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相信,好电影其实都有开窗功能,不是让我们看见新世界,就是让我们发现旧世界。《给斯大林的礼物》其实是两者得兼。
所谓的新世界,指的是哈萨克的风景、人文与哲学;所谓的旧世界,指的是1949年斯大林当权的苏联国度。《给斯大林的礼物》描写在1949年斯大林70大寿前夕,大家都挖空心思想要替独裁者祝寿,苏联官员正在筹备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但是被迫与父母分离的犹太小男孩却献出了自己最珍贵的小羔羊,盼能换得与父母的再相逢。电影有历史,有人文,还有完全陌生的国度风情,每一格胶卷,对我而言都散发着新鲜魅力。
《给斯大林的礼物》其实是一部贫苦人民对抗官僚体制的作品,小男生沙士卡(由Dalen Shintemirov饰演)是遭苏联流放的犹太难民,祖父死在火车上,他则是假死才逃过一劫,被哈萨克铁路工人哈树收留,不但替他改名改运,也教导他从哈萨克文化中适应艰苦人生。斯大林对抗过希特勒,曾经是苏联的伟大英明领袖,却也同样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但是苏联的惨痛历史,由于苏联领导人重视电影教化宣传功能,一直是禁忌题材,过去好莱坞作品涉猎亦不多,对很多人而言都是很难想象的历史空白(偶而一部《齐瓦哥医生》或《烽火赤焰万里情》,都只能算是点到为止的轻轻碰触而已)。
《给斯大林的礼物》迷人的关键在于导演鲁斯腾•阿布德拉什托夫的坚持,他相信动荡的时代,小人物的人性光辉是记忆中永恒的美好,本片确实也体认了“动荡”和“美好”两项特质。电影从火车展开,观众很难了解车上的人囚何以有老有少,慢慢才会明白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杀人等级还是有别,希特勒杀害了六百万犹太人,执政时期更长的斯大林则是从异议人士到犹太人,从集体农场到劳改营,大约屠杀了二千万人,电影中坐火车流放 边境的犹太人只是万千车辆的一小辆而已,如非有位小男孩沙士卡幸运逃生,那些生灵就没没无闻地驶向终点,埋骨在无人知晓的荒漠大地,透过一个小男生的哈萨克奇遇记见证时代的残酷,就是本片以小观大的宏阔史观。
悲惨与怜悯往往只有一墙之隔,处理得当,就能在引人垂泪及叹息声中,赢得更 多欢呼。沙士卡奄奄一息躺在尸体堆中时,苏联警察怕有人装死,还用刀去刺死尸的惊险画面,就是其中一例,哈树的紧急处置,吊足了观众胃口;同样地,沙士卡原本只靠着车窗外的雨水度日,最后却懂得来贩卖饮水来赚钱,巧妙的转折,让时代的悲情有了转折出口,也让犹太人的智慧头脑有了更戏剧化的高潮。
暴政的恐怖不在于威胁震吓,而是在于无所不在的巧取豪夺,以及因之而生的无言愤怒。声嘶力竭,怒目张舌地斥喝,固然可以表现愤怒,却也容易显得肤浅,《给斯大林的礼物》中所有受剥削的人们,其实都看到了隐藏在官僚身后的苏联恶势力,那才是罪恶的渊薮,才是恶人嚣张的动力,因此,敢怒不敢言的委屈与低姿态,也就更能在无奈之中,更能勾动你的心。
原本茶不思饭不想,奄奄一息的沙士卡,却是在哈树弹奏的哈萨克乐器下,看见了乐趣与生机,政治上的恶势力都只能狂妄一时,深厚的文化才是长久撼动人心的力量,哈树的脸上书写着昔日战场作战的刀痕,心头却已远离俗世争扰,他坦然接受命运的摆布,却在文化与天意中找到自己呼吸的空间,他的怡然与达观,成就了乱世中最宽厚的肩膀,承载了红尘不幸,也成为沙士卡最难忘怀的生命导师了。