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痛彻心扉的变故——读《故乡》有感

发布时间:2024-08-12 16:41:36

鲁迅是写小说的天才,但他为了革命、为了唤醒愚弱的国民,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杂文的创作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他仅有的3部小说集中(《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开创的小说模式,成了不朽的典范。尤其是前两部中的两个典型模式:一是“离去——归来——离去”模式;一是“看与被看”的模式。《故乡》属于前者,在这一模式中往往都蕴含着一份痛彻心扉的变故,痛得让人不堪忍受,变得让人不忍目睹。每次教《故乡》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凄楚,该是在这一模式下心灵与作者的契合吧!

《故乡》是按“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这一情节展开的,郁达夫说过,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篇小说正是鲁迅1919年12月回故乡浙江绍兴接母亲的真实写照,文中的“我”虽不等同于鲁迅,却有着莫大的关系。而情节的核心便是“记忆中、理想中”故乡的“变”,此二者与“现实中”故乡的对比,成了文章的情结所在。

无疑,作者心目中的故乡是记忆中的故乡与理想中的故乡的合体。当“我”在外谋食,尝遍酸甜苦辣而心灵颇感疲惫时,他的精神暂时可以寄托在心灵中的故乡上,使之暂时成为自己心灵避风的港湾,而当“我”回到故乡时,眼前的一切都不能让我接受——不能接受、不愿相信到自己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境”。但故乡确实变了,变得那么确凿。不能接受但毕竟还是变了,变了但毕竟还是不能接受!于是只好先拿记忆中美好的一面来缓冲(让我姑且借用一下这个词)一下情绪,于是就有了对闰土的回忆。这份美好的回忆缓冲了“我”与读者的心绪,不至于变得太突然!但事实总是如此,无论你多么不愿意接受,现实总会一丝不留地展现在你面前,但坏的事物总是慢些来才好,于是先出场一个“我”并不太在意的人物——杨二嫂,这一“豆腐西施”变成今天的“圆规”,从客观上来看本就是一个悲剧:一个人为了生活,把“美”当做自己求生的手段,当这仅有的手段不复存在的时候,就只能尖酸、刻薄、不择手段,当她“将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时,我只能无言!

在经过第二次缓冲之后,悲剧的顶峰终于不可避免地登场了:“闰土脸上出现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呜呼哀哉!一声“老爷”无异于晴天霹雳,昔日情同手足的同伴、无话不谈的朋友叫自己为“老爷”!“我就知道我们之间隔了一层厚厚的障壁了”接着便是一层层的前后对照:红活圆实的小手变得像是松树皮;紫色的圆脸变成灰黄;小毡帽变成破毡帽,口齿伶俐(讲捕鸟、看瓜)变得木讷、“只是摇头”。由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变成一个只寄希望于神佛的人(拿香炉、烛台)。

到这里,故乡在“我”心中已经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了(老屋已经卖掉),只能离去,这一离去不仅是躯体的离开,更是心灵上的诀别。于是离开故乡:“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渐渐的远离了我,但我却觉得并不十分留恋……那西瓜地里的小英雄的形象我本来十分清晰,现在却忽的模糊了,又使我非常悲哀”是眼前的闰土破坏了心中小英雄的形象;是眼前的故乡让我对魂牵梦绕的故乡并不十分留恋。这是心灵的绝望,是希望的彻底破灭!鲁迅在《希望》中引用过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绝望之为虚妄,正如希望相同。”说的正是这种心境吧!

离开故乡,但那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心灵避风的港湾,离开,心灵上还是不能彻底决绝——说拿得起放得下,那是根本就没有拿起过!于是又来一次缓冲:“于是又想起闰土……”闰土恐怕是“我”始终不能割舍的情结吧!谈谈闰土,算是对故乡的留恋,然后让以前的希望彻底破灭。想想“我”的追求,看看眼前的情景,能说些什么?最多只能是自嘲:“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吗?只是他的希望切近,我的茫远罢了……”( 文章阅读网:www.telnote.cn )

希望彻底破灭了,连心中那份最初最美好的记忆——心灵的安慰也被现实击得粉碎。当悲痛到了人的感情不能承受的时候,往往会走向理性:“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便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追求心路的历程:离去——归来——离去。第一次离去是带着希望离去,归来时带着疲惫、伤痛,希望找到心灵避风的港湾,而再次离去则往往是绝望与绝望之后的无奈!有人说过,生活就是一枚洋葱,当你一片片剥开它时,剩下的就只是眼泪和伤痛。虽然有点吓人,但决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进步的历程就是在一些有良知的“人”的不懈努力下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故乡》的精神是不朽的,几千年后,中国乃至全人类的人还会为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在这条路上艰难地离去——归来——离去!

2010年12月10日

阅读更多情感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