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疲力尽》是一部由让-吕克·戈达尔执导,让-保罗·贝尔蒙多 / 珍·茜宝 / 达尼埃尔·布朗热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疲力尽》影评(一):Jean Seberg千岁千岁千千岁
和男主角一样放肆的剪接出现在法美两国国旗的汽车时真是恰到好处。
戈达尔已经被说烂了我也没啥补充的了。
无敌美丽神秘潇洒风骚身世叵测自杀身亡的女神Jean Seberg千岁千岁千千岁。
《精疲力尽》影评(二):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虚无与悲伤,二选一,要么虚无,要么一辈子悲伤。我只是想问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真的有个什么事情非得让他人一定要面临这个选择么?一定要做这个选择?还是只是一时入戏太深
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虚无与悲伤,二选一,要么虚无,要么一辈子悲伤。我只是想问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真的有个什么事情非得让他人一定要面临这个选择么?一定要做这个选择?还是只是一时入戏太深?
《精疲力尽》影评(三):不得不看
看结尾女主角告发米歇尔后的自言自语,
想起《大话西游》里:“——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
很棒的片子,珍西宝和贝尔蒙多让人着迷。
《精疲力尽》影评(四):迷惘的爱
两个在爱中迷惘的人在精疲力竭之时似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作为法国新浪潮的开山之作影片体现出了独树一帜的影像风格,跳脱的剪辑,大量的手持摄影机拍摄的长镜头,还有现场感极强的录音都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影片关于爱情做了大量的讨论,最终依然留给观众关于爱情一大堆的疑问,这似乎也是以往的电影从未出想过的吧。
《精疲力尽》影评(五):啊啊啊我要去开会了
第一次看到茜宝演的电影诶 惊异地发现茜宝是自己微信运动的封面 当时只是简单地觉得她的五官精致的没话说 看了电影才发现并不是气质能镇压全场的女神类型 如果是真人真事改编 在电影院里逃避追捕也真是非常浪漫的追杀情节 跑的踉踉跄跄的情节我一下就想到了我和厄尔拍的小烂片 怎么说呢 我觉得拍的非常好看
《精疲力尽》影评(六):痞子与文青的虐恋
戈达尔代表作,痞子与文青的虐恋。本片与《四百击》齐名,戈达尔与特吕弗作为法国电影新浪潮旗手,纷纷将镜头对准了巴黎本土市井生活,并由此拉开了新浪潮的序幕。片中采用了大量移摄长镜头、跳剪等当时的先锋手法,实验意味十足,不过终究格局浅小、主旨褊狭,更像是一部抖机灵的习作,然而却为其后的“作者电影”树立了标杆,其创新精神值得褒扬!7.5
《精疲力尽》影评(七):《精疲力竭》(Breathless)
拍摄于1959年的《精疲力尽》是法国电影大师让-吕克·戈达尔的成名作,这部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法国新浪潮电影流派的基调与风格,想知道老头让·保罗·贝尔蒙多(Jean-Paul Belmondo )当年有多能装酷,不妨看看这个片子。不过,习惯了眩目的特效和剪辑的当代观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时候需要一点点耐性,毕竟是老电影,看的是情节和味道
《精疲力尽》影评(八):关于片尾的翻译...
我记得片尾,主人公的台词是:《tu es vraiment une déclassée》很多地方都翻译成“你真是个寄生虫。”法语déclassé,e和寄生虫是不一样的概念!这个翻译大概是来自英语的转译!déclassé在中文里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指的就是“(被贬得)毫无价值,毫无地位的人(或物)”这个概念和寄生虫的概念还是有一点差距的!居然没有人提到这点?
《精疲力尽》影评(九):无题
其实很多时候看这种黑白老片都是在为了强行补知识,这些经典应该看,但很少有几部可以让我看得入迷。这是一部。可能很大的原因是这跳切跳得太大胆了,我永远不会被无聊的镜头拉走注意力。
其中我觉得我好像没在看一部电影,只是两个人在爱情里揪扯,很生活式的。我很容易被拉进去,虽然我永远无法明白那样的爱情。
男主说:“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虚无”。我看完可能觉得悲伤多一点。
《精疲力尽》影评(十):世界在悲伤与虚无中越陷越深
戈达尔《断了气》: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虚无。要吗统统归我,要吗一无所有。新浪潮的戈达尔年轻,但无方向。借用米歇尔这个理想社会中的人物,表现了自己的对这个社会的失望和迷惑。帕特丽夏也一直在选择,是选择爱还是不爱。这是对两个不同世界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想要突破时才发现,我们已经被这个世界所迷惑,已毫无方向。我们只能顺着它走下去。路的尽头可能只有悲伤与虚无。借用米歇尔的话:我已经筋疲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