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伦之恋》是一部由贝特朗·布里叶执导,帕特里克·迪瓦尔 / 阿里尔·贝西 / 莫里斯·罗内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伦之恋》影评(一):贫贱夫妻百事哀
不明所以地看完《不伦之恋》,继《洛丽塔》后的又一同类题材的片子。也许因为是法语的缘故,翻译得总是奇奇怪怪的,也没怎么看明白。
很难说清楚这对继父女之间的感情到底真真假假。一开始是继女主动,接着继父扭扭捏捏半推半就,最后因为经济问题两人分道扬镳?实在搞不太清楚剧情。加上这个继父神经质的自我虐待式的独白,让整出片子看起来尤其恶心,虽然画面倒是朦胧地很干净。
最后,落魄潦倒的钢琴手攀上了有前途的单身妈妈,冷静得叛逆女孩则回到酗酒但养活她没问题的酒鬼老爸身边。很接近常理的结尾不是?从来没想还可能有别的结局,毕竟贫贱夫妻百事哀……
《不伦之恋》影评(二):音乐牵动情欲
作为文艺运动的发源地,法国果然对得起“浪漫之国”这个称号。而这部三十二年前的老影片,也向法国与生俱来的浪漫气息看齐。全片的钢琴音乐犹如一条主线,牵着剧情,牵着人物,牵着情欲。不正是“法国浪漫主义”这一伟大的名字的体现吗?
我实在喜欢贯穿全片的钢琴音乐,也喜欢法国人民对于音乐的态度。即便穷困潦倒,即便失业待业,雷米也不曾忘记他的老朋友——一台台式钢琴。当心情很好,或心情不好,当在工作,或在家休息,钢琴始终是他的小伙伴。
更重要的是,钢琴不但成为了雷米与玛丽安不做那事儿时的玩乐,竟也成了与最后出现的玛丽安的雇主夏洛特的联系。当雷米考虑着是否敲夏洛特的门,以探望她生病的女儿娜塔莉为由来见她一面时,屋内传来的激情音符不断敲击着他脆弱的、懦弱的内心。那些音符不断飞向空气,带走他心中一切的思绪,甚至把对玛丽安的狂热和内疚也带走了。雷米敲了门,夏洛特开了门。就这样子,双方聊着音乐,聊着聊着,就到床上了。
《不伦之恋》影评(三):希望以后Malian能幸福
没有想到,结局是这样的,以为会有一方悲痛欲绝,或者雷米后悔,不顾世俗与Malian在一起。
她才14岁,却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人,她丝毫不掩饰她的情欲和感情,看上去是那么通透,她皮肤白皙,双眸像玻璃水珠般,不得让人看了心生怜悯,她面对喜欢的的人移情别恋,选择离开,如果这一切不是因为道德,如果这一切,雷米够强大的话,她也不会如此吧,雷米是个懦弱的人,他给不了Malian安全感,反而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安全感,这种需求无非是弱者对于强者的安全需求,雷米对于Malian来说是中安全感,弥补缺失的父爱,Malian是那么楚楚动人,他的生父没有给他的,她只能从雷米那里得到,在我看来,Malian的生父至少比雷米像个男人,一个30岁的男人了,既然做了就好好去面对,Malian如此花样年华,都不能激发雷米对生活的斗志。
电影我是看的119分钟的,估计删了些吧,80年代的电影,屏幕看上去,很多都像一幅幅画,唯美至极,屋子以白色为主调的装饰,Malian穿着白色睡衣走在他们那刚开始房子里,真的很美,特写镜头的Malian,也是美得不像话,看上去那么无暇纯真,只为忠于自己的感情,她母亲也很美,她和她母亲一样有气质。
其实最后她走向她生父身边是对的,尽管看上去如此悲痛,却可以让她过上一个相对安稳,正常的青春期。
和雷米在一起,最后的最后,一定逃脱不了世俗,逃脱不了悲剧。
只是,总觉得这样很悲伤,Malian,希望你幸福。
《不伦之恋》影评(四):我想和你有个约会,在不久的将来。
在午夜来临的时候看完,突然想起另一部意大利电影《你不要走》。我一时不愿去深究两者的关联与差别,总之,这是两部让人在剧终后突感如梦方醒的电影。
在两代人、父与女之间,在两个相爱的人之间,更多的是时间的流转和交错,爱情的降临与消失,如梦似幻,模糊了虚实的边际,伦理的不可或缺就在于其验证了爱情的成色,或许不伦这个语境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残酷,而恰恰是诗一般爱的堡垒。
可以说,《继父》是更深刻的,从社会的层面上看,道德审视的缺席并没有让生活变得更容易一些,相反,生活更艰难了,在冰冷的现实与爱的沉湎之间左右徘徊,管他呢,法国人的浪漫一度让雷米缴械投降,纯粹的爱情多么妙不可言,如果排除时间和现实,就会如具有速度的物体进入真空状态那样,永不休止地运动下去了。但是,那是不可能的。
时间、现实,形成的不只是阻力,而是一个引力场,把奇迹拉回平庸的轨道上,把真情打入世俗的轮回中,这已不是光影的世界,而是真实的世界。雷米的扮演者迪瓦尔,在影片上映后不到一年内,开枪自杀。是什么,让他深深地彷徨而难以自拔?一如影片中的雷米。
我还在想玛丽流着泪对雷米说的话。
“马上我就十五岁了,然后就十六岁…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年轻女郎,你可以毫不脸红地带我出去。我甚至会想…也许有一天我能给他生个孩子,他总不能一辈子只当继父吧,总是帮别人养孩子。这就是我的想法,我想和你有个约会,在不久的将来。”
爱情在消亡以前,迸发出最温柔的光芒,有些梦虽然不能成真,但却会在心底成为永恒。
《不伦之恋》影评(五):来自于性别角色的幽默
与其说这部电影是关于性,不如说两性之间的情感关系与权力平衡才是真正的主题。
社会定义的女性角色是弱势的,被动的,而电影里的几位女角却是强势的,主动的。男主角 Remy,面孔是一种奶牛样的英俊,犹疑,依赖,优柔寡断,从始至终不能决定到底定位自己为父亲还是情人。从Martina, 到Marian, 到Charlotte, 甚至到Natalie(结尾暗示),因缘际会,命运把一个三十岁的大男孩,交在几位小到四岁(!),大到四十岁的坚定,有主见的女人手里。而Remy 也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女人来为他作决定,尽管他还是时不时地要强装男子汉--因为(他觉得)社会要求他这样做。电影的幽默多来自于性别角色与个人性格之间的戏剧性冲突。
技术上来讲本片接近完美。摄影对色彩,剪接,和布景的精致把握, 使它成为一场视觉的盛宴。Production value 一点也不象是1981年的制作。色彩,特别是在公寓中对明亮的白色的使用,常常令人想起 Godard 的 "Contempt"。主人公先后的两处住所表现出一种随意的颓废的装饰性,似乎要让人停下来感叹“多美的房间!”,以至于已经成为情节发展的障碍。唯一的缺憾是打光。光线太多人工的痕迹,不自然,而从镜头到镜头缺乏有说服力的连贯性。
电影充满了我所谓的"视觉书签",大家熟悉Kieslowski 的应该很容易辨认。想指出两处我特别觉得有意思的:一是在卧室里,当女孩咄咄逼人的苦追我们的大男孩,镜头内背景上,却显示墙上的posters 都是成熟的性感女人;对比Marian 所称,"我是个14岁的女人",不禁令人失笑。又一个是国内读者可能会错过的一个细节:男主人公在床上读的书封面照片是Carson McCullers, 书很可能是她最有名的作品,"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关于一个青春期的彷徨女孩与一位善良的聋哑人的友谊,暗示Remy对少女的期待---一是“彷徨”,二是“友谊“,所以面对既不彷徨,所要的又远不止友谊的Marian, Remy 不知所措。
《不伦之恋》影评(六):被萝莉溺爱的大叔
萝莉追大叔的都是爱,大叔追萝莉的都是控
洛丽塔里的大叔有着明显的萝莉控,最终被洛丽塔玩弄后抛弃了
其实大叔和萝莉的电影很多,我最关心的是有没有爱
只要有爱,那就不只是做爱
而且,我是希望有爱的,包括洛丽塔对大叔也有爱
雷米懦弱无能,无固定职业,可以说是社会上的loser
也只有马琳会看上他了
换作另外一个萝莉,雷米不具备任何大叔的资本
他既没有里昂的冷酷和身手可以拯救萝莉
也没有洛丽塔里那个教授有钱,可以支配萝莉
更不像《情人》里梁家辉那样的富二代,可以包养萝莉
可是,一无所有的雷米却得到了马琳的所有的爱
包括马琳最珍贵的第一次
马琳的长相不错,遗传了她模特母亲的身材,身边的异性同学早已虎视眈眈
但是马琳说可以触碰她下体的人只有雷米
这是忠贞不二的爱
甚至第一次开房还是马琳给了雷米1000元钱去超市买点东西……
雷米给马琳的只是从小到大无微不至的照顾
换来的是马琳不计一切代价的爱
这个在中国叫因果报应吧
好像许仙上辈子救了一条蛇
这辈子就有白娘子以身相许报答前世之恩
可是雷米却比许仙还窝囊
不但不能守住这份爱,一直等到马琳的长大
半途而废的匆忙寻找自己的港湾——继续作别人的继父
一旦找到了港湾就抛弃了马琳
就像许仙发现白娘子是蛇的时候也是那么的绝情绝义
是啊,人和蛇怎么可以结婚
继父和女儿怎么可以像情侣一样在一起
什么是爱情?
不管双方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高矮胖瘦美丑有多么大的悬殊
最后还能坚持在一起不离不弃,这就叫做爱情
《泰坦尼克号》是如此
《美女与野兽》是如此
甚至《金刚》也可以有爱
但是为什么,继父和萝莉就不行呢?
先不去设想雷米最后的港湾那个女孩长大了会不会变成第二个马琳
先设想一下,如果马琳的母亲没死,那马琳该怎么表达自己的爱呢?
《洛丽塔》的洛丽塔在不知道母亲没死的前提下,就已经主动和大叔上床了
她也知道如果被妈妈发现,妈妈会把自己打死
但是洛丽塔就是个叛逆的坏女孩,她无所谓什么伦理道德,她活得洒脱高兴就行
当然更不会管大叔的感受
但是马琳不是洛丽塔
她是个内心很丰富的女孩
她暗恋雷米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如果她妈妈没死,她和雷米要长期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青春期的她,该怎么忍受这份煎熬
或许
虐恋只是一段两个人的苦,相忘于江湖或者才是最好的解脱
《不伦之恋》影评(七):漂亮爸爸
电影的叙述手法很有意思,直接对着镜头讲话,打破了观众与剧中人物沟通的屏障,在男主角内心独白的时刻都使用那种在随便一家高级一点的酒店都能听到的钢琴背景音乐来铺垫,唯独在少女出现时切换成了提琴的欢快,还有雷米家里摆放着的爵士唱片,看的书,少女捧着狄更斯的书,都让我,一个冲着“乱伦”两字点进这电影的人感到羞愧。
还有一个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太多,就是男主角和那个碗,总觉得一出现他端着那个蓝色碗喝汤时,那种犹豫的语气就会感觉马上有什么事要发生了一样。
少女喜欢起一个人来的时候,那种疑惑那种直白的话语,会让她显得无辜、脆弱、纯真又勇敢。她的睡衣都是白色,她习惯光脚在地上走来走去,梳着整齐又松散的长发,她即使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或是担心自己被遗忘了的时候,她的语气也总是平和的,显得完全不像一个只有14岁的少女。玛丽安睁着大大的眼睛,责怪雷米,都是因为我太想你了,才导致我历史得了零分,我听不进课不想和别人沟通,吃不下饭,都是因为我太想你了,我那么喜欢你,你却说我一点也不吸引你。这段对话我除了用“太少女”以外已经词汇贫乏到不知怎么处置我的一颗少女心了,大叔根本招架不住啊。她不顾一切的打包自己行李回到雷米的家中,抱着他说“我爸爸会很生气的,我们一起面对。”“等过几年我长到15,16,17岁,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和你出去约会了,我想你给你生个孩子,总不能让你一直做继父吧。”说完她趴在雷米的胸前哭了起来。
atrick双眼皮,略下垂,影片中当他需要表示很认真的态度的时候,会低头讲话,某些角度看起来觉得他很像David Bowie,眼睛大的人似乎很容易不小心泄露感情,影片一开始就是雷米坐在钢琴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自嘲,对于他之前的人生导演都是一笔带过,能体会到他曾经风华正茂时与财大气粗的查理竞争最后夺得玛德琳的真心,结果婚后生活却把他的才气,浪漫全部打散,只能一遍遍的弹着无人欣赏的音乐,草草过着一生,妻子的意外算是生活逼着他要转折了。
雷米这个人,太温柔了,就是那种各年龄段全杀型的,但又因为生活窘迫,在缺钱这方面总让人特别同情他,所以就意外的能接受玛丽安出去做保姆赚钱,玛丽安给钱他买剃须刀。换成别人我估计早就哼哼哼嗤之以鼻了。我特别喜欢雷米还有一点,他不欺骗人,他诚实的说他真的会失去自我,他并不真的把玛丽安当一个小孩来哄哄就过去了,而是很认真的即使把露骨的话都说出来也要表示他的态度是真诚认真的。虽然他也有柔弱的时候,像少女所说只有在节日里需要别人的怀抱的时候是不是你才会想起我。他又太柔弱,像是一个无法说拒绝的人,接受了玛丽安,也接受了夏洛特,属于温柔的渣男?影片最后反复拉近镜头打在小娜塔莉的脸上,又不小心泄露了雷米又要做人继父的后续人生。
亲生爸爸查理是一个可怜角色,年轻老婆被雷米抢走,女儿也被雷米占有了,在学校还被校医怀疑和雷米是同性恋,最后又可能真按照这个趋势想三人同居,这里真是要笑死我了。
影片拍的好美,在火车上的告别吻,圣诞节夜晚男主喝多了酒眼红红的接了玛丽安的电话后,开着朋友借他的车(他朋友太棒了)穿越一个城市去见面,他还扭捏想要找间咖啡店,少女直白的说“怎么不是去找间旅馆。”包括后来出现的夏洛特还有那个舞会上同学的妈妈都好优雅,笑起来时嘴角会弯的很迷人。
随便絮叨这些,都是观影的时候自己胡乱的一些想法,关于环境背景我也觉得太重要了,穷的交不起房租的雷米却有一辆车,还一天三次超市,环境塑造人啊。
总体感受的话,就是,一开始就知道没有结局的故事,玛丽安最后在纷乱的俱乐部里在爸爸怀里轻轻哭泣时我想起那句很俗的话,爱的最深的那个总是先放手。
《不伦之恋》影评(八):又美丽又哀伤
开始看的时候剧情很像《洛丽塔》,但是相比起洛在车里的大声欢唱以及伸出车窗的笑脸,这部电影相比要压抑很多。雷米并不是恋童癖大叔,他只是一个十四岁女孩玛丽可怜的继父,一个穷困的钢琴师。然而玛丽却在母亲去世后爱上了自己的继父,并一步步逼迫他打破这场不伦之恋的道德底线。她的眼神很美,很勾人,很大胆,也很疯狂,在所有描写她眼睛的长镜头里,没有人能够不赞美这个女孩漂亮的容颜,和能够任意挥霍的大把青春。她说,她想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一个有经验的人。而这个人,恰好就是她可怜的继父。
说到雷米可怜,因为他开始是拒绝的。他拒绝玛丽脱光衣服钻进他的被子里,他拒绝玛丽的所有盛情邀请,他与她讲道理,告诉她,你还小。他本就是个丧偶的男人,加上生活又并不如意,在餐厅里弹奏的音乐只要温和就好,因为根本没有人会认真听。他在玛丽一步步的逼近下逐渐输掉自己的防线。所以当玛丽因亲生父亲要求远行度假的时候,在那列火车上,他们接吻。雷米发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里对自己的继女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爱,这种爱超越了亲情。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顽强抵抗最终因为玛丽的远行一下子轰然倒塌,溃不成军。可能啊,想念是不愿与爱人走远的原因吧。
没有哪个大叔能抗拒小萝莉的吻。也是自从那个吻之后,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雷米连夜开车到玛丽休养的地方去找她。玛丽在他睡着的时候悄悄钻进他的被子,这一次,雷米也同样没有拒绝玛丽的要求。电影没有很露骨的镜头,而是在雷米开车回来的路上,用独白的方式,告诉观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电影里有好几处独白。开头有,中间有。它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揭示着人物的内心,有点像种灰色幽默,也因为这种幽默使电影变得压抑不少。
从那之后,两人的关系从简单的继父继女逐渐变成了情人。最让我心碎的一个镜头,是在玛丽的同学家里开生日派对的时候。雷米被雇在那里弹奏钢琴。当佣人端着蛋糕走进餐厅,所有人唱起生日歌,雷米忙不迭地弹奏相同的音乐。当一个男孩走到厅中打开音乐机,所有人被欢快的迪斯科音乐吸引。所有人离开坐席时,我看到雷米惊愕的表情,他的音乐被随潮流的迪斯科切断,他知道,自己只是个过时的钢琴手。那个眼神让我很难忘,也正是这种沉重的压抑,使他彻底打破了伦理的防线。那个夜晚,他回到家中,他解开玛丽肩上的带子说,我做正人君子做厌了。
那一次玛丽的亲生父亲来到雷米与玛丽的住所,也是那一次玛丽的亲生父亲发现了自己的女儿与继父的不伦恋情。我看到一句话很好,电影中没有展现对这场意外发现的道德谴责。亲生父亲只是胡乱的说了几句话,他有些恍惚地说完最后一句话,我想我该戒酒了,随即带上房门。他没有怪他们的过错,而是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玛丽抗拒世俗,不在乎传统,她对雷米说,马上我就十五岁了,然后我就十六岁,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年轻女郎,你可以毫不脸红的带我出去。她所有的渴望都写在眼里,表达在嘴上,她没有遮掩,她想让这种感情自由冲破一切束缚。然而雷米知道,这段不伦之恋最终不过是一场藏在地下的恋情,终有一天玛丽会长大,会找到自己适合的伴侣,但这个人一定不是自己。
所以最终雷米找到了一个和自己合适的单身女人。在雷米见了这个女人的第一面后,玛丽就说,我打赌你明天会再去找她。她的预言那么准,可能她知道,雷米终于不会属于自己。
雷米带玛丽去听这个单身女人的音乐会,他决定离开玛丽,因为他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正确女人。玛丽说,我会在你任何时候,想我的时候回到你的身边,我发誓。她一声不响地离开,回到自己的亲生父亲那里。这场恋情最终以分离收尾,与洛丽塔相同的是,大叔们都没能够得到自己心爱的那个萝莉。
电影的结尾很戏剧,在雷米与女人云雨时,女人的小女儿却走到了门前,用清澈美丽的大眼睛盯着这一切。镜头不停地切换,却始终没有离开小女孩的眼睛。她那么完整地看到这一切,与玛丽当年在隔壁房间听到的一样。
《不伦之恋》影评(九):爱,需要理智吗?
一个类似洛丽塔的故事,但,Rémi不是亨伯特,Marion也不是洛丽塔。
那一年,Marion14岁,Rémi30岁。
不知道Marion从什么时候起就爱上了Rémi——她的继父,一个穷困潦倒的钢琴师,靠着在餐厅里伴奏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也许很早了,只是母亲的存在让她只能把爱埋在心里。直到那一天,母亲车祸身亡,她对Rémi的爱,终于有了生长的空间。
比起Marion的热情冲动,Rémi一开始还是很理智的。他找到Marion的生父,请求他把Marion带走。可是,Marion逃回来了,逃回那个她和母亲,和 Rémi 曾经的家。没办法,Rémi只能让她住下来。事实上,他也希望她留在他身边,但这时,Rémi对Marion还只是如同父亲对女儿一样的感情。可是,Marion更加主动了,甚至赤身躺在Rémi的床上,对他说:我爱你,我想和你做爱。Rémi断然拒绝了,但,他开始动摇了。他开着车,喃喃地对死去的Marion的母亲说:我从来都不是英雄。理智告诉他不可以,不可以接受Marion。可是,爱需要理智吗?理智在爱情面前,很渺小。
之后,Marion又跟着父亲走了。但圣诞节时,她又回来找Rémi。看着熟睡的Rémi,Marion钻进了被窝,半梦半醒间,两人有了肌肤之亲,但还是没有做爱。Rémi的防线接近崩溃,但他还是控制住自己。只是我们都知道,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只是早晚而已。
由于经济原因,Rémi搬出了的公寓,带着Marion住进了一栋乡间小别墅。Marion要跟他住同一间房,他不同意,告诉Marion:你应该找一个和你同龄的男孩。
第二天,当Rémi工作结束回家时,他看见门口停了一大堆摩托车。推门一看,满屋都是十几岁的男孩子,Marion坐在他们中间,挑衅地看着Rémi。Rémi没有说什么,默默地上楼了。
Marion继续刺激Rémi。终于,在Marion的一次夜归后,Rémi痛苦地对Marion说:我不想再做英雄了。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明知道不可以,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阻挡心中的野兽?道德,伦理,年龄......统统抛在一边,这一夜,我只想温柔地抱着你,轻抚你熟睡的脸庞。
故事到这里,也许就应该结束了。可是,现实,谁也无法忘记现实。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不算太坏的结局。Marion离开了Rémi回到父亲身边,Rémi和Charlotte(Marion做保姆时的主人)在一起。结尾,Charlotte四岁的女儿望着他们,是不是暗示着,这又是一个Marion呢?
我不知道,Rémi和Marion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复杂的感情。也许,不仅仅是爱情,Marion和Rémi在一起时,才觉得有安全感,而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这个世界。他是Marion的依靠,带给Marion温暖。他是情人,也是父亲。
但是,Marion总有一天会长大,她对Rémi的爱恋,终会化为一段青春年少时的回忆。
《不伦之恋》影评(十):不伦之恋——爱欲的悲剧
不伦之恋——爱欲的悲剧
看了一部贝利叶的《不伦之恋》,单从片名上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乱伦的影片,然而在欧美这个意识并没有那么浓重,对他们来说,爱才是最重要的。像红楼梦里赖大说的,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样深重的道德意识观念也只有在我们这里才能看到。大家别羡慕,因为这是文化熏染的必然结果。而今天说的这部影片,与乱伦无关,与道德有关。
常常肾虚般的雷米无疑是一个爱欲的直接的符号表现,而玛丽安则是从爱欲走向道德的表现。他们的不伦之恋,最终两个人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而他们的结局无疑都是悲剧的。就从爱欲跟道德两个角度去分析分析电影的内容吧。
爱欲。影片一开头就是雷米的自述,随后出现的是他跟他妻子在屋子里对话的场景。从对话中,无处不展现雷米是一个性欲极强而且占有欲极强的男子。然而现实的经济状况让他在这些欲望上阳痿了,所以对于妻子的行为他是不赞同而不得不赞同。当妻子在车祸中丧生,好戏才真正开场,雷米爱欲的写照也愈来愈明显》
雷米与玛丽安。妻子死后,从他与玛丽安的对话中我们获悉他是玛丽安的继父,而雷米的叙述让我们知道,雷米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勾引了玛丽安母亲,在她6岁的时候。随后是面对玛丽安的爱的诱惑,在以作为继父的名号拒绝的理由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能看出雷米心中涌动的爱欲。特别是面对玛丽安纯洁的爱的时候,他居然不断提到“做爱”。两人的态度做出了明显的对比,而最后,雷米的爱欲战胜了克制,他缴械了。玛丽安的爱欲出自于她对雷米的爱的表白,她说在很小的时候就听雷米跟妈妈做爱的喘息声,只有听到才能睡着。她还说自己的第一次只给雷米,她想要他进入自己的下体…玛丽安无疑是爱欲本身同时也是受爱欲祸害的人。她不可遏制的想雷米,以致成绩下降、不愿接受亲生父亲。但她的爱是纯洁的,因为她是爱欲本身,她的欲望看起来很纯粹,初涉世事。玛丽安的爱欲也是作为雷米爱欲的对照的,两人的对比更突显导演的意图,为后来两人不同的走向埋下伏笔。有必要说一下的是雷米与玛丽安对性的态度对比。雷米对性是需求与占有,他的性是爱欲,可以转移,而玛丽安对性的态度是只属于你一人。所以玛丽安才会说:我的上面可以任人抚摸,但我勒紧皮带,我的下面只属于你一人。
雷米与钢琴家。雷米在一次帮玛丽安的时候偶遇了这位钢琴家,而钢琴家对他无疑是充满诱惑的,从他的神情的镜头可以看出,他心中充满的渴望。钢琴家的设定也是作为一个诱惑存在,她同时也是一个被诱惑战胜理智的写照。而在一次次造访之后,他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但他内心同样对玛丽安还是有欲望的,但是对两人的选择无疑就像对死去妻子“让不让她出去”的选择一样,结果是必然的,也是他软弱的表现。所以最后他说他是脆弱的,无非是在于爱欲之间的懦弱,最终克制败于其之下。他最后终于哭倒在钢琴家的怀里,他们疯狂的抱在了一起,钢琴家激动地喊着:让我来治愈你吧。但是当镜头停留在钢琴家的女儿上的时候,这个长长的镜头让我幡然醒悟:这不是爱欲引发的一个轮回的悲剧吗?当雷米和玛丽安的母亲在一起的时候玛丽安不也正是这么小吗?我们可以由此想象的是,雷米跟玛丽安母亲认识及在一起的过程。这就是爱欲战胜理智的写照。
道德。雷米与玛丽安的关系本身就存在道德上的谴责问题。玛丽安的父亲无疑就是一个道德的写照,他是一位合格的父亲。自古以来,爱欲与道德貌似总处于对立面,然而道德与爱欲的对立并不是导演要讲述的主题,他所要讲述的无疑是两种结果都是一种爱恋的悲剧。爱欲的极致像雷米,他的结局是悲剧的,无限重复的生活使他陷进生活,使他希冀而懦弱。道德的悲剧无疑是讲玛丽安,她最后选择了成全雷米——这是出于爱,自己回到了父亲身边——这是道德。人的爱恋无疑也是这两个走向,不被承认的爱恋最后要么走向雷米要么走向玛丽安,而任何一个选择无疑都是悲伤的。导演有意设定两个角色的性格走向,雷米是堕落的重复过程,而玛丽安似乎是一种逐渐成长的过程,但这种成长未必就是好的——这对于身在社会的人自然是好的,但也正因为身入社会了而可悲。
希腊神话中有明争暗斗,有乱交。希腊众神是人们对自然畏惧的写照,而道德无疑就是人对爱欲畏惧的写照。但若果两人相爱,不能了解与包容,不能克制与成长,又怎么能称之为爱呢?任性只是一方的结果,就像雷米,相反,玛丽安更像一位成熟的母亲,她就是玛利亚。
爱欲与道德,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另外,我很喜欢影片的配乐及镜头。在形式处理上,导演加入了突破第四面墙的镜头表现。这种表现手法在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中看到过,这是第二次。而对内容处理上的成熟不得不佩服贝特朗布利耶。
若果说,陷进生活让人无聊与痛苦,但生活之外又是什么呢?无非在于对一切未知的畏惧而生出了种种名词上的理由罢了。今日推荐,不伦之恋,愿大家懂爱欲并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