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连苏联都打不过,诺门坎战役被苏联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要去攻打美国。那么,二战日本为什么打美国呢?下面就由生活日记小编告诉大家二战日本为什么打美国吧!
二战日本为什么打美国
一战之后华盛顿体系确立之后,美国的在远东的政策是“现实主义”,由于日本当时和美国有较多的经济关系,所以比较默许日本的一系列行动,但是后来满洲事变之后,美国希望日本能保持不扩大军事行动的势态(即保持原来币原外交的政策,与英美协调,承认苏联,不干涉中国),但很快日本炮击锦州,美国认为这样下去会使得日本在东北三省成为独霸,所以考虑相应手段进行制裁日本,打破日本可能的独霸东北的局面,但美国担心可能会引发战争,于是就有了史汀生的「不承认主义」,期望缓和日本的脚步。
不过很快,在美国政府发出通牒后的第十天日本就发起了上海事变,当时上海是欧美在华权益的聚集地,尤其是美国,美国国内出现一定的反日情绪,同时由于国内媒体报道和其他的原因,日本国内对美国同样有反面情绪,两国关系开始对立。
上海事变翌年,国联高票通过了日军撤退至满铁附属地和承认中国对满洲统治权的决议,日本政府表示不能接受,民众群情激奋,日本随即退出国联,很快日本也撕毁了伦敦海军裁军条约,海军假日时代结束,日美两国都开始新一轮的海军竞赛,但彼时美国虽然有大量舰队,但舰龄较大,且有大部分不在太平洋海域,在这轮竞赛的初期,日本有装备上的优势。美国方面由于通过了中立法和孤立主义的盛行,并无和卷入纷争的意思,这点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日本的军需和贷款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其次是,美国人按照英国人的思路,认为自己的舰队还不足以和日德意联合舰队(当时有三国同盟)保证绝对不败,所以暂且不管。
日本的近卫内阁错误估计了这个时候的状况,突然发表了「东亚新秩序」声明,直接和英美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在远东地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美国国会在经过讨论之后,决定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实施“从禁止特定商品的贸易到全面断绝与日本的通商关系;从停止对日贷款到外汇管理控制并对船舶、商品关税进行管制”等一系列措施,日本由于中国战区的不顺利和过于乐观的估计感受到了财政的困难和更重要的资源问题,于是夺取新的原料产地(橡胶、石油等),刚好1940年德国占领法国,法属印度支那和印度尼西亚成为日本绝好的目标,日本进一步计划打下资源地利用东亚共荣圈代替华盛顿体系,而美国则意识到德意日三国同盟的危险,开始扶持中国,但当时双方准备都不充分,日本的太多资源放到了中国战区,美国一方面还是不想参战,一方面作战准备还未做好,而日本也确实需要美国资源,于是双方提出半民间的《日美谅解方案》,在此基础之上,野村吉三郎和赫尔开始谈判,这个谈判差点成功,但被中国某种意义上的老朋友松冈洋右搅黄了。
随后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开始入侵印度支那,这一点非常严重的威胁到了美国在亚洲的殖民地,用日本人的话来说,离大战只有一里地了。
但是这个时候,美国由于孤立主义,还是不想开战,于是选择经济制裁,冻结了日本在美资产,全面禁止对日本输出石油,前仇旧恨算在一起,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就打算开战了,但近卫文麿认为同时和中美作战怎么看都调度不开,所以换掉松冈洋右去和美国谈判,但美国表示必须接受之前的条件(保证领土完整和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机会均等;维持太平洋的现状),被日本直接拒绝,这个时候军部又坐不住了,御前会议上呈帝国国策施行要领,很快东条代替了近卫担任首相,和美国的谈判持续到了12月,但最后因为日本拒绝接受远东恢复到满洲事变之前的状态这个条件,谈判破裂,12月7日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开战原因是多方面的,海军和军部的稳健派和条约派,比如米内光政等人虽然竭力阻止,但依然失败,而日本决策层低估了美国的意志,以为强硬一点美国就会接受条件,也低估了自己的行为对美国会造成何种程度的威胁,而国内民众由于国内的宣传问题、之前几次对外侵略或殖民战争的胜利,忽视了其中的风险,美国的谨慎言行也被错误的解读为软弱,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于日本和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政策的冲突,也就是大东亚共荣圈和华盛顿体系的冲突,这个问题不靠打仗在当时是解决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