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男孩》是一部由罗德·哈迪执导,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 李·柯尔梅 / 克里斯蒂安·拜尔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二月男孩》影评(一):如果能够更平实一点
其实故事比我预料的要更好一些。渴望得到父母的心情,在四个亲如兄弟的孩子之间划出了裂痕,最终,他们决心共同成长。
然而总觉得导演把握得不够好。情节比较零散,一会给一段风光片般的特写,有时侯会突然使用慢镜头来强调,还有那些广角的美丽风景大画面,过多地穿插于主线中,反而削弱了叙事上的连贯性。这些修饰的手段应该尽量不要喧宾夺主,在必要是显现即可的。正如其中的音乐,当拍摄到比较惊艳的画面,首先就给一段雄伟壮丽的音乐,音乐的壮美程度甚至超过画面,这样不是观众自己去感受,而是导演在引导观众的感受,不免让人有点泄气。
因为不是特别宏大的主题,情节是比较平实的故事,如果在电影手法上也更为平实,便能相映生辉吧。总觉得有些可惜呢。
《十二月男孩》影评(二):All for one, one for all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我对这样题材的电影本身情有独钟。喜欢这样几个小孩的故事,关于成长、青春和友情这样的主题总是百看不厌。再加上Daniel Radcliffe和整部电影浓厚的英国感觉,刚开头10分钟就已经在我印象中占了高分。
其实电影是这样,如果你一直带着“so-what”的心态去看,很可能你会什么都得不到。于是在电影里我们完全可以沉醉在风景美丽的海边,宏伟的岩石以及孩子们在夕阳下的剪影。设身处地地去想,对于几个在孤儿院长大,所有的娱乐只是发洪水的时候抓鱼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待遇是多么难得。其实在海边的那一段生活,或多或少可以说是一段充满童真的日子,虽然在这些日子里他们开始成长,见证青春,嫉妒,猜疑,疾病乃至死亡。
很喜欢电影里的几个长镜头,几个孩子在镜头当中奔跑,让人不觉想到自己的小时候,跟伙伴们一起嬉闹的那种简简单单。
最喜欢电影的一部分,是之中每个人的不快乐。骑摩托车的英雄原来只是铲骆驼粪的工人,拥有美貌的女人原来没有办法生育,每天在海上打渔的凶恶渔夫原来只有唯一的那一个信仰,和蔼可亲并精力充沛的夫妇原来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四个孩子们也各自有各自的不快乐。Misty最先知道了被收养的事情,为隐瞒其他的孩子而苦恼,而Spit和Sparks知道之后又开始千方百计地勾心斗角。Maps在海边邂逅了他的初恋,却最终被抛弃,以至他开始不相信任何人。这是每个独立人物的不幸。而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当村落里的人聚在一起庆祝圣诞的时候,当四个孩子最后一起回孤儿院的时候,一切又变得美好。我挺喜欢这种家庭一般的温暖。就像Misty最后说的那样,I’ve already got a family.
影片中确实还有些地方有些不明就里,比如反复出现的那匹马,究竟有什么暗喻呢?
影片的最后三位老人回到海边去抛撒Maps的骨灰的一幕,听起来俗气,但是看的时候却感动得稀里哗啦。老人们奋力奔跑的姿态和回忆里的长镜头,组合起来,把我们带回那段属于December Boys的青春岁月。很美好。
另外,电影里面反复出现的圣母和修女们有些时候虽然不知道意图,但是在Misty的白日梦中,却显得十分有趣,特别是单手翻的那一场,充满了童趣。
但是这部澳大利亚独立制作的电影似乎还是稍嫌不够平淡。或者再平淡一些更能让我们体会December Boys的浓厚友情。
以影片开头的一句话结尾:
All for one, one for all.
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family,还需要再寻找什么呢。
《十二月男孩》影评(三):《十二月男孩》:“哈利·波特”初成长
《十二月男孩》见证了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在演技上的成长,他终于不再是全球皆知的哈利·波特。他终于成为了一个普通的男孩子,一个真正意义上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子。无庸置疑,丹尼尔是影片在票房上的重要保证,而那段激情戏显然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噱头。但是,当我们抛开这些去关注影片本身,我们将会得到更多意外的收获和感动。——有志女青年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的个人光芒为影片《十二月男孩》赢得了更多的关注,他的光芒盖过了原作者盖过了导演,甚至盖过了整部影片。客观来说,这对于影片本身来说是很不幸的。那些喜欢哈利的孩子,那些为丹尼尔疯狂的女孩,甚至只是一些好奇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丹尼尔的转型,而却不是影片本身。扮演哈利是这个英国男孩最大的幸运,而却也因此使其注定永远与哈利·波特这个名字牵绊在一起。
无论如何,即使在《十二月男孩》中,丹尼尔脱下了哈利的眼镜,额头上不再有伤疤,即使他努力想使自己脱离哈利的影子,丹尼尔依旧是那个大家熟悉的哈利,他已经成为哈利的标志。但是,值得褒奖的是,丹尼尔在《十二月男孩》中扮演的孤儿,脱离了魔法世界和豪华场面的包装,显得如此真实自然。一个真正意义上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子,才是丹尼尔本来的样子。所以,从一开始无法接受的那张哈利脸孔,到最后完全把哈利抛在脑后,而纯粹认同丹尼尔扮演的迈普斯这个角色。这一过程充分说明丹尼尔的转型是成功,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导演的成功,人物情感的最后深华,为影片的结局划上了一个圆满而又令人回味的结局。
如果说丹尼尔的哈利荧幕初吻和他全裸出演的舞台剧,都不能使各位哈迷大呼过瘾的话。那么《十二月男孩》将让丹尼尔在大荧幕上第一次初尝禁果,故事中的迈普斯将与一个神秘美丽的澳洲女孩演绎一段浪漫却透露着幼稚的“激情戏”。这段“激情戏”再次使得影片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实际上,丹尼尔的在演技上的成长通过这段“激情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个完全处在青春期对性充满好奇与冲动的男孩子被丹尼尔演绎的恰如其分,比起全球哈迷翘首企盼的那个荧幕初吻要来的真实。
无庸置疑,丹尼尔是影片在票房上的重要保证,而那段激情戏显然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噱头。当我们抛开这些去关注影片本身,我们将得到更多意外的收获和感动。在丹尼尔的光芒下,几个小演员的表演也异常精彩,甚至每个人都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个性。实际上,丹尼尔扮演的迈普斯并不是影片的主角,而是后来成为作家的米斯蒂最为怀念的一个伙伴之一。所有的人故事,都以成年后的米斯蒂的述说带出。
《十二月男孩》改编自迈克尔·诺南的经典同名小说,故事讲述了四个收容所的孤儿和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和在一次收容所组织的惊喜夏日旅行中发生的故事。那是一个对四个男孩子来说终身难忘的夏天,四个人发现自己通过这个短暂的暑假慢慢的成长起来。在那个夏天,在那个神秘幽静的海湾,发生了许多对这些男孩来说意味深远的事情。这些从小就没有父母,没有体会过父母关怀的孤儿,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被好心的夫妻收养。当然比起这个心愿,比起孩子们想要努力争取被收养的行动来说,故事真正打动人心的还在于这四个男孩子之间真挚的友谊,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彼此已经是对方的家人,父母的关怀在这四个男孩子心中绝对比不上彼此的友谊和在一起的时光。
或许,你无法理解这些孤儿想要被收养的心情,或许,你也无法理解和认同影片中被放大和重点表现的宗教施予爱的观点。但是,这些孩子们间的友谊,或多或少的能够引起你我太多的共鸣。我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总会有那么几个永远无法忘记的挚友,总会有一段无法忘怀与好友们度过的美妙时光,这些人和时光都将影响到我们未来的成长,这是《十二月男孩》在简单的故事下所展现出来的令人深思和感动的温情。
《十二月男孩》关乎的是一个成长的故事,美丽的澳洲海岸风景和华丽的镜头语言则把这个成长故事融入到了大自然中,完美的情景交融是影片最大的特点。而那些住在海岸小镇里的人们,那个被男孩们称为大无畏的摩托车手,那个美丽神秘的澳洲女孩,甚至那条名为亨利的大鱼和会给猫咪逮鱼的黑马,也为影片增光添彩。那个远离喧嚣的海滨小镇,那些见证了时光流逝的古老峡谷山洞,影片都以真实质朴的方式去展现和放大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和流淌出来的情感。
文/有志女青年 转载请注明
《十二月男孩》影评(四):December Boys.一个也不能少..
這4個December Boys 少了一個就不再是December Boys了..
就如米蒂斯說的,他已經有屬於自己的家庭了,如果少了任何一個.這個家庭就不存在了.
Daniel Radcliffe在哈利.伯特以外的片子裏出演..呵呵!可能他的哈利波特形象太深刻了.不過.一個角色就盯死了他的演技太不公平了。
片子裏面他和露西的第一次后,在鏡子面前的那幅陶醉樣子,真是夠可愛的,哈哈...
米斯蒂每次幻想都會出現修女或者聖母,最可愛的一次就是三個修女在海灘上翻跟頭..哎呀.真是可憐那些修女們了..=_=..
還有,這部片子裏面的那匹馬.時不時地出現在鏡頭中..小島的一部分吧...會抓魚給貓吃..=_=..很不可思議的馬唉..
還有那條魚,那條大魚..不知道那個漁夫和這條叫亨利的大魚什麽關係.難道魚也會和漁夫產生感情..=-=..
雖然是些不起眼的小情節.沒有這些情節我想這部片子就過於平淡了.
哈哈..這部片子裏這4個男孩少了任何一個就不是December Boys了..這些小情節少了那個都不有趣了...^^
《十二月男孩》影评(五):share together
澳洲的阿德莱德市和袋鼠岛,现实中的海湾,环境优美,人迹罕至。此地必是每个人年老色衰时的梦想之地,如果提前玩味其中,也许会有被催熟的可能。不过年轻人的想法一定不会长久。人们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无比重要。人老了后总会努力找寻目的之前的东西,因为毕竟世外桃源即使找不到也是一种享受。而孩子们一定找寻的是目的之后的东西,因为年轻,生命个体拥有的物理时间相对较长。
竞争这种东西本身是很容易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可当它被实际的生活同化的时候,或者说被一段独特的生活所同化时。竞争就不是一种抽象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述了。它自然的变成维持现在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虚构手段。虽然在镜头中只需要表现一种平铺直叙的一小段生活,然后拼接。令看客联想。
我们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所谓一小段生活,思维方式或者生活方式的不同让我们对于这些一段段的生活形式的改变的接受速度有所不同。这样的差异让一些曾经想象的生活与现在想象的生活产生了摩擦,虽说都是想象的生活,但这种摩擦还是反而会令本来已经在脑中告于段落的前者唤起,从而更不容易放下。
Maps就是这样一直在抗争这这种矛盾,这虽然和他的大龄不无关系,更与12月男孩这个定义标签有着很大关系。他对于友谊的认识很明确,并且对于自己可能改变的生活很明确。他是整部电影中最敢违背自己想法的人,他仅仅是想将自己沉默于这秀美的风光中,隐秘在摩托车后面,藏匿与木屋之间。到这里开始他就没有想被收养,对于牧师这个职业就是借口,这样他才能够继续留在孤儿院。至少在碰到lucy之前是这样想的,之后的语言就是默认。除去Misty其他两人是不知觉的,Spit甚至认为只要跑的快就能被收养。于是在Misty的回忆中,我们会很容易找到所有冗长镜头的含义。比如河边钓鱼的老头始终如一的在钓一条鱼(后来才发现),这样和鱼的一种长期的敌对状态慢慢变成了一种依赖,因为共同点重要,交往方式就变得鹅毛。好比内容来了,摒弃形式。所以老头欢喜的笑脸穿越了Spark弄断的鱼竿,还有同时穿过鱼尸体的老头痛苦和孩子们惊讶的表情。诡异的喜与悲,引发的原因怪异的颠倒,我觉得这种颠倒足以改变他们的世界观。收养这件事本身并不能平添孤儿们对于人生的缺失,长久找寻的亲人其实就在身边。这片沙滩出现在这群孤儿生命中的意义也愈加凸显。
中途的神父和美女Lucy都让导演合理的利用在了胶片里,自然也填充了故事性。Mpas少男的情愫和第一次的经历都在一个神奇的洞中开启并且实现。几个孩子对于诚实的理解也由爱热的神父无意点化。电影最后Lucy的扣子闪闪发光,混合着Maps的骨灰,他永远活在了那段生活之中,我们听见广阔的大海礁石上的孤儿们高喊。
Misty意识中的那两个修女和神圣的圣母,最终也终于传递了出去。Maps完整的反射了他的意识,水下的Maps,身上附着这小泡泡,与他一同惊讶,几十年后的Maps与他一起再次在沙滩边挥洒自我,后者挥洒的是尘封已久的记忆,然而前者挥洒的确是完整是身躯。
文章首发与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aoyifan
《十二月男孩》影评(六):美丽的海湾,简单的故事
之前看过这部影片,不过看的不算完全,因为觉得故事的发展太过单调太过沉闷。今天又看了一遍,认认真真从头看到尾,发现自己特别喜欢这个故事。我很少写影评,虽然很多电影都会让我感动,但像很少有像《December Boys》这样看过会会让我如此感动以至于我想用我不算丰富的言辞来写下些什么。
Daniel在这部片子里饰演男主角Maps,从小看着《哈利波特》并随着他的年龄一起长大的我来说对脱离了魔法世界的Daniel还有这很多的不习惯与不适应,我相信这部影片是Daniel对自己表演生涯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关于影片的内容我不想太多的说些什么,因为影片讲起来确实很无聊,四个出生在十二月的男孩得到了去海边渡假的机会,他们渴望自己被收养,最终的结果是为了四个人彼此不分离,其中的Misty放弃了被领养的机会。Maps在这片海滩上找到了自己的初恋,可是还没有开始的回忆就因为Lucy的离开而永远的结束了。
《December Boys》以一片海湾为背景,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海湾里,所以可能对于这种大环境下的电影心里产生了很多的共鸣。天空和海透彻而清亮,海潮的声音陪伴着沙滩,岩石还有海边的木屋,主色调给人的感觉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让人觉得无限的温暖。再配合以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仿佛把自己又带回了小时候那段在乡下美好的时光。
每个人都有初恋,影片里对Maps的初恋描写的很简单,而这样的感情很多人也都会经历。故事的最后Maps做了牧师,因为在Lucy离开后他发现生活里是没有什么不可失去的。这段简简单单的恋情在明媚的海湾背景下显得格外的青涩,但是却能带起我们心中那一弯小小的涟漪。
再说到友情,四个十二月男孩在海湾上追赶嬉戏,从儿时单纯少年到影片最后白发苍苍,都已人到暮年的另外三个曾经的男孩带着Maps的骨灰再次回到这片海湾,当他们吧Maps的骨灰连同Lucy留下的唯一一件饰物撒向大海时镜头又回到了他们年轻时候的样子,他们站在岩石上,大喊Maps Maps...然后镜头拉远,木屋,岩石,海湾,渔船,最后是天空...
其实我早已忘记自己戴小黄帽红领巾一头短发的样子了,也早就忘记曾经和你们都是怎样的玩耍了,December Boys真的是一部很难得的好影片,不管别人怎么说,它带给我的感动永远不会变,尤其是那一个镜头,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那片干干净净的海滩上摇摇晃晃的奔跑,大声喊着December Boys....
《十二月男孩》影评(七):童年终归像场梦
景色也有些假,情节也有些令人怀疑。但是谁又能说自己的童年回忆中一切都确切而写实主义。
想起我们的童年,美好的景色总是比它实际上更美,邻居家的大叔也总是比他实际上要更传奇。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偏好一些非线性的叙事的,比如Atonement,因为个人经验中,回忆不是沿着时间线进行的,回忆是有自己的发展和轻重缓急。
无论如何,对我来说,即便不说对这部电影唯一的期待是Daniel,也要说我去看的唯一的理由是他。于是意料之中,看到熟悉的一肩高一肩低的跑步姿势,听到不那么澳大利亚的口音,还有看到仿佛总是在阳光下找人一样的眼睛。
[说起来那个女孩子真的挺可爱的。]
《十二月男孩》影评(八):不是Daniel我就会错过这样一部好电影。
百无聊赖的只为打发时光来看一看这部电影。
并没有太多希望他能有多好,因为对澳洲电影真的没有什么好印象,更别说他拍摄的那个地方。
开片看到一个有一个熟悉的LOGO到是还很亲切。
忽然回想起电影宣传时用很多肉麻的字眼打着哈利波特的旗号来宣传到是很让人反感的一件事情。至少是看过这部影片后才这么说,因为电影里流露出太多的感情,是那么的真挚,又与生活如此贴切。
也有很多场景倍感震撼,比如,那女人带着假发,失去了一边乳房。
Daniel那天晚上的哭泣还有回手一拳。很多很多。
兄弟之间的感情痛悼让人心碎,如果我们真的能站在主人公的立场去想一想,然后再去祝福他们GOOD ON YOU,MATE~多么的大气与成熟。
我承认我哭了,我受不了这样太真实的东西。
唯一不喜欢的就是导演的拍摄手法,并不太欣赏他的剪接与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过于花哨。
不过ANYWAY,我是被他感动了。
GOOD ON YOU,MATE~
:电影原声也值得一听!
《十二月男孩》影评(九):笑着拾起身前事
我曾经很希望我的挚友能一直在我身边陪我,但是其实选择离开的是我自己,自身的改变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让我分外怀念十几岁时候的快乐生活.
我的理念是,趁年轻,做自己想做的疯狂的放肆的事,就算吃尽苦头;到成年之后,就给我承担起成年人该有的责任,摆出成熟的自信的姿态!大学里的成年人们,你们该脱离幼稚了!
回到主题.maps是思想比较成熟但没有经验的18岁男孩,misty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雀斑小男孩,sparks和spit则是2调皮孩子,看上去永远无忧无虑无所畏惧.maps和misty的思维变化,是2条主题线吧,4个在枯燥呆板的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却比普通孩子更懂得作乐.一段在海边小镇的生活,让他们每个人收获的,也是现在的幸福小孩永远无法体验到的哲理人生.你们不需要的东西,是某些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maps经历了初恋,分离,朋友背叛,死亡,孤独,还有宽容的体验,男人嘛,就该承受各种滋味才会成熟,daniel的表演我支持,虽然他表情不丰富,动作和言语也不太搭,但是就因为这股生涩,18岁男孩的愁苦矛盾,迷茫和独立,在略显结巴的演技里体现出了恰当的幼稚,拿烟的柔弱姿态,对女性的朦胧兴趣,反感被收养的独立个性,对爱人朋友的信任,被背叛的冲动愤怒,不会水却依然跳入海里救朋友的勇气.很让人感动的男孩,他应了lucy的话成为牧师,因为他的善良和勇敢.
misty呢,则是很有想法的孩子,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别人需要什么,也知道实现目标的方法,我不觉得他自私,没有被爱过的小孩怎知道如何爱人呢,但他也很坦诚,他观察周围各种人的想法,为了实现自己目标而努力,他是最渴望得到家庭的关爱,但他却没意识到,其实他已经得到了.在经历了死亡之后,他才发现家的意义,不是指父母--人心归处便是家~~最后他也坚定的回到朋友身边,非常有原则的家伙!
快乐取决于你自己,却需要别人的呼唤~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疯狂奔跑,湛蓝的海里游泳,肆无忌惮的对着落日坦胸露乳,羡慕死我了,里面的自然景观以及音乐都让人无限向往~象征自由的黑马,叼着鱼的传说;那条海底之王庞大有力,依然会安静死去;各种反差和对比,冲击着戏内外人的思想.死亡不可怕,没有自由才悲惨!总之,画面的美感以及叙述的节奏,加上协调的交响乐,抓着我的心一起飘荡.
末尾的小小悲伤,3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跑着笑着叫着december boys,欣慰又心酸,待到我也垂垂老时,尚能笑着拾起往事否?
《十二月男孩》影评(十):什么烂导演
整部片就在装有深度
每个镜头,每个情节都在假装
实际上幼稚到不行
支离破碎的,毫无逻辑,又牵强又矫情
把一堆符号堆砌起来,便以为自己是部大师级作品?
那匹据说捉鱼给猫吃的黑马
故弄玄虚地“前后照应”出现
巨白痴
arks捉鱼王那段,想表现新老对抗
够弱智的,那鱼一看就深海的,怎么会老去海湾闲逛
弱智也算了,肤浅也算了,最后让老人认可他就算了
鱼死后,又让老人装伤心
我都无语了
最最最烂,最最最装的地方
就是misty决定不让人收养,跟大队回去那一刻
整部戏从头到尾我就没看出这4个boy的感情哪里深厚过
misty溺水被map救这铺垫得也太太牵强了
功力不够,就别装文艺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