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片的国际电影节之路

发布时间:2022-11-19 00:38:42

时至今日,“禁片”一词甚至已经成了某些盗版碟商印在产品包装上的标准宣传语,在许多影迷看来,“禁片”似乎就等同于高尚的艺术追求、个性的艺术品味,以及冲破重重阻力在国际电影节上摘金夺银的辉煌。当然,这是一种误解,但当我们回首中国内地的禁片历程时,无疑能看到国际电影节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没有国际电影节的推波助澜,那些禁片大部分是不会为世人所熟知的。

所谓“禁片”,乃是基于目前内地的电影审查制度而言的。现在在内地拍电影,不仅从剧本梗概立项开始就要接受审查,而且上映和出国参赛都需要有主管部门的批准,一旦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必须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删改,这就造成了不少电影艺术家与管理机构的矛盾,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电影作品总是改头换面或者私自前往境外的国际电影节参赛,这也就造成了一部影片在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却在国内被禁的奇怪现象。

精彩的电影

禁片的形成肯定与社会、历史原因息息相关,在改革开放以前,内地也有禁片,但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作品大都不会出国参赛,所以,真正形成蔚为大观的禁片“出国潮”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以下选取了十部具有代表性的曾在国际电影节大出风头的国内禁片略做介绍,相信有心者必能从中看出些许端倪。

在1993年的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中,《霸王别姬》在23部参赛影片中异军突起,一举摘取了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与简·坎皮恩的《钢琴课》并列),也开创了华语电影在戛纳电影节辉煌的最高峰——至今还无后来者达到这一顶点。日后陈凯歌曾有言:“中国电影可是得过世界冠军的”,指的就是《霸王别姬》的这一叶金棕榈。很难想象,《霸王别姬》居然是一部禁片,这部陈凯歌的代表作难得的具有商业潜力,但由于触及了敏感的当代史问题,《霸王别姬》被禁止在国内电影院上映(后获准公映,但不允许做宣传,也不能参加金鸡百花等奖项评选)。不过《霸王别姬》对整个中国电影界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当然,《霸王别姬》的参赛并没有针对主管部门的咄咄逼人,从而与其维持了较好的关系,陈凯歌也没有遭到同班同学田壮壮日后所受到的那样的严厉处罚。

在《霸王别姬》获奖的同年,在第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来自内地导演田壮壮的作品《蓝风筝》一举拿下最佳影片金麒麟大奖,女主演吕丽萍也荣膺影后桂冠。不过由于此片涉及敏感的历史问题,没有取得国内主管部门的参赛许可,但是影片的投资中有来自香港和日本的资金,《蓝风筝》遂以日本电影的名义参赛,没想到这个做法反而更加激怒了国内主管部门——中国代表团因此愤而退出东京电影节,一时在国际电影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而此片的导演田壮壮也遭受了空前严厉的处罚——一纸勒令使其十年未能再执导筒。现在看来,《蓝风筝》饱含着深刻的人道主义情怀,以一个小男孩的眼光展现了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对普通人造成的伤害,当然影片基调过于灰暗、悲哀,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不管艺术上做何评论,《蓝风筝》成为了国内禁片出国参赛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却是不争的事实。

《霸王别姬》和《蓝风筝》中所开创的“伤痕”反思路线在陈凯歌的另一位同学张艺谋的作品《活着》中得到了延续,这部改编自著名作家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实际上腰斩了原著——小说中只有前半部分的内容被拍摄出来,但即使这样,本片也因为与前两部影片同样的原因而惨遭禁映。虽然这部影片为张艺谋赢得了1994年第47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有不少人认为因为《霸王别姬》在前一年已经拿过金棕榈,为避免连续两届金棕榈都落入同一个国家手中,才退而求其次给《活着》评审团大奖的——而且葛优还凭借此片登上了戛纳影帝的宝座,但这对《活着》本身的解禁毫无作用。所幸的是,张艺谋此后改弦更张,没有与主管部门硬碰硬,才有了日后他在电影和大型团体操两个领域持续惊人的辉煌成就。

与前面几部作品比起来,何建军导演的《邮差》并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何导本人也不是标准的科班出身,这也注定了他影片中更加边缘、另类的风格特质。《邮差》拍摄于1995年,在荷兰鹿特丹电影节的资金资助下才得以完成,此片后来先后参加了希腊国际电影节、鹿特丹电影节与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并先后摘取了金亚历山大奖、最佳青年导演金虎奖和朱丽奖等奖项,由于此片剧情涉及同性恋、吸毒、自杀、婚外恋等等,极端放大了社会阴暗面的描绘,也使得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摆脱禁片的身份。不过从剧情结构上来说,《邮差》其实相当有创新性——不少人将这部影片与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相提并论,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