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物资,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相当匮乏的年代,看电影都是奢侈的需求。回忆起那个年代看电影,在农村就更谈何容易,当时只有公社有一个专业电影放映队,给全公社各个大队轮流放映电影,去掉下雨阴天,每个大队一个月只能上映一场。一年也就看十多场电影。
每次公社电影放映队来,各个生产队都会早早收工,社员们回家吃完晚饭,从四面八方涌向小学校操场,大银幕已早早拉好,放映机也安装好了,大喇叭放着动听的歌曲,什么【谁不说俺家乡好】【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等经典歌曲,百听不厌。大伙都找到合适的地方,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小板凳做好。等社员基本到齐了,天也黑了,电影开演,首先上映的是‘加演’,【新闻记录片】,约半小时,然后才演正片。这时你四处望去,黑压压的一片,鸦雀无声,都全神贯注在看。
有时邻村放电影,听说后,不论多远都跑去看,大多是年轻人,特别是农忙时,收工回到家,匆忙吃点饭,放下饭碗就往邻村跑,甚至收工后不回家,直接从地里就去看电影。去时高高兴兴,连跑带跳,一点也不觉得累。可是看完电影往家走时,可就无精打采了,连累代饿,又困,和去时的心情和精神完全两样。但是,过后听说哪村有电影还是去看。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七几年,全国上映最火的朝鲜进口大片,彩色宽银幕【卖花姑娘】,这部影片只能在县以上城市上映,公社和村屯上映不了。我还是冬季队长派我领车去七台河拉煤,当时七台河各大影院正在上映【卖花姑娘】这部电影,票非常紧张,不好买,大部分都让单位买团体票了,我只好上百货公司找我姑姑,弄了两张票,我和车老板看到了这部影片。影片确实很好,观众大多数被影片的故事和主人公的遭遇所感动,非常感人,催人泪下,演完退场时 你看观众各个哭的眼睛红红的,为影片而动情。
我回来后就把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讲给了社员们听了,大伙 听后也被故事情节深深感动,半年后,公社通知各大队,【卖花姑娘】影片来公社上映了,望各大队广大社员免费来公社观看。当时听说后,队长提前半小时收工,正值铲二遍地,凡是青年人连饭都没回家吃,把锄头交给别人拿回去,就从大地直接去看电影,公社距我们大队有十华里路程,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公社,电影是在公社中心校操场上映,到操场一看,人山人海,大宽银幕早已拉好,大喇叭放着歌曲,就等各大队远道的社员们。天渐渐的黑了,人也基本到齐了,很久期待的电影终于开演了,社员们专注的看着,全场一片寂静,只听见电影里的声音,
所说的宽银幕,就是比普通的小银幕宽一倍,胶片是35毫米的,普通胶片是16毫米,在有放映机也不一样,分35毫米和16毫米,所以只有县以上城市电影院才能上映。我虽然看过一次,可还想在看一遍,
散场往回走的时候,你就看在夜幕下的乡间小路上,人们都拖着疲惫的身躯,排成长龙默默的往家里赶,谁也不吱声。只听见稻田里的蛙叫,草棵里虫鸣,在就是 人们走在崎岖的小路发出的脚步声,清晰听见 ,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即兴奋又沮丧,兴奋的是终于看到了这部电影,沮丧的是,又饿,又累,又困,明天还得继续上工,何苦呢 。
后来大队自己买了电影放映机,从此结束了看电影在往邻村跑的历史,一年能看到几十场电影,农忙时一个星期看一场,农闲时3--5天看一场。大大改善了社员们的文化生活。
放电影也给青年人创造了交往的机会和场所,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天地,乐园。开演前,你就看到一对对青年男女,手挽着手,在操场外来回溜达,互相嬉戏,边笑边谈,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但,也有些不三不四的人,他们也是利用此场合,用色迷迷的眼睛收索他们的目标,我讲一个真实的笑话,我们生产队就有这样一个人姓李,今年已七十多岁了,有一次看电影,他正在猎取目标时,被也是我们一个小队的小青年姓崔看见了,小青年用上衣把头盖上,走到他跟前,用胳膊肘碰了他一下,转身就往操场外走去,他一看,有人找,高兴极了,就跟在后面走去,当走到操场外,小青年回头一看,他真跟来了,憋不住扑哧笑了,他上前一看是他,连臊带生气,上前抓住踢了两脚,说我打了半辈子雁,叫雁啄了眼。第二天上工时,小青年跟社员们说起这事,把大伙笑得不得了,把那个人笑的不好意思了。我每次回去有时碰到他,还跟他提起他的风流趣事,他就说,都多大岁数了,不是当年了,还提他干啥,我们俩对视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