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鸡足山

发布时间:2019-08-25 17:26:5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人到世上,忙忙碌碌,不过为了还愿而已。若是一个心愿未了,不是苦恼缠绵,就是含恨而去。为此佛开导人们“去我执"。

我早就有个心愿到鸡足山一睹迦叶隐身绝壁。苦于找不到专程去那里的旅游团,心中念念不忘。

鸡年去鸡足山,似乎大吉大利。2017年6月3日,中华普陀慈善基金会副会长毕如意,约我乘车前往云南省,宾川县鸡足山。

下了高速,过祥云收费站,一看那名称,就知道离灵山不远了。否则,灵山的祥云怎么会时常出没在这里?

又行了一截,会长指着隐隐的鸡足山告诉我:鸡足山名副其实,从卫星云图上看,天柱峰,如鸡脚杆矗立,峰下前方列有三山,自然展开,后伸一岭,形似鸡爪,故得鸡足山名。最高处为天柱峰,海拔3240米。绝顶有四观:东日、西海、南云、北,这是齐备的天下四大极妙胜景。

我好奇地说:难怪鸡足山这么神奇,居然神奇到没有鸡身,一只鸡足就能屹立,所以佛祖大弟子迦叶,会在这里隐世。

会长意味深长地说:要不怎么名列佛教五大名山之一。至于究竟能排第几位,并不重要。每个人心中对名山的感觉都不相同。

我接过话头:在我心中,鸡足山才是天下第一名山。听说印度也有个鸡足山,迦叶到底是在印度那个山中,还是在中国的鸡足山?

这个吗?等会你看了现场,就有自己的判断!会长故弄玄虚地说。

说着说着,就到了山腰中的停车场。把车停好,跟着上山人群,向山顶艰难地行去。

山路很陡,全是用石阶砌成。那么大的石条,古人要用多少汗水,才能一块一块地拼接到山顶?

想到这里,尽管气喘吁吁,也不气馁。走了很长一截,来到观光车中转站,乘车到了玉佛寺。从此地算起,离天柱峰的金顶还有五公里,海拔800多米,可以乘缆车。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吃些苦,多看些风景,便沿着石阶攀登而上。

一路上行,寺庙不少,慧灯庵、铜瓦殿、观音阁,都不敢逗留。只设定两个目标迦叶殿与华首门。这样,天黑前才有望赶到山顶,半山腰只有寺庙,没有住宿。

山道两边,古树成荫,浓荫遮日,送来阵阵清风。合抱大树随处可见,森林的法则只有一个向上、向上、向上,蹿不上去的,别想生存。

整个林中,不管大树还是小树,都笔直地向上争抢阳光露,不需抢占别人的地盘。就连被人砍伐的古树,沧桑满布的树桩上,发出来的新枝,都是笔直向上,有的特大树桩上,居然有十几株桶口般粗的树枝,抱团向上生长。

会长看了感叹道:人要是能像森林中的树,积极向上,不与别人抢名誉、争地位、比心机,就不会有那么多内讧、嫉妒、争斗了。

我也有同感,但是,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几人能跳出这个怪圈?

快到迦叶殿,坡更陡,我们艰难地,一个石阶一个石阶地上。看到一个中年人,拿着扫帚正一阶一阶地往两边扫树叶。

我上前道:师傅,请问上山还有近道吗?他看了看我问:你有几颗心?我顺口道:那还用问?一颗!

他富有禅机地说:这么陡的山,能修一条道已经不易,你还想几条道?人有一颗心,已管不住了,多了岂不成灾?

我点点头,双手合十,谢过后又往上行。会长有所感触地说:你看,一个扫地的都不简单。他用禅机告诉我们,人只有一条心路,我们整天在这路上来来往往,妄念不断,就得像他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心路上的尘土拂了又拂,才能保持基本清静。何况不懂勤拂拭的人,活着也悲哀!

我接过话头道:是啊!神秀的“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对平凡之人是必须的。至于超凡入圣,才用得着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以人为的拂拭,方能达到自然无为的境界,顺应风扫地,月点灯的生活,多么清静、逍遥?

会长说:没看出,还有点慧根!说完便向前走去。我紧跟其后,来到迦叶殿。

迦叶殿也叫迦裟殿,位于鸡足山天柱峰下。传说饮光佛迦叶祖师,在殿内的大盘石上,入定500年而得名。被称为“山中诸寺之祖”。而且这种殿,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殿前有高达8.6米的外饰金泊铜质万佛塔。徐霞客云游鸡足山众多庙宇后,在《滇游日记》中,曾多次提到迦叶殿。可见对此殿的青睐。

现在迦叶殿内有天王殿、观音殿、方丈楼、藏经阁等建筑。最独特的是殿内供奉着檀香木雕刻的迦叶祖师像,外表镀金,金光闪闪。

仰望着高高在上的迦叶祖师,会长道:这就是如来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只有迦叶破颜微笑。佛祖就把衣钵传给了他。

当时如来说:“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已付嘱摩诃迦叶。”意思是我的禅宗心法已传给迦叶,你们要学,就问他去吧!

历来人们对拈花微笑,众说纷纭,什么心领神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你对此有何看法?

我摸了摸头说:如来传的是禅宗 ,最注重心灵修为,所以会有顿悟。佛教中说的“觉性”,就是觉察到心中的性光。性光才是有始以来的种子,先是被红尘杂念蒙蔽;后又被肉心包裹;向外又被血液掩埋;再向外又被肉体封锁。在重重阻碍下,那点性光很难显现。只有用意念直入其中,进行开发,拔除种种杂念,扫除重重障碍,才能性光大放。何况迦叶叫饮光佛,对心光的修炼,一定超凡出众,所以会心花怒放地微笑。

会长说:虽有道理,这种说法,宗教界不一定认同。

我辩驳道:是你问我怎么看,又不是学说定论。何况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原因就是人们只相信佛祖亲口说的。佛祖恰恰没有说明这个问题,所以才成了千古之谜,引出人们不同的猜测。不管哪一种猜测,只要直指人心,都不会有大错。

会长拱拱手道:佩服!佩服!想不到方外人士,会有这样的见解!

我说:对于人们的执着,怎么都难以自圆其说。天色不早了,还是赶路吧,前面的华首门,不知还要看多久?

会长笑了笑,与我出得大殿,继续往上攀去。坡更陡,石阶两边全是悬崖峭壁,奇树怪枝,险象环生,路边时有“当心落石”“此处危险”之类的警示牌。

我们大汗淋淋地来到华首门石碑。会长告诉我:前面就是迦叶隐身处,所以这块碑上标明了华首门。

我不解地问:是不是中华第一门的意思?会长说:你看了现场就知道是不是第一门了。

前行大概300米左右,在天柱峰下有个千仞绝壁。面对绝壁,惊得我张嘴结舌。灰黑色的绝壁上,石块如被震碎了似的,像一颗颗龇牙快要脱落。绝壁中有一大块凹进去,如两扇紧闭的大门。中间有一条缝,像是刚刚关闭。

会长指着大门道:两千多年前,如来传衣钵给迦叶,要他主持正法,一切安排妥当,迦叶厌世事无常,辟华首门为道场,抱金褴袈裟,携舍利佛牙,入定其中。《大唐西域记》载:迦叶入定鸡足山华首门,奠定了此山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历代声闻九州的大德高僧辈出。

迦叶入定绝壁后,华首门600年放红光一次。据有关媒体报道,迦叶仍在石壁中等待弥勒再世,传承禅宗衣钵。许多大德高僧,经过禅定,也证明确有其事。你看石壁前一大块乱石,认真观看,才能看出似一件脱落的袈裟,就像迦叶入关前,脱落于此作为印证,然后破壁进入其中,紧闭大门,与世隔绝。

我认真看了一下那堆石头,果然似袈裟纹路,便对会长说:我第一感觉是,真实不虚,不可思议!这岂止是中华第一门,简直就是天下第一门!世上还有什么门,如此惊世骇俗?皇宫门,地下宫殿门,也不及这个宏大、气魄!你看顶上还有两道门框模样的悬崖,好像是为石门遮雨的飞檐。我相信迦叶就在此山之中!即兴作《鸡足山一绝》:为传衣钵谢红尘,隐身绝壁中首门,抱定一息如不动,千年万载众夸神。

会长仰望着石门说:你认为迦叶会以什么姿势隐身其中?

我不假思索地说:站着!会长问:为什么?

你想啊!他抱有金褴袈裟,手持舍利佛牙,只有站着才显庄重。另外,迦叶为什么选鸡足山隐身?而不选其它名山,就是表明他会像鸡足一样,永远站立。更重要的一点,佛祖涅是卧着,根据宇宙的对称原理,迦叶就应该是站着!

嗯!有点道理。你认为迦叶在等什么?怎么能不吃不喝存活两千多年?

这个吗?我想了想说:我不同意迦叶,是为了传衣钵在等待弥勒。禅宗的衣钵一直没断,历来有名望的禅师层出不穷,慧能和达摩就是著名的禅宗祖师。既然禅宗衣钵没断,还要传承什么?

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他与佛祖拈花微笑,心领神会地想到了一起向世人展示两种不同风格的涅境界。佛祖已先行一步向人们展示了,寂灭后的涅境界;迦叶就得向人们展示肉身不亡的禅定般涅。这才符合世界对称大原理。

否则,只有寂灭的涅,没有禅定的涅,多不对称?涅才是佛教的大圆满境界,需要楷模榜样印证。

你没看到玉佛寺大雄宝殿上方写的“续佛慧命”四个字吗?所谓涅,就是佛的慧命,需要大德高僧传承。

所谓慧命,就是智慧的生命。智慧是什么呢?把一件事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段连接起来看问题,就叫智慧。反之,将三个时间段割裂,便称不上智慧,充其量只能算是知识。顾名思义,慧命也就是把过去、现在、未来连接在一起,不因生死轮回中断,而是在其中转法轮,这种境界,不是涅又是什么?

佛教所说的涅,尽管有如来的涅寂灭,迦叶的涅禅定作为印证,常人还是很难理解。毕竟这像《汉语词典》解释的:“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一般指寂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这种境界,没有经历的人如何理解?《佛光大词典》解释为:“佛之入涅,如日之入山。”这种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迦叶那种涅禅定现象。因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还是不容易理解。

如来的大弟子迦叶做到了“如日之入山”,才能在绝壁中存活两千多年,是当之无愧的涅大法传承人!至于其它法,都在《三藏》经典中有详尽论述,无需传承什么?

我接着说:至于隐身两千多年,仍然常存的涅大法,按照常人的观点无法解释。按照宗教的观点,是能做到的。比如道教的龟息大法,练成了,能够辟谷,长生不老;迦叶能存活那么久,一定有超出龟息大法的秘诀,也许是弥散功。

我在一本佛经中看过,人身有上亿毛孔,毛孔是能呼吸的,常人不用,便退化了。通过弥散功修炼,完全可以将鼻嘴呼吸,转换成毛孔呼吸。

毛孔不但能呼吸,还能吸收宇宙能量。只有气与宇宙能量无处不在,所以有“气满乾坤”的说法。钢铁中都有这些,石壁中更不用说了。迦叶就是靠这些像太阳落山一样永驻人间。只是这种功法,不是大德之人,休想练成!

会长听完,未置可否。走到绝壁前,双手贴着石壁,感应有没有特殊能量传递。感应了一会说:真神奇,手掌上像针扎一般,你来试试?

我好奇地走到石壁前,用双手贴在石壁上,却没有一点感觉。然后沮丧地说:看来我的福报没有你的大,感应力没有你的强。算了,天快黑了,还是快点往金顶赶吧?

会长还想多感应一下,只是落日已下,山风渐大,寒气袭人,只好恋恋不舍地跟着我往金顶攀去。

攀登一会,看到路边有一个石座,下披袈裟,上顶莲花盘,盘中刻有:迦叶展袈裟,佛光耀三界,诸天尽朝晖,猿猴齐参拜,锦烂印石开,宗传千百代,祖源存遗迹,玄机悟道来。纪念雕塑后面是一块天然石,如展开的袈裟。

到了金顶,已累得不想动了,找了一家离金顶寺不远的旅店息了下来。

用晚餐时,我向老板打听:金顶上什么时候日出?老板说:夏季六点二十左右。只要不是阴雨,到金顶上一定能够看到。

我对会长说:吃了饭,赶快洗漱一下休息,明天一早好看日出。会长点点头,饭后便各自就寝去了。

第二天一早,我两五点起床,洗漱一番,出门抬头看天,黑压压的乌云,像锅盖一样,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我很失望地想:看日出是无望了。

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些人,似乎对阴沉的天空没有察觉,还是兴冲冲地往金顶赶去,我们只有随大流,跟着上去碰碰运气。

人们从金顶寺侧门进去,便是大雄宝殿与饮光殿的中央,迦叶为饮光佛,饮光殿就是专门供放他的殿宇。

再往前走,有座百米的高塔矗立着,直指青天,塔前有一座黄灿灿的金殿,是明朝崇祯四年,黔国公沐天波,废鸡足山上,天柱峰的普光殿,把昆明金殿上太和宫中,重达250吨,高6.7米、宽深各6.2米的金殿,完整地迁移到普光殿废址,改名为金顶寺。那么硕大的一个金殿,居然能从几百里外搬上金顶,即使在今天,从山脚下搬上来也不容易,古人的智慧令人钦佩。

金殿前是天王殿,也称弥勒殿。出天王殿有个观景台,站在平台上,才看到了一线希望天边除了东方露出一条缝,其它地方还是阴云密布。

我们找了个位置站定,东方的那条缝越来越大,一些浮动在缝中的云片,有的泛红、有的泛黄、有的乌黑,只有一个地方鲜红,还伴有金黄色的光芒,想必那就是日出点。

大家带着共同的心声快出来吧!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里。远处灰蒙蒙山脉上的缝,由下方向上过度为红黄白三色带。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色越来越宽,越来越亮,上方锅盖似的乌云边缘,也被照黄了,预示着太阳正在底层奋力上升,希望就在眼前。

红色条带越来越红,黄色渐淡,逐渐与白色混为一体。最红的地方,出现一朵金云,下方似乎有个弧形的白点慢慢冒出,将金黄色的云顶着,大家屏住呼吸,专注那一点。

旭日逐渐上升,头顶金黄色更黄,下方灰黑色的山上,出现半圆红晕,似乎与上面的白半圆形成一个双色太阳,上方锅盖边的黑云像是被燃烧了,黑红掺杂在一起,那个壮丽,比万里无云看日出更加多彩。

旭日冲破压在上面的金云,山上的半圆红晕,慢慢形成三角形。说时迟,来时快,旭日像跳出山岗一样,一个发亮的圆球,呈现在人们眼前。旭日下的山岗,像是燃烧了一样绯红,上方黑云中的红色,似火焰一般,奇幻多姿。

只一会儿功夫,圆球向四周放出红晕,继而向四面辐射红光,越射越远。白色圆球边,出现一个金黄色环,开始扩散,射出金光,与红光交织一起,其中还隐现着一丝丝七彩。

好景不长,太阳钻进了乌云,缝隙边缘,呈现出红色与金黄色,圆球消失在乌云中,下方一片火红,上方金色与黑色交织在一起,像是在翻滚。

太阳似乎不甘心,时而在乌云中露出部分脸面,光芒将乌云撕开一个口,像是嘴巴,嘴上出现一朵红晕,浮在黑云上,好像害羞似的。

一会儿,太阳又钻出云缝,像是第二次日出。我兴奋地想:要不是阴云,日出不可能反复出现,可观时间也不会这么长。

钻出云缝的太阳,开始发威,射出以金黄色为主的七彩光芒,却又被乌云遮住,只剩下方云缝的金黄色,与山脉上方的淡红色。

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了,正一步一回头地往回走,乌黑的云层开始泛蓝,下方射出万道金光,与山间的雾气,形成万道金色晴岚。乌云块变蓝,乌云朵变红、乌云片变黄、晴岚出彩、遍满山岗、如万道利剑,将青山划得一条条的,那个壮观,千载难遇。天光越来越亮,阳光开始收敛。

会长兴奋地说:也许是迦叶显灵,才会在阴天看到如此壮观、多变的景象!日出也像人生,万里晴空下,根本看不到如此多彩的景象。人生要是一帆风顺,也就平淡无奇。好事不一定能出现精彩结果;坏事处理得好,反而容易出彩。想当年,革命初期,毛泽东在乌云压城城欲催的情况下,带领红军,奋力拼搏,才创建了新中国,所以更显伟大,英明。

我佩服地说:没想到一番日出,会长竟能悟出大道,难能可贵!

会长说:是啊!悟道是要触景生情,要不,当头棒喝怎能悟出道来?我们还是用过早餐,快点下山吧?基金会中还有许多事等我处理。

用过早餐,不走回头路的话,只有从另一边乘缆车下山。昨天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路程,索道上只用了五分钟,就到了观光车处;乘车大约十分钟,就到了乘马的地方;骑上马,一会儿就到了停车场。

会长下马,又是一番感慨:这下山还要分阶段,真像人生也要分阶段一样,下索道犹如年轻时期,很是轻松;乘观光车像是壮年时期,很是爽快;骑马像老年时期,还要人搀上扶下。

会长啊,你悟的是大道。可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条线上没有旅行社的组团,就是因为旅游过程中太麻烦。如果不改变方式,今后的游人会越来越少。

会长说:我们管不了那么多,主要景点已看了,许多疑团,经过辩论,也明白了。你我不是一个方向,我也不能送你,就此别过,有缘再见?说完挥挥手上车离去。

看着远去的车儿,才感觉到,刚才还在一起谈经论道,说分手就分离了,真是人生无常,难怪迦叶觉得无趣,要进绝壁,永享涅圣境!

阅读更多精美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