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书文
房玄龄,唐初中国十大贤相之一,辅佐唐太宗20余载,贞观年间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执掌政务达20年之久,官位显赫,政绩卓著;才能非凡,被太宗皇帝封为梁国公,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
房玄龄,功勋卓越、地位显赫。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是对他特有的名臣气度、良相风格的赞言。作为一名雅士,他颇具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勋臣,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英贤。
有一年,唐太宗因其治国有功,加封房玄龄为宋州刺史和梁国公。太宗之所以要封他为宋州刺史,目的是为了让他的子弟能世袭刺史之职。但房玄龄觉得自己身为宰相,不应贪图私利,便上奏太宗:“臣已经担任宰相,现又受封宋州刺史,恐怕会使朝中大臣们争相追逐名利,导致朝政大乱。臣认为不妥,请陛下收回封臣之旨。”太宗看了奏折,认为言之有理,便收回圣旨,只封他为梁国公。此后,朝中大臣一一仿效,纷纷辞去能世袭的官职。太宗感慨地说:“上行下效,朝中大臣今天能有这样行动,乃玄龄之功劳矣!”
房玄龄辅佐唐太宗20年来,竭忠尽智,恪守职责,严以律己,不自居功。任人唯贤,创造了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清明盛世——贞观之治。
官者,国之栋梁,民之父母,为官一任,理应为民造福,时刻想到人民的衣食温饱。作风上,大公无私,洁身自好,廉政清明,坚持原则,一尘不染,对上竭忠尽智,对下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只有做出色的政绩,才能在群众中留下好的口碑。方不负党和国家和人民的重托。房玄龄所处的年代,距今已有近1400年了,在那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依照房玄龄为唐代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和辉煌的政绩,官至宰相,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已属实至名归,即便再授予他宋州刺史,或更高的官职,别人也不应有任何异议。可是,房玄龄想的却不是自己的私利,不是自己子孙后代的官位和优裕的后世生活。而考虑的是自己的作为,会给其他官员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其他官员们互相追逐名利,导致朝政大乱,纲纪不举。为国家的管理带来弊端。所以断然舍弃个人私利,而维护国家社稷的稳定与安宁。
荣誉是自己创造的,政绩是靠真本领干出来的,官位的升迁是组织和群众对你人品和能力足够的认可而获得的。既不是上串下跳跑来的,也不是靠歪门邪道骗来的,更不是花钱买来的。只要你在自己的岗位上真正干出成绩,做出点实实在在的爱民、为民、惜民、恤民的事情来,自然群众就会拥护你,组织就会委你以更高的重任。很难设想,一个才学疏浅,政绩平平,庸碌无为,品行不端,官迷心窍,不干实事,道德沦丧,贪赃枉法,腐化堕落,靠投机钻营,靠微妙的官场交易取得官位的人,能够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充分的信任感。也很难相信,他会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被信任的氛围去做好工作。
对照当前一些嗜官如命,官迷心窍,不仅自己贪赃枉法,而且连后世子孙的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的官员,房玄龄的高风亮节,能否给出一个有益的警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