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由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担纲编剧,对赵天亮、周萍、赵曙光、冯晓兰等人为代表的知青群体人生命运进行了精彩展示。在播出过程中,有知青观众质疑:《知青》太虚假,因为我当年也是知青,太不真实。
《知青》中故事的发生地横跨大半个中国,工作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知青及当地民众,也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考追求,所涉及人物之多、所讲述故事之繁复,让这部时间跨度达十年之久的剧集,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部全景式地呈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宏大作品。
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当年知青劳动、生活的景象,剧组开拍前三个月便来到外景所在地之一黑河的锦河农场,一砖一瓦的建造出众多场景,在剧中能见到的饭馆、照相馆、邮局、供销社、小学校、粮仓、食堂、宿舍,墙上挂的毛主席语录和刷的标语,院子里的简易杠铃、单双杠,甚至包括绿树环绕中的一洼水塘都是剧组所挖;除了环境的准确,人物的服装、化妆、造型等等也一丝不苟地完成,保证无论何时定格,屏幕上出现的景象都不会脱离时代的风格。
为了较全面地展现知青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往事,剧组先后转战黑龙江、辽宁、山东等地,跨越八省十地市,行程近17000公里。剧组也涉及众多极端天气,如暴风雨中的麦收、暴风雪中的架线、泥石流、救山火,甚至与狼、与熊搏斗……
为了最大程度地使演员与角色的气质相契合,《知青》大胆启用了唐曾、傅晶等新生代演员挑大梁,这些年轻演员们也在剧中感受了父辈们那个时候的生活经历。此外,《知青》也邀请来岳红、杨立新、王姬、赵亮等众多老戏骨倾力助阵,在剧中分别演绎知青们的父辈或师长。
成都商报专访该剧编剧、著名作家梁晓声
《知青》不为娱乐大众
昨晚,45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知青》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首播,此剧由《闯关东》原班人马倾力打造,也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今夜有暴风雪》后再任编剧的厚重作品。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联系上梁晓声本人,正在发烧的他仍然坚持和记者聊起《知青》以及自己熟悉的上山下乡的故事。在他看来创作《知青》这部作品,是想让更多人了解那个年代。
一些年轻人对知青有误区
感觉知青就是好玩且浪漫
自1995年创作了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年轮》后,梁晓声已有十多年未涉及知青题材。谈及这次又重拾知青题材,他表示原因很多,“现在年轻一代已经不认识知青那个真正的时代了。”而梁晓声也认为,(电视剧评论)现在一些知青题材的小说或电视剧都有很大的误区,“尤其是一些影视在漂白背景,一旦漂白过多了,文化问题随之而来,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感到知青就是调皮捣蛋地谈谈恋爱,这样的生活非常好玩而且浪漫。”
在梁晓声看来,《知青》不是为娱乐观众,不为取悦观众。他只想在观众面前呈现一部好作品,一部大众渴望的非娱乐的作品。他坦言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而《知青》中确实有一点理想主义,但即使别人都这么说,梁晓声还是坚持把人性中的温暖传递出来,“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再没有一点点温暖的东西存在的话,你突然会觉得生活是不是太不幸福了。”
不是为了抢收视
更不是为了娱乐大众
对于播出后观众的反响,梁晓声坦言并不介意。他说自己不是为了抢收视编故事,无论是褒贬还是质疑情节,都是再正常不过的。还未开播时,网上有声音称《知青》是一部沉重的题材,梁晓声也不否认,“那段历史肯定是沉重的,不是让大家娱乐。这不是娱乐的故事,现在难道娱乐的东西还少吗?”
梁晓声说,这部剧本刚开始写出来是60集,由于长度原因,后来一点一点剪切到只剩45集,肯定对全局有伤害,但终究还是保留原本的气质,唤起观众的思考。看过《知青》不仅有超越对知青岁月的感觉,更大的是一种文化责任和文化使命。
采访最后,梁晓声透露自己另一部作品,反映返城知青当下生活的电视剧《返城年代》已合成完毕,这也算得上是《知青》的姊妹篇。此外,记者从出版社获悉,《梁晓声作品全集》预计将在《知青》播出结束后陆续推出,这也是他从文30多年以来首部个人作品全集,涵盖了所有经典作品乃至私人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