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区》影评:反科幻反人类的经典之作

发布时间:2019-08-18 03:10:32

  在这部电影上映前几个月,宣传活动就神神秘秘地展开,人们在公众场所可以看到一幅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的海报,貌似通缉令,有一条和外星人有关的标语。这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去年大热的《克洛弗档案》,同样在预告片等各种宣传手段上犹抱琵琶半...
  
  在这部电影上映前几个月,宣传活动就神神秘秘地展开,人们在公众场所可以看到一幅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的海报,貌似通缉令,有一条和外星人有关的标语。这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去年大热的《克洛弗档案》,同样在预告片等各种宣传手段上犹抱琵琶半遮面,结果吊起了无数年轻观众的好奇心,为票房惊爆打下坚实基础。
  
  这种手段用一个时下流行的词来总结,叫做“装”,越能装,就越勾起观众来看的执念。以至于《第九区》开场,全然是一派手持DV和伪纪录片的风格,粗糙的画面,晃动的镜头,俨然是“克洛弗第二”。我心想这已经不新鲜了,《克洛弗档案》的异军突起,是形式和营销上的巨大胜利,难道彼得?杰克逊这样的天才拿3000万美金一手提携的年轻导演布伦坎普,只是要东施效颦故弄玄虚吗?装一次可以,第二次就有贱精先生的嫌疑了。
  
  随着电影慢慢展开,《第九区》才渐渐将《克洛弗档案》甩在身后。尽管诡异搞怪的Cult暴力风格严重地体现了杰克逊本人骨子里的恶趣味,尽管3000万美金堆出来的特效水准竟然大大地超出了我的预期(看来和没有使用明星有重大关系,省下了无数片酬),但这部重口味科幻片的强大力量全然不在外表上,而在于其严肃的社会讽刺态度,和对人类与外星文明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必须要佩服的是,风格独特的视觉特效、毫无冷场悬念丛生的情节、对传统科幻片的解构式命题,这三者完美地融合在《第九区》当中,从而使这部片子内外都具有极高水准。唯一值得商榷的是,此片的逻辑时而模糊不清,外星文明发展程度因此表现得忽高忽低,小Bug也就在所难免。幸好此片冲击力之巨大,完全可以令人抛出“瑕不掩瑜”来视而不见。
  
  在面对陌生地外文明的态度上,科幻作品基本表现出泾渭分明的两种态度。由于动物本能对自身地盘的占有私欲,尽管有《天茧》《.》这样的和谐论调存在,总体上仍是以敌视和排斥为主。《第九区》对此描写得变本加厉:外星来客像牲口一样被圈养和任意虐杀,要忍受来自本地黑帮和人类政权的双重压榨,政客和企业索取的是先进的文明和技术,而黑帮则是露出赤裸裸动物一面,不是金钱勒索就是身体虐待。
  
  在这样的情境下,两个主角就显得格外耐人寻味:一个正在向外星人变体的地球人,和一个极富人性、信守承诺的外星人。可以说,这两个角色是互为参照的,他们使两颗星球的物种在身体、精神和文化上相互渗透,而不像片子中所呈现的背景,两个物种存在巨大的理解隔阂。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两种文化实际上并不表现出本质的差别,更多的则是人性的较量,自私和利他,毁约和承诺,展现的是动物性和人性的厮杀。
  
  这就可以看出来,《第九区》是将外星人“人化”的,这种在细节上的深入挖掘,完全不同于过去对外星人猜忌或漫画式的简单书写,而是真正地放到了一个“类人”的环境中来换位思考。电影聪明地避开了对外星文明的定义和建构——可以清晰地通过观察得知,这部电影里的外星文明并不具有特殊性,尽管在科技水准上超出人类一大截,但其社会体系、性格特点、行为方式,都和人类一样具备多样性和复杂性。用句大俗话说,外星人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之所以觉得《第九区》是一部后工业电子时代的《终结者》,不仅是因为两个主角之间的复杂情感接近于《终结者》中机器人与人的爱恨交织,更是因为这部作品达到了几乎同样的反思和质疑之力度。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巨大副作用,在两个物种的相互倾轧和合作中,文明人的丑恶私欲和无知浅薄暴露无遗。反人类基调之沉重,让人想起《黑客帝国》里史密斯特工那句著名的结论:“人类就像害虫。”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