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奸臣当道,杨家满门精忠却屡遭排挤,但仍然浇不灭他们对国家的热血忠义;前线敌军压境,杨家唯剩独子却领旨拜将,方显杨门深明大义至忠至孝。这正是杨家将的故事能够流芳百世的主要原因。但影片《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却将这一千古美谈演绎成了一大败笔。
妻子们送夫上战场,当至爱成为边境无人认领的枯骨时,他们在妻子们的梦里依然留存着一丝期待,一分怀恋。这样的等待能把人等干,只差在最后噩耗传来时身心的一齐垮塌。满门忠良成了满门寡妇,在佘太君的寿辰上,朝廷又征召家中唯一的香火杨文广挂帅出征。这是怎样令人心寒而又心酸的情景?但佘太君深明大义,“即使没有圣旨,我们也要开赴前线”,让这一凄惨的情景化为令人热血沸腾的誓言。但影片却将这段千古流传的忠义精神活生生地演成了一部调侃式的喜剧,那些泪点本应转化成杀敌的汗水,但实际上却异化为一个个戏剧性的笑点。
首先是影片逻辑上的诡异。率军前往既定战场作战本身就是兵家眼里不可理喻的战术,半道被对方打得损兵折将却还要前往既定战场作战,更是让人难以理解。出发时说随后有十万大军赶到,派杨家将作为先锋。但在影片快结束时却发现十万大军已经先于先锋到达了既定地点。先锋被堵截了,大军却轻轻松松地到达了,整个影片在大局上就乱了套,剧情毫无逻辑,重心就只能转而描写杨门女将们的个人英雄主义了。
而杨门女将们的个人英雄主义带有极强的情绪化特征,将杨家军令如山的传统洗刷成一纸空文。穆桂英阵前夺帅,依军法当斩,但却被佘太君一句“我相信你”带过。虽然影片开场时众女将毅然领令出征的行为确实令人感动于杨家的军法如山,但“小事众谋大事独断”的借口将片名“军令如山”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军令如纸”。再论杨家将军们情绪化的个人英雄主义,首先是作为元帅的杨文广一见父亲的头盔就情绪失控,要求前往救父,这也难怪宋朝的军队老打败仗,这种极不冷静的元帅简直就是把士兵们的生命当儿戏。整场战役毫无计谋可言,也难怪导演要多处提到诸葛亮、八卦阵、孔明灯。
更为可笑的是,影片中大智慧没有,“小聪明”倒是不少。一个个千奇百怪的小发明让影片活生生地演变成一部十足的喜剧甚至闹剧。诸如踩着跳跷入阵杀敌,用金光闪闪的盾牌扔出去砸死几个敌军,等风向放辣椒粉,在敌人阵营里放虫……先不论这些方法的可行性,笔者认为,这至少是无法体现杨家的声威,一个靠小把戏、暗器取胜的军队谈何流芳百世?一个个戏剧性的荒诞情节徒增笑点而已。
朝廷里的奸臣们不断对自己的一腔热血泼冷水,杨家将们却依然忠于国家奋勇上战场杀敌,不计较自家利益的得失,也不计较付出后能得到什么回报,只以国家大局为重,只以边境人民安居乐业为重。这种在各方势力打击下依然存在的忠义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绝不是商业影片一味赚钱、娱乐调侃的原料,不能深入理解军令如山的精神,就请不要亵渎这段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