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乐》的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7-21 12:35:33

  《找乐》是一部由宁瀛执导,黄宗洛 / 黄文杰 / 韩善续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找乐》观后感(一):北京印象

  看来我看到的北京也不都是真正北京人记忆中的北京了,今年又穿了次有着那个花里胡哨的假牌坊的哦烟袋斜街,和喧闹灯红酒绿的后海, 一点也不是我脑中的北京。。。一间间在贩卖海魂衫的小店, 我也反感刻意而为的“文艺”, 也许这是我内心排斥那位:每年去旅游一次, 拍着一堆写真照的旅行家? 因为她穿了一身的海魂蓝? 摆着照相馆的POSE ?

  大家喝啤酒时她只喝白开水的清醒?

  XF

  《找乐》观后感(二):老片中可爱的尬文化

  这种接地气与烟火气的电影如今已经灭绝了,也许如今的北京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地气的地方,大多数人都在浮躁的飞着,所以我们如今的电影也在飞。老片的另一种魅力在于它的夸张和做作都是可爱却不尬的,新片却不行。中国传统礼仪讲求的这种礼仪之尬是人情世故的基础,很多时候尬聊,尬笑,尬沉默是老一辈人对人对事表现出来的尊重的中庸之道。现代人则不,我们讲求效率,讲求目的功利性,喜欢一击命中,对无关主题的尬聊、尬笑嗤之以鼻,喜欢矫饰过的自然,这样往往把事情弄的草木皆兵,以最坏方式结束交流。其实,尬是我们老一辈人的谦和与礼让体现,是我们中庸的生存之道。

  《找乐》观后感(三):我们也有那么一天的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绝对是10多年前了,似乎还是住在平房的时候。这次又看了一遍,片子颜色泛白,毕竟快20年了。黄老先生那股子北京人的劲儿,还有性格各异的票友们,让我怀念小时候身边地地道道的可亲可爱的北京人们。现在看来,北京人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放在日本企业里绝对是被打入冷宫的,北京人身上有一种爱谁谁与无所谓的劲头儿,很可爱,但绝对会吃亏,这不么,片尾活动站也倒了,最后黄老蹲在皇城根拐角儿处,看得一阵心酸。我们迟早也有这样一天,固执地守着自己的小世界,显得那么不合群。

  这部片子一定要留好,什么时候想念90年代的北京了,就看看,那个胡同,那个炉子,还有一个傻子。

  《找乐》观后感(四):暮苍凉

  要调整作息的晚上看到这个电影,于是,再次熬夜.

  我喜欢老人,对老人和孩子有着本能的亲近.

  看着老韩头转了一圈又回到活动站,酸凉暖寒全上心头.

  这个认真的有点执坳的老人.

  都说人老后,反而象孩子,那么电影里的老人们就象是群没人亲的孩子.

  年后,见到杨爷爷,退休多年的老师,孩子们都在国外.

  杨爷爷高高的个子,满头白发,精神极好,像极了我去世多年的姥爷.

  吃饭时大人们在说话,言谈中听到他年青时的不易,现在也是孤单的,觉得心酸的很.

  以后的几天一直动心,想离他近点,照顾他.

  能做的很少,就从身边做起吧

  《找乐》观后感(五):质朴,但缺乏戏剧性

  这部片子还是让我眼前一亮的,主要是很难得国产电影里有这样一部演员表演集体不装逼的。除了老演员们本身的功力使然,当然也离不开导演的正确要求。不能不说,这样质朴而正确的表演观,是我们大陆影视界所最为缺乏的。

  不过这部片子的冲突、事件过于简单,组织得有些勉强,是个遗憾。

  ---------------------------

  嗨,刚查了一下,决定收回我的夸奖。

  因为影片拍于93年,实际上96年之前,中国电影都是很质朴的,不乏现实主义佳作。装逼风潮是从96年之后才开始的,很多曾经出色的导演,在那之后都没能幸免,纷纷晚节不保。

  如果这部片子拍摄于96年之后,还算得上是幸免遇难;要是拍摄于96年之前,也就没什么希奇的了。

  《找乐》观后感(六):《找乐》

  非常有北京味儿的影片,也非常有人味儿的影片。

  宁瀛的导演处女作如此好看,真是没想到,感觉那个年代真还出了不少好的喜剧电影,可能创作者都相对单纯,也愿意关注真正有意思的小人物生活。很多年没看到关注老年人现状的影片,特别是喜剧影片,其实如今比18年前如今应该有更多样的素材。

  叙事倒很简单,不过剧本的台词改得很出彩,各个都极为有戏,大部分老头子应该都是非专业演员,真实得可爱,而黄宗洛老爷子难得的主角戏,和几个主要演员飚戏很过瘾。

  顺带给北京的朋友们说一声,10月09日、16日、23日三个周日,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还会放映:

  【10月】重探中国新电影《找乐》。

  http://www.bc-cinema.cn/focusprogram.do

  遗憾中国电影疏于保护,本片音效已经损坏不少。

  《找乐》观后感(七):就为了那个北京

  在对号入座连着看了两场北京电影了,一是《我的九月》,二是《找乐》。

  后排的小子听来是外地来上大学的,看着什么都新鲜。

  那是他的陌生,却是我的童年。

  两个片子都给了绿皮大垃圾筒一个镜头,当年他们满街都是,从城里的胡同到郊区的马路。

  那小子一个劲跟边上的姑娘说“太有感觉了”,呸,有感觉个屁。

  所谓“感觉”,还不是那些曾经的真实在胶片上褪色后的异化,你们摘出几个符号,便自以为复古,自以为纯真,自以为“潮”。

  红领巾海魂衫白条运动服白球鞋的都滚蛋,别忘了你丫内蘑菇头和大黑框眼镜。有本事学八十年代烫大卷梳偏分塞垫肩去。

  那就是北京,1985-1995。

  真要再让你过当年的生活,打赌这帮文艺青年全不干。

  所以电影还是电影,有时候它比生活真实多了,一如面对镜头高唱的老头。老韩头身上有所有北京老头的影子,京剧队的老爷子们也都是北京老头的缩影——就像《鸟人》。

  回来的时候看了一眼,西安门菜市场那里现在是好邻居,右手是华天,当中的西什库教堂没变。

  《找乐》观后感(八):找寻那曾经的记忆

  上周日冒着突袭的寒冷,仍然没忘了去入座《找乐》。

  晚到了五分钟,大银幕上正在放开头黄宗洛救场《大闹天宫》那段,我摸着黑,随便在后面找了个靠边的位子坐下。

  这是一部不是纪录片,但胜似纪录片的电影。讲述了从京剧院收发室退休下来的老韩头,给自己找事儿干的故事。

  我一向对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的半纪录式的影片没有免疫力,对表现现实生活的的电影非常感兴趣。更何况是这样一部拍摄于93年的,反映老北京的片子,每一个镜头都那么的熟悉,让我陷入对儿时京城的回忆当中。

  想念那满大街的冬储大白菜,记得那会儿一到入冬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忙着买大白菜往家扛。估计很多人都有过或者至少在作文里写过帮邻居老奶奶搬大白菜的经历。如今物质丰富的年代,四季果蔬菜四季吃,但总觉得没有那会儿的萝卜白菜香。

  想念不堵车的街道。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私家车,也没有那么多不讲理的司机,只有那红黄相间的三开门的大公共。至今还记得被妈妈抱上售票台子的那股兴奋劲儿呢。

  想念被老师领着从天坛公园后门不花钱进去上体育课的生活,虽然不喜欢跑步,但跑后草地上的游戏仍是最大吸引力。

  想念那五毛钱一袋的萝卜丝……

  现在我们拥有了过去的向往,同时也失去了过去的存在,只能通过影片来找寻曾经的过往。

  而那些过往是无法还原的,看到这17年前拍摄的影片,才能看到真实的当年,且是绝不会穿帮的当年。

  庆幸宁瀛为我们留下那个年代的宝贵影像,庆幸有黄老爷子和那么多可爱的老头的真诚出演,才有我们今天的回忆。

  《找乐》观后感(九):老有所乐

  在京剧团传达室干了一辈子的老韩头退休了。突然从忙前忙后的生活里“解放”,他无所事事,只能在街上闲逛。

  退休的老韩头对自己的徒弟看不惯。年轻徒弟爱迟到,对报纸编号不仔细,坐着的时候晃椅子,在墙上挂美女海报。卖煎饼果子的人总是挡住京剧团大门,可徒弟们不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自己还去买。这些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老人和年轻人的代际矛盾。

  他在路边店买了油炸小吃,边吃边走到电影院买了几张票。猛然发现我老家也有这种东西,俗称“焦叶子”。买了电影票之后有个场景很有趣。一个没买上票的小伙子问老韩头能不能卖给他,反正他闲着有大把时间。没想到老韩头冷冷回道:谁闲,我比你还忙呢。真是不肯接受退休的事实。

  路过澡堂,他看到女浴室的窗户开着,里面女人洗澡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接下来的举动可真称得上热心人。他试图关上窗户但关不上。看到这我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里面的人很有可能把他当成老流氓在偷看洗澡啊。最终他用地上的砖头挡住了窗户,这才放心离去。

  再一次经过澡堂的时候果然有个人在窗户那偷看女人洗澡。老韩头上前制止,发现是呆傻的何明。他没有过多训斥,反而带着他一起进澡堂洗了澡。洗罢老韩头倍感交集,和何明倾吐了退休的失落。这也算是好心有好报,何明把老韩头带到了公园的退休老票友们那里,从此他的生活就有乐子了。

  说起何明这个角色,不知道他是个演员呢,还是真的就是一个智力低下的人。因为他的形象太真实了。想起小时候小区里的一个智障女,她和何明长得太像了。

  尽心尽责,做事一板一眼的人总会受到别人的痛恨。老韩头帮大家申请组建了老年京剧活动站,张罗着各种事,制定活动章程。结果不遵守规则的人就看不惯了。撕破脸大吵一架之后,老韩头忍不了非议,撂挑子不干了。大家这才体会到没有老韩头张罗,活动站根本开不下去。

  结尾老头们又回到了公园唱戏。老韩头在墙角躲着,听了半晌,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走向他的老伙计们。

  《找乐》观后感(十):北京百姓的生动写照,退休人员的真情刻画

  片子开幕,是北京街头的一个长镜头,有些枯燥,但也让观众觉得更加真实,逐步融入那个画面之中。

  随后一番热闹的剧院演出景象,热闹非凡,也特别真实,同时将老韩头的性格、地位、人物特点生动的刻画出来。之后老韩头在传达室对徒弟们的谆谆教导,是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小人物的真实写照,不过刚退休后的生活场景完全可以未看先知有些拖沓,不过也着实真实、合理。

  之后在“傻子”的引导下,结识了天坛长廊的京剧爱好者,将故事情节引入了正题。不过更为令我印象深刻的时老韩头和“傻子”在澡堂讲述自己的工作,数功论典时,其语气和话语,让人觉得特别熟悉,把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的小人物,特别是北京的百姓那种心态刻画的淋漓尽致。而在天坛长廊,老韩头三言两语的示范,瞬间被其他老人奉为权威,也多少有些映射在信息不发达的背景下大家对“权威”的膜拜与渴望。

  在老韩头的努力下,爱唱戏的老头们有了自己的活动中心,不会唱戏的老韩头被推选为站长,又开始做端茶倒水的服务工作。期间的情节也很精彩,不过给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还是对当时社会的映射。其中两个画面:一个时老韩头像社区咨询活动站场地时,办公室的场景以及工作人员的一级级汇报映射了当时的政府工作状态及老百姓的“办事难”,而最后要搬出活动站时,“有人说”该场地要变成娱乐会所,也印证了当时社会的变迁。

  搬出活动站有个街道庙会,老韩头的渴望证明自己的愿望与其他人只要能唱就开心的心态产生了分歧,结果没有得奖,老韩头赌气离开了活动站。搬出活动站的老头们依然去天坛长廊唱戏,五味杂陈的老韩头在隐蔽处偷偷听着。

  最后,老韩头从墙角出来,影片戛然而止……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