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多少学子,多少家长为这个人生第一次“命运的抉择”所折磨。无奈又别无选择,硬着头皮而投入高考。因为,这一抉择关系着一个学子一生的命运,也是验证十年寒窗历练的结果。什么时候能结束这“科考”制度,把大学的门敞开,让天下的学子自由出入这座高贵的殿堂。学习生活本领,文化知识,以增长才干这是每个人的共同愿望。可这道“科考”门槛把无数求知的学子挡在门外,或者几经拼搏无法跨入这道门槛成为学子一生的遗憾。这是人类社会的悲哀,也是纯属人为制造的“屏障”,酿成的悲剧。真诚地期盼把这禁锢的大门拆除,让求知的莘莘学子理直气壮地步入这座知识的殿堂,把求知似渴的青年造就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面对这“科考”,制度,多少学子,焦头烂额,为此而日夜奋战在书海里。求知是上帝赋于人类的职责,是人类追求文明的通途。
在求学的道路上,莘莘学子发愤图强,为了学好知识而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形同一块海棉体汲取着知识的能量。人的一生是学习中度过,学习可以掌握世间所有的知识财富。不学无术,一生也不会有所成就,形同行尸走肉,愧对苍天厚地,生育养育自己的父母。
十年寒窗勤奋学习,最终目的是学好生存的本领,为国家,为完成父母的厚望,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有用的人才。科考制度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从有学识的人群中选拔国家需要的人才。但是利弊总是相互依存,有积极的一面,就有消极的一个面。科举制度,在正常渠道下,为国家选拔了一些有用的人才,对社会有积极的意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但是,对哪些因为某种原因,临阵发挥较差的人来讲,就是一个制约,限制了他们发展才干的机会,导致他们丧失了报国的机遇。这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必须看到,只有认清其利弊,才能辨别其制度的优劣。科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促进了学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掌握的学识服务于国家,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壮大。所以在封建时代,科举制度对社会曾经起到推动作用。
社会在发展变化,今天已经不能与昔日相比,社会科学的高速发展,人类步入知识信息时代,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知识的范围也在扩大。所以,仍然依靠科考来完成选拔人才,对选拔人才是一种制约,也是浪费人才的表现。国家把培育人才列为国策,把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全面培育人才,可谓是不拘一格求人才。科学高速发展,领域不断的拓宽,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所以,把大学的门槛仍然设置的那么高,形同鲤鱼撞龙门一般的艰难,导致无数的学子无法进入学府正常学习科学知识,丧失了年轻学习最佳的时机,这对求知似渴的学子,对国家均是一种变相的损失,科考制度现在的延用是弊端大于利。所以,应该把科考制度取消,用新的方式,来选拔社会人才,培育国家适用的人才,这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长远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十年栽树,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家的命脉,一切在改革中发展,教育制度,科考制度也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千万学子的心愿。
现在教育部出台了一些有关教育改革的措施,扩大院校自主招生的范围,直接从高级中学选拔优秀学子直接入学,还有以长期学习成绩作为学院吸收入学的参照数据,这些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的完善起来的,没有成功的范例,但可以尝试地去做,只要利国利民就是好的措施,能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精神就是好的政策。教育改革应该从高考制度上着手,把有求学欲望的学子吸收到学府中就读,完成应学课程,达到专业水平,能独立工作,并且胜任,就是优秀的学子。这才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良性发展的整体,整个民族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壮大而奋斗。
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向大众开放,让莘莘学子们在学习中锻炼成长,为国家的发展而奉献自己的一切,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