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英国记者何克正赶上日寇正在南京地区进行残忍的大屠杀,他深入战场进行报道,拍了大量日军暴行的照片,但是他不幸被日军俘虏,之后被新四军游击队长陈杰克解救,在治病之时,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60多名性格各异的中国孤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了避免这些孩子再次受到残害,何克和杰克等人义无反顾地负起了保护孩子的重任。电影的主体部分套了一个“公路片”模式,着力描写何克带着孩子重走古丝绸之路,三个月徒步500多英里,爬过六盘山,最终抵达“净土”山丹。
在这样一个大结构下,影片并非围绕一个集中的矛盾而展开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是采取散点的方式,一点一点地通过一些看似“碎小”的事情来勾勒人物形象。这一点上影片不像大多数的好莱坞商业片那样,极尽煽情之能事,把人物完美化,高度化。导演罗杰"斯波蒂伍德甚至表示,由于周润发太性感了,所以为了不让他与女一号的激吻戏过多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他把那一段戏删掉了。而“在路上”这一外部动作,也不单是指在“逃难”的路上,同样是指这些“孩子”(在我看来,“孩子”同样包括何克在内)在“战争中成长”的路上——有的人被战争的残酷扭曲了身心,用杀戮回报杀戮;有的人在痛苦与抉择中认识到自由和生命的价值。
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叫刘石凯的孩子在全家惨遭日寇杀害后,活在憎恨和压抑之中,时时拿出全家的照片,祭奠无法回转的家庭亲情。之后他手刃了两名被俘的日军,何克在事后从一名日军的手上同样发现了一张他的全家相片。这一笔无疑拓展了影片对“战争”对“仇恨”以及“生命”和“平等”的理解。
影片除了何克和孩子们的戏,还加入了不少爱情戏。记得有句老话叫作“战争让走开爱情”。虽然此话在电影中未必成立(我们见识过太多展现战争中动人爱情的影片,比如《战争与和平》,《英国病人》等等)。但是本片中的“爱情戏”倒确实有帮倒忙的嫌疑。也许是出于明星使用的考虑,也许是出于影片的宣传策略需要,导演安排了何克和周润发饰演的陈杰克与澳大利亚的女护士丽的两段感情,但是这些戏本身游离于主体叙事之外,但是又牵扯了太多编导的力气。影片整体上显得节奏过于平缓,缺乏抑扬之变。何克帮助孩子的那些事迹,多少有点面广而深度不足。可以想见,何克真人的事迹肯定是相当感人的,影片的改编原著相信也有更多动人的细节着墨,但是本片的选择和加工这两道工序并未使“形散”最后升格为“神不散”。与其如此,还不如聚焦于一个大孩子和几十个小孩子的故事,把它做足做实。
当然,作为一部商业影片,除了叙事上的一些瑕疵,本片不乏它的看点。周润发,杨紫琼这些香港影星的加盟,以及帅气十足的当红小生乔纳森"瑞斯"迈尔斯(很巧,今天刚好又在学校标放重温了他主演的伍迪艾点》)饰演了与自己以往形象差异较大的角色,且表现不俗。张艺谋御用摄影师赵小丁也让整部影片的影调呈现出柔和的软调(和近期的热门影片《赎罪》颇为接近),在他的摄影机下,那些西部风景成为了人物成长之路上的一种时代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