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一篇《你说你是个什么人》的这样一篇短文,文章以甲乙朋友对话的形式行文,内容大致如下:
甲问乙,现在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随后说了两则生活小故事。
其一,大风天,一个人在大街上行走,手提着吃剩果核的垃圾袋,一不小心袋子掉到了地上,风吹着袋子沿街乱跑,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袋子擒住,随后看到不远处有团被别人扔的废纸随风乱舞,于是他又追着跑了许久总算将废纸追到,并一同处理掉。
乙评论说,此人爱护公共环境,有社会公德,是个精神可嘉的人。
其二,在车棚里,一个人骂骂咧咧地扶起倒在门口的自行车,并掏手帕将车擦净,拿出钥匙开车锁却没打开,疑惑中抬头却看见不远处有辆一模一样的车,就过去一试,一扭,开了,原来这才是自己的。他推车出来,经过门口时,一脚将刚才扶起的车踹倒,并愤愤地说,可惜了我的手帕。
乙分析道,这人顺手做了件好事,却还要把它破坏掉,真是不可救药。
甲问乙,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乙答,前者不一定是好人,后者不一定是坏人,但他们有着本质不同。甲神色黯然地对乙说,两件事都是自己做的。乙愕然。
这篇短文探讨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关于人性的问题。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情境下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举动,前者令人可亲可敬,后者叫人可气可恨。但你不能说前者品德高尚,后者品性恶劣,毕竟这一切都是一人所为。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人性是矛盾复杂而多变的,具有两面性和不确定性。
人的两面性,决定了人性中有善良纯真的一面,亦有丑陋阴暗的一面,所以说人的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人性是多变的,人去行善或做恶,有时往往取决于一念之间,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之间有无穷变化,或升入天堂,或坠入地狱,在于自己对情绪的掌控。
一个平时温文尔雅的人,在利益与私欲的诱惑下或激情的驱使下,也会露出狰狞的面目,干出伤天害理之事。一个平时粗暴野蛮的人,或者十恶不赦的人,在看到弱小者遭受欺凌时,也会本能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露出人性温情的一面。所以你不能从某件事中武断地下结论说某人是好人或是坏人。
当然,人性如此,也不难理解。人从蒙昧的原始生物进化到今天高级智能生物,这就注定人有兽性的一面和人性的一面,也即人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当人头脑清醒,理性高于感性时,就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反之当人犯糊涂,激情战胜理智时就会做出违规之举,有悖社会道德之事。当然,这是人性的可爱之处亦是可恨之处。也正是人性的这些特质,才使得人这个群体的生活复杂多变,精彩纷呈;才使得人行走在尘世中欢乐、痛苦并纠结着;才使得由人主宰的这个社会纷繁复杂,纠葛不断。
关于人性的问题,有史以来也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
中西方人由于信仰不一样对其初始的界定更是截然不同。中国人信仰“人之初,性本善”,故以教人向善的道德建设提倡诚信。西方人信仰“人性罪恶”,故用完善的制度来制约诚信的缺失。两种信仰各有优劣,但不可否定的是,正因为西方制度的规范,大大提高缺失诚信的成本,从而将失信行为发生率降至最低。而我们国家,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而现实中一些人由于诚信的缺失,结果引起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这就警醒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用完善的制度来保障整个社会的利益。其实,人天生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当诚信缺失的成本高于既得的利益时,权衡利弊,他们自然会遵从法律的约束。反之,若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人性贪婪自私的一面就会肆无忌惮地显露。用完善的制度来制约不靠谱的人性不愧为最明智的管理人性的方法,这是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除了用教育的力量去感化驯服野蛮的人性,更要用制度的力量来拴住这不靠谱的人性,从而使社会向更健康文明的道路行进。
究其实,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性会日渐向积极文明的方向发展进化,故而,社会越发达文明程度越高,人的普遍道德素质会高于落后时期,这是社会发展和大类进化的结果,这也是教化的力量和制度作用。当然,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也不能完全杜绝罪恶和不良现象的发生,因为人性本就矛盾、复杂而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