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回盐城去吊唁陈老太爷,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缔造共和国的无数革命者之一。和韩城、老梁在中医院对面的一条巷子里买花圈,花白头发的老板提笔写挽联,看那笔下流淌出来的毛笔字硬朗刚健,颇具功力,我忍不住夸了声好。老先生头都没抬,用有点自嘲的口吻说,年轻时在部队当文书写字,到地方还是干这个工作,一辈子没学上别的本事,就会写个字!老了在这里派上点用场。
“一辈子没学上别的本事,只会写字。”老先生说得轻巧,其实颇不易。一个人一生能有一技之长,并且老有所用,岂是易事?民间有句古话: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说得就是技能对于一个人立身社会的重要性。现代社会虽然早已电灯电话,处处高楼大厦,大城市里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满眼西装革履,衣冠楚楚,可是刚进入转型的中国依然是一个工业时代的社会。整个社会还是要靠各种工业(包括现代化的农业)来支撑、来发展,每个人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来生存、来享受,离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性社会还是很遥远的期待。武大郎三尺之躯靠着个做炊饼的手艺,可以养家、娶潘金莲为妻;林冲靠拳脚功夫,敢领八十万禁军教头之职;唐白虎风流倜傥一生,郑板桥不为五斗米折腰,若没有写字画画的一技之长,恐怕连糊口都难,想英雄都挺不起腰杆。想想自己这一生,似乎可以盖棺论定了,亏不就吃在无所长的上面?兄弟三人,我和老三比较喜欢文字,也还有点文墨,可是命运作弄人,偏偏胸无点墨的老二退伍那年按父母所在系统安排就业,进了医院。我们这两兄弟却成了伟大的工人阶级一员,而我在发电厂类似打杂的管理岗位曾经为人羡慕,其实就是无所事事一生的平淡白描。兄弟老三上世纪90年代终于离职,进入自己喜欢的字画行业,几经磨砺成了圈子里享有盛名的交易者鉴定者。
如今的世界不比我们年轻时的时代,自己的命运自己可以掌握一多半。不向我们那会,命运都在老天爷的掌握之中。我儿子上海电院毕业,曾在上海电气股份实习,我们讨论了必须面临的房子问题,就放弃了上海选择了南京就业。进了单位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获得领导信任,在机组拆除的日子里借用到省电科院,接触了许多科目的调试,增长了知识增添了才干,回单位又参加了本厂新机组的调试,终于脱颖而出,升任专职工程师。这期间没有请过领导一次饭,没有送过一次礼。社会的交往,我以为还是必须的,无论什么样的圈子,应酬往来亦是人生一大内容,不可或缺。我之所以强调儿子的没有请客送礼,是因为我自己在电力行业,很容易找到熟人关系,而儿子则完全是靠自己工作上的一技之长取胜,来说明今天的社会更看重个人的这种能力。人情关系不是没有作用,在相同条件下有人情肯定比一个熟人没有的优先,我说的是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是越来越趋向于看重个人特长和技能。私营和外企,谁会养闲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