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波及到大半个中国,震中心却在映秀镇。
映秀镇地处阿坝州南大门,距成都78公里,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那里山高林密故为秀,有山必有水,山倒映在水中格外青秀,故称映秀——映出来的秀丽。没想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却遭到了翻天覆地的灭顶之灾,几乎夷为平地。
灾难过后,党和国家举全国之力,组织抗震救灾,规划灾后重建,短短的三年间,就在废墟上建起了新城镇,把一个震前贫穷落后的映秀,变成了灾后面貌一新的,真正秀丽的映秀。
这样的奇迹,引来了中外人们的广泛关注,游客纷至沓来,就是为了观看如何把震前的翻天覆地,变成震后天翻地覆的奇迹。
我是从成都出发,沿高速公路到了映秀。接近映秀的时候,路经一个水库,三个隧道,最长的3.7公里,可见山之高,地势之险。
虽然春节刚过,我们到那里却看到青秀山后的高山顶上还有积雪。路边的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和哈达一样的红布条,呈现出一派红红火火迎新春的景象。根本看不出一点地震造成的凄惨情形,
在映秀镇路口,矗立着一块写着“5.12震中映秀”的巨大石块。这块巨石是地震时,山体崩裂滚下来的,如今成为了映秀是震中心的标志性路牌。
现在,国家已把映秀开发成了“汶川特别旅游区”。分成三个景点,一个是进旅游区的接待站,负责停车,售票,用观光车接送人进出景点。
另一个是以漩口中学为中心的,震后现场纪念地。里面有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墙和广场。进广场的大门上方,用黑体字横写着“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
走进漩口中学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石块,凿刻成的石钟,呈四十度斜躺在石级上,时间定格在地震发生的永恒瞬间——2:28分,用震裂的时针和分针,显示了地震的惨烈。钟的下方有一长石块,上面用阿拉伯数字刻着地震的年月日——2008·5·12,看了很是震撼人心。
在石钟的左侧,是“5.12汶川特大地震记事墙”。这面墙是以国家名义修建的,主要有文字和浮雕两个部分组成。文字记录着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的概貌,左下角的浮雕是一幅真实画面的再现,雕的是解放军战士,以及医护人员共同运送伤员上飞机的场景。
这个碑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署名,没有落款,甚至没有日期。像这样的碑,在我国的级别是最高的,截至到目前,这种级别的碑只有两个,一个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一个就是这面记事墙。
据导游说:地震一周年纪念大会,就是在记事墙下的广场上举行的。
看完这些,我们跟着导游,沿着小路和栈道,围着倒塌,掩埋的楼房参观。
看着废墟惨不忍睹的现场,仿佛能感觉到,地震时的地动山摇,翻天覆地!顷刻间毁掉了多少家庭,留下了多少孤儿寡妇,孤寡老人。有多少人丧失了娇妻爱子,有多少人伤残送命。还有整个村庄全被掩埋的悲惨场面,一一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人们是那么的无奈,谁有能力阻止这样的特大灾害呢?只有眼睁睁地面对死亡,恐惧,惨叫,哀嚎。
我们看到了五层的学生公寓楼,只剩下一个倒塌的斜顶;我们看到了两层的教学楼通道已经横躺;我们看到了五层的阶梯教室被扭曲,拉裂;我们看到了只有两层的图书馆门窗框架都被拉斜,拉断;我们看到了女生宿舍楼完全坍塌,斜倒,为了维持地震后的原貌,已用钢筋水泥柱加固。
在整个遗址处,可以看到地震造成的各种状况,变形的,倾覆的、扭曲的、垮塌的、十字裂纹的、底楼沉陷的、平行错位的、叠塌撕裂的千奇百怪,
从露出废墟的钢筋,可以看到都是16的螺纹钢筋,可见不是建筑材料的问题,而是地震的破坏度太大了。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震源深度高达18.66±0.49 km。属于世界罕见的破坏性最大的地震。
另一个景点,是以地震遗址纪念馆和公墓为中心。设在一个山坡上,要想观看的话,就得爬山。
上山的路是石级铺成,进口处有一个碑上写着“中华大爱精神长墙”,坡的一边就是感恩长墙,上面刻有支援单位,救援人员的姓名,事迹。
上到一定的高度,是安葬地震死亡人员的公墓,有一块黑大理石纪念碑,上用黄字写着“5.12遇难者公墓” 碑基上立着5.12 立体黑色大理石雕字,公墓占地面积很大。当时死了十多万人,天气又热,还要忙着救人,安排活着人的吃住,根本无暇单个埋葬,只有像万人坑一样合葬。看到这种情况,不由得人们想起南京大屠杀后的公墓。
映秀的公墓分五层,每层的陡坡处,都用黑色花岗石作挡墙,墙上分村,分单位镌刻着亡者姓名,年龄,从出生几个月的娃娃到百岁老人都难逃一劫。
仅合葬这一项工作就不得了!那么多亡者,要分别确认姓名、年龄、性别,然后妥善安放,需要多少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啊!我真的想对志愿者致敬!
五层公墓的过道呈S形,需绕着走,以便参观人员逐一观看,也便于亲人查找,祭奠。
五层公墓走完,就是地震遗址纪念馆,墙体以灰黑色为主调,表示悲哀。墙体每一层砖,与下一层之间设有减震层,从缝隙都能看到外面的光线。这是为了增加参观人员的防震知识。
纪念馆分两层,划分了各种不同的区域,于2012年5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面积有4000平方米。由流水庭、序厅、地殇庭、缅怀厅、“山河有痕”灾害厅、崛起庭、“凤凰涅槃”重建厅、纪委廉政板块和“居安思危”启示厅等九个部分组成。基本是借助电子等传媒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地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过程。展示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建,灾区群众的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和大爱无疆的高贵品德。
看完纪念馆出来,居高临下,映秀镇的重建面貌尽收眼底。新房都是集中有规划地建造的仿古式。震时的翻天覆地与震后新建的天翻地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许多外国游客看了都翘起大拇指,连连赞叹。
新区是建在两山脚下的平滩上,我们担心地问:如果再来一次特大地震,两边山上的泥石流涌下,不是又要将房屋,人员掩埋吗?
导游说:不可能,这是经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像这样大的地震,即使再来一次,也要经过万年以上的能量积蓄,才有可能爆发。但是震中也不可能还在映秀,这就像炮弹不可能落在同一个弹坑一样。
我见对面山腰有几户小屋,没有受到地震的影响,依旧如故。看来山下的震度比山上大得多。
参观结束,真的让人觉得,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既显得那么无奈,又体现出了多么的勇敢与伟大。
难怪毛主席曾经感慨地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二〇一六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