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吻》经典观后感集

发布时间:2022-03-21 21:21:34

  《上海之吻》是一部由Kern Konwiser / 任易执导,肯·梁 / 海顿·潘妮蒂尔 / 胡凯莉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之吻》观后感(一):不真实的上海

  Ade太完美了,年轻漂亮热情纯真自然天才,还对个一事无成的高龄男孩如此忠贞,这不是大叔的YY还能是什么?!

  男主角有点像chandler,片子里的笑点还不少。对美国部分的刻画至少我觉得可信。但是,上海的那一半就太假了。机场到金贸出租车狂绕路和司机把金贸听成金高不说(上海的出租车行业形象被严重扭曲啊!),单单Vicky说这么流利的英文一年却只有1200的收入打死我也不相信。

  而且,总觉得对人物的刻画肤浅了些,男主作出决定的理由从电影的表现里让人抓不到。还是因为上海那段太假了呀。

  导演的华人据说就是个ABC,或者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对国内的把握那么流于表面。

  《上海之吻》观后感(二):推荐的理由是本片很有创意

  本片的编导是一位名叫David Ren(任易)的华裔中国青年。他生在上海,长在纽约,17岁便独自到洛杉矶闯世界。本片是他的第二部作品。

  剧情中美国部分比较成功,而镜头一进入上海,总让人感到隔了一层。大概编导还无法彻底跨越中美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用一种更为准确、更为中肯的眼光来再现人们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内心感受。在Liam眼里,上海的魅力主要来自城市的摩登外观,以及那位属于这座城市的漂亮女孩Micky。这就不自觉地暗合了一种典型的西方视线,在这种视线的关照下,上海便无奈地远离了它的本质,而被呈现为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女性化的乌托邦景观。因此,可以说影片关于上海的一切,都与这座城市自身的属性无关,它们无不源自一种西方文化的对东方的想象性重构。

  在身分认同问题上,影片同样有过于简单化的倾向。实际上,美国第二三代华裔的对于自身的种族身份认同,一直是困扰华人社区的一个重大文化命题。对此,影片本应有比较充分的铺垫和交代。可惜,影片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显得过于草率了。Liam在对上海和中国文化产生认同方面,竟没有遇到任何障碍,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游移,而且人物性格转变显得如此突然。这恰恰印证了本文前面的判断:上海在作者眼里,只不过是一座想象中美丽而虚幻的海市蜃楼,而决不是一个同样挣扎在各种困境和抉择中的文化现实。

  但影片仍是一部不乏观赏性的都市轻喜剧,美国喜剧影片所惯有的轻快、活泼的视觉风格,在这部影片中都得到了较好体现。因此,至少在故事层面,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部影片仍不失为一部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

  《上海之吻》观后感(三):又一部以‘上海’为题的优秀作品

  到目前为止今年有两部电影给我惊喜。

  一部是《夜。上海》,另一部就是这《上海之吻》。

  两部电影又都是表现‘外来者’与中国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前者是日本人,后者是美国华裔。

  给人惊喜的电影一定都是真诚的。这一部也不例外。很难想象它是出自一个21岁的华裔导演之手,且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源自他18岁写成的剧本。

  对于这个新手导演,每个人都可以很轻易的说出电影瑕疵,但瑕不掩瑜。剧中的演员虽不算大牌,但演戏都是老手,而且与角色也是十分的相称。对话稍显做作,但还是相当轻松有趣。与出租车司机那场戏挺有趣,就是略显拖沓。

  导演以一种智慧中带着刻薄的目光审视着美国文化,中国文化,中美文化,夹杂着身为华裔与美国主流社会相容的困惑,但总体又是轻松的,实际的,积极向上的面对和化解。我想这部电影可能更容易被身在海外的中国人所接受,引人开怀的笑,稍微的想,不愚蠢,不令人感到尴尬。

  《上海之吻》观后感(四):此处天堂

  喜欢是因为它不回避问题,有一种直面最无奈的玩实的幽默。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或是什么去到另一个地方爱上另一个人融入另一种文化……我们得承认那些在美国出生的孩子是美国人,而不是中国人,他们不会说中国话,没有中国朋友,也不过春节中秋,信仰洋人的宗教,那又有什么不可呢?他们只不过有一张带着美国表情的中国面孔。我们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文化,那是我们的根,他们也有他们的根,他们的爱他们的生活和喜乐也是紧紧地扎在他们的根里。

  生活在别处是一种接近脆弱的幻想,它是一种精神的鸦片,让人堕落和懒散。一个精彩的人生往往是从认识到此处天堂开始的。即使离开我们也不会失掉我们生长的源头。

  对于剧中那个上海女人说她工资一个月只有一千什么的话。。。我基本认为不是编剧的失误,而是在这里她说谎了。呵呵,这样的说法让同情来得更加猛烈,我想她也是在给自己一个说法。我想任何一个中国人还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我们不一定会做同样的事。

  《上海之吻》观后感(五):是旁观者的热情还是回到家的安定。

  down這部電影來看,完全是因為"上海"两个字。

  最近世界好像都对上海着了魔,大大小小的电影电视剧里到处都可以看到东方明珠那段快被拍烂掉的标志性建筑群。《夜上海》如此,《Smallvill》里如此,现在又多了个《Shanghai Kiss》。

  我的心里是欢喜的,就像看《24 Hours》时,他们提到强式到颇有恐怖分子气势的中国,如果我们本身没有分量,怎会值得他人一提。但是另一面,我心里又是遗憾的,那些优美的底蕴的东西,老外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触碰和理解的。

  上海在他们眼里,无非是桩桩高楼五彩霓虹,是繁华到夜里都满街是人,是那些依然活在自己富起来的圈子里不懂什么是chocolate martini的土人。

  我想Liam只所以觉得在上海如鱼得水,不过是自己觉得高人一等吧。在美国,和父亲的关系不如意,事业是也一无是处,就连在酒吧找个***嘿楸的时候那个Blondy也毫无痛快表情。而导演把上海描写成所有的女生都花痴+倒贴的时候,如果是我,也会觉得,God,this is my root。

  相比对Liam这个动不动就流泪的猥琐男的欠好感程度,对他那个表弟,真TMD想抽Y。人家给小费表示感谢关你P事啊,而且我们优秀的金贸小弟都说了不用了,人家要表示谢意你就让人家表示呗。带着个外国人就好像自己也是美国回来似的。气~

  不过酒吧里那个小姐倒看的挺清纯,虽然不排斥看完这部电影后,会有老外接踵而来上海找乐子。那个妈妈桑太逗了。那个KTV在哪里?我没有认出来。

  上海的那个黑帮老大太帅了,加长林肯,满口溜的很的英语,骂人不带脏话,恩,是个有文化有教养有相貌的好黑帮。真时骂的痛苦。

  而那些爱情,那些关于上海的爱情,无论哪个,都比不过我心中的《我的爱情日记》...

  只是心里好复杂,好怕某一天我回到上海时也会开始有旁观者的热情而不是回家的安定。。。

  《上海之吻》观后感(六):第一次“烂片”评价送给你

  原本不太想把任何一部影片评为“烂片”,但是看了此片觉得“烂片”可能真的出现在眼前了。

  片名——烂!影片是两个美国人的忘年恋,shanghai kiss指向是什么?

  男主角——烂!一个在美国的华裔小瘪三,性格像女人,品味差,长相丑。

  上海小姐——烂!年轻、会英语、卖相可以,一个月只能赚800块,比民工还低。

  美国小妞——烂!公共汽车上朗读诗歌,找一个好像送快餐的中国小子,你不会找点别的什么玩玩。

  可能美国人会喜欢这样的片子,作为上海人的我觉得这样的片子没有任何价值。

  可能有所偏颇,但是总结一句——这是一部烂片。

  《上海之吻》观后感(七):身份认同的黑色幽默

  如果光说这是一部爱情喜剧,的确不是一部什么好的电影,我会极力推荐大家不要看。。可以因为有了两个情节,我认为看看也无妨,而且还不算一部差的电影。。。。

  剧中男主人公是个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人,对于中国话、中国功夫仅仅知道点点。。可正是因为这个华人的身份,让他在好莱坞求职试验的过程中屡屡受挫,不然也不会就要奔三了还一事无成,只能靠是酒鬼的老爸每月救济过活。拍一个牙膏的广告,还要求他会讲中文,会功夫,莫非人家章子怡刚开始去好莱坞也是拍牙膏广告开始走红的??所以人家根本不把他当美国人,要不就是一个拿了绿卡的二手货。可当他回到上海后,即使他有中国人的头发,中国人的眼睛,中国人的皮肤,大家还是不把他当中国人,而且还不能动咱们中国人的妞,这孩子命咋就这么苦呢,里外不是人。

  另外一段就是中外文化差异的那一段。。刚来上海,长夜漫漫,表兄带他去找乐子,来到一家ktv,妈妈桑热情的向他们介绍女孩子,个个流利的英语让我这种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2年孜孜不倦学习英语的人汗颜得很。两个人东一搭西一搭的闲聊着,旁边还有一个鬼哭狼嚎唱卡拉ok的电灯泡,出去交流交流、增进感情那是顺理成章地。可惜他不懂咋中国的规矩,这叫做——出台,那是要给钱的。。人家MM一边想这个美国人好生无理,还没有谈价格的就要把货带走。另一边又生怕这是棵摇钱树,只好半推半就随了他。导演还是太理想化了,第二天起来睡在边上的女孩子不见了,但是并没有少什么。。当然咯,也有可能怕剧情发展不下去吧。其实第二天起床,女孩子不见了,皮包不见了那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上海之吻》观后感(八):难得的好片,接触ABC后你就会看得更明白。

  故事清晰,对白有趣,插曲好听。 主题也挺有意思。

  一直以来美国出生的华人都有些culture shock,难免的,只是或多或少罢了。 Liam身上其实除了这种文化冲击,还有对Ade的逃避,对父辈的不理解。 很多矛盾造就了他。

  整体来说,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镜头剪接轻快,音乐来的恰到好处。 加上美少女海顿的演绎,非常有味道。 语言也很幽默,尤其是上海黑社会大哥对Liam讲的话,关於哥伦布和霹雳娇娃的,很有西方人看问题的角度。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其实很多人都说了,导演是个华裔,所以他对上海和中国社会,把握上的确稍欠火候。但不乏另一个角度的演绎。让我们理解美国人是怎么看这个城市和文化的。我是在上海工作了七年后,来到北美的,我能理解在ABC眼里,黑社会大哥应该有加长林肯,有如教父般清晰的思想,有带着邪气的正义感。 也是很有意思的一面。当然最假的就是Micky那一段,情节需要而已,不用太计较。

  看完几天了还能想起来Ade说的You will regret, maybe not today, maybe not tomorrow, but soon, at rest of your life...

  还有Ade老爸把Liam当成送餐小工那一段,很自然的幽默,很多美国人就是这么想的,尤其是在以前。

  总之总之,是个好片。一个ABC年轻人能做到这样子,实在是可以鼓励的。

  ,昨天看了所谓贺岁片“棒子老虎鸡” 看完直觉得烂烂烂,和人家21岁的ABC导演比一比,棒子老虎鸡的导演啊,Shame on you!

  《上海之吻》观后感(九):kiss

  对在美华裔男性来说,这简直是一部划时代的巨作。应该属于每一个在美华裔男性的必看剧目。

  虽然该剧男主角作为华裔男性的形象代表依然身材矮小(最多170cm),头发蓬乱而略显油腻,但在对女人的吸引力上简直天翻地覆的硬挺了起来。bar里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跟高加索种女人ONS当然不在话下,强悍的是date上了身为女主角的16岁blonde未成年美少女!

  作为一个反映在美华裔男性寻找自我的心理历程剧,该剧以主角重新赢得留学巴黎的美少女的心结尾,彰显了我华裔男性难以言说无法抵挡的强大魅力,简直是剧中美少女心中的阿波罗,相比这等光辉形象,twilight里200岁身高185cm的男主角顶多算是赖昌星!

  更让我天朝威风的是,男主角作为先后生活于纽约洛杉矶的美国土鳖,在到了上海的第一晚才在ktv里享受到了资本主义腐朽生活的乐趣!

  男主角ken leung给人印象最深是在the sopranos最后一季里扮演跟junior同住精神病院的mit好学生。

  女主角看着脸熟,想不起演过什么片子了。洗衣店一段有些意思。心智早熟的未成年少女对老男人总是那么有杀伤力。

  《上海之吻》观后感(十):有关ABC

  电影里的两个女人都很有名嘛:一个是可爱的cheerleader,我在看HEROES之前下的这片,当时就觉得真可爱呀;另一个是我们华人大美女胡凯丽~~

  很多人不喜欢这电影,觉得对上海的描写太假~但我觉得还不错,起码美国终于不再拍些太不像现在中国的东西了(HEROES里关于HIRO一家的描述就幼稚到让我起鸡皮疙瘩)~我忘了在哪看过说凡是华人做男主的电影都无法和女猪脚发展、连接吻都没有,可见,这里有很大的进步了~~另外,不知道真的ABC是怎么想的,但我从这个片子里还是感到了他们的悲哀,一群香蕉,哪边都不算哪边都不要,唉,也是很可怜无奈的一个群体。

  :最让我感到惊奇的一点是,电影里应该把中西方的两个女孩弄错了吧,怎么西方金发小妮子坚贞忠诚,我们东方的大美妞却水性扬花了捏~~~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