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外之徒》是一部由让-吕克·戈达尔执导,安娜·卡里娜 / Danièle Girard / Louisa Colpeyn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外之徒》观后感(一):无脚的鸟
最后男主角死了。另一位男主角说:
他就是一只在天空中飞翔的无脚之鸟,直到它死的那天它才会落地。
这台词那么熟悉,想必是王家卫引用戈达尔的吧。因为毕竟《阿飞正传》是在这部电影之后很多年才拍的。
《法外之徒》观后感(二):法外之徒
影片虽然讲述的是一件三人抢劫事件,但也夹杂着三角恋的情爱,容易想起同时期特吕弗的《祖与占》,特别是那场横穿卢浮宫那场,而《戏梦巴黎》同样有致敬桥段,而不少桥段更可看到其他后辈借鉴的范本,诸如间歇发作的旁白,有个连声音都抹掉的镜头都是戈达尔有趣的尝试,让这部略显黑色的电影内容丰富而玲珑活现。
《法外之徒》观后感(三):戈达尔
真正的一分钟时间可以像永远那么长,一分钟的沉默太经典。一开始觉得奥迪尔不漂亮,不过后来就经看。画外音很有趣的那种,开头的快剪也是,跳舞那段不用说,阿瑟死的时候飞鸟的故事,卢浮宫奔跑也很好玩。最后他说这像一个三流小说故事,这话说的。一开始想到是戈达尔的作品,这是第一次看他的电影,其实在新浪潮里,我更关注特吕弗
《法外之徒》观后感(四):短评下不下
你明白,最戳我的也许不是没到六十秒的沉默(真的难以忍受!),不是那段舞(尽管非常好看!),也不是速滑卢浮宫(听起来很像我们会做的事!),而是女主在地铁里猜测路人、唱歌的那段啊!巴黎太美了,台词太美了(尽管好多不懂,谁又懂得戈达尔的用典呢),戈达尔太狂了,真是任性啊。不由得想起Finch那句:天真烂漫非我所长
《法外之徒》观后感(五):是我一如既往爱着的法国电影
其实看完的那一刻的感觉,跟看很多其他新浪潮的电影有些相似:仿佛什么也没讲的淡淡的失落。可是在观影过程中,却是极为之着迷的。这感觉可能像读完一首诗,晦涩的同时又觉得浪漫没有边际。奥迪尔像所有恋爱中的蠢蠢的女人一样,美丽空洞天真无知;电影旁白如同诗句,优美且忧郁,像里面巴黎冬天的天空,柯罗的油画,灰蒙蒙的笼罩着一层诗意。
《法外之徒》观后感(六):戈达尔突围
戈达尔实在是太顽皮,随性和天赋异禀了。各种技法玩弄地游刃有余,不同于伍迪艾伦式的全靠嘴来支撑,整部电影像是在一个人用镜头和人物的语言,打破第三堵墙的对话以及时不时地跳剪来写小说,而这也是看过的最荒诞的抢劫了,但戈达尔可不管,一切的解构重组都是随性而至,不仅是新浪潮中的新浪潮,也开创了新的电影语言。妙不可言。
《法外之徒》观后感(七):。
浪漫美好,音乐,镜头,教室里的情诗与字条,电车里的歌唱,“甜蜜的谋杀”。
特别喜欢餐厅里那段静默和三人舞的那段。法语真好听;还有三天在卢浮宫奔跑的那段。
“他看到印第安神话中的奇鸟,它生来没有脚,永远不能落到地上,它在高高的云朵里休憩,只有死时人们才能见到,当比鹰好长的透明翅膀慢慢合上,它将变得和手一样小。”
《法外之徒》观后感(八):见识了真正的经典
这部片子带给我的震撼是,在第十几分钟的时候,我来回走神的脑子突然冒出一句话:原来电影可以不是线性的。 切换式的含情对视绝了。 首尾的枪击死亡抽搐绝了。 一分钟沉默绝了。 打破第四堵墙绝了。 三人共舞绝了。 旁白也很绝。 女主的穿搭好美啊。她的衣着和本片的风格完全都是世界趋之若鹜模仿的effortless chic。
《法外之徒》观后感(九):影评
第一次看一部黑白片却没有了遥远的年代感,我想不仅仅因为是这部影片,也意味着黑白电影在心中位置的转变吧。但原谅我并没有看明白什么,看电影到底为了什么呢?为了一种愉悦的享受还是与导演、演员之间情感乃至灵魂上的共鸣呢?当然,后者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浅薄也好虚荣也罢,我想我看电影就是为了后者而来的。一直以来,我与他人的交流也仅能达到共识而远不及共鸣,这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不懂,我渴望去懂。
《法外之徒》观后感(十):影评
第一次看一部黑白片却没有了遥远的年代感,我想不仅仅因为是这部影片,也意味着黑白电影在心中位置的转变吧。但原谅我并没有看明白什么,看电影到底为了什么呢?为了一种愉悦的享受还是与导演、演员之间情感乃至灵魂上的共鸣呢?当然,后者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浅薄也好虚荣也罢,我想我看电影就是为了后者而来的。一直以来,我与他人的交流也仅能达到共识而远不及共鸣,这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不懂,我渴望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