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只猴子影评

发布时间:2022-06-14 11:38:11

12只猴子影评

12只猴子影评精选(一):

《12猴子》是影史最经典的科幻电影之一,特里·吉列姆这部构建在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时光旅行框架下的故事,过去和未来是无法改变的,没有什么平行宇宙、虫洞、蝴蝶效应之类的东西,“多谢爱因斯坦”。电影纵然融合了末日、病毒、悬疑、批判现实等元素,说到底却更像是个关于记忆关于轮回关于时光的感情故事。《12猴子》也与猴子无关,伴随着诡异的手风琴配乐,片头那由内向外顺时针递减旋转的猴子,组成了一个如时钟般的转盘,而因为相对转速的不一样,外圈更显得像是在逆时针旋转,正所谓顺时是未来,逆时是过去。并且时钟又是由12个数字组成,一圈即是一个轮回,命运就如同这转盘一样,在顺时和逆时的不确定中,转向那早已注定的十二归一,正如海报所写的“未来就是历史”,这才是电影中12真正的寓意所在。

反消费主义与动物保护主义

整个电影里演技最让人叹服的不是作为男女主角的布鲁斯·威利斯和玛德琳·斯通,而是作为配角的布拉德·皮特,他在片中饰演了一个疯疯癫癫的精神病患者戈因斯,但透过其口却道出了最为现实和震撼的警世良言,皮特在本片透过夸张逼真的表演,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着实让你佩服。

一方面,透过戈因斯之口,电影表达出一种反消费主义思想。“制度就在电视里,电视广告!我们变得不劳动,一切变得自动化,那我们是什么呢?我们是消费者!买一堆东西就是好公民,那不买东西又是什么呢?是什么?是疯子!”消费主义宣扬“把握此刻,享受人生”,它的高级形态或许就是拜金主义,反消费主义也并不是反对消费,而是反对过度的没有节制的消费和只顾此刻不顾未来的盲目消费,甘地说:“地球上带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矣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搞笑而又矛盾的是,对于科尔这个历经时光穿梭而身心俱疲,以至于早已分不清过去、此刻、未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的人来说,享受哪怕一刻的现实都成为了奢侈的梦想,这也是为什么他要求再度回到过去,因为他只想和心爱的人在一齐,享受他心中真正的此刻。

另一方面,电影中所谓的12猴子军只但是是一群疯狂的动物保护主义者,愣头愣脑的戈因斯看着电视上的动物实验厌恶的说了句“我们都是猴子”,足矣见其态度。倡导动物权利实际上算是对天赋人权的广义延伸,称之为“广义人权”,即所谓动物甚至其他生物也应当享有“人权”,国内科幻作家王晋康的科幻小说《十字》中,主人公为了天花病毒的生存“权利”而战,声称地球上物种(包括病毒)的多样性是神圣的,人类就应尽一切努力保护这种多样性。另一种对天赋人权的延伸是限制性的,既然人类滥用权利,那么就应当限制使用,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的科幻名篇《星船伞兵》就有这个思想,小说中设定人类只有透过服兵役才能获得公民权利,但是在据其改编的电影《星河舰队》中,这个思想并没有体现出来。[由www.telnote.cn整理]

充实过去与圆满未来

《12猴子》透过简单时光穿梭带来的一个命题是:你回到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不会改变未来,相反它让已经发生的未来显得更加有理有据,事实上正是因为回到过去才使得未来得以发生。一个通俗的解释就是:当你试图回到过去去营救某个已经死去的人时,却发现正是因为自我回到过去所做的一切才导致了这个人的死亡。

回到电影,科尔先是错误回到1990年散布了所谓的病毒毁灭人类的消息,与女心理医生瑞莉相识并使她对病毒末日预言产生兴趣;之后同样又是由于时光机器问题,科尔和其他志愿者又被送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又散步了一次1996病毒毁灭人类的消息,这又成为了瑞莉医生演讲的素材,并成为了真正施毒者的教义。再到1996年,因为明白小男孩的恶作剧,加上那颗一战时的古董弹头,使得瑞莉医生开始相信科尔所言的一切,这才有了她打给病毒学家的电话并再次提示了施毒者,这才有了她之后在墙上的喷漆和给地毯清洁公司的电话留言,并成为了之后地下人类研究病毒的重要零星线索。因此十二猴子病毒的论断也就变得不攻自破了,那只但是是一些疯狂病态的动物保护主义者而已。

一切的一切,正是因为一系列回到过去的行为而变得越来越条理清晰,主人公无法改变过去和未来,却使得过去的进程更加完整有据、未来的发生更加确定无疑。所有的不确定最终都汇聚成为冥冥之中的定数,任何试图改变过去和未来的行为都将被视为monkey business,被转盘上的猴子所耻笑。但是科学不相信定数,因此也有评论称《12猴子》不是科幻而是反科幻。

你曽梦见我,我将记住你

但是,电影真正想表达的并不是以上的某某主义某某理论以及人类在时光长河中的微不足道,它其实就是个关于宿命的感情故事。一个被认为是精神错乱的疯子爱上了一个美丽又善良的女心理医生,看似疯狂至极不可理喻,却更像是命中注定不可避免。所谓的命中注定,我们也称之为一见钟情,瑞莉医生第一次见到抽搐不止的科尔时就说到:“我以前在哪里见过你?”慢慢的,科尔发现自我不断重复的梦境中所出现的女主角似乎也正是这位女心理医生。生活中很多人也都有过类似的Deja Vu情节,他们相信前世姻缘。而随着高潮的来临,伴随着枪声的响起,老科尔的梦境成为了真实事件,真实事件又成为了日后小科尔的梦魇,死去的不是别人而却是自我,他忘记了历史不可改变,忘记了自我的卑微渺小,倒下的正是他自我。绝望中哭泣的瑞莉对着人群中的小科尔那意味深长的微笑却又透露出期望的永恒,因为她明白他们还会再见面,因为她明白:你曾(将)梦见我,你会遇见我……我会失去你,我将(曾)记住你……生与死、记忆与轮回,都融汇在这由时光编织的滔滔的感情长河中,生生不息世世相传,扑朔迷离却又命中注定。

电影中还出现了两人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情节,颇具象征好处的希区柯克经典悬疑电影《迷魂记》也升华了《12猴子》的主题,电影对白和人物台词遥相呼应,年轮,圆圈,轮回,生死。看电影的科尔说到:“电影永远不会变,但是每次你看到它的感觉却不一样,因为人在变……”3年前我第一次看到《12猴子》,被它那怪异的时光穿梭理论所震撼,3年后我再看《12猴子》,却又被那疯狂到极致的感情故事所感动,好电影永远会带给我们新感受,你永远不会觉得它是一次性消费品。

镜头定格在小科尔的双眼上,与电影开头到达了默契的照应,这又是一个轮回。眼睛在科幻电影中永远有着意味深长的内涵,透过它,我们是看穿了过去还是看透了未来呢?伴随着滚动的字幕,那首科尔喜欢的音乐在耳边想起,听着阿姆斯特朗沙哑而又绝望的声音在唱“多么美妙的世界”,你是否再一次被感动呢?这是电影的魅力,这是音乐的魅力,我们的人生才因此得以更加精彩。

12只猴子影评精选(二):

12猴子所要说的

假如你是time travel的大fans 你必须听过这个悖论:

“假设你回到过去,在自我父亲出生前把自我的祖父母杀死;因为你祖父母死了,就不会有你的父亲;没有了你的父亲,你就不会出生;你没出生,就没有人会把你祖父母杀死;若是没有人把你的祖父母杀死,你就会存在并回到过去且把你的祖父母杀死”

这就是著名的祖父悖论,对于这个悖论的解释此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行世界理论,也就是说当你回到过去,你来到了另一个平行的世界,而你在那个世界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影响到此刻的世界。(那个世界的祖父被你杀死了,从而那个世界的你消失了,但这一切都不会影响到这个世界的你)

第二种解释叫Novikov self-consistency principle,就是说我们是世界已经经过时光旅行者的改变了,而当时光旅行者想做更多与现实世界不符的改变的时候,必须会有某种力量出现来阻止他。(比如他怎样样也无法杀死自我的祖父)

12猴子讲的就是第二种状况。

james所在的时代,人类被一种致命的病毒消灭,仅剩的1%的人类只好转到地底生活。james被派往病毒出现之前收集信息并尝试改变历史,在反复几次时光穿梭的过程中,james发现了两点:第一,自我无法阻止病毒的散播。二,病毒的传播与自我的时光旅行有很大的关联,甚至能够说没有自我的时光旅行,这种致命的病毒就不会出现。而这两点正好是Novikov self-consistency principle理论中的两点

Insanity是电影尝试刨解的另一个主题

电影透过超多过去与将来的往返比较,造成一种无法区分现实与幻想的感觉,使观众更能体会james作为一个被迫进行时空旅行者的痛苦。到电影的结尾,james极为讽刺地开始相信自我所谓时空旅行的经历只是自我发疯时幻想出来的。

相似地,电影同样试着让各种配角来诠释人们定义疯与正常的界限的模糊(Dr。 Kathryn Railly承认疯与正常是无法界定的;Jeffrey认为关押精神病人只是一种商业行为,另外他自我也是个无法界定的例子;精神病院的黑人认为自我是外星来的也有可能是疯了)

电影很多细节上处理不好。。。。甚至有不太贴合逻辑的地方,另外后半段也明显没有前半段好,但是总的来说电影是十分精彩的

12只猴子影评精选(三):

拿到片子我就在想12只猴子,这部电影真的只是单单讲12只猴子吗?先别急,继续按照我的思路下去,可能你刚开始也和我有一样的疑惑。不得不承认,12只猴子刚开始发生的事情弄十分好,充分吸引了我的目光,让我想继续看下去的欲望和强烈。开始是带着一种恐怖的色彩,陆地上的世界大雪纷飞,一种神秘的病毒泛滥,成为了动物的天下,人们只能在地底下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当然人们也想夺回属于自我的家园,做着很多努力。男角是一名囚犯,被迫当志愿者进行时光穿梭,得到有关病毒的情报。没错,男角便是布鲁斯 。不料的是布鲁斯被传送到了与病毒不相符的一个年代,结果被关进了精神院。之后帮他进行时空穿梭的科学家又将男角召唤回来再次送到了正确的年代。说实话,刚开始看着我也有些糊涂了,穿越来穿越去更别说男角了,他都快找不到东南西北了 。男角很快找到了关于病毒的消息,尝试去制止,但是事情终究没那么如意,他与以为女子的关系也更加亲密… 之后男角在此被召唤回来,但是他却想拯救女角,经过了多重磨难最后如愿以偿。命运终究还是命运,男角被机场被警察杀害,同样在机场又看到了幼时的男角与女角悲痛的呻吟。

说说演员,大家对布鲁斯相信不为陌生。他的第五元素等影片都可谓算的上经典中的经典。布鲁斯不愧是好莱坞的动作影星,没有失他的水准,后面的戏如果不是他一般演员很难演的那么活灵活现。在那里他为我们所带来的形象是沉默、孤独的。可能正是因为这点吧,12只猴子也成了好莱坞经典影片之一。此外,在精神病院帮忙男角的那个小伙子也将整个剧情带动,给我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能你猜到了,他是布拉德皮特,尽管他带上了棕色隐形眼镜,并把自我弄得象个对眼,而且还练了一幅神经病的笑容,这些并没有掩盖他精湛的演技,为此,他也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提名奖。

再谈谈看着这部影片我所得到的,我看到的不仅仅仅是一段纯真唯美的感情,更看到了男角那颗锲而不舍的心。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爱能使鬼推磨= =。(开个玩笑)。我相信男角死而无憾,理由只有一个:他得到了他所需要的爱。或许真的如此,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道理我也感到很矛盾。我认为我们应去尝试改变命运,而不是无动于衷。但是我觉得导演更多的是想表达的是命运已经固定,万事终有归,别强求去改变它。

关于结局,只有2种可能。1。飞机上的女人阻止了病毒传播2。历史终究在轮回,病毒仍在传播,但是在未来的人们夺回了地面

我更赞成第二种,因为男角的任务本身便是去1996年获取病毒的信息,并不是去控制病毒的传播。

最后,虽然这部影片结局十分不尽人意,但是这的确是一部好片。喜欢科幻的朋友们想必都看过了,就不多说什么了。此刻其实脑中那一幕还是难以抹去:布鲁斯躺在地上,女人痛苦不已,感情这样走到了尽头。儿时的男角泪光满面,女角最后笑了,笑的很灿烂!

12只猴子影评精选(四):

拍摄于1995年的《12只猴子》就是一部与时光旅行有关的科幻电影,并且被公认为是该题材中的经典之一。影片中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詹姆斯·科尔作为世界末日下的幸存者在2035年被科学家们逼迫穿越到1996年,科学家们期望他能够找出当年毁灭世界的病毒根源,从根本上阻止末日灾难的发生。故事情节大体上类似于《终结者》,然而与《终结者》的动作片套路不一样,《12只猴子》在引入时光旅行的概念后所进行的是哲学上的多面剖析。

由于“时光旅行”的概念本身存在着不可回避的悖论,一旦对过去的既成事实进行更改,那么势必会走进解不开的死循环之中。《12只猴子》在这个问题上给出的答案是,时光旅行本身就是历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回到过去的人只是在重复那些早已经发生的事,所有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且无法改变的。影片中的1996年,詹姆斯·科尔在自我8岁的时候目睹了一场发生在机场的枪战,这段经历成为了他脑海中零星的记忆碎片,同年,人类遭遇不知名的细菌袭击迎来了灭顶之灾,2035年时已经成年的詹姆斯·科尔作为幸存者参与了时光旅行回到1996年阻止细菌扩散,并且成为了8岁时自我目睹的那起事件中的受害者,黯然离世。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错误地穿越到过一战的战场,在黑白照片中留下了自我的身影,也曾错误地到达了精神病医院,之后又神奇地借助时光机器凭空消失。他做了一系列看似在改变历史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最终都被证明本身就注定会发生。人类就像是被命运所摆布的傀儡,一步步地走向灭亡的边缘。这场毁灭事件就好比是一个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而程序的制作人却不得而知,科学的解释能够称其为尚无定论的宇宙规律,而唯心的解释则是命运的手掌。

影片从象征着先进科学技术的“时光机器”入手,所带出的结果却是验证了与科技背道而驰的“命运不可逆”,在《12只猴子》中,命运无疑是这场对弈中最终的胜利者,宿命论在为影片营造杯具氛围的同时也令这部科幻电影增添了独特的“反科幻”特征。既然所有的一切早已有定论,那么科技便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唯一真理,同样的,科学与片中那些遭遇灭顶之灾的人类一样,也成为了命运摆布的对象,成为了命运用来塑造“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而更可悲的是,已经沦为棋子的科学还掌握在本身就已经是命运傀儡的人类手中,这对于自工业革命以来一向被奉为现实真理的科技来说,简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以前对科学家进行残酷的迫害,由此拉开了宗教与科学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漫长斗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滋生,科学一度获得了新鲜的空气与充足的养料,迅猛生长,一举击败教会的束缚获得自由,此后的若干个世纪中,科学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着自我在创造力上的价值,而宗教的地位则渐渐退居二线。新的科学发现不断地质疑宗教长久以来所宣扬的命运轮回,善恶有报,命中注定等唯心主义思想,大力地用铁一般的科学实验来证明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哲学定论。在科学与命运的这场对弈中,二者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你来我往的激战状态。20世纪,科技这把双刃剑在战争与核武器的阴霾中展现出了极具毁灭性的一面。《12只猴子》的诞生基本上便是基于20世纪末人类对于科技的这种反思。影片在重新拿起具有宗教特色的宿命论的同时,反复地渲染命运的不可抗拒,着力凸显人类在宇宙中的软弱与渺小,力求重塑当代人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礼貌中早已丢失的那份对于自然世界的敬畏。

《12只猴子》在抨击科技弊端以及重建对宇宙敬畏的同时也花了大力气抨击一系列现代社会中不合理的价值观念。影片中詹姆斯·科尔的第一次时光旅行错误地到达了1990年,神智不清的他一连袭击了很多人,继而被送进了精神病医。在那里他遇见了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精神病人吉布里,吉布里大声地斥责着“制度就在电视里,广告里,买一堆东西的就是好公民,不买东西的就是疯子。”不可否认,影片由疯子的嘴对不合理的制度发表正确的看法,是对于现代社会的又一个巨大讽刺。此外,未来世界的科学家们一度强调导致世界末日的细菌是由“12只猴子军团”所散布,而真正的“12只猴子军团”仅仅是一群呆傻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他们的最终目的仅仅是让动物重新获得自由,这种自由的价值观念恰恰也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思想。“12只猴子军团”把卢梭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论点放大了,将平等权扩展到了宇宙万物。

《12只猴子》中这些被认为是疯子的人是中世纪高歌猛进的革命者的化身,现代科学与医学界的权威则反过来成为了封建专制的化身。日新月异的科技制造了灭绝世界的病毒细菌,精神病学成为了新的宗教,他们依靠先进的设备与监测仪器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们判定谁疯了谁没有疯,他们在权利的施展中不断地失去信仰。当詹姆斯·科尔的医生凯瑟琳逐渐明白这一点时,她也反过来成为了众人嘲笑的对象,甚至是警方通缉的目标。而经历了多次穿越的科尔则开始渐渐陷于90年代的完美世界不能自拔,并且与凯瑟琳坠入爱河,他毅然拔下自我的牙齿,摧毁隐藏其中的定位器,以求摆脱来自未来科技与制度的不断纠缠。

影片中科尔对于过去世界的这份留念能够被当是导演对没有科技斗争的平静世界的一种向往。20世纪末,超多的科技成果不断地向世界宣扬人类能够掌控自我的命运,过分地夸大科学技术的主观能动性,以前对自然的那份敬畏变得荡然无存。当詹姆斯·科尔与凯瑟琳满怀信心地试图阻止细菌传播时,命运终结了科尔的期望,也摧毁了凯瑟琳所渴望的完美生活。它就像一只巨大的手,让所有原本就已经发生的事情回归到了原位,使整个世界置身于毁灭的序曲之中。唯有毁灭才能带来恐惧,也唯有恐惧才能重建敬畏。

《12只猴子》精心雕琢了这场科学与命运之间的对弈,并且一步步将科学逼上了绝路,让科学用自我的手打了自我一个耳光,也唯有这样才能让现代人更好地去反思科学的利弊,从而更好地运用科学来建造完美的世界,相信这也是该片以“WHAT A WONDERFUL WORLD”作为主题曲的原因之一。

12只猴子影评精选(五):

《十二猴子》--跳不出的圆圈诅咒

影片用悲伤的结局和纷乱逼人的穿越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永远无法改变过去。尽管凯瑟琳在绝望之中努力从人群中找到幼年时的詹姆斯,我们也能够从成年后的詹姆斯脑海中的回忆中得出那个悲哀的事实,他只记得那个女人满脸悲伤和惊恐的奔跑向那个中弹的男人。时空穿越本就疑点重重,《十二猴子》基本就是对“外祖母悖论”的一次大胆试验,被迫穴居在地面下的詹姆斯要杀死过去在精神病院里的他才能阻止病毒想法的出现从而拯救世界,即便是非物理学家的普通人也能想明白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平行宇宙和多重宇宙虽然能够解释这一现象,却同样不言而喻了另一个真相:此刻,在这个世界中,每一秒正在变成过去的此刻,永远不可能改变。

能够想象之后的《恐怖游轮》等影片都向本片有所借鉴,只是这次被困住的不是一个可怜母亲的灵魂,而是整个世界的灵魂。

幼年时的詹姆斯在父母的带领下想坐飞机去佛罗里达看海,不料在机场看到一男被警察射杀一女被带走的恐怖景象,那个女人悲哀的面容永远留在了他的记忆中,而最先提箱子的人逃跑的人则不知所踪。回到家中受惊的詹姆斯看到了街上被涂鸦的字画,包括凯瑟琳在门上涂鸦的关于病毒的警告以及十二猴子军的兴奋之作。之后不到两周全球爆发大面积病毒,百分十九十的人类死亡,而剩下 的人则被迫穴居在地面以下供科学家研究使用。长大后的詹姆斯因为绝佳的记忆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被选为“自愿者”,到地面上采集昆虫标本试图攻克这一病毒,科学家期望他能够穿越到1996年找到“十二猴子军”拯救地球,不料误将詹姆斯传送到了1990年,因为奇装异服和危险言论他被当做精神病人抓进了精神病院,对真实的迷茫以及因为被精神病院里的医生喂药了的缘故而神志不清对杰弗里说病毒将毁灭人类。杰弗里记住了这一想法并透露给了父亲的助手,不料父亲的助手早对日益堕落的人类心生厌恶便利用职务之便协助杰弗里父亲研究病毒。詹姆斯回到了未来世界后,又被科学家误送到一战,腿上中了枪伤才回到1996年,因为这处伤凯瑟琳最后相信了他对未来的预测并决心帮忙他。可凯瑟琳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詹姆斯在未来世界中都早被科学家提醒过

,最后,他们想到了最后的方法,带从来没有看过大海的詹姆斯去看海,在试图最后一次警告未来科学家的努力后詹姆斯暴露了身份引来追杀,最后,成年的詹姆斯被打死在了幼年的詹姆斯面前,而凯瑟琳在被带走前努力从人群中找到幼时的詹姆斯微笑,她不期望他只记得自我悲伤的样貌。

当冰冷的科幻被赋予感性的拯救,让人不禁联想到被蛋壳包裹着的蛋清,一个坚硬不摧骄傲冷漠、一个温顺如水孕育生命,如果没有科学硬壳忠诚的保护,如蛋清一般脆弱的生命只能泥菩萨过江;而若没有了柔若无骨的蛋清温柔了岁月,蛋壳的坚硬本身便毫无好处毫无用处。我们能够在《十二猴子》中看到人类几乎被灭绝后科技的进步能够说是前几百年为科学献身也无法得以窥见的神迹,而这神迹的出现却只是为了重新拥有过去的日子,那时人们没有科技像婴儿般脆弱却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日益枯萎的世界和人类逐渐膨胀的欲望不成比例的对抗着,没有一方学会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过去和此刻的链接细节在片中成为了隐隐的伤痛,小资世界的“物是人非”已不适用在本片浓重的宿命感和失败感。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穿越回去的人物毫无意外的将自我置身于历史之外,认为自我是一个过客,来到那里的原因不一样但历史和自我必须没什么关系,熟不知在历史将自我的命运改变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自我也是这历史的一部分。所以外祖母悖论是绝对不会存在于一个宇宙的,时空有的是花招和时光愚弄弱小的人生。那么说影片中至少出现了三个宇宙,布鲁斯威利所扮演的成年詹姆斯的世界,片尾成年詹姆斯死去而幼年詹姆斯目睹了这一切证明了这已经是另一个平行宇宙,而在布鲁斯威利打电话之后未来科学家就派人来追杀的行动证明了未来世界已经是第三个宇宙(两者因为脸疤男的虫洞而连接到一齐)。那也就是说,布鲁斯威利折腾了两个小时一向去试图拯救的都不是自我的宇宙,并且最终迷失在了多重宇宙的迷雾之中。而他究竟死去与否也是个问题,那个老乞丐很有可能就是他自我,敲掉了牙齿躲避了未来科学家的追击并且清楚自我心里的每一个动向,毕竟穿越时空不妨碍变老。

搞笑的是这致命的病毒杀死了地球上大部分人类,却与所有的动物昆虫和平共处,在保护环境和动物的外表下并非是对万物平等的一个极端追求,而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对重新开始的渴望和自大。利用动物的同时恐惧着动物,最终却还不如一只动物。毁灭人生的从来只有我们自我的双手,像是布鲁斯威利停不下来的拳头。

影片印证了关于最完美的理论,得不到和已失去。布鲁斯威利为了梦中的女郎以及过去干净的空气和阳光背叛了未来的规则和命运,却失去了活下去的机会而坠入了命运的陷阱。现实社会的浮躁和喧嚣如同一出讽刺滑稽的木偶剧日日上演,熟不知这是未来求之不得的快乐和梦想。仰视的角度令正常的人们也如疯子一般疯癫无常,就是这完美的世界,最后在尾声徐徐响起。

P。S:布拉德皮特的屁股没有他的脸那么帅。

经典台词:

“我们变得不事生产,一切变得自动化,那我们是什么呢?我们是消费者,买一堆东西就是好公民,那不买东西的又是什么?是什么?是疯子!”

“如果你不能改变过去,何不停下来闻闻花香。”

12只猴子影评精选(六):

看了这片子后我又重新回到了儿时对宇宙充满无穷幻想的时期了。总之我想了很久,有关穿越的一切可能,也读了很多有关于《十二只猴子》的影评。感觉到了我一向以来的错误,我以为科幻片是我小时候才会喜欢的,是无聊的幼稚,科幻片就是怪兽片。而我此刻感觉到我迷失了很久,科幻的大境界就应是变化,科幻就是变化。不管是物质的变化还是化学的变化,还是空间的变化,还是时光的变化。科幻片就是讲述变化的故事,是理解变化的哲理电影,不是打怪兽而已。科幻片就是讲变化之后的事情,一些我们不明白,或想不到的改变和异常,从这想象中的真实里来震撼我们的内心,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一种奇妙的艺术。

一、表面看去,《十二只猴子》讲的是时光旅行,我们就暂且把它当作一部关于时光旅行的科幻片来看。詹姆斯·科尔从未来回到此刻,目的是采集50年前毁灭了大半个人类的病毒样本,并确认病毒是从哪里开始传播的。需要注意的是,科尔并不是回来拯救人类的好莱坞式英雄:他只能观察历史,但不能改变历史。这是影片的理论基础,也是不一样于以往同类题材的影片之处。影片的海报上清楚的写着:“未来就是历史”(The future is history)。对于1996 年的人们来说,人类毁灭还是未来;但对来自未来的科尔而言,这已经是历史了,而历史是不能改变的。正是在这个好处上,1995年的“未来”乃是科尔的“历史”,所谓“未来就是历史”便是此意。科尔本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在精神病院中,他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医生们:“拯救你?我怎样拯救你?这已经真真切切地发生过了!”

然而在影片末尾,当他发现散播病毒的真凶后,却忘记了历史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他真能将病毒散播者击毙,岂不是改变了历史么?但是,他注定不能成为拯救人类的英雄,因为人类已经被毁灭了,无从拯救。科尔想改变历史,却在不知不觉中沿着历史为他设定的命运轨迹前进---- 而他的死,其实也正是这历史的一部分。希腊神话中的忒修斯被神谕判定会弑父,他的父亲恐惧中逃到一个偏远的小岛上,却不料在观看当地的竞技时被恰好参赛的忒修斯失手扔出铁饼砸死。俄迪浦斯王从小便因弑父娶母的神谕而背井离乡,最终还是在命运的牵引下回到故国,在一无所知的状况下应验了神谕。科尔之死带有浓厚的古希腊杯具色彩:无论杯具中的英雄是主动(如科尔)还是被动(如忒修斯之父),亦或无意识(如俄迪浦斯),命运之轮都将一如既往的将他们碾得粉碎。

无独有偶,影片中借蕾莉博士之口提到了卡桑德拉,希腊神话中的女先知,她能预言未来,却无法改变未来,因为人们将她的预言当作疯话置之不理。科尔实在是卡桑德拉与俄迪浦斯的结合,他能预言未来,却如卡桑德拉般被视为疯子;他想改变未来,却如俄迪浦斯般成为命运的玩偶。对科尔来说,“历史”便是希腊神话中的命运,挣脱不了的。历史便是历史,白纸黑字已经写下;而正如影片开头那个诗人所说的:“你所有的虔诚和智慧都不会使它有一丝挽回,你所有的眼泪都不会让它有一点改变”。所以,无论是虔诚还是智慧,还是蕾莉悲哀的眼泪,都不能改变这一切。正因为如此,《十二只猴子》是一个真正的杯具。

然而时光旅行的奥妙还不止于此,“未来就是历史”?还能够有另一种理解。假如我们任意截取科尔被杀前的一个时光横断面,那么,对此时的科尔来说,他被杀这一事件到底是未来还是历史呢?答案是:既是未来,也是历史!一方面,科尔此时还没有被杀,因此这无疑是他的未来;另一方面,他6岁时亲眼目睹了这一事件,6岁时发生的事又就应是历史才对。既然自我的未来已是历史,我们不禁要怀疑到底是否存在所谓的自由意志?这恐怕也是时光旅行不得不应对的悖论:难道参与时光旅行者都是失去自由意志的傀儡?所以当科尔绝望的说:“我期望未来是未知的” 时,我几乎能嗅到其中的酸楚。

当然,这些问题影片并没有作出满意的回答;事实上,它只是提出问题,而根本拒绝回答任何问题。正如我们将谈到的,看似复杂的时光旅行仅仅是冰山的顶端,海面下的一切将随着对影片的反复观看而逐一显现。

二、宗谱学真正的作用在于为那些不连贯的,不可靠的知识带给根据,从而反驳那些以真知和所谓组成科学及其对象的主观的想法的名义来过滤、整理、组织他们的统一的理论体的声称。——米歇尔·福柯《权利与知识:福柯访问及著作选集》 。

如果《十二只猴子》仅仅停留在对个人命运的感伤上,它无疑还是一部优美动人的电影,但绝不能让我如此疯狂的顶礼膜拜。与以往同类题材的影片,如《终结者》系列,《回到未来》系列等相比,《十二只猴子》的编导无疑具有更为敏锐的哲学嗅觉。

从索绪尔以来的结构主义者往往都重“共时”(synchronical)而轻“历时”(diachronical),对他们来说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时光的函数,只有将时光钉死才能放心地探讨该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由“差异”所产生的好处。而一旦放开时光这个变量,整个系统就会乱了套。用术语说来,就是所谓的 “时序倒错”(anachrony)。在结构主义者看来,所谓“好处”,“真理”都只是由位于某个时光断面的系统发出的价值。正因为如此,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根本上动摇了相信科学真理,相信社会进步的启蒙主义理念。后结构主义者德里达是沿索绪尔的思路从系统内部解构好处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个思路,透过时序倒错的手法将不一样时光的系统元素拼贴到一齐,同样能够到达解构的目的。而时光旅行就是这样一柄能划穿真理之幕的利刃,它使我们意识到,并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真理,一旦脱离了当下的社会系统,很多“真理”都会显得滑稽可笑。事实上,“巨蟒”系列喜剧的卖点就在于此:让一群现代人穿上古代服装去演绎古代的故事,再庄严神圣的话语在其插科打混的伦敦脏话中都消弥于无形之中了。《十二只猴子》的编导显然是意识到了时光维度对真理的解构作用的。听听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杰弗莱怎样说:“以细菌为例,18世纪时它还

完全不为人所知!没人想象得到这样的东西——总之没有正常人想得到。”

导演是不是在暗示细菌,或者说客观真理是不存在的呢?没那么简单。一方面,杰弗莱只是指出,对18世纪的人们来说,细菌是不存在的;而对于我们20世纪的人来说,无疑细菌又是存在的。那么是谁掌握了真理?我们掌握了我们的真理,他们掌握了他们的真理,因为并不存在脱离时代的真理。如福柯所言,我们能掌握的只是一些当下的,松散的,不具普遍性的知识。而另一方面,我们就应注意到杰弗莱是以疯子的形象出此刻片中的,他口中的话又有多大的可信度?这就是导演的狡猾之处。但是如果再进一步,我们又会发现“疯狂”这一概念在片中同样遭到了无情的解构(见下节)。

深具艺术气质的科学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Gaston?Bachelard)曾区分过纯粹的幻想与来源于生活经验的艺术再现。幻想所具有的超脱魅力是普通的临摹现实之作不能比拟的。

而幻想文学,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

三、你明白什么是反常吗?反常就是“多数定律”。——《十二只猴子》中杰弗莱·曼森的台词

来自未来的詹姆斯·科尔为什么会被关进精神病院?其一,他没有任何证件证明其身份;其二,他口口声声说世界会在1996年毁灭。换言之,科尔的“症状”并非生理性的,而在于其与现实秩序的抵触。精神病院乃是维持社会合理化(justification/rationalization)的一条支柱,是所有远离社会理性内核之他者的归宿。“精神病人”往往是新时代里的女巫和卡桑德拉,想想梵·高、尼采、荷尔德林、克莱斯特、海子,乃至贞德……而如片中蕾莉博士所说:“我们所深信不疑的是此刻被当作真理理解的东西,不是吗,欧文?精神病学——它的最新的信仰,就象牧师一样——我们决定对与错,反常与正常。”

《十二只猴子》是一部最彻底的反意识形态的影片。所谓意识形态,简而言之就是两分法,如迫害/反迫害,疯狂/理智,未来/此刻,诸如此类。而《十二只猴子》更象是新历史主义学者格林费尔德(Greenfield)笔下那幅变幻莫测的画,时而是道貌岸然的贵族画像,时而是阴森森的骷髅头像,差别只取决于不一样的视角。

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杰弗莱是片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他是如此的魅力非凡,以致之后皮特在《斗阵俱乐部》中几乎全盘复制了自我在《十二只猴子》里的表演。杰弗莱的形象拒绝一切意识形态化的分类:谁能说清他倒底是思想者还是行动者,是疯子还是先知?他更象一个古典时代的疯子----如福柯所言,那时候的疯子们不但没有失语,反而被人们视为真理和智慧的象征。他们是政治体制的无畏批评者,是“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是第欧根尼的精神继承者。但是不幸生在二十世纪末的杰弗莱只能在精神病院里发表他的演说,即使他深具批判精神,是动物保护主义者,反对流行文化和本质主义。

四、这是在“精神错乱”的状况下:我发现自我在另一个星球之上,奥格星……尽管每个迹象都充分证明那是真实的:我能感觉,能呼吸,能听到;然而,尽管奥格星的经历确实是我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我之所以精神错乱是因为我正在逃避一些不知名的困扰我的生活的现实,朋友,你是否也精神错乱呢?——《十二只猴子》中TJ·华盛顿的台词

詹姆斯·科尔究竟是不是疯子?这个问题,恐怕比“杰弗莱是不是疯子”还难回答。虽然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他是个来自未来的正常人,但是不要忘了,所有的依据都来自我们正在观看的这个出自科尔视角的电影文本。有没有可能蕾莉博士说的都是真的,真有所谓的“卡桑德拉综合症”,而什么时光旅行,世界毁灭都只存在于一个疯子混乱的脑子里呢?如果是这样,我们从头到尾看到的一切其实只是一个伯克莱主义的“世界尽头”而已。事实上,这种可能不但存在,而且导演还在处处暗示,科尔在“未来世界”的所有经历都是“现实”在其头脑中的扭曲反映。我在片中找出了不下十处这种“幻想”与 “现实”的平行关系,若说都是巧合,未免太小瞧导演的用心了,下方是影片中“未来——过去”的平行关系:科尔在地面上搜集标本时看到一头熊——在飞机场看到一幅熊的巨型壁画;科尔还看到了一头狮子——去飞机场时看到一头狮子塑像;送科尔回到过去的发光的时光机器——精神病院里的一台发光的CAT机器;到地面搜集标本之前的消毒沐浴——精神病院里的消毒沐浴;在地面上穿的类似雨衣的服装——精神病院里为防止科尔伤人而穿上的类似雨衣的“紧身夹克”;地面上搜集的蜘蛛标本——精神病院里吞下的蜘蛛;在地面上进入的一个废弃教

堂——飞机场的百货商场(实际上就是那个教堂的“未来”);掌权的科学家们——精神病院审查科尔的医生们(在人数和性别比例上与前者都完全相同);下监狱里征求“志愿者”的广播——飞机场征求“志愿者”的广播;地下监狱的狱卒——精神病院的门卫(与前者是同一个人扮演的);在地下监狱里听到的沙哑嗓音——在费城街道上听到的沙哑嗓音(是一个流浪汉)。

对贯穿全片的这个关于时光旅行/世界末日的话语最有力的质疑出此刻影片临近结束时:我们发现,在科尔梦中反复出现的场景成为了现实(因为按照时光旅行的话语,幼年的科尔当时在场,目睹了整个场景),但却有一点关键的“错误”。本来梦中提着箱子的人一向是杰弗莱,但是在“现实”中真正出现的却是一个陌生人!如果再思考到上方列举那些绝非巧合的对应关系,整个故事的“真实性”就成了问题。然而,就算我们是“精神错乱”(见本节引言),就真能象编小说一样构造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如果有所谓客观世界的话)的“现实”吗?

而只有在《十二只猴子》里我们经科尔之眼观察到的“现实”才是鲍德里亚好处上的“拟像”。(lz13)《十二只猴子》真正从存在论的角度出发使观众亲身体验了所谓的“超真实”(hyperreality)。“复本”只是真迹的摹仿物,我们在谈论“复本”时便已假设了真迹的存在;而“拟像”是没有原作,没有真迹的对非存有的模拟,是抹平了真/假二元对立的平面存在。当然,在谈论“复本”、“拟像”和“超真实”时我已经脱离了鲍德里亚的语境了。在《十二只猴子》中,有两个可能的“现实”:其一是科尔经时光旅行从未来回到此刻;其二是所谓的时光旅行世界末日都只存在于科尔脑中。这两个相互包容而又相互矛盾的“现实”在片中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亦即不存在谁是谁的 “复本”,这与《黑客帝国》中截然对立的现实/虚拟现实构成了鲜明对照。

而关于真实,后现代理论家们已经说了太多太多。或许只有罗蒂(Richard?Rorty)那一句“当下才真实”最震撼人心。在《十二只猴子》里,科尔最后已无法分清那两个“真实”到底哪个才是真的真实,但是他宁愿相信是后者(即他是疯子),因为如此一来世界就不会毁灭,他就能够自由自在的呼吸干净的空气。或许在后现代噩梦里,实用主义已是我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巴西》的结尾是这样的:主角和他心爱的女友开着卡车逃离那个“城堡”般的都市,来到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乡间。突然间镜头跳回空荡荡的刑讯室:原先刚才整整二十分钟都是主角的幻觉。事实上他被审讯者动了脑手术而成为白痴,而他的女友在他俩被逮捕时已被警察打死了。吉列姆对此意味深长的评论道:“我认为这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归根结底,你是愿意选取“矩阵”里的虚拟现实还是那个荒芜灰暗的真实世界?

《十二只猴子》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永无止境的想象世界。结局可能不是什么未来没有改变,只是一个疯子彻底的空想;或者结局不是一个疯子的空想,而是一个关于时光穿越循环的科幻故事。

12只猴子影评精选(七):

活着多好——关于《12猴子》

最近这段时光,值得一看的电影很多,Date Movie冲上了全美票房第二位,死神来了3评价也不俗,纳尼亚传奇在魔幻史诗里也走出了自我的风格。老斯的慕尼黑,李安的断背山,等等等等,06年的开春其实对电影来说是一片十分美丽的景象。但偏偏这些电影十之八九国内无法上映,或是DVD要等上2-3个月。在无法忍受TS,SCR等等画质的状况下,唯有翻翻柜子里那些买来尚未有时光一看的DVD。

在看12猴子之前,里屋也有个帖子探讨过。webto着重探讨的是拍摄手法和这种科幻片对于物理学的严谨性。对于科幻片,我一向都是很包容的,因为本身对于此刻权威的物理学来说,一切时空倒流,改变过去等等都是荒谬的。基于“幻想”这个前提,我一向认为幻想只要不脱离世界观就行了,至于严谨不严谨——既然幻想,何来严谨呢?

所以在12猴子里,我并没有着重看那些时空穿梭严谨不严谨的理论,例如一只过去的蜘蛛怎样带过未来等等……而是威利斯本人的心态变化。

每一次回到过去,威利斯心态都有变化。他在我们眼里,算不上一个正常人,所以第一次回到1990年,他很快就被送进精神病院。显然,一个在地下的笼子里住了几十年的人,突然间换到这么一个环境,是会快乐得发疯的。而且根据片子里每次穿梭时空后他的精神恍惚,能够看出来时空穿梭会导致大脑混乱。

而根据人类的适应性,一次比一次他的混乱程度也在降低。最后一次他的穿梭基本是以正常状态回到1996年12月13日,懂得举手投降了,HOHO。

首先,他的任务。2026年,地底那群科学家搞不懂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们在每次到地表上搜集资料时逐渐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叫“十二猴子军”的人把地球搞成这样的。于是根据那些散乱的证据和存于脑海里的记忆,他们决定要派人到96年底病毒散发的前段时光找到原始病毒,然后带回过去研究出疫苗。

表面上看,他们还蛮懂规矩的。这个剧情和州长的《未来战士》有些类似,但《未来战士》是直接把领导人干掉,阻止事情的发生。而《12猴子》却不,已经发生的事他们不再改变,而是拿到未变种的原始病毒到未来去研究而已。

其实这是一个谎言。

这个电影充满了谎言。到最后10分钟大家才会明白,布拉德帅哥领导的12猴子军其实是一群小混混,那足可媲美《谍中谍》的全副武装的面包车但是只是导演给你的一个假象。他们只是一群热爱动物,提倡环保,充满了后现代主义激情的年轻人,他们能做的也仅仅是把斑马弄到高速公路上一类的闹剧。导演从片名就涮了我们,一向涮到最后。

12猴子是假的,布鲁斯明白了。于是他打了电话给地毯公司,而女主角也发现了真正带着病毒要去散布到全球的人。

最后10分钟导演再次玩了观众一把。那个大家一开始就都明白的桥段如愿以偿的发生了。主角在警察的枪口倒下,而散布病毒的人提着箱子登上了杯具。

大家沉浸在悲痛中的时候,那位未来的老太太出此刻病毒携带者的旁边,告诉他:“我是卖保险的。”

大家在难过之余不仅仅感叹,没想到未来的科学家那时候还是个保险推销员。

我也怀着这样的情绪看完了电影。在群里和K姐谈到这一段,他的一句话把我点开窍了。

为什么那老太太1996年还是这么老,2026年还是?

答案其实很简单……布鲁斯的那个电话改变了一切,未来的人也明白错了,12猴子军根本不是重点……于是他们很快发现了真正的散布者,并搭乘时光穿梭机回到此刻,做掉了那人。

再回想一下老太太胸有成竹的话。

“我是卖保险的。”

禁不住大笑。这是个可爱的导演,这也是一个可爱的电影。不会为主角的死而惋惜。比起拯救50亿人的伟大使命,主角已经算不上什么。

能够想象到大批人轮番回到过去的场景。他们就应做足的充分的功课。一切都安排妥当。

阴暗的电影实在太多太多,导演留下这么一个隐晦的结尾,票房也算是对他的小小惩戒。

最后,小布鲁斯和爸爸妈妈上了车。一家团聚。

我想导演大概还是怀有对世界完美愿望的。看这个片总想起《蝴蝶效应》,大概是类型相同的原因。蝴蝶效应注定是杯具,爷爷死了,爸爸死了,做儿子的也是必定的。有超越常人的潜力,往往不是好事,大多都是杯具的一部分。总会有牺牲,关键只是牺牲的大小。从这点来说,《12猴子》是很低很低的。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布鲁斯死去,小布鲁斯会在没有病毒的世界里安全的活下去。

游玩时开心一点,不必挂念我;

来好好给我活着,就似最初。

12只猴子影评精选(八):

12只猴子:科幻不虚幻

在看了很多表达梦境或虚幻世界的电影(比如《穆赫兰道》)之后,凡是对于非线性叙述的电影都多长了个心眼儿——我看到的这轱辘是真的还是梦中的?当然,很多时候这是没事儿找事儿,比如看《12只猴子》。为了保证看片的情绪,没看剧透。当然,提心吊胆地看过大半以后,下了结论:这是个富有哲理的科幻片,不关梦境什么事儿。虽然有段枪击的梦靥反反复复出此刻主人公的脑海中。

关于电影有很多深深浅浅的感受。浅的比如女主角演的很到位,长得很漂亮;帅哥皮特演起神经病来毫不含糊,大段超快的批判性独白比日后的《搏击俱乐部》有过之而无不及;布鲁斯威利斯大叔在那里的形象够牺牲的,不是鼻青脸肿口角流涎就是目光迷茫时而狂躁时而呆滞。深的比如关于时光旅行的悖论,关于宿命,关于礼貌理智和癫狂悖逆的关系,关于制度对个性的扼杀,关于经典神话杯具的故事原型……够写几个论文的了,我没时光和力气在那里探讨,也没那么高深。只记得有位高人的影评中居然提到了索绪尔和结构主义,提到共时和历时,因为电影中讲到了真理相对于时光的局限性。我当然五体投地,就更不敢轻易讲这电影中的哲学了。

只想说几个细节。

一个是关于眼。主角无时无刻不在监控之下,无论是未来世界中的囚犯身份,还是回到过去在精神病院中,抑或回到过去的逃亡中,始终摆脱不了被监视的命运。眼睛,摄像头或追踪者的意向或显或隐。最巧妙的当属男女主角想躲避追查,却意外地被隐藏的摄像头把头像打到大屏幕上的细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认识世界最重要的器官,但当它被赋予的权力的意味,也是普通民众的权利被剥夺之时。

另一个关于动画。片子里面有很多“画中画”,其中在男主角劫持女主角时,旅店电视上的动画片是啄木鸟。老公居然说他记得自我看过这集啄木鸟,讲得就是时空穿梭。然后电影中的动画片下一个画面果然是啄木鸟伍迪遇到恐龙。这很好玩儿。当然,电影中还有一些巧妙的闪回,但没这个讨人嫌的啄木鸟搞笑。

再一个是关于片头的猴子图像。很多人说这个片子有《迷魂记》的影子,我倒觉得片头的旋转的猴子图案更像《眩晕》。当然,12只猴子组成的钟表图像最为经典,暗示了宿命的轮回,也暗示了时光是影片至关重要的线索。

最后一个是音乐。手风琴演奏的探戈曲,很有特色。有些诡异,也很优美。每当重要情节就会有主旋律奏出来,让情绪忍不住随之击节。

当然还有一些没搞明白的细节,比如那个声音沙哑的没牙老头儿到底是谁;影片中有个片段是皮特在机场大叫“留意”,这又是为何。但无论如何,《12只猴子》是个情节完整逻辑严谨的优秀科幻片,还别提其中多角度多层次的内涵。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