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聚会》是一部由Richard Shepard执导,理查·基尔 / 泰伦斯·霍华德 / 杰西·艾森伯格主演的一部冒险 / 喜剧 / 剧情 / 惊悚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狩猎聚会》观后感(一):五分钟
看了五分钟就对这部影片失去了兴趣,因为:
1。理查基尔的脸说民主人权的大道理实在是有点那个啥。我有时候很奇怪一白人长那么一双小眼睛居然还那么火,照这么说我也该火一下才公平。
2。本人政治爱好者,所以理查基尔同志开头五分钟报道发飚的事情本人认为绝对是扯。因为:
a) 作为一个长年在外的战地记者,采访战争也不见得就只采访自己支持的一方吧,不知道穆克两族干过啥么?
) 美国媒体对波黑战争报道不遗余力,从头到尾没有放过塞族的一举一动。你因为批评塞族大屠杀就被开除了?那电视台的台长是卡拉季奇的二叔吗?
3。查影评纪录证实了本人的猜测,此片在克罗地亚和在塞尔维亚一样没好评。波黑穆斯林方面的评论也只是“基本正面”,穆克方面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本片“太好莱坞了“。
不过只看5分钟结论太仓促,还是以后看完了再完整评论一下。
《狩猎聚会》观后感(二):现实比虚构更奇幻
奇怪,很多人喜欢虚构的Crash,却指责确有其事的The Hunting Party不靠谱,这部电影根据著名记者Scott Anderson 1996年的战争报道改编而成。
说起Scott Anderson,足迹遍布贝鲁特、北爱、车臣、以色列、苏丹、波斯尼亚、萨尔瓦多……凡是有战乱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他文笔犀利,又极幽默,是《纽约时报》、《名利场》、《时尚先生》、《哈泼》、《户外》等杂志的特约撰稿人,他的一本小说两部纪实文学极受好评,其中Triage电影正在拍摄,主演Colin Farrell。
The Hunting Party角度独特,传递的信息量大,层面丰富:
1、1996年迫于美国及北约的压力,卡拉季奇(外号狐狸,他比狐狸狡猾,又喜欢猎狐,饿了就吃狐狸肉)辞去波黑塞族总统职务,不参加大选。不过,他仍然担任着塞族民主党主席一职,该党是执政党,他是创始人,是塞族人的灵魂和民族象征。
2、海牙法庭指控卡拉季奇犯有种族清洗和反人类两项罪行,对7500名穆斯林平民在斯雷布雷尼察被枪杀负有直接责任,这被认为是二次大战后发生在欧洲的最残酷的屠杀事件。
3、除了海牙、北约多国部队、联合国通缉卡拉季奇,美国更悬赏500万美元。
4、美国等国家表示,卡拉季奇一天不退出政治舞台,就表示塞族没有完全执行和平协议,他们将对南联盟实施更为严厉的经济制裁。
5、当时的政府虽然不希望再遭制裁,但也无法在卡拉季奇政治命运的问题上轻易作出让步,因为这样做会遭到南联盟以及波黑塞族人的强烈反对,面临极大的政治风险。
6、2000年(本片把故事挪后到这一年),2万维和部队和全世界的赏金猎人在区区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搜了5年,美国特种兵还把卡拉季奇家的粪池掏了好几遍,卡拉季奇却一直在逃。
7、这时候几个战地记者趁着酒兴,决定去抓卡拉季奇拿大赏。
8、他们发现,塞族人虽然爱戴卡拉季奇,但不会因为你要抓他而射杀你,只有你欠酒钱他们才会开枪……联合国警察头头居然没有通缉名单,因为复印机坏了……美国政府在波斯尼亚报纸上打了整版的通缉令,但举报热线1-800只从美国境内才能拨通……阴差阳错,他们只花两天时间就找到了,正和卡拉季奇大眼瞪小眼的时候,美国特种兵冲进来把他们遣返回国。
9、实际上,联合国……特别是法国一点都不想抓卡拉季奇,他把穆斯林都杀光了他们才高兴呢,那就省钱省力了。英国人暗地支持卡拉季奇,当然他们死也不会公开承认的。美国人搞了和平协议,但有人说他们和卡拉季奇达成交易,只要他完全退出政治舞台,就不送他上法庭。
10、所以整个片子讲的就是几个记者如何瞎猫碰死耗子地发现了这么个阴谋。报道是96年写的,但后面的消息却证实了阴谋论的合理性:
11、2004年卡拉季奇夫人称,1996年卡拉季奇与当时的美国特使达成协议,如果卡拉季奇辞去塞族共和国总统和塞族民主党主席职位,美国就不再追究他在波黑战争中的责任。
12、2004年美国务卿鲍威尔宣布,由于塞尔维亚和黑山未能履行自己与海牙国际法庭合作的义务,因此停止该年对塞黑提供的2300万美元的援助。
13、十几年过去了,官方的抓捕行动仍在继续,卡拉季奇也没闲着,在打猎之余出版了一部自传体的长篇爱情小说(萨达姆也好这口)、一个剧本和五本诗集,其中有一本诗集是专门写给小朋友看的。美国国务院说,只要能抓住卡拉季奇,“美国政府将十分乐意帮忙推销他的诗集”。假设欧美愿意为他建个剧院的话……他会不会现身剪彩呢?
片名叫狩猎聚会,因为卡拉季奇喜欢猎狐,而表面上欧美官方都在猎他,当你真敢猎他的时候,欧美政府和组织就会把你猎了。
这部电影在推杯换盏之间就把这么复杂的历史事件交待清楚,并插科打诨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已经是一等一的好电影了。政治本来就是大片的
灰色地带,其中的利益纠结很难选择一个非黑即白的立场。
所以,这种一笑泯恩仇的黑色幽默,我喜欢。
当然片子也有瑕疵,比如最后把卡拉季奇抓了放到穆斯林区任人千刀万剐就很画蛇添足,这是导演自己加的。
有人因为理查·基尔而抵制这部电影。哈哈,我倒对演员很体谅,要求演员具备梁文道的见识,那不是砸教授的饭碗吗?演员么,荧幕上能提供娱乐,银幕下能提供笑料,才算娱乐圈中人。
有人不满意这片子政治立场不严肃鲜明,但片中的CIA也放话了,“如果你们敢报道,就把你们关到波黑黑牢里被人玩一辈子”。
有人觉得主角不符合战地记者的高大形象。我倒觉得很真实,因为他们是心甘情愿追逐危险的,如果没有用自嘲来化解命悬一线的疯狂的本事,哪干得久?片中记者说:“小时候我总用幸运符来求好运,在战场上,我的幸运符就是冰冻啤酒和色情杂志,两杯下肚,温香软玉,平安无事。人们总说战争的恐怖,但如果你是战地记者,战争也有它光明的一面。我知道,这么说冒犯了很多人的正义感,但离死亡这么近,又侥幸活着,你怎能不彻夜寻欢?”
正如编剧兼导演Richard Shepard说:“影片中最离奇的部分才是真实的”。顺便说一下,他还编导了The Matador,也很好看。
《狩猎聚会》观后感(三):新闻:波黑前领导人卡拉季奇被捕(2008-07-22)
中新网2008年7月22日电 塞尔维亚政府和司法部门证实,经过了13年的逃亡之后,被荷兰海牙国际法庭通缉的前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已经被当局逮捕。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曾经被看成是已故前南斯拉夫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盟友的卡拉季奇,被控在1995年于波斯尼亚城市斯雷布雷尼察杀害了大约8000名穆斯林男子。
海牙法庭指控卡拉季奇涉嫌犯有种族清洗和反人类两项罪行,特别是对长达三年多的围困萨拉热窝和发生在1995年7月的斯雷布雷尼察屠杀事件负有直接责任。
卡拉季奇是美国悬赏500万美元通缉的要犯,自从被海牙联合国战争罪犯法庭指控1995年大屠杀之后,他一直潜逃。
有人认为,他和前军事指挥官拉特科?姆拉迪奇藏身于塞尔维亚或者是塞尔维亚控制的波斯尼亚的某处。
从1996年被联合国海牙国际法庭发布国际通缉令至今,他躲过了无数次的逮捕行动。
中国网7月22日电 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办公厅在一份声明中说,被前南战犯法庭通缉多年的前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齐21日晚在塞尔维亚被捕。
波黑传奇隐姓埋名
拉多万·卡拉季奇(Radovan Karadzic,1945- ),原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
拉多万·卡拉季奇1945年6月19日出生于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国北部杜米托尔山区的一个小村庄。1990年,他弃医从政,创建了波黑塞尔维亚民主党,并当选为主席。
1992年,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战争阴云密布的情况下,卡拉季奇当选为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在长达3年半的内战期间,卡拉季奇成为波黑塞族的灵魂和象征。1995年11月,南联盟、波黑和克罗地亚三国总统在美国签署代顿协议,波黑内战结束。在1996年初举行的波黑塞族总统选举中,卡拉季奇败给他的副手普拉夫希奇。
海牙法庭随后指控卡拉季奇涉嫌犯有种族清洗和反人类两项罪行,特别是对长达三年多的围困萨拉热窝和发生在1995年7月的斯雷布雷尼察屠杀事件负有直接责任。西方媒体报道说,至少有7500名穆斯林平民在斯雷布雷尼察被枪杀,这被认为是二次大战后发生在欧洲的最残酷的屠杀事件。
从此,这位在战争期间威震一方的人物从公众视线中消失,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比拉登更难抓的人
12年来,北约特种部队想尽各种办法,搜遍了波黑东部和南部的深山丛林,而且使用了电话监听、提高悬赏等种种手段,但卡拉季奇仍然踪迹全无。美英官员不禁惊叹,卡拉季奇是“比拉登更难抓”的人。
卡拉季奇究竟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不过,他一直没有远离家乡。2002年圣诞节,不少波黑塞族居民收到了卡拉季奇用手机发送的节日祝贺。海牙总检察官波尔庞特表示,根据电话监听的结果,卡拉季奇一直在波黑,可能躲藏在波黑与塞尔维亚或黑山的交界地区。
四年前,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采访了卡拉季奇妻子丽吉杰娜。时年58岁的她在帕莱开一家小诊所,女儿索基娜当时正在学习中医。丽吉杰娜说:“其实我也想知道他现在在哪里,但我真的不知道。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4年前,当时时间很短,很匆忙,从此以后我们就再也没见过面。”对于丈夫,丽吉杰娜表现得很有信心,她说:“他是个积极乐观的人,对生活充满信心。别忘了,他可是位精神病专家,身陷危机时,他知道该如何应对。”
《狩猎聚会》观后感(四):anti-RichardTiffanyGere-ism
片子也就是个还凑活,不愠不火,客观说老李演技确实还行,使得这个片子没跌落的很差。主要是编剧把结局几乎搞成喜剧,失去了探讨战争中双方人性泯灭的意义。不过既然所谓战争,一旦打起来,除了我们这种正义之师,我就没听说过没有强奸,屠杀的。这就是战争的本性,敌死我亡。全世界也就是我们,冲到了印度平原的山口,结果主动退兵,还把武器上了油打了腊,战俘喂胖了,再送回去。也就我们才能在机械化部队2小时杀进越南首都的时候单方面宣布停火,撤军回国。这就是气度,就是量。分分钟灭你,随手的事。
话扯远了。我是来砸老李的场的。这厮是个极度反华份子,号称学佛学了20几年,结果也没学个好人品,到处散布支持西藏独立的论断。后更是在奥斯卡颁奖礼当宣奖人时信口开河来了一段藏独的段子。结果不仅被咱们政府列为不受欢迎的人,从此奥斯卡颁奖礼也与他绝缘了。你说你信藏传佛教我也不拦你,你没事支持什么藏独啊!你不懂亚洲和中国历史就别瞎疵,说什么原来西藏就是个独立国家,废他妈话,几百年前我们还占了人家俄罗斯一大块呢。老跟这撤这闲篇有劲吗?现在是谁的就是谁的。你美国南部几百年前还是人家墨西哥的呢。你要是现在俄罗斯说阿拉斯加原来卖便宜了,觉得亏了想收回来,你不是也他妈不干吗。自己没想明白的理,先自己琢磨去。还没怎么找呢,就出来吠。西藏没有中央政府每年不计血本的投那么多个亿,现在早死的没人了。当然了,跟你熟的那几个活佛还是能活得不错了,底下普通的藏民呢?我看你丫就是一个假学佛的,或者就是没脑子的大白痴!西藏要是成了一个国家,你们是美国还是欧盟能每年给西藏捐钱还不要回报啊?别看你是好莱坞明星,你丫每年捐给大喇嘛的那点美金也就够他一个人在国外挥霍的,想治理好西藏还不够塞牙缝的。估计你跟信佛也没什么关系,就是成心想看着列强在西藏盖一溜炮楼,在最高的高原上架一溜对着内地的天线,然后轰炸机俯冲我们大陆比回关岛基地还容易。你以为你有一溜炮楼就可以抓中国花姑娘啦?你以为架一溜天线就能收到美国手机信号还不交漫游费啦?白日那个做梦!你也就是不能来中国,你要是来了我非练你一顿不可。
《狩猎聚会》观后感(五):原来搜捕是这么回事
理查基尔老了,60岁的年纪,即便是年轻时再风姿绰约的白马王子,也不能再饰演大众情人的角色了。于是,改变戏路尝试带有黑色幽默气息的政治片,《骗局》算一个,《狩猎聚会》算一个,大体上还算成功,演技上能胜任,形象上的优势也得以部分保存,看来大叔还是挺会挑本子的。
影片讲的是三个记者异想天开,以采访为名捉拿赏金高达500万的战犯的故事。剧本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让人感叹生活果真比文学作品还要离奇。可惜故事虽然帅呆,影片表现得却有点闷,大部分时间都在折腾到底去不去,搞得结尾两次见到“狐狸”的情节加起来也只有几分钟,情绪始终没调动起来。想到这竟然是《斗牛士》的导演拍的,难道才气都在那部小成本影片里用完了?!不过影片结尾的字幕很震撼,原来那些组织抓捕战犯就是这么一回事,多亏有人说出来,否则俺这种CJ小盆友还蒙在鼓里。
这故事的原型记者有五个,影片为了缩减篇幅只设了三个人。影片对三位记者的性格刻画还算成功,尤其是那个吓吓叽叽的年轻记者,有着在优越环境下成长的烙印,同时又有着对新闻与探险的渴求,冷不丁冒出的话能把两位前辈惊出一身冷汗。特伦斯霍华德的演技的确不错,细微的情绪都表现的很到位,但似乎至今还没遇到特别有分量的角色。理查基尔的表现和以往差不多,其实他的角色一向是比较温吞的,带一点圆滑和小坏,估计以后大多是这种角色了,真怀念《风月俏佳人》里的爱德华。最搞的是那个提供线索的塞族女人一出场俺就觉得长得像戴安克鲁格,气质真的很像,长得轮廓也很像,但肯定不是——结果看完了到IMDB上一查,就是戴安克鲁格=_=!
《狩猎聚会》观后感(六):请告诉我:这不是一部喜剧电影~
当初我为什么会看这部电影我不知道,现在知道也没意义了。不过,对于本片的题材我倒是有几句题外话要讲——
“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这是史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留给世人的话。(哦~老天!战地记者!那种激情和勇气交织在一起的生命厉练应该是我的梦想,却永远只能压在灵魂最深处!)
在我眼里,实际上每一位战地记者都要比任何人更热爱生命热爱和平,因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每一刻都有生命褪色,而他们是距离死亡最近的一群人~
嗯~每次看见Richard Gere都会让我想到耗子,我是说那双眼睛。不过,耗子的眼睛没神。
大多数中国影迷熟捻Richard Gere大概都是源于那一部《Pretty Woman》吧,也对,那么风月俱佳的电影要想不红也难。只是当时我的注意力全被Julia Roberts吸引了。后来的《棉花俱乐部》才让我渐渐发现他作为一名演员的潜力!(而《棉花俱乐部》的导演大家知道是谁吗~)
那么本片的主演是没问题了,那就是导演和剧本的问题了。
一个集友谊、冒险、勇气和激情于一身的电影题材竟然可以拍出喜感,还真是——不容易!嗯~我是说,片中的某些情节设定和人物的对话有点扯~很扯!一个战争甲级战犯,不是菜市场的小李子说抓就能抓住的。时间、地点、人物需要一个契合点才能通贯,可在本片中我只看到Richard Gere强大的个人表演了。除了能让我从心底里叹一句“宝刀不老”外,就没别的感悟了。其实好莱坞的桥段不是不能用,但也用不着用的这么勤嘛~
当然,这部电影里还是有几个情节让我们尊敬,例如本片结尾处三名勇士把狐狸扔在了昔日的占领区Marda村,用这种方式告诉人们,他们要的不是钱,要的——是一种尊重!民族尊重和人性尊重~
这是一个关于复仇的电影,心爱的女人被绞戈,于是英雄诞生——
《狩猎聚会》观后感(七):学习讽刺
古语有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一向相信不同土壤不同文化养育出来的人所擅长之事,也绝不相同。
我不便评论我所陌生的文化,那就对不起我所“略懂”的英、美两国了。
On one side,美国全民公认英国人傻、笨、没脑子。当然,英国同时也是世界上被别国嘲笑最多的国家之一,想听他们笑话的,可以找个法国人咨询。相对而言,英国人可能没有美国人智商高、反应快;但是英国人也没有像美国人那样智商太高、反应太快,从而要左眼盯着股票,右眼瞄着外汇;更没有像美国人那样灵机一动,要去搞什么“二次信贷”,最后落个百年一遇经济危机的臭果子吃。我想说的是,英国人的生活态度相对乐观、积极,觉得天再高我的快乐至上,nothing to worry about,所以也没什么so-called心理疾病。
在电影界,他们擅长黑色幽默——方方正正的脸上挂着一本正经的表情,嘴里操着一口标准的伦敦(或郊区)、威尔士、苏格兰口音说:“Are you fucking serious,you bloody cunt?”
On the other,英国全民公认美国人傲、俗、没历史。又当然,由于美国现在所谓的政治霸主地位,估计没有哪个国家不是背地里骂他娘的,高处不胜寒嘛,何况现在又搞出了个经济危机呢!其实美国人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都是因为他们那点小聪明。起码据我所知,无论在任何领域,你极难找到一个纯美国人,能有“大智慧”的表现的。
因此,在电影界,他们擅长讽刺——极快的语速、具有说服力的逻辑而且往往是运用风趣的文字来表现,不过深究下去,还真没什么大智慧。比如说The Simpsons Movie,那样词词有典故、句句有隐喻的挖苦讽刺,在“freedom of the press”的庇护下,从美国总统到阿拉斯加丰满女巫一并“强奸”了!
这部“狩猎聚会”也不例外。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把捉拿世界头号战争罪犯的行动当成是个Party,因为事实证明,除了几个喝多了波斯尼亚梅子白兰地的记者,没有任何人或者组织有“真的”去捉拿他的想法。
影片最后,就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什么freedom of the press,什么justice,什么UN、CIA、NATO,什么most wanted war criminal FOX,都是shit!没有什么对错,更没有什么人性关怀!想看到诸如“战争中双方人性泯灭”之类意义的人可以直接跳过此片。
这个世界,现实如是,肮脏如是。也许某天你突然嘴馋想吃根冰棍都会被掺杂上政治因素。那我们该怎么办?又不能学英国人那样高枕无忧,因为我们发现了问题,然而,又没有美国人的小聪明。
所以应该学习讽刺。
讽刺的一种主要表现手法是自嘲,千山万水,付之一笑,有时也是大儒所为。生活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是么?
另:忘了说中国擅长出什么人了。
擅长出这样的人,说什么李察吉尔是藏独份子,所以应该ANTI此人以及此人主演的此片。
08.12.13
@Beijing
《狩猎聚会》观后感(八):The Hunting Party
摄影师达克(泰伦斯·霍华德 Terrence Dashon Howard 饰)和记者西蒙(理查·基尔 Richard Gere 饰)是一对出生入死的好搭档,每日,他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在最危险的前线为全世界人们带来战地的消息。凭借着真实可靠的报道,达克和西蒙获得了新闻界人人梦寐以求的艾美奖,就此,他们的事业到达了巅峰。
一次意外中,报道现场发生了事故,西蒙失踪了,之后,达克获得了晋升,而西蒙始宗杳无音信。时间流逝,五年后,当达克和新的搭档本杰明(杰西·艾森伯格 Jesse Eisenberg 饰)重新回到萨拉热窝后,西蒙意外的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西蒙的出现带出了一个重量级的爆炸性新闻,为了证实这条新闻,达克、本杰明和西蒙三人决定深入虎穴。
《狩猎聚会》观后感(九):《反恐腥聞》让你看到血腥
原文 剧照:http://ourvoicebox.sg/posts/category/reviews
电影简介:
《The Hunting Party》故事描述李察吉尔(Richard Gere)跟泰伦斯霍华(Terrence Howard)是一对跑新闻的好搭档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烽火连绵的战地照样跑新闻,对报导新闻有巨大的热忱,而在一次现场连线报导中,李察吉尔忽然整个人精神崩溃让他事业一决不振,反倒是伙伴泰伦斯霍华得到了一份好工作,多年后两个人意外相遇,李察吉尔邀请泰伦一起采访投斯尼亚的战犯狐狸,整个过程比他们想像中更困难。但是,他们还是非常坚持要找到战犯狐狸,因此突破重重困难展开了一段紧张的寻人之旅……
本片的开始就出字幕说:“片中最荒唐的画面都是最真实的”。这就意味着这部电影有意图想要讽刺一些真实现象。电影背景是设在波斯尼亚、塞尔维亚境内的真实战争,虽然所有的故事人物都是虚构的,而整个过程大致上就是描写主角们企图找到这名狐狸,不单只是要采访他更想要抓到这名狐狸大赚一番,还有一点报仇的意味;但在真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个类似狐狸的人物到处在逃亡,不过大家更想要抓宾拉登。
电影评价: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国家保安的残败。电影里的许多台词也具有黑色幽默的意味。这部电影被设为M18,电影中有一些血腥模糊的画面和露骨话语。但这么一来才能够最完整和全面地播出所有真实画面。这是一部极度沉重的电影,虽然电影的宣传把电影包装成年度最刺激的惊耸片但是与其说到电影院感受刺激电影不如说看这部电影能让我们大开眼界。因为这部电影真的能让我们看见世界战争的残酷和许多国家保安系统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