚至彻底被颠覆?
此外,与个人相关的各种议题也是延伸思考的重点所在,举凡“公司是什么”“工作报酬是什么”“成功的意义何在”等问题,都能让知识和个人产生联系。
技巧2:边读边“连结现象,创造故事”
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应周遭环境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思考“这些事之间可能有着什么样的关连?”田坂以自己为例说明,他在逛书店时,通常都会轮流看各个分类 书架上的书,一边观察“最新的话题为何”“多数人有兴趣的书是什么”“旧理论有哪些新应用”,一边构思各种关于未来变化的可能“故事”。
例如在社会趋势类书区中,发现“团块世代纷纷届临退休”相关议题的书籍大量涌现;信息管理类的书架上,“部落格架设”“信息管理学”等书籍很多;在职业进修区看见《成为咨询顾问的方法》等书。乍看都是不相干的信息,但走出书店后,他便会在脑中描绘出以下的故事:
“退休后的团块世代,有工作意愿的人还很多,这之中应该有很多人不会考虑继续在企业中任职,而会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在网络上提供收费的咨询顾问服务。这 时,能否为自己架设一个专属的部落格,做为新事业的基础平台,以及能否有效地将过往经验转化为可传授的知识,便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提升自我的知识管 理与网络技能,将是下一波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学习重点。”
田坂表示,这种方法正是“将整间书店当作一本书来阅读”,从单本的书籍内容以外,汲取许多潜在的关键情报。
技巧3:边读边“留心有兴趣的字词”
至于构思故事的秘诀,则有待在平日阅读中多留心观察。田坂说,在读书时,有些“特别有感觉”的字眼会没来由地映入眼帘,他在当下通常不会追问原因,只会先 在笔记本写下来,往往等到看过几本书之后,就能抓出数个语词做出相关的连结,进而产生新的概念与构想,他将这种方法称为“知的创发”。毕竟创新很难刻意营 造,无意识下的迸发,有时反会带来非常好的点子。
技巧4:边读边“想象未来”
在各种提问与延伸联想的方法中,田坂强调,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未来的想象”。身处变迁快速的现代社会,集结成书的知识往往都已是第二手信息,一味地生吞活剥,未能同步思考未来的可能面貌,将会局限个人的洞察力与创意发想。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一边意识着“在所属的产业中,将来会发生什么?”是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自身智能最重要的思考课题。
掌握智慧的读书:亲身感受的“体读”
读书的第二层目的是“掌握智慧”,了解各种行为处事的方法与态度。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许多智能没有亲身经历,只靠阅读别人的经历,很难有深刻体会。如何有效地透过阅读来掌握难以言喻的智慧,田坂提出5个重点:
重点1:区分知识与智能
请把别人在书里分享的“智慧”,当成是“知识”就好。
举例来说,市面上常见各种分享“成功方法与秘诀”的书籍,彷佛读完就掌握了迈向成功之路的诀窍。但田?认为,成功人士的成功关键要素,有时只是事后诸葛, 而且常是“个人限定”。读完名人的经验谈与智能结晶,其实只是抓到“这样做或许可以成功的『知识』”而已,还必须透过与自身经验交互验证,才不会陷入误解 之中。
重点2:对照自身经验
要确实理解书中的意涵,得透过将书中所述与自身经验相对照,才能让别人的文字成为自己的体悟,否则一切都只是“别人的经验”而已。
例如业务达人在书中描述:“为缓和顾客与陌生人见面时的紧张感,与顾客会面时的最初几分钟,必须配合对方呼吸的节奏而呼吸。”有业务经验的读者,看到这段 文字时,脑中便浮现出拜访客户的场景,并开始思考书中所说的“该怎么观察对方”“该怎么配合”“该用什么速度调节呼吸”是不是真的可以派上用场,这便是抓 到了自身经验中的重要智慧。
以书中文字为触媒,让智慧从自身经验中浮现的读书,就是“掌握智慧的读书”。藉助于别人的经验,发掘属于自己的体悟。
重点3:抱持谦虚态度
最怕的就是有些人,由于经验不足无法领略书中深奥的智慧,就武断地批判“这本书写啥都看不懂!”“这书毫无实用!”田?指出,若用这种“因为年轻而傲慢”的态度来读书,就等于扼杀了把前人话语升华为自身智慧的机会。
即使未曾体验过书中所描述的内容,若能抱持着“谦虚的态度”来学习与记忆,如此在往后碰到类似情境时,就能两相对照,将过往的文字转化为自身智能。
重点4:将感动瞬间铭记心中
在读书时,务必要记得“共感的时刻”,也就是在读到书中某句话时,心中产生了“啊呀!就是这样!”那种被触及、领略到智慧的感动瞬间。就如同平日辛勤操练是为了比赛夺冠时的荣耀,这种感动,是激发一个人追求智慧的最佳动力,也是自我成长的体认。
重点5:抱持实践的觉悟
最后,寻求阅读智慧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实践”。田坂指出,好不容易体悟了书中智慧,如果没能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必定会日渐淡忘,尤其在信息快速替换的时代,失去了,往往就难以追回了。在寻求智慧的同时,更要抱持着“十年修行”的觉悟,真正去实践。
心灵食粮获得的读书:与作者神交的“心读”
日本作家龟井胜一郎在《读书论》中写道:“读书,就是与作者灵魂的邂逅。”田坂指出,读书最高一层的目的,就是“获得心灵的食粮”,这尤其表现在许多谈论 生死、生命或情感等书本的阅读中,读者透过阅读前人流传下来的叙述,与作家跨时空地展开思辩与交流,从而得到人生的指引、精神的支柱。
田坂以阅读《给飞鸟、给我未从见面的儿子》(暂译,原文书名《飞鸟へ、そしまだ见ぬ子へ》)一书时的感受为例说明:他藉由书中一位青年医生在被宣告仅剩 几个月性命后,留给孩子、妻子与双亲的手记,看见了一个人在仅有一次、无法重来的人生中该如何自处与生存,启发了自己对生命更深沈的省思。
人们常被诸如重病、事故、家庭不合、亲人亡故或部属纠葛……等等难以忘怀的负面体验所缠绕,这些仅属于自己的“原体验”,往往不是专业知识和理论所能明白 阐述或抒解缓和的,但是却会对个人的行为处事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田坂说,透过读书,看见别人如何做抉择,思索对方如此选择的理由,便能从这种“跨界的对话 ” 中,丰富心灵的食粮。有时候,多年解不开的执念,说不定就在某本书中的某一句话得到释放。
这就是“心读”,也正是古来所说的“言灵之力。当读者与作者的灵魂产生共鸣时,那种改变,将会为我们的一生,掀开截然不同的一页,而这是一个人无论喜不喜欢读书,都该阅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