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的一位同学及挚友的一句话,一直萦绕在耳畔。在家父过世前几天,他携妻子专程来看望与他们交往大半生的老人家。期间,我们自然谈到了我们的养老问题。他说,我早就想好了,到不能动的时候,吃一片药了事。在为家父守灵的那晚,他再次说了同样的话。
中国民政部在春节后,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自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等态势。截止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老年人口的11。4%,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籍等多方面服务等。
意见稿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看来前景是光明的。
说到中国的养老问题,有一个话题难以绕开,即人口增长和计划生育。为糊口,我在10多年前,曾有幸从事了两年计划生育宣教工作。为胜任工作,我阅读、浏览了人口理论和大量的计划生育书籍、资料,也编写、制作了一些图文材料,对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工作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资源少,人口多,人口素质低。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中华民族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遗憾的是,建国初,提出控制人口增长理论的北大校长马寅初先生招到错误的批判,造成了建国后一段时间人口无节制增长。10多年后,当高层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时,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理期。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迫开始的。在文革后的百废待兴中,计划生育工作者发出了“批倒一个马寅初,多生了三亿人”的反思声音。虽然马寅初先生笑到了最后,但当中共中央宣布为他平反的决定时,他没有笑,他笑不出来。他不愿看到,沉重的人口负担使得中华民族前行艰难。这是我国之所以出现当前的养老社会难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只要稍加关注社会,我们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今之中国,关乎民族兴衰的政治体制改革举步维艰,涉及国计民生的经济体制改革停滞不前,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越来越多的人对依靠现行体制解决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失去信心和耐心。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做客人民网,与网友交流前,首先念了一条网友的留言:我们需要一个好总理,更希望一个好制度。当时总理神情凝重,无奈写在他那张可敬、善良的脸上。
养老问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我们都将走到老态龙钟的那一刻。我期待民政部的“十二五”养老规划能够落到实处,但现实又让我无法相信什么。我同学的话,是理性中的无奈。我真的不希望我也那样做。作为普通百姓,我唯有期待。
QQ94912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